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工业技术   13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曹晓燕  满瑞林  刘小风  胡豫  徐斌 《化工进展》2007,26(11):1650-1653
采用GC/MS方法测定了单体酸的主要组成:用甲酯化后的试样进行GC/MS分析,鉴定出肉豆蔻酸(12.16%)、棕榈酸(8.51%)、十八稀酸(25.53%)、硬脂酸(32.72%)等15种物质。从评价铝材轧制油添加剂的性能指标——相容性、润滑性、抗磨性、退火清洁性和抗氧化性5个方面,考察了将单体酸作为或加工成为铝材轧制油添加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2.
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防腐保护镀锌钢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次实验采用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在镀锌钢板表面制备抗腐蚀保护膜,采用正交实验得出硅烷钝化最优工艺条件:硅烷浓度V(SCA)=2mL,钝化时间t1=10s,固化温度T=100℃,固化时间t2=5h。采用醋酸铅点滴和交流阻抗研究试样的耐腐蚀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试样经硅烷钝化后耐腐蚀性得到大幅度提高,耐黑变时间达到35s,阻抗值达到1600n。初步讨论了硅烷的成膜机理和各因素对成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镀锌钢板表面无铬钝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镀锌钢板无铬钝化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几种有机、无机钝化工艺以及有机、无机联合钝化工艺,并展望了无铬钝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4.
采用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钝化镀锌钢板。通过交流阻抗,盐雾实验检测试样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试样经硅烷钝化后阻抗值达到1 600Ω,抗白锈时间达到36 h,相对于空白样大幅度提高。清漆划格实验表明清漆与试样的附着力良好。原子力显微镜检测显示硅烷膜均匀致密。并初步探讨了硅烷成膜机理。  相似文献   
105.
铝管表面硅烷稀土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60℃时采用浸渍法制备硅烷稀土复合膜,通过先在试样表面自组装一层γ-氨丙基三乙氧基(γ-APS)硅烷薄膜,再在膜上沉积稀土铈转化膜制得硅烷稀土复合膜。采用电化学、失重和盐雾实验对铝管表面硅烷稀土复合膜的耐蚀性进行考察。线性电位扫描、Tafel曲线和交流阻抗(EIS)的结果均表明其耐蚀性与空白样相比,极化电阻和自腐蚀电流均提高了两个数量级,阻抗阻值提高了2倍;盐雾实验结果也表明其抗蚀能力提高了3倍;SEM显示其复合膜层均匀致密,EDS检测分析表明复合膜主要由N,O,Si,Al和Ce等元素组成;初步探讨了复合膜的耐蚀机制。  相似文献   
106.
传统的铝管材阳极氧化,需作封口等处理,工艺繁琐,成本高.探讨了一种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只在铝管外壁制备阳极氧化膜的工艺,并对其原理进行了分析.20℃时,将铝管材在直流恒电流密度为1.7 A/dm2下电解40 min,制备成氧化膜,后经95 ℃水封孔15 min.结果表明:该氧化膜层耐K2Cr2O2点滴53min,开始析氢时间为10.2 h,碱浸失重速率为60 mg/(m2·h).本工艺制备的氧化膜耐蚀性比普通阳极氧化膜稍差,但远远优于铬酸盐转化膜,与普通的氧化工艺相比,本工艺制备氧化膜更加简单、经济.#  相似文献   
107.
将新型分级器用于处理三种类型的重质碳酸钙,考察了一次风、二次风等操作参数对分级产品粒度分布、产率及分级效率提取率等的影响。对于粒度分布为0~30μm的重质碳酸钙,其微粉产品的中位径d50可控制在0.71μm以下、0~5μm范围微粉的提取率可达91.6%。该分级设备具有简单、易于操作和维护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8.
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虎杖中芪类和蒽醌类化合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文提出了虎杖药材中芪类和蒽醌类化合物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调节虎杖EtOH提取液pH值至8,在314nm和338nm处测定吸光度,通过联立方程求解,同时测定芪类和蒽醌类化合物。白藜芦醇苷样品平均含量为1.95%,RSD为1.4%,加标回收率在98.3%~99.8%之间;大黄素平均含量为1.68%,RSD为2.1%,加标回收率在101.6%~108.7%之间。  相似文献   
109.
本文以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为原料研究电解法在浸出过程中的应用。通过对电解浸出过程热力学基础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确定反应进行的条件范围及电极反应式,同时对电解浸出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控制浸出体系的电位E-0.277+0.029 6log[Co~(2+)]且pH2.636-0.33log[Al~(3+)]时,可以实现钴的选择性浸出,在反应条件为电流密度15.63 mA/cm~2、硫酸浓度40 g/L、温度45℃、反应时间120 min的情况下,钴的一次电解浸出率可迭91.85%,而铝溶解率仅有6.28%。  相似文献   
110.
基于电化学还原技术,提出在低酸度溶液中电解浸出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片(LiCoO2)的新方法。线性伏安扫描结果表明:LiCoO2的还原峰电位为0.30 V(vs SCE),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通过条件实验对影响钴和铝浸出率的各因素进行考察,得到电解浸出的最佳条件:电流密度15.6 mA/cm2、硫酸浓度40 g/L、柠檬酸浓度36 g/L、温度45℃、时间120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钴和铝的浸出率分别为90.8%和7.9%。电解浸出后,可直接回收铝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铝箔表面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铝箔在浸出过程中的腐蚀深度远小于其表面原有点蚀坑的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