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7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从时频分析的发展出发,详细分析了连续和离散小波变换与窗口傅里叶变换的时频特性,阐明了小波变换所拥有的优良时频特性及快速算法.研究了小波变换下信号奇异性特征,给出了小波变换在信息处理中的两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62.
提出了一种10kV配电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测距的新方法,进而建立了单相接地故障状态下的数学模 型,并将模拟退火算法应用于故障测距,实现了对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快速判断和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63.
分析了安钢烧结厂烧结机机头电除尘器存在的设备问题,介绍了改进措施和效果。  相似文献   
64.
肌肉痉挛是常见的运动功能障碍疾病,通过肌电与肌动双模信息同步解析进行肌肉痉挛定量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同步获取高信噪比肌电与肌动信号的难点,提出一种抗工频干扰、轻量加速度计信号校正的肌电与肌动双模信息同步解析方法,设计了无线多通道肌电和肌动信号同步采集系统。与常见科学仪器Delsys系统对比,所提系统肌电信噪性能与Delsys相似(均20 d B左右),肌动信号有效频带(0~20 Hz)能量显著高于Delsys;对所提系统进行临床测试,健康志愿者主动屈肘时屈肌肌电信噪比约20 d B; 3名改良Ashworth评分(MAS)分别为1级,1+级与2级患者归一化肌电指标分别为0. 54±0. 05,0. 59±0. 04和0. 62±0. 01,屈肌肌动信号均方根值分别为2. 69±1. 04 m·s-2,3. 19±1. 13 m·s-2,4. 89±1. 19 m·s-2,肌电与肌动信息均可有效区分患者痉挛等级。因此所提方法可用于肌肉痉挛评测及肢体运动功能监测。  相似文献   
65.
人机智能协同在医疗康复机器人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悦  景晓蓓  李光林 《仪器仪表学报》2017,38(10):2373-2380
生物智能(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机器智能)各有所长,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借助各种人—机接口技术和方法,将生物智能和人工智能结合起来,使它们优势互补、协同工作,从而产生更强大的智能形态,并将孕育出重大的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突破。首先介绍了人机智能协同的主要研究方向、关键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之后对人机智能协同在服务、医疗和康复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及推动作用做了进一步介绍,最后分析了应用存在的可能问题和挑战并做出总结。  相似文献   
66.
高温吞吐或高温蒸汽地层,在高温蒸汽的冲刷和热膨胀的作用下,地层胶结物被破坏,这样砂粒就会和油一起流出来,而随着油田的含水量、采油量不断增加,油层结构被破坏的越来越严重,这一问题越来越明显。砂粒不断增加,这样不仅影响了产油的质量,更影响了出油的速度,导致油井无法正常生产,所以不得不采取可靠的防砂技术措施。本文对现在研制的六种蒸汽吞吐井地层稳定封窜剂进行分析,力求寻找到一种具备抗压强、耐高温、成本低等优点的蒸汽吞吐井地层稳定封窜剂,从而提高我国稠油的出油率。  相似文献   
67.
本文构建了一种用于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上肢运动信号采集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肢行为训练单元和肌电信号采集单 元。通过对上肢行为训练单元的设计、加工制作并与肌电信号采集单元相结合,构建可操作性较强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上 肢运动信号采集系统。该系统采用取食和饮水这两种日常行为动作来激励动物的上肢运动,为动物行为训练与运动信号 采集提供了方便,并通过实验初步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与其他类似系统相比较,该系统在动物上肢肌电信号采集方 面实用性更强,且适用于不同体积大小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相似文献   
68.
为探索基于老龄大鼠建立"Ⅱ 型"糖尿病模型的方法.该研究纳入12只12月龄雄性Wistar大鼠,在大鼠连续4个月自由采食高脂饲料后,给予3次腹腔注射低剂量链脲佐菌素溶液(剂量为20 mg/kg,浓度为10 mg/mL),并检测给药前后大鼠空腹血糖浓度数据,将空腹血糖浓度高于11.1 mmol/L的大鼠定为"Ⅱ 型"糖尿病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大鼠自由采食高脂饲料4个月后,体重由604.8±13.7 g增加为760.6±31.6 g(P<0.01);连续3次注射低剂量链脲佐菌素溶液后,空腹血糖浓度由5.6±0.7 mmol/L增加为22.9±2.7 mmol/L(P<0.01);继续观察2周后,大鼠空腹平均血糖浓度为17.4 mmol/L,仍显著高于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空腹血糖最低值11.1 mmol/L(P<0.01),糖尿病模型制备的成功率为83.3%.结果表明,连续注射3次低剂量链脲佐菌素溶液并结合高脂饲料饲养,可成功将老年Wistar大鼠诱导为"Ⅱ 型"糖尿病模型.  相似文献   
69.
由于测量简便,脉搏波被广泛用于替代心电计算心率和心率变异性,但其准确性颇受争议。该文探讨了年龄对利用脉搏波估计心率和心率变异性准确性的影响,实验招募了 100 名年龄广泛分布在 20~71 岁的健康者,同步采集静息脉搏波和心电图,利用脉搏波相邻峰值点的时间间隔序列,计算受试者的瞬时心率和心率变异性,并将其与利用心电相邻两个 R 波峰值点计算的心率/心率变异性(金标准)进行对比,计算利用脉搏波估计心率和心率变异性的误差。实验结果表明,心率估计误差在 40 岁以下的年轻人中较小(标准差在 0.3 搏/min 左右),在 4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较大(标准差在 0.7 搏/min 左右),时域的心率变异性参数的规律类似。因此,即使在静息条件下,利用脉搏波峰值点计算老年人的心率/心率变异性也要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70.
基于聚丙烯压电驻极体(Piezoelectret)设计了一种应用于人工皮肤的触觉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柔性良好、压电效应稳定、制备简单、成本低廉等特点。通过触压、滑动、同时触压与滑动、恒定力重复触压等实验,可观察到该传感器对不同触觉信号具有明显的特征差异,且阵列传感器的信号检测稳定性比单路传感器高40%。将该传感器置于假肢手指前端反馈触觉信号,并根据触觉信号调控假肢手的抓握力,可实现对易脆和光滑物体的稳定抓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