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1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54篇
工业技术   89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81.
���ҹ���Ȼ����̽�����ת��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据全国第二轮资源评价结果 ,海相天然气占全国天然气总资源量的 3 8% ,煤成气占 3 4%。因此 ,“八五”期间 ,海相天然气和煤成气被作为我国天然气勘探的两大领域。“九五”以来 ,随着天然气地质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天然气勘探领域的逐步扩大 ,煤成气勘探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从大气田的发现来看 ,至 1 998年底 ,全国共发现大中型气田 (探明储量逾 1 0 0× 1 0 8m3) 3 9个。其中煤成气田 2 3个 ,其合计天然气探明储量占全国气层气探明总储量的 55%。从探明储量增长情况来看 (图 1 ) ,自 1 995年以来 ,天然气储量的增长主要体现在碎屑岩天然气 (…  相似文献   
182.
阿伦.    王文革 《衡器》2000,29(1):42-45
就Mecha Tronic定量秤而言,测量,调节,效能等电子部分与定量秤的机械部分组成一体化。如此所构成的系统在内部即可完成接线,并用少量的连接电缆接到供给电源与控制系统上。  相似文献   
183.
准南地区前陆冲断带晚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准南地区前陆冲断带晚新生代构造活动始于约24Ma,主要形成于10Ma以来,在此期间,前陆冲断带持续扩展,形成现今地表可见的三排褶皱冲断带,其中二、三构造带主要形成于近3Ma以来。准南冲断带晚新生代以来的变形强度自南向北逐渐减弱,变形时间由南向北逐渐接近现今,其中,齐古—喀拉扎地区的构造变形较弱,向两侧变形有所增强。准南前陆冲断带晚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显示,冲断带前缘、推覆体下盘和隐伏背斜及具有早期构造背景、晚期构造变形较弱的构造是油气成藏的有利部位,但二、三排构造带的构造形成时间较晚,可能是其油气丰度的制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4.
松辽盆地幔源CO2分布规律与运聚成藏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CO2碳同位素组成和3He/4He值分析表明,松辽盆地高含CO2天然气藏中的CO2皆为幔源成因.在对已发现含CO2天然气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松辽盆地CO2在含量、层系和平面上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CO2在含量上具有"两端元"的分布特征;受区域盖层和储层性质的控制,在层位上,CO2主要富集于营城组和泉四段;在平面上,CO2呈多个点状或狭长带状局限分布,其平面分布明显受控于深大断裂,与基底大断裂和火山岩体具有较好的伴生关系.幔源CO2运聚成藏机制可概括为:深部热流底辟体的顶部是CO2的储集库,基底大断裂向下收敛于拆离带并沟通CO2气源,CO2通过基底大断裂和古火山通道向上输导,并在适当圈闭中聚集成藏.运聚通道组合类型决定了气藏中CO2的含量及含CO2天然气的赋存层位,幔源CO2的运聚通道可划分为3种组合类型.建立了松辽盆地含CO2天然气藏的"三阶段"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85.
塔里木盆地煤系有机质热模拟实验中液态烃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凹陷侏罗系演化程度较低的(RO=0.40%)煤岩和煤岩加水进行了从250~550℃(50℃为一温阶,恒温72h)的热模拟实验,用氯仿抽提获得了赋存在固体残余物中的可溶液态有机物,即饱和烃、芳烃和非烃。实验结果表明:煤岩在各演化阶段的液态物产率均低于煤岩原样;饱和烃随演化程度升高逐步增加,而芳烃减少,反映出非烃沥青质,甚至不溶有机质向相对稳定的饱和烃转化以及芳烃随演化程度升高的高聚合作用;沥青质随演化程度升高亦有增大的趋势,而非烃比例变化不大,反映出高温下非烃向饱和烃和沥青质转化的两极分化作用;烷/芳值随着演化程度的升高而增加,反映出高演化期芳烃的聚合作用。在煤岩加水热模拟实验中,液态烃产率随温度升高而逐步增加且芳烃是主体产物。在实验的低温阶段,水的加入使得煤岩样中可溶有机质向气态和不溶有机质转化,从而使得可溶有机质组分呈降低趋势,而在高温阶段时煤岩加水后可溶有机质有所增加。在煤岩加水热模拟实验中,烷/芳值均小于1,再一次说明了水对芳烃缩聚的抑制作用及对烷烃形成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6.
随着“新基建”战略的持续推进,5G在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生产要素智能化升级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5G定制专网核心网高可靠性需求,针对公网UDM失联时专网用户能够不受影响地接入网络并保障业务连续性的容灾诉求,提出5G定制专网分级UDM的高可靠性方案,为全面赋能垂直行业,部署资源专用、稳定可靠的本地化5G定制专网提供了重要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7.
强化学习能够在动态复杂环境中实现自主学习,这使其在法律、医学、金融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但强化学习仍面临着全局状态空间不可观测、对奖励函数强依赖和因果关系不确定等诸多问题,导致其可解释性弱,严重影响其在相关领域的推广,会遭遇诸如难以判断决策是否违反社会法律道德的要求,是否准确及值得信任等的限制。为了进一步了解强化学习可解释性研究现状,从可解释模型、可解释策略、环境交互、可视化等方面展开讨论。基于此,对强化学习可解释性研究现状进行系统论述,对其可解释方法进行归类阐述,最后提出强化学习可解释性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8.
为解决cm级尺寸射线源的空间分布诊断,本文提出大孔径厚针孔成像方法。采用Geant4软件编写蒙特卡罗程序模拟5、10和15 mm大孔径厚针孔的成像过程,采用Matlab软件实现逆滤波、Wiener滤波和Lucy-Richardson复原算法,以均方根误差σ作为复原效果评判标准,优化了Wiener滤波信噪比参数和Lucy-Richardson算法迭代次数参数。将复原算法应用于不同孔径厚针孔的图像复原,发现理想逆滤波算法会引起噪声放大;Wiener滤波算法图像复原解存在较严重的伪影;Lucy-Richardson算法可获得清晰的复原图像。结合Lucy-Richardson算法的5、10、15 mm大孔径厚针孔成像获取的图像的σ是0.5 mm孔径传统针孔成像结果的1.15、1.21、1.26倍。结果表明,结合图像复原算法的大孔径厚针孔成像技术能获得与传统针孔成像接近的源图像测量结果,初步验证了该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9.
190.
本文拟开发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冠状动脉血管自动分割方法:先基于灰度信息的搜索提取出心脏外轮廓,并采用融合先验知识的三维全卷积网络完成对冠状动脉血管网络的预分割,再经过CRF处理完成冠状动脉血管网络完全分割。提出一种套无创式冠状动脉血管疾病的无创精准诊断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提高冠脉血管分割方法的准确性,辅助临床医生准确诊疗冠心病,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生存质量,并推动影像组学技术在其他血管诊断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