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宜君春季核桃低温冻害分析及预防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宜君国家一般气象站1981—2011年气温观测资料和2005—2010年生态观测资料分析了宜君县核桃春季低温冻害规律和成因,结果表明:①宜君县春季核桃低温冻害日总体呈增多趋势,年均低温冻害日1.7d,低温冻害风险较大,中等强度及以上的低温冻害的风险比较大;4月各旬均有低温冻害发生,5—15日为低温冻害的高发时段;低温冻害过程中,降温强度最大的时段一般出现在夜间之凌晨,日极端最低气温多出现在03—07时。②宜君核桃春季低温冻害不仅与气温≤0o C持续时间有关,还与极端最低气温相关。气温≤0o C的时间≥36h,极端最低气温≤-4 o C,会发生严重冻害;气温≤0o C时间在13~35h之间,极端最低气温-2.0~-4.0 o C就会发生中度冻害;气温≤0o C时间≤12h,极端最低气温≥-2.0 o C会发生轻度冻害。③可通过加强核桃低温冻害的监测预报预警,适时采取浇水、熏烟、喷洒等措施以及改良品种等减少宜君春季核桃低温冻害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酥梨花期冻害的预防及气象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期遭遇0℃以下低温,花器表现冻害症状,随着气温下降和0℃以下气温时间的延长,冻害症状加重;建防风林、花期熏烟、坚持授粉到最后一朵花开放,可有效预防、减轻低温冻害。  相似文献   

3.
花期遭遇0 ℃以下低温,花器表现冻害症状,随着气温下降和0 ℃以下气温时间的延长,冻害症状加重;建防风林、花期熏烟、坚持授粉到最后一朵花开放,可有效预防、减轻低温冻害.  相似文献   

4.
利用轮台县气象局2006年10下旬至2007年2月气象观测资料,分析2006-2007年冬季轮台县杏树冻害成因.结果表明:杏树冻害是秋季气温偏高、冬季暴雪天气引起的一系列气象要素异常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气温骤降、积雪雪面最低气温低为主要因素;雾凇、气温日较差大等因素则加重了杏树受害程度.  相似文献   

5.
利用轮台县气象局2006年10下旬至2007年2月气象观测资料,分析2006—2007年冬季轮台县杏树冻害成因。结果表明:杏树冻害是秋季气温偏高、冬季暴雪天气引起的一系列气象要素异常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气温骤降、积雪雪面最低气温低为主要因素;雾凇、气温日较差大等因素则加重了杏树受害程度。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14年阿勒泰地区沙棘萌动期—开花期—坐果期跟踪观测和历年发育期、冻害调查,发现2014年阿勒泰地区沙棘发育期较历年明显偏早10天左右,且花期遭遇轻度冻害。通过对有记录以来的气候资料分析确定阿勒泰地区大部分地方沙棘花期在4月20日以后,其中,青河在5月1日以后。本文将2014年4-5月气温与历年同期气温相比较,发现2014年4月气温存在前期高,后期低,且回升趋势和历年趋势相反的异常现象。进一步分析1954-2014年4月21日-5月15日之间的5县一市-5℃、-4℃、-3℃以下最低气温发生概率,结合2014年花期冻害程度,发现沙棘花期冻害率与最低气温和其降幅成正相关,其冻害率均在20%以下,确定阿勒泰地区沙棘花期冻害指标为-4℃。这为沙棘花期冻害预警、产量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区域自动站资料分析核桃花期冻害气象条件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太行山南部核桃种植区100个区域自动站和6个国家气象站的常规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数据和临城"绿岭"核桃种植基地核桃发育期观测及冻害资料,对核桃遭遇花期冻害时区域自动站和国家站之间的气温指标相关性及种植区冻害风险气候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自动站和国家气象站的气温相关性显著,其中,90%的站点相关系数高于0.9;2同一时刻,区域站气温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当核桃花期国家气象站气温分别低于3.6℃、2℃、0.4℃、-0.4℃时,可能受冻的核桃种植区海拔高度分别为1000m以上、600m以上、200m和0m以上。3太行山南部山区核桃花期年平均冻害风险日数为3.4天。4核桃花期冻害和极涡及乌拉尔山高压脊异常偏强有关。  相似文献   

8.
利用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和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两个生长季沈阳和喀左地区日光温室的小气候观测数据,基于日光温室番茄实际低温冻害发生及影响因素分析,构建日温差指数,确定辽宁地区日光温室番茄果实膨大期低温冻害的指标,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日光温室温度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内持续低温、寡照及高湿综合作用造成了番茄低温冻害的发生。在日光温室内高湿的环境条件下,日光温室外出现阴雨雪天气,且寡照天气持续3d,日光温室内最高气温小于10℃,最低气温小于5℃,且5℃以下低温持续时间达15h以上时,将出现低温冻害。利用日光温室内外逐时气温数据建立温室内逐时气温预报模型,18时至翌日08时逐时气温≤3℃误差的预报准确率达86%以上。因此,利用确定的日光温室内番茄低温冻害指标和建立的日光温室内逐时气温预报模型,可实现温室内番茄低温冻害预警,提高日光温室防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9.
一次区域性冻害天气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2004年5月3~5日清晨,河西走廊东部地区连续发生区域性强霜冻天气,对武威市农林业生产造成有气象记录(1951年)以来最为严重的危害。文中应用实时MICAPS气象资料和地面自动观测资料,对这次冻害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学和气候学成因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到了霜冻预报的着眼点,结果表明强冷空气爆发是造成冻害的直接原因,前期气温异常偏高使农作物生育期提前、长时间持续0℃以下气温和地温加剧了冻害程度。  相似文献   

10.
酿酒葡萄冻害原因的初步分析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酿酒葡萄冻害的调查研究分析指出:初霜冻的早晚和冬季的极端低温不是造成酿酒葡萄冻害的主要原因。品种间差异和栽培管理不同也不是造成酿酒葡萄冻害的主要原因,10月份的强降温、气温明显偏低(气温≤-5.2℃)才是酿酒葡萄树体冻害的主要原因。引种抗冻能力较强酿酒葡萄品种、选择适应的生长环境和掌握适宜的埋土时间,是防御酿酒葡萄冻害防御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1.
1961—2010年青海省霜冻灾害变化特征及风险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青海省历史日最低气温、青海省农作物种植总面积、农作物产量等要素,运用数理统计构建致灾因子危险性、暴露性和灾损敏感性指数,采用图表法和指数乘积法开展青海省霜冻灾害变化特征及风险区划。结果表明,青海省作物种植区均有霜冻灾害,中心集中在东部农业区的门源、大通、互助、湟源和湟中,柴达木盆地东部的德令哈、都兰和乌兰,以及贵南和共和等地;发生时段主要在4—9月,5月发生频率最高;年际间霜冻灾害呈波动增加趋势,但趋势不显著,年代际间霜冻灾害呈显著波动增加趋势;霜冻灾害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门源、互助、大通和祁连东部。  相似文献   

12.
2011年黑龙江省区域性初霜冻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地面自动观测资料,应用天气分析和统计比较的方法,分析了2011年9月16-18日黑龙江省中西部发生的一次初霜冻天气过程,并进行了天气学成因探讨,在原有的霜冻预报经验指标基础上得到霜冻预报新的着眼点。结果表明强冷空气是造成霜冻灾害性天气的直接原因,当地面处在高低压过渡带中,k850hpa RH500hpa梯度大值区和地面气压的变化对霜冻出现区域有很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961—2008年阿勒泰地区异常初终霜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小于等于0 ℃最低气温作为霜冻指标,利用1961—2008年阿勒泰地区7个测站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现代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初、终霜日和无霜期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8 a来阿勒泰大部分地区呈初霜迟、终霜结束的早、无霜期延长的趋势,使作物生长季延长,其中哈巴河表现最为显著;极早初霜日发生频数为2—6次,以富蕴最多,极晚终霜日发生频数为1—4次。各站最迟、最早初霜日的差值和最早、最迟终霜日的差值均在30 d以上;哈巴河霜日发生了气候突变。  相似文献   

14.
苹果花期冻害气象指标和风险评估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花期冻害是影响苹果产量和品质形成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基于苹果花期冻害发生的地理分布、气象背景数据和已有研究成果,利用最大熵模型和ArcGIS空间分析工具,筛选出影响苹果花期冻害发生分布的暴露性指标和主要致灾气象因子,利用全国1981—2013年2084个气象站资料,评估了苹果主产区花期冻害的风险。结果显示:苹果花期冻害发生的暴露性指标是花前日最高气温大于等于6℃有效积温为420~550℃·d,主要致灾气象因子和高风险阈值按照贡献率大小依次为冻害过程的最大日较差 (大于等于22℃)、极端最低气温 (小于等于-2℃)、降水量 (小于等于5 mm) 和日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积温 (小于等于-14℃·d)。花期冻害风险较高的区域位于北疆、黄土高原西部和北部及川西高原区,而环渤海湾和黄河故道产区风险相对较低。不同风险区的分布与各地苹果物候期差异和春季冷空气的活动路径有关。  相似文献   

15.
兵团农七师春、秋季气温变化很不稳定,秋霜冻往往过早来临,春霜冻也常常结束较晚,致使历年均有不同程度的霜冻害发生。本文利用该区域霜冻灾害的特征资料进行分析,并提出防御霜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近50年霜的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辑  严晓瑜  王颖 《气象》2010,36(11):38-45
主要使用辽宁省35个站点1957—2006年霜的地面观测资料以及相应时间的温度资料分析了该区霜的变化特征及其受气候变暖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近50年辽宁省初霜日期推迟近10 d,终霜日期提前约17 d,无霜期日数增加约26 d;初、终霜日期和无霜期日数在20世纪90年代初发生突变;从空间分布来看,初霜日期明显推后、终霜日期显著提前、无霜期增多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辽宁中部、西部以及辽东半岛的部分地区;初霜日期与9月份各温度因子相关性较与其他各月高,终霜日期与4月份各温度因子相关性较强,无霜期主要受4—9月间各温度因子的影响;初霜期推迟、终霜期提前以及无霜期延长都主要是由温度的升高引起的,其中平均最低地面温度、平均最低气温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伴随气候变暖,辽宁省初、终霜发生日期以及无霜期长度的空间分布都显示出由西南向东北方向推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河套地区初终霜日变化趋势分析及霜冻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巴彦淖尔市河套地区5个站40a(1971—2010年)的逐年最低气温资料,用统计学方法 ,对河套地区近40a的初、终霜出现日期和无霜期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套地区初霜日日期推后,终霜日日期提前,无霜期逐步延长,霜冻灾害呈逐年减少趋势。通过具体数据分析,有助于了解河套地区霜冻气候的变化特征,为霜冻灾害的预测预防和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霜冻天气分区客观预报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山东省霜冻气候概况,把全省分成6个预报区,每个区选取有代表性的测站,应用探空、地面观测资料和逐步回归方法,建立测站的日最低气温和日最低地温的短期预报方程;把HLAFS数值预报资料代替高空资料代入预报方程,进行最低气温和地温的预报;根据霜冻与气温和地温的关系及分区预报霜冻的标准,判别预报区内有无霜冻。建立了山东省霜冻天气短期分区预报业务系统。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华北地区90个气象站点1961-2018年地面0 cm日最低温度和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反距离加权、Mann-Kendall检验、累积距平法,研究了近58年华北地区初、终霜日和无霜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华北地区初、终霜日和无霜期均分别呈显著推迟、提前和延长的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趋势逐渐明显,反映出气候的变暖趋势。(2)由北向南随纬度和海拔的降低,初、终霜日和无霜期分别呈推迟、提前和延长的趋势,平均气温上升速率越大越显著的站点,其初、终霜日和无霜期推迟、提前和延长的速率也较显著;山区初、终霜日和无霜期分别比平原早、晚和短。(3)初、终霜日和无霜期突变分别发生在1986,1995和1995年,各区域初、终霜日和无霜期均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发生突变。(4)初、终霜日和无霜期的等值线呈北移趋势。(5)初、终霜日和无霜期在未来分别呈持续推迟、持续提前和持续延长的趋势,且三者的变化幅度为无霜期>终霜日>初霜日。  相似文献   

20.
2018年春霜冻对江西省北部茶叶生产影响的定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江西省北部茶区春霜冻发生特点,深入开展茶叶春霜冻灾害定量评估工作,采用实地调查方式,获取江西省北部12个茶场2018年4月7—9日春霜冻的灾情资料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加权求和法构建茶叶春霜冻灾害损失定量评估模型,对春霜冻灾害县进行灾害定量评估和检验。结果表明:婺源、浮梁等江西省北部茶叶主产县达到轻—重度春霜冻气象灾害等级,灾害指标等级计算结果与实地灾情调查结果较一致;轻度、中度、重度气象灾害等级的茶场减产率依次为10%—30%、30%—50%和50%以上;根据不同气象灾害等级的受灾面积及其减产率构建江西省北部茶叶春霜冻灾害损失定量评估模型,计算得到此次春霜冻灾害过程造成婺源县春茶直接经济损失为1.23亿元,模型评估结果和实际灾情相一致,模型能较为客观、准确的评估春霜冻灾害对茶叶生产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