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给出了新疆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探讨了区域临界雨量指标,建立了基于前期观测降水量及未来24h降水预报量的地质灾害气象统计潜势预报模型,并给出了各级潜势预报对应的有效雨量。  相似文献   

2.
基于加密降水资料的贵州地质灾害概率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大鹏  汪超  韩小令  万超 《气象科技》2016,44(5):788-792
运用信息量法进行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将全省划分为3个易发等级。利用贵州省2009—2014年的地质灾害和降水数据,分析了每个等级中地质灾害概率与有效降水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概率论方法将动态临界雨量引入预报模型,建立了基于动态临界雨量的地质灾害概率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对于任意的易发区划等级,诱发地质灾害的临界雨量并不是静态的,而是分布在一个非常大的区间上;当有效降水量为该区间上一个特定的值时,用相应的概率来描述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的大小,而不是地质灾害一定发生更为恰当;在2015年的检验中,模型预报准确率超过80%,说明该概率预报方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能起到良好的预报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3.
统计分析1985—2007年榆林市地质灾害资料及对应的降水资料,初步揭示了榆林市地质灾害规律及地质灾害发生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地质灾害与前10天降水量有明显的相关性。建立基于日综合雨量预测地质灾害的预报模型,确立了榆林地质灾害等级预报的降水指标,对榆林市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铜仁地区滑坡临界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铜仁地区2010—2014年以来61起滑坡事件对应的区域气象站以及气象台站逐小时降水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滑坡发生前后的降水类型,建立了不同时效的有效雨量和激发雨量组合的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滑坡前期3天累积雨量与滑坡暴发当日3h最大雨量组合预报模型的准确率最大,空报率最小,滑坡暴发当日24h雨量与滑坡暴发当日3h最大雨量组合预报模型的准确率次之,并分别得到这两种情况下判断滑坡是否发生的判别曲线,根据判别曲线和24h及3h降水预报,可以制作铜仁地区的滑坡预报。  相似文献   

5.
七大江河流域面雨量计算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41,自引:10,他引:41  
徐晶  林建  姚学祥  毕宝贵  吴昊 《气象》2001,27(11):13-16
参考我国水文部门和各省气象台的做法,比较客观地确定了全国七大江河流域(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及其支流域的边界,将全国划分为71个子流域,并实现了各支流域内计算机自动选取代表测站。同时研究了各种面雨量计算方法的优缺点,最后选定泰森多边形法为面雨量计算的主要方法。2000年6-9月在中央气象台进行了面雨量预报业务试运行,每天定时完成将24小时常规雨量资料和加密雨量资料合并作为实况资料,并将中央气象台短期降水预报指导产品24、48小时雨量预报场转换成站点降水,在此基础上计算各支流域的实况和预报面雨量,同时实现了面雨量实况和预报在MICAPS下的显示。  相似文献   

6.
采用商南县1980--2006年降水以及山洪灾害资料,分析山洪灾害与不同历时暴雨的关系。得出部分重灾区的临界雨量。运用山洪水文气象模型,以降水性质、量级、风向、风速及土壤湿度作为预报因子,根据历年山洪灾害与各时段降水量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各时段临界雨量确定山洪灾害预报等级。  相似文献   

7.
降雨对陕西山洪灾害的触发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近 2 0 a陕西山洪灾害和降水资料分析的基础上 ,得出陕西山洪灾害分布规律 ,进一步分析了气象条件与地质灾害发生的关系 ,确定了降雨强度与不同类型山洪灾害的对应关系 ,给出了不同区域不同降雨日数和降雨强度诱发山洪灾害的临界雨量  相似文献   

8.
三种数值预报产品在清江流域面雨量预报中的应用检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2003年主汛期(6—8月)清江流域逐日面雨量为预报对象,采用自行开发的“数值预报产品分流域面雨量客观预报应用系统”的运行结果,对T213、MAPS、MM5等几种数值降水预报产品进行了一般性预报、定量误差值及重要降水过程预报的检验。通过这一检验分析,旨在加深对几种数值降水预报产品在清江面雨量应用中的认识,也为日常降水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商南县1980—2006年降水以及山洪灾害资料,分析山洪灾害与不同历时暴雨的关系。得出部分重灾区的临界雨量。运用山洪水文气象模型,以降水性质、量级、风向、风速及土壤湿度作为预报因子,根据历年山洪灾害与各时段降水量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各时段临界雨量确定山洪灾害预报等级。

  相似文献   

10.
以MAPS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采用1998~2001年MAPS数值格点降水预报场资料,选取长江上游六大流域不同的代表格点计算该流域不同时段、不同时效的面雨量。以历年面雨量实况为标准,对上述时段面雨量预报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格点选择不同,该流域面雨量预报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对于MAPS数值降水预报而言,采用将格点北移1纬度、东移3经度的方式,其预报效果最佳。将这种格点选择方式应用于2002年长江上游六大流域面雨量预报,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对2013—2016年汛期ECMWF、JMA及中尺度WRF模式的预报结果进行检验,基于合理的时间尺度,制作了动态权重集成面雨量预报(DWI)、分步集成面雨量预报(SI)和等权重集成面雨量预报(EWI)产品,并对2017—2020年汛期降水期间多种集成面雨量预报产品和ECMWF、JMA、WRF的单个模式面雨量预报产品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表明:3种集成面雨量预报效果整体上优于单一数值预报模式,尤其是预报致灾严重的暴雨等级降水优势明显;DWI和WRF对强降水的面雨量预报正确率最高,其他2种集成面雨量预报结果次之,ECMWF及JMA较差;模式集成预报弱降水过程的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利用ECMWF 24h累计降水量预报资料,以全国范围内2403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24h累计降水量作为观测资料,对站点预报结果进行雨量分级回归订正,并与直接双线性插值的预报结果进行对比,利用频率匹配法进一步对不同量级的降水预报结果进行二次订正。结果表明,雨量分级回归相比双线性插值,可以减小预报误差,提高预报结果与观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以及降水预报的ETS评分,使站点预报值更接近实况。频率匹配法能改善各降水量级的预报效果,降水面积偏差减小,小雨空报率和大雨漏报率减小。对于不同起报时间、不同降水量级和不同预报时效,雨量分级回归和频率匹配法的改进程度各不相同。雨量分级回归对于20:00起报的降水预报改进幅度大于08:00,对0.1mm和50mm量级的降水预报改进较为有限,对5~15mm量级的降水预报改进明显,且随预报时效的延长,对降水预报的改进幅度呈增大趋势。此外,频率匹配法对于起报时次效果较差的降水预报改进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3.
三种不同天气系统强降水过程中分钟雨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盛杰  张小雯  孙军  毛冬艳  谌芸  朱文剑 《气象》2012,38(10):1161-1169
通过使用高时间分辨率的分钟级雨量资料并结合雷达回波,对比分析了近年来飑线、梅雨锋和热带系统影响下的三次强降水过程,并通过降水率、降水持续时间和降水变率的统计,探讨三次强降水过程的特征,最后给出强降水时段对应所有站点最初1小时降水的平均状态。结果表明:用分钟雨量资料辨识出的强降水时段降水序列,结合雷达回波和小波分析发现其可以很好地表现γ中尺度对流系统的降水特征,弥补了小时雨量时间分辨率低的缺陷。分析三个过程中强降水时段的样本发现华北飑线的强降水过程单站只有一次强降水时段,累计雨量基本在50 mm以下,具有降水率大,持续时间短,突变性强的特点,预报难度较大;在热带对流系统的影响下,单站降水由多次强降水时段构成,且强降水时段样本累计雨量可达100 mm以上,降水率较其他系统偏小,但持续时间最长,降水均匀稳定;梅雨锋对应的降水持续时间以1~2 h为主,但降水率高于热带系统,强降水时段样本累计雨量基本在100 mm以下,降水性质的特点是介于飑线和热带强降水系统之间,预报最为复杂。  相似文献   

14.
范玉芬  郭可义 《浙江气象》2004,25(1):1-3,12
降水预报特别是大雨以上的明显降水预报,是一个区域内预报员和公众最为关注的问题,因此,提高降水预报的准确率是预报业务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对2001年7月~2002年9月一年多来北京气象中心的雨量预报模式和日本雨量预报模式预报桐乡市各个降水量级的质量进行对比分析,其结论对预报员的决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府环河流域内所有加密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为基础,使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实况面雨量,利用T213、GRAPES、MM5、JAPAN和GERMANY数值预报模式短期降水预报产品,将其在府环河流域上所有格点资料的算术平均值作为预报因子,采用灰色预测GM(0,h)模型,制作府环河流域24h、48h面雨量预报。经过2007年主汛期6~8月预报业务实际应用,其面雨量预报能力较强,其中面雨量暴雨预报Ts综合评分,24h的为52.0%,48h的为40.0%。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汉中2000—2008年地质灾害个例和气象站、区域站降水量统计分析,建立以前期雨量和当日雨量为综合判别指标的地质灾害预报模型。用工具软件VB 6.0、Serfur8.0开发了汉中地质灾害预报系统,自动读取区域站降水量并显示,随时监测地质灾害重点隐患区的降水情况;用前期雨量、未来24 h预报雨量和各县的逐日降水影响系数,计算地质灾害发生气象条件等级,制作汉中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浙江省1950年以来的地质灾害个例,分类统计滑体性质、微地貌、原始坡高、原始坡度和滑体结构,计算灾害数量和灾害规模,并结合2008年实地考察获得的不稳定斜坡资料,通过归一化来划定浙江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又将灾害发生时间划分成梅汛期和台汛期两大类型。对每一个类型,结合浙江省常规气象站点和中尺度雨量站资料,分别计算与地质灾害最近的气象观测点的当日雨量、前一日雨量以及连续雨日,利用拟合方法计算每日降水对灾害的贡献程度从而获得有效降雨量,根据地域气候特征计算每个气象站的各级预警临界值,从而划分地质灾害的预警级别,建立预报模型。最后对2010年梅汛期和台汛期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报检验,TS评分分别达到89.5%和75.7%。   相似文献   

18.
GRAPES模式在淮河流域面雨量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朱红芳  王东勇  朱鹏飞  周昆 《气象》2007,33(3):76-82
利用我国新一代数值预报模式GRAPES输出的降水预报,制作了2005年7—9月淮河流域的面雨量预报,并对其与预报员制作的面雨量预报和面雨量实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期间7月4—11日、7月27日-8月4日淮河流域分别出现了两段集中强降水时间,给各地造成了严重的洪涝损失,因此针对这两次强降水过程着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同时进一步利用安徽省高密度自动雨量站资料对流域面雨量的估测和预报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用GRAPES模式产品直接制作的淮河流域面雨量预报产品在实际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高密度雨量站资料的使用有利于提高面雨量实况估测的精度,更客观地检验面雨量预报产品。  相似文献   

19.
利用31年10月20日-11月20日的逐日历史资料,对乌江流域面雨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较大降水过程进行归类。找出规律为我们在乌江流域面雨量预报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另外,也为我们做秋季于次强降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流域面雨量估算技术综述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徐晶  姚学祥 《气象》2007,33(7):15-21
面雨量是水文气象中一个重要参量。面雨量的估算直接关系到洪水预报精度和洪水调度决策的科学性。由于降水空间分布的复杂性,如何准确估算流域面雨量一直是个科学难题。传统方法根据常规降水观测,应用空间分析技术来估算面雨量。随着非常规观测技术的发展,以雷达、卫星估测降水资料为主并结合自动气象站降水观测资料,通过资料融合来进行估算已成为流域面雨量估算技术的发展趋势。而以GIS为平台,实现数据分析和显示一体化管理则代表了面雨量业务系统的发展方向。通过水文模拟与水文观测的比较,可以对面雨量估算结果进行间接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