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河南1978-2005年农作物受灾面积资料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产量资料,分析了河南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28 a来河南农作物受灾面积呈上升趋势,其阶段性变化为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前期较少,8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明显增多,最近几年又明显减少。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50年代最有利,80年代次之,70年代较差,60年代最差。  相似文献   

2.
1951-2006年黄河和长江流域雨涝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51-2006年黄河和长江流域雨涝灾害灾情统计资料,分析了两个流域雨涝灾害发生频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50 a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气候变化影响,黄河和长江流域雨涝灾害不断增加,农作物受灾、成灾面积呈增加趋势,损失日趋严重,且长江流域受雨涝灾害影响范围较大,灾害发生频率大于黄河流域。受暴雨影响,夏季两个流域雨涝发生频率最高、范围最广。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黄河流域雨涝灾害增加趋势较为明显,而长江流域80年代初雨涝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显著增加。两个流域雨涝灾害的受灾率均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增加,其中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受雨涝灾害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近50年河南降水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河南32个代表站1951~2002年降水量资料,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省年降水资源和水资源的变化趋势以及对旱涝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河南已进入一个降水量偏少时期,干旱化程度加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影响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河南近10年主要农业灾害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0-1999年河南农业灾情资料,统计分析了10年全省各类农业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及气候变化与农作物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近10年来河南气候变化的影响,旱灾、虫灾、病害已成为影响河南农业生产的主要农业灾害,我省粮食产量的波动基本上和历年受灾状况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青海高原太阳辐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西宁莫家泉湾和玉树辐射观测站的资料分别进行了订正和插补,对青海省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年际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青海省年总辐射量高,总的分布趋势西高东低;20世纪70年代是总辐射高值时期,而80年代处于明显的低值时期,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有所回升,但90年代中期后处于下降状态。70年代的高值期和80年代低值期的出现与该时段青海省云雨状况和全球重大火山喷发事件密切相关,火山喷发是导致80年代总辐射量减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徐闻近46年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徐闻县气象观测站1961~2006年(共46年)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降水量、日照和风气象资料,对气候变化作分析,以及迁站前后气象资料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近46年徐闻的气温呈上升趋势,以20世纪90年代上升最明显;降水量年际变化大,60年代最少,70年代最多,而后逐步呈下降趋势;日照时数60~80年代呈下降趋势,80年代后呈上升趋势;观测环境变化,对气温和风向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山西省1983年-2006年暴雨洪涝、干旱、冰雹、霜冻、连阴雨等气象灾害受灾面积资料和农作物产量资料,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山西省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危害大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山西农作物产量最严重的4种气象灾害依次是干旱、暴雨洪涝、冰雹和霜冻。  相似文献   

8.
毕节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毕节市气象站1951-2008年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滑动平均、趋势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毕节市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毕节市年平均气温的年代际变化为20世纪70-80年代为偏冷期,其余年代为偏暖期,其中1998年之后气温明显升高,21世纪头8a是58a来最暖的时期;年及各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秋季增温明显,冬季次之。②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为20世纪80年代最少,21世纪头8a次少,其余年代为多雨期,其中以20世纪50年代降水最多,20世纪70年代次多;年及各季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夏季减少明显,春季次少。③毕节市气候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呈现冷湿、暖干交替变化的趋势,未来几年气候存在冷湿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暴雨、大暴雨等自然因素和防洪、除涝工程等社会因数是影响暴雨洪涝灾害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1984-2019年遵义市1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量资料、遵义市第一次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暴雨洪涝灾害数据,采用常规统计、突变检验、线性倾向估计、相关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得出遵义市暴雨、大暴雨以及受灾面积的年际、年代际以及长期变化变化特征,同时揭示农作物受灾面积的变化成因。结果表明:近36年遵义市暴雨日数及其累计降水量呈波动式微弱增加趋势,大暴雨日数及其累计降水量呈显著减少趋势,暴雨、大暴雨均具有不同的阶段性变化特征。1984-1999年农作物受灾面积呈显著上升趋势,2000-2019年农作物受灾面积呈显著下降趋势。大暴雨日数及其累计降水量与受灾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并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差异。暴雨洪涝灾害发生、发展既受暴雨、大暴雨等气象自然因子影响,也受气象灾害防御工程和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水平等社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河南32个代表站1951~2002年降水量资料,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省年降水资源和水资源的变化趋势以及对旱涝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河南已进入一个降水量偏少时期,干旱化程度加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影响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主要气象灾害年代际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利用江西省81个台站的气温、降水、大风、冰雹等资料,采用多项式回归、低通滤波等分析方法,对1959—2005年江西省主要气象灾害年代际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江西省的气象灾害呈现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其中暴雨洪涝在20世纪60年代、90年代为相对多发期,70—80年代相对较少,进入90年代后,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出现的频率呈上升趋势,致使在全省性洪涝灾害较为严重的10个年份中,有4个出现在90年代。干旱在60年代和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为相对多发期,从2003年开始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江西有可能进入新一轮夏秋干旱频发期。冬季低温冻害在80年代出现次数较多,最严重的冻害大多出现在60年代—70年代中期,之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冻害总体呈减少趋势,但极端低温事件时有发生,个别年份冻害较重。另外,大风、冰雹灾害总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大风在90年代后下降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甘肃省1960~2011年逐日降水量及1984~2011年暴洪灾害的灾情资料,分析了甘肃省强降水变化特征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52 a来,甘肃省降水量整体上呈逐年减少趋势,空间上由东南向西北递减;(2)河西年降水在1986年以后均匀度明显下降,而河东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降水时间分布很不均匀、80年代后期较均匀,其它时间变化不大;河西5~9月降水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前期分布最不均匀,河东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期降水不均匀性有所增加,此后逐渐减小;(3)河西西部一直是近50 a甘肃降水量分布最不均匀的地区,20世纪70年代及21世纪以来不均匀度明显较高;(4)20世纪80年代以来,甘肃河西强降水明显增加,而河东在21世纪初有短时段的增加,2008年以后又逐渐减少;(5)甘肃省暴洪灾害的频次及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均呈增加趋势,而因暴洪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在减少,2009年以后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3.
近57 a江苏省雷暴日时、空分布气候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刘梅  魏建苏  俞剑蔚  张备 《气象科学》2009,29(6):827-832
用江苏省74站点近57 a雷暴资料,统计分析了江苏省雷暴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江苏雷暴日数年际变化整体呈减少趋势,年代际差异较大,1980s前后是江苏省雷暴日数的转折点.江苏地区雷暴日数减少趋势主要表现在夏季和秋季雷暴日数的减少,而春季变化不明显.江苏地区每10 a雷暴日数减少约2 d左右.不同季节江苏雷暴的发生区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春季和秋季主要的发生区域位于江苏的南部,并且平均雷暴日均自北向南增多,夏季雷暴高值区向北推移到江苏的中部和淮河地区.在年代际变化中,年雷暴日数明显的正距平期主要分布在1970s中期以前,负距平期主要出现于1970s后期-1980s中期和1990s后期-21世纪初期.  相似文献   

14.
全球变暖背景下南宁地区寒潮活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05年南宁地区8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分析近45 a南宁地区寒潮活动的特征及其多年变化特点,并且研究了环流场异常对寒潮事件发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宁地区寒潮活动期区域差异较大:东部开始早,结束晚;西北部开始晚,结束早,寒潮出现在12、1和2月。近45 a来,寒潮具有两次跃变异常,分别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前期和90年代后期;寒潮活动总的趋势是减少的,减少频数为0.12次/10 a,这主要与日最低气温比较高有关。此外,针对强寒潮活动年和弱寒潮活动年,给出了500 hPa典型高度距平场特征。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61-2005年南宁地区8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分析近45 a南宁地区寒潮活动的特征及其多年变化特点,并且研究了环流场异常对寒潮事件发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宁地区寒潮活动期区域差异较大:东部开始早,结束晚;西北部开始晚,结束早,寒潮出现在12、1和2月。近45 a来,寒潮具有两次跃变异常,分别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前期和90年代后期;寒潮活动总的趋势是减少的,减少频数为0.12次/10 a,这主要与日最低气温比较高有关。此外,针对强寒潮活动年和弱寒潮活动年,给出了500 hPa典型高度距平场特征。  相似文献   

16.
利用我国西南和华南地区131个测站1961~2010年近50 a降水和NECP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合成分析、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基于秋季降水距平百分率,研究分析了近50 a我国西南和华南地区各级别秋旱的空间分布及时间变化特征,并初步讨论了各级别干旱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秋季干旱集中在川东、贵州中东部—华南,中旱、重旱、特旱主要出现在华南;近50 a来秋旱有显著增多的趋势,主要体现在轻旱的增多,而重旱和特旱趋势不明显。1960年代秋旱相对较多,1970年代初至1980年代后期秋旱较少,此后秋旱频繁,其中2002年以后秋旱突变性增多,干旱范围扩大的同时,其强度也在增强;秋旱频率具有显著的2.2 a周期,其中重旱有显著的12 a周期,特旱有显著的2.7 a周期;秋旱频率高的地方连旱频率也高,连旱高频区在川东—渝北、黔中—华南,连续5 a以上的秋旱较少,个别地方可达到6 a。700 h Pa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印缅槽、高原东部槽等是影响西南、华南地区秋季干湿的主要环流因子。  相似文献   

17.
1960—2009年辽宁区域性暴雪气候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60—2009年辽宁58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区域性暴雪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辽宁区域性暴雪主要出现在每年11月下旬至翌年3月15日,2月为最多月。近50 a区域性暴雪过程次数呈上升趋势,并且存在9、5a和3a的周期变化;9a的周期变化信号一直存在,但强度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增强,70—80年代最强;5 a的周期变化信号自7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强度在70年代中期开始增强;3a的变化信号一直存在,强度在70年代中期、80年代最强。区域性暴雪过程次数和暴雪总量自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减少,空间分布有3个中心,分别为:沈阳—抚顺—本溪一带、鞍山附近和丹东凤城地区。辽宁区域性暴雪落区主要有4种分布,分别为中东部暴雪型、东部暴雪型、南部暴雪型和西部暴雪型。  相似文献   

18.
非汛期影响海南热带气旋的活动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1949~2002年共54年的台风资料对非汛期(10月~次年4月)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的气候特点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非汛期内影响、严重影响海南的热带气旋频次均无明显的减少趋势,其频次存在准10年、15~20年的主周期,其年代际变化表现为1950年代中期~1960年代后期偏少,1970年代前期偏多,1970年代后期偏少,1980年代偏多,1990年代偏少;非汛期内严重影响海南的较强的热带气旋主要出现在拉妮娜年且其年代际变化也存在15~20年的主周期,1950年代后期到1960年代前期活动的热带气旋偏弱,1960年代后期~1970年代前期偏强,1970年代后期偏弱,1980年代偏强,1990年代又偏弱;较强的热带气旋(中心极值940hPa以下)均生成于135°E以东的洋面,而其源地越西,其强度越小;非汛期登陆海南的热带气旋的登陆点均处于海南岛的东侧海岸线上,1970年代中期以后,登陆点有南移趋势,且均以台风形式登陆。  相似文献   

19.
西藏近40年气温变化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西藏1952~1995年温度序列资料, 对其基本气候特征、年代变化、气候突变、振荡周期、异常冷暖、变化趋势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年与各季气温大都具有3个暖期和2个冷期, 60年代是最冷的10年, 以秋季降温最明显, 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气温偏高. 22年、11年、3~4年是年与各季气温较为显著的周期.气候突变出现在60年代初和80年代初. 60年代、70年代多异常偏冷年, 80年代多异常偏暖年, 多发生在夏季和冬季, 90年代, 大多数年份发生气温异常. 40年来, 西藏年平均气温以0.065 ℃/10a的倾向率上升, 近10年春秋季增温率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