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根据2015—2018年海南省18个市县32个空气质量监测站O3浓度资料,分析了区域性O3污染(O3-8h浓度超标市县≥3个)时空变化特征,并对造成O3污染的天气系统进行主观分型。结果表明:2015—2018年海南省共有40 d发生了区域性O3污染,发生概率为2.73%。其中2015年和2017年达到了13 d,发生概率为3.56%,2018年为11 d(3.01%),2016年仅为3 d(0.82%)。发生区域性O3污染主要有4种天气类型:冷空气偏西下型、冷空气偏东下型、变暖高压脊型和热带系统型。其中冷空气偏西下型是最主要的天气类型,共出现了14 d,占所有天数的35%,且污染较重。不同天气类型下海南省O3污染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500 hPa有下沉气流、低层受东北风控制,有相对湿度低值区从中国东部向海南省延伸,地面位于冷高压底部或热带气旋西北侧,温度露点差在5 ℃以上等条件均有利于海南省区域性O3污染天气出现。  相似文献   

2.
朱盛明  金龙山 《气象科学》1993,13(4):392-401
本文根据全省污染监测资料及1981—1989年1、4、7、10月850hPa环流图,应用分级聚类方法进行客观分型,共得23型,并区分了高、中、低三种污染天气型。为检验其客观分型的可靠性,本文应用拉格朗日K模式,输入全省及周边站点气象资料及实际污染源资料进行数值计算,模拟各级污染型下SO_2浓度的分布,检验证明了分级聚类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用TSI天气分型方法分析上海环境空气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TSI天气分型方法,把2003-2005年上海市的气象资料按季节分型,对比分析上海市四季不同天气类型下的空气污染指数,结果发现:四季API最大值的天气类型为冬季Ⅷ型、春季Ⅲ型、夏季Ⅰ型、秋季Ⅱ型;不同天气类型下同一污染物指数冬季差别最显著,春秋季节次之,夏季最不显著;冬季污染物指数最大,春季次之,夏季最小;各季节各天气类型下,均以PM10污染指数最大。  相似文献   

4.
许昌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TSI天气分型方法,把20032005年上海市的气象资料按季节分型,对比分析上海市四季不同天气类型下的空气污染指数,结果发现:四季API最大值的天气类型为冬季Ⅷ型、春季Ⅲ型、夏季Ⅰ型、秋季Ⅱ型;不同天气类型下同一污染物指数冬季差别最显著,春秋季节次之,夏季最不显著;冬季污染物指数最大,春季次之,夏季最小;各季节各天气类型下,均以PM10污染指数最大.  相似文献   

5.
敦煌地区沙尘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敦煌国家基准气候站1951年1月至2009年2月地面观测资料,利用要素时间演变序列分析了近60 a来敦煌沙尘天气的时间演变特征。分析表明,敦煌地区沙尘天气呈明显的递减趋势,20世纪50年代呈高发期,季、月差异显著,呈"单峰型"分布,春季最多,秋季最少。年大风日数减少,平均风速减小是敦煌沙尘天气减少的主要气象原因。并对形成敦煌沙尘天气的天气系统进行了环流分型。丰富的沙尘源和地域效应为敦煌沙尘天气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6.
兰州市冬季空气污染的天气成因分析及浓度预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兰州是全国冬季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通过对污染与天气形势的分析 ,给出了影响冬季兰州污染的天气分型 ;对 3种主要空气污染物TSP、SO2 、NOX 浓度值与同期表征逆温特征的逆温参数及地面气象要素作了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1)污染物浓度与逆温层厚度呈显著正相关 ;(2 )污染物浓度与平均温度、能见度、风速、总云量、相对湿度成负相关 ,与温差、气压成正相关。最后针对不同天气分型 ,给出了冬半年兰州污染物浓度预报方程 ,经检验预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根据2016-2017年上海空气污染物和相关气象要素数据,分析上海2017年O3变化特征以及气象影响因素,并对造成O3污染的天气系统进行主观分型。结果表明:2017年上海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75 d,占全年天数的75.3%,O3-8h污染天数为55 d。上海市O3-8h年均浓度115 μg·m-3,同比增幅超过10%,为2013年以来的最高值,主要体现为夏半年O3浓度的上升。与2016年相比,2017年夏半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强,上海地区风速风向、温度、水汽、光照、辐射条件均有利于O3浓度上升。造成2017年高浓度O3污染主要有4种天气类型:副热带高压控制型(SH)、地面高压型(G)、均压场型(J)和低压型(D)。其中副热带高压控制型是典型的O3-8h污染天气型,占总污染日数的29.1%,且污染程度较重;低压型出现次数较少;地面高压型的臭氧平均污染程度最弱。  相似文献   

8.
吴胜男  江志红 《气象科学》2019,39(5):588-598
利用欧洲中心1979—2015年夏季6—8月ERA-Interim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CN05.1格点化降水观测数据集,引入基于自组织映射SOM(Self-Organizing Maps)方法进行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海平面气压空间距平场的客观分型,得到该地区25种地面天气型及其系统演变特征,发现天气型的稳定、转移与天气系统强弱有关。高低压系统越强,天气型停滞频率越高,天气型越稳定;反之,天气型越不稳定。基于SOM天气型转移概率,发现三条与局地降水联系的系统演变路径,其中1号路径暖空气势力强盛,副高北上,推动锋面北抬,产生江北降水型,多发生在7月;路径2反映冷空气势力强盛推动锋面南下的天气过程,产生沿江降水型,该天气型在6、7月均易发生;路径3表现为台风移动变化对长江下游江南地区降水的影响,为江南降水型,且集中在8月。通过引入SOM方法对逐日天气尺度环流进行分型,从气候态上捕捉与降水有关的天气系统的移动变化特征,体现SOM方法在模拟天气系统演变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使用1976~1990年6~9月700、850hPa和地面资料,采用天气数值分型方法,选用大量物理量因子,组成系统知识库,通过模拟暴雨天气模型,建立预报系统,实现了从资料接收采集,数据处理、推理决策到预报结果输出,运行过程自动化。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84~1995年驻马店站天气图资料,对夏季影响驻马店地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按高空环流特征分型,确定了入型标准,并结合传真图,卫星云图及雷达探测资料,建立了驻马店地区夏季短灾害性天气预警业务系统。系统利用天气动力学和统计学原理,采用多级判定,多级诊断,排除不可能事件,提出可能性事件,传输24h天气形势预警,依据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图,预报短时灾害性天气的范围,种类,强度,由计算机网络传输预报结论。  相似文献   

11.
周成  王宁  杨学斌  张园园 《山东气象》2018,38(3):128-136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7年5月4日浮尘和5月5日扬沙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3日20时—4日08时,蒙古气旋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迅速发展,配合冷锋在内蒙古中部和东部形成大范围的强沙尘天气;4日20时—5日08时沙尘通过高空气流输送到华北地区,在自身沉降和较强下沉气流的共同作用下,迅速沉降形成华北地区大范围的浮尘天气;5日08—14时由于西北路冷空气影响,横槽转竖,冷锋加速南下,将大量沙源地的沙尘输送到德州造成扬沙天气。通过HYSPLIT模式对本次过程中气团后向轨迹的模拟,证实以上两个阶段沙尘天气过程中的输送方式及路径。通过分析影响系统、物理量和气象要素发现,蒙古国、我国内蒙古中部沙源地天气系统强度、位置的变化直接影响沙尘天气的类型,高层气流变化与沙尘天气的类型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采用1980-2011年气象台站地面气象要素观测资料、高空探空资料,时间和空间加密气象观测站资料,以及中国气象档案馆原始天气图表等资料,基于沙尘气溶胶浓度(PM10)潜势源地贡献函数PSCF(Potential source contribution function)的沙尘系统追踪方法,发展空气质量气象条件PLAM(……)指数对沙尘天气过程的路径跟踪,给出1980-2011年东北亚沙尘天气过程特征分布;采用Spline趋势分析,讨论沙尘天气系统强度的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基于气溶胶浓度PSCF函数和气象条件PLAM指数追踪得出,中国和东亚地区沙尘天气过程年际强度变化并非单调减弱,具有历史持续性与转折突变性并存的波状变化趋势,出现准10 a的高低频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13.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气环境观测试验站的两种前向散射能见度仪(CJY-1C和FD12)2009年6月14日-8月5日的探测数据和人工目测数据对各种天气下的能见度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FD12和CJY-1C型能见度仪数据有很好的一致性.在能见度较低时,FD12型能见度数据与平均值偏离程度最小,测量更加稳定.FD12型能见度仪数据更接近于目测能见度数据.对于两种能见度仪,两者在扬沙天气的相关性最好,浮尘天气下的相关性较好,沙尘暴天气次之,典型晴天下的相关性最小,可在监测浮尘和扬沙天气时互相替代使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气环境观测试验站的两种前向散射能见度仪(CJY-1C和FD12)2009年6月14日—8月5日的探测数据和人工目测数据对各种天气下的能见度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FD12和CJY-1C型能见度仪数据有很好的一致性。在能见度较低时,FD12型能见度数据与平均值偏离程度最小,测量更加稳定。FD12型能见度仪数据更接近于目测能见度数据。对于两种能见度仪,两者在扬沙天气的相关性最好,浮尘天气下的相关性较好,沙尘暴天气次之,典型晴天下的相关性最小,可在监测浮尘和扬沙天气时互相替代使用。  相似文献   

15.
卫星云图在预报哈尔滨春季沙尘天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卫星图像资料与常规探测资料,分析2000-2007年春季哈尔滨飞行区域的沙尘天气,结果发现:造成沙尘天气的蒙古气旋可分为高、低压同时发展型和强低压发展型;大风和对流层底层大气的湍流运动是造成沙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北京风沙天气的气溶胶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卫星云图以及1988、1990、1992、1993、1995、2000年等年北京风沙天气期间所采集的气溶胶样品的分析结果,研究了北京的风沙天气分布特征,风沙期间大气污染状况,产生风沙天气的主要原因及沙尘的来源等.初步得出北京的风沙天气主要出现在春季,是造成春季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北京春季风沙天气是由沙尘暴、浮尘和扬沙造成,但以扬尘引起的频率为最高,占71.4%;风沙期间大气气溶胶与无风沙时气溶胶的物理化学特征有明显的差异;大气气溶胶的物理化学特征显示出,风沙期间的大气气溶胶主要来源于自然源,以局地尘源为主,人为排放的气溶胶作用相对减弱.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北方特强沙尘暴的天气系统分型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0,他引:22  
使用中国中央气象台出版的历史天气图资料,对1957—1996年和2001—2002年间发生在我国北方的33次特强沙尘暴过程的天气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重点归纳了形成各次沙尘暴过程的天气系统的热力和动力结构、活动特征及高低层系统的相互配置。在此基础上,以触发沙尘暴强风的主要地面天气系统为主要依据,将形成我国北方特强沙尘暴的天气系统,划分成纯冷锋型、蒙古气旋与冷锋混合型、蒙古冷高压型和干飑线与冷锋混合型4种类型。研究了各类型天气系统在沙尘暴强风形成中的作用、各类型强风的特点及沙尘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给出了各类型特强沙尘暴的天气学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环保监测数据,对2010年4月8日辽宁沙尘天气过程的高低空天气形势和主要气象要素进行探讨,并对沈阳地区的空气污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沙尘天气过程主要是受贝加尔湖地区东移冷空气和蒙古低压的共同影响,强大的蒙古气旋造成地面强变压导致地面风速加大,是形成沙尘天气的动力因子;沙尘天气来临前后,风速、能见度和湿度等发生急剧变化;在沙尘天气影响下,沈阳地区的PM10浓度迅速上升,而大风等有利的扩散条件,造成黑碳、气态污染物SO2和NO2浓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9.
沙尘暴天气监测预警服务业务系统设计思路及其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全面介绍了中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天气监测预警服务业务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其先进性。该系统由沙尘天气资料库、沙尘天气监测预警和沙尘天气服务3个子系统构成。它的成功建设为西部大开发气象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为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2005年我国共出现了11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沙尘暴4次、强沙尘暴1次,是沙尘天气频次明显偏少、强度明显偏弱、影响范围明显偏小的一年.春季(3~5月)的沙尘天气过程明显少于近6年的平均值,沙尘暴和强沙尘暴过程远少于2000、2001和2002年,该季累计出现的沙尘天气、沙尘暴总站日数较2000~2005年同期平均水平偏少4~7成,创近6年的最低值.分析表明,2004/2005年冬季我国北方地区雨雪偏多,地表积雪偏多,土壤表层湿度偏大,是导致2005年沙尘天气明显偏少、强度偏弱的主要原因.此外,冬末春初北方气温偏低,土壤解冻晚,延迟了沙尘天气的发生,造成早春沙尘天气显著偏少,沙尘多发期偏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