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基于天气形势分型的珠江三角洲强对流潜势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三角洲出现强对流的机制有多种情况,不同天气形势下引起的强对流,其出现时各项强对流指数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对强对流的触发机制进行天气形势分型(冷空气影响触发、西南暖湿气流触发、后汛期副高边缘影响,台风影响等),利用广州热带海洋研究所中尺度模式GRAPES的输出资料,计算出不同天气形势下强对流发生前1h当地各层的涉及水汽条件、不稳定能量、动力条件等强对流指数,对强对流指数阈值进行选取和验证,统计出珠江三角洲不同天气形势下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大风出现时的强对流指数阈值,并建立相应的潜势预报系统,分别通过一次典型的雷雨大风和一次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验证,表明该系统提供的强对流分型潜势预报概率产品可以较好的指示出强对流发生的时间和位置以及强对流出现的类型,预报与实况观测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2.
从天气形势、能量场的角度分析了"97.8.1"强对流大风形成的原因,并分析了螺旋度与强对流的关系.认为螺旋度对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桂林“97.8.1”强对流大风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天气形势,能量场的角度分析了“97.8.1”强对流大风形成的原因,并分析了螺旋度与强对流的关系,认为螺旋度对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孙旭东  杨静 《贵州气象》2005,29(2):18-19
对2004年11月8日贵州省出现的强对流和暴雨天气,从天气形势、热力、动力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其物理机制,得出在天气形势配合情况下,当对流不稳定能量累积到相当强时,即便在秋季也同样可能发生大范围的强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5.
利用实时资料,分析了2001-08-07登封市卢店镇出现的强对流天气形势、地面要素特征、稳定度参数及地形的影响,揭示了此次强对流天气的成因.  相似文献   

6.
1998年 4月 2 3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大范围大风、冰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这次过程是 50 0hPa贝加尔湖横槽南摆 ,槽前强冷空气南侵 ,中低层长江流域有暖中心发展及副热带高压稳定维持在华南沿海上空等共同影响而造成的。运用溃变图和V - 3θ曲线图对“98.4 .2 3”强对流天气形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溃变图对天气形势的演变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用V — 3θ曲线图可以预报出“98.4 .2 3”强对流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7.
宋子忠 《气象》1988,14(11):38-40
在综合分析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宿县地区强对流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提出了制作强对流天气预报的具体方法和框图。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天气形势、大气稳定度、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对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
1998年4月23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大范围大风、冰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这次过程是500hPa贝加尔湖横槽南摆,槽前强冷空气南侵,中低层长江流域有暖中心发展及副热带高压稳定维持在华南沿海上空等共同的影响而造成的。运用溃变图和V-3θ曲线图对“98.4.23”强对流天气形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溃变图对天气形势的较好的擀示意义,用V-3θ曲线图可以预报出“98.4.23”强对流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0.
利用实时资料,分析了2001-08-07登封市卢店镇出现的强对流天气形势、地面要素特征、稳定度参数及地形的影响,提示了此次强对流天气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区强对流活动规律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良栋  陈淑萍 《气象科学》1994,14(3):216-224
通过对1991年24次强对流过程的分析,统计了影响北京地区的MCS的触发产生原因,并初步归纳出两种天气形势下MCS的活动特点.  相似文献   

12.
对流参数在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测中的作用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玉玲 《气象科技》2003,31(3):147-151
文章结合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物理机制,介绍了与浮力能和风切变有关的几个对流参数的物理概念和计算方法,并结合具体个例分析了这些参数在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刁秀广 《山东气象》2018,38(4):45-57
利用CINRAD/SA雷达探测资料,结合地面实况和探空资料,对7次典型中尺度辐合线触发强对流风暴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阵风锋、海风锋和冷锋等边界层辐合线在一定条件下雷达低层反射率因子产品上表现为清晰的窄带回波,某些辐合线在反射率因子产品上不能得到任何有用信息,但在低层径向速度上可识别出线性径向速度辐合;识别出窄带回波或清晰的径向辐合线约1 h后,是雷暴首次触发的主要时间段;对于干型强对流风暴产生的阵风锋,其右侧往往是雷暴触发的主要区域,导致风暴右向传播;湿型强对流风暴产生的阵风锋,激发雷暴的方向与雷暴平均移动方向基本相反,导致风暴呈后向传播特征;海风锋向内陆推进速度快的区域是雷暴触发的主要区域,后继雷暴具有两侧传播特征;单纯的线性低层径向速度辐合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触发强对流,主要特征是对流风暴移动缓慢,可造成局地灾害性强降雨天气。  相似文献   

14.
动力和能量参数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8  
较强的热力不稳定和适宜的动力环境是强对流发展的基础 ,造成灾害的强对流一般是一种深厚对流 ,深对流指数和对流有效位能可反映对流上升运动的潜势和强度 ,对流有效位能还隐含地反映了对流层大气总体垂直热力结构。下沉对流有效位能和大风指数反映了对流下沉运动和下击暴流潜势 ,对流下沉和中层干空气的入侵高度、干燥程度及对流层中下层的稳定度和湿度有关。强风暴特别是超级单体一般都具有很高的螺旋性 ,高螺旋度有利于风暴生命的维持 ,而风暴相对螺旋度则对风暴发生及风暴类型有一定的预示。粗里查逊数反映了对流能量和环境场动力之间的平衡关系 ,能量螺旋度指数反映了动力和能量对强对流天气发展的共同效应 ,它们都综合了动力和热力两方面的因子 ,对强风暴及其类型的预报有指示意义。风暴强度指数和瑞士雷暴指数成功地把动力和对流能量参数结合起来 ,在实际研究和业务工作中这种方法值得借鉴。随着高分辨率中尺度和风暴模式的发展 ,模式输出的对流动力和能量参数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螺旋度——预报强风暴的风场参数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章东华 《气象》1993,19(8):46-48
介绍了螺旋度概念,指出螺旋度作为描述环境风场是否有利于强对流风暴生成的一个物理参数,在业务预报中具有实用价值。并用实例讨论了将其用于强对流预报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冷涡条件下雹云的雷达回波分析及冰雹预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伟福  刘敦训 《气象》1997,23(11):46-51
利用一次冷涡南下引起的两次强对流天气的数字化雷达回波资料,结合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天气学资料,对比分析了两交冰雹及冰雹和暴雨回波的异同点,为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报和人工防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1980年3月4—6日发生在华南的一系列局地强风暴,发现对流层低层水汽通道的活动和潜在对流不稳定I指数的变化与局地强风暴有很密切的关系。用常规资料分析水汽通道与I指数的变化对灾害性局地强风暴有一定预报意义,通常局地强风暴发生在沿水汽通道方向水汽通量最大值的前方。   相似文献   

18.
一次强对流系列风暴个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   总被引:54,自引:9,他引:5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对2002年5月14日19:00至21:00影响湖南常德地区的3个对流风暴的探测情况,其中两个为超级单体,一个为飑线。观测到了与超级单体相联系的中气旋和龙卷式涡旋特征(TVS)。上述强对流系统产生了地面大风、大冰雹和龙卷等强烈天气,与雷达的探测相吻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首次探测到了三体散射(TBSS)和龙卷式涡旋特征(TVS)这两个分别指示大冰雹和龙卷的雷达回波特征,并得到了地面报告的印证。  相似文献   

19.
用滤波方法对两次强风暴天气过程进行尺度分离,得到与强风暴天气区相对应的中尺度扰动流场,分析结果表明:(1)强风暴天气—般出现在前期的层结不稳定区域内非热成风的大值中心附近。(2)在强对流的活跃阶段,在行星边界层的较下部和对流层的中部,分别有一无辐散层;从地面往上,辐散辐合依次相间出现;在强对流区的上空,存在明显的中尺度辐合和辐散中心。 此外,文中对中尺度扰动和强对流天气的成因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强对流天气研究与业务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小鼎  郑永光 《气象学报》2020,78(3):391-418
对当代中国几十年来强对流天气研究和业务进展做了阐述,主要包括强对流系统产生的环境背景和主要组织形态,以及具体强对流天气的有利环境条件、触发机制、卫星云图特征、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特征以及预报、预警技术等诸方面。总体来看,中国学者对强对流以及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强冰雹、龙卷、雷暴大风)发生、发展的环流背景以及通过雷达和卫星观测到的组织结构及其演变特征都已有了明确认识,研究了对流系统的多种触发机制,深入认识了超级单体、飑线等对流系统的环境条件、组织结构特征和维持机制,了解了中国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组织形态和气候分布特征,获得了强冰雹、龙卷、下击暴流和雷暴大风等的雷达、卫星和闪电等的多尺度观测特征、形成机制和现场灾害调查特征,发展了各类强对流天气识别、监测和分析方法以及基于“配料法”和深度学习方法等的预报、预警技术等。因此,强对流天气业务预报水平已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