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费洪姝 《新闻窗》2012,(2):43-43
公共电视与商业电视联系与区别,是业内的一个热点。很多人都对公共电视和商业电视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虽然两者之间的表现形态是不一样的,但是它们的主要体制还是一样的,以下是笔者对公共电视和商业电视的相关性分析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一些学者对公共电视的呼吁,或由于对某些电视台过于浓厚的宣传色彩不满;或由于对某些电视台借公共电视之名行商业电视之实而遭致社会反感。本文从制度经济学视角切入,力求对我国公共电视的发展提出较有建设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西方公共电视的节目评估:收视率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营和编辑上试图独立于政府控制和商业影响的西方公共电视系统在评估节目时面临着使命与效率的冲突。收视率依然是公共电视系统在判定理想节目时的关键指标 ,但是并不是唯一的“指南针” ,各公共电视系统往往是综合使用收视率和收视质的表现评估节目价值。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面对商业电视的强劲冲击和传媒技术的迅速变革,美国公共电视尽管由盛转衰,备受诟病,但它以市场无法提供其播出的特殊节目以及为公众服务的目标而在美国电视业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其独有的价值和历史功绩启示我们:在价值多元化和传媒多样化的时代,政府应高度重视公共电视的整合凝聚作用;传播内容是其存在合理性的有力证据;政府必须依法履行公共服务的责任,同时完善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之间的公共治理机制;无法置身于市场经济洪流之外的公共电视,唯变所适才是发展的长远之策。  相似文献   

5.
美国公共电视的节目一度以多样化、高品质和干净著称,节目内容和类型都相当丰富,涉及众多领域,节目来源亦不乏多样性。但松散的组织结构不利于节目的宣传、推介,加之资金体系、政治压力、商业媒介竞争和新技术挑战种种压力,美国公共电视不仅在渐渐丧失原有的优势特色,更面临诸多新问题。如何在日益多元化的媒介版图中继续生存下去,这是公共电视必须要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BBC战略调整:彰显公共服务本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斌  廖亮 《传媒》2008,(10):56-58
作为一种电视体制,公共电视因其不以追求商业利润而具有的独立性、公正性,在许多国家的广播电视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英国的BBC、日本的NHK等电视机构不仅是本国重要的媒体机构,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但随着商业电视的迅速发展,公共电视面临着越来越强烈的冲击。面对挑战,各国的公共电视机构都在积极应对并做出调整。  相似文献   

7.
公共电视"公共性"实现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和不同国家独特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理念相吻合。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决定了公共电视"公共性"的生存空间。在中国当前的社会语境中,处于缺位状态的公共电视同时面临发展的紧迫性。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自主创新模式将是我国公共电视发展的一种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8.
孙艳君  邵薇 《今传媒》2011,(11):61-63
重庆卫视改版,不再播出商业广告。改版后的重庆卫视有了某些公共属性。通过对重庆卫视的改革进行概括地分析,认为这是对公共电视在中国的初步实践。承认我国政府对公共电视的影响不可避免,在这种形式下应重点改变商业对电视媒体的影响,这才是首要做的。通过对重庆卫视改革的背景和产生的影响反映中国目前电视市场环境和公众的意愿观点,探讨如何在重庆改革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公共电视。此文的独特性在于站在重庆卫视最新改革的实践中研究公共电视的发展,脱离了纯理论的"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9.
美国电视以私有私营的商业电视为主 ,也有少量公共电视。私营电视约占总体的 80 %以上 ,以追求利润为宗旨 ,全面实行商业化经营 ;公共电视注重文化教育 ,内容健康、格调较高 ,且广告极少。众多电视台和电视频道为争取观众、提高收视率 ,内容各有千秋 ,形式多种多样 ,各显其能 ,竞争激烈  相似文献   

10.
大多数西方国家一般都采用公共电视和商业电视并存的双轨制广播电视制度,两种体制的互补和平衡构成相对持续良性发展的电视格局。鉴于西方国家广播电视体制的运行经验,为推动我国广播电视在国家民主化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应该尽早明确地确立公共电视与商业电视两种体制的分野,使其在公共使命的履行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等方面发挥各自的作用,以推动中国电视产业良性、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受众是传播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受众作为社会群体成员时,公共电视可以为社会各种声音提供表达和交流的渠道,以严肃、健康的新闻时事、社会教育为主,兼顾娱乐,减少避免庸俗和低级趣味的不良影响。受众作为权利主体时,公共电视要提供充分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维护公众的利益。受众同时也是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公共电视要为受众提供有用、有趣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随着商业化新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全球化与解除管制成为近十年来传播领域的潮流,公共广播电视发展由盛转衰,并成为共同关注的焦点。以台湾公共电视为例,重点从资金、收视率和治理结构三个层面对商业环境主导下的公共电视的问题进行探讨,试图运用公共政策的相关理论并结合台湾媒介领域的专家深访,提出建设性的策略。希望对台湾公共电视的探讨不仅是对全球传媒版图的一个完整关照,更重要的是对处于国际化接轨和产业化转型期的我国大陆地区广播电视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公共电视、公共频道的概念界定 公共电视的概念是在西方体制下提出来的,最早也源于西方,是典型的西方话语系统,其含义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较为认同的是:“公共电视作为一种公共财产的形式存在,以视听费或社会资助为主要收入来源,不以营利为目的,独立于政府和商业企业,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电视机构形态或电视体制”。  相似文献   

14.
立足农村,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公共频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关于公共广播电视的讨论很多,一些学者将我国的公共频道与西方的公共电视相比较,津津乐道于中国公共频道的不足和缺陷,这其实是犯了一个偷换概念的错误。西方的公共电视隶属于公共广播系统,通常以议会通过的《广播电视法》或专门的《公共电视法》为法律依据成立,是作为社会的公共财产(Crown entity)、不以赢利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4,(19)
伴随着台湾公共电视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台湾公共电视评估体系也经历了以收视率作为标准、纳入收视质作为标准和由公共价值评量指标构建标准的三个发展阶段。台湾公共电视评估体系博采众长,从收视率为导向的商业电视评估模式下突围,发展出收视质的概念,最终确立了涵盖25项指标的"台湾公广集团公共价值评量指标",并体现出以法律法规作为根本保障、以公共价值为核心指标、以研究机构主导模式为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沈国麟 《新闻大学》2008,(2):95-100
本文从美国公共电视的生存空间入手,对美国著名新闻节目主持人格温?艾菲尔就美国公共电视的现状、与政府、赞助商和公众的关系以及美国新闻业的现状进行访谈。访谈内容反映了目前美国公共电视生存不易,这种状况一方面是由于电视媒体本身受到新媒体的冲击所造成的,一方面是由于媒体的体制和环境所造成的;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来说,格温认为公共电视可以保持自己的相对独立性。笔者认为,美国公共电视的公共性的基础正在受到削弱,公共电视也并非公共利益的最佳代表,但公共电视的存在是整个电视市场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李科 《青年记者》2016,(5):18-19
西方公共电视的理论基础及基本特征 (一)西方公共电视的理论基础 欧洲公共电视建立的基础主要基于哈贝马斯提出的“公共领域”理论.其主张有:公共领域是促进国家、社会实现民主自由的重要力量.它独立于政府又独立于市场之外,而大众传媒是公共意见的主要引发和传播载体,因而成为了构建公共领域的重要力量.由于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高度一致的,因而“公共领域”理论本身不符合中国国情,不能依据此理论来建立中国的公共电视.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公共频道的现状及转型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公共电视名不副实,公共频道开播至今并没有真正把"公共利益"作为追求目标,在公众心目中,公共电视频道与普通的综合、专业频道一样,其定位与国外的"公共服务电视"相比,相去甚远.公共电视模式本身具有突出的优越性,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电视,本文分析了西方国家公共电视的运行机制,并结合我国媒介环境,就我国公共频道的转型提出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中国的公共电视频道已经开播多年,而且数量不菲,但是,却似乎没有产生应有的影响.究其因,恐怕能装满一箩筐,而对公共电视的理解有误和对与公共电视相关的理论探讨不足肯定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本期发表的一组有关公共电视的文章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陆地及课题小组提供,这里既有对西方公共电视发展的介绍,又有对中国公共电视发展的思考和设想,虽非完善,但也不无新意.我们期望业界和学界的朋友能够对中国公共电视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因为,中国电视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公共电视,构建和谐社会更需要公共电视.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批判性话语分析工具,揭示了日本公共电视NHK全球化纪录片中的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与执政党而不是日本民众保持高度一致.将话语视为一种社会实践,本文认为NHK的新自由主义话语是政府干涉或者害怕政府与跨国公司干涉而自我审查的结果,它重新定义了公共电视与日本国民的身份以及公共电视与政府、国民之间新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