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陈东  杨子平 《新闻实践》2005,(12):42-42
如今,媒体重复刊登(播报)新闻的现象即新闻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无论是对媒体还是对受众都造成了伤害。如何减少媒体内部的资源浪费,优化新闻资源,提高新闻传播效果,增强媒体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各媒体必须面对并想方设法解决的问题。 一、新闻同质化损人伤己 新闻同质化现象,使媒体没有特色或特色不明显,这必将影响新闻传播的质量,无论是对媒体自身  相似文献   

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当前很多媒体的新闻失实现象仍层出不穷,对新闻报道和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带来很多甚至是巨大的负面影响,新闻失实,这里面,既有新闻人对新闻真实性认识不足甚至模糊的因素,也有媒体“把关人”把关不严等原因,认真贯彻新闻必须真实这一理念,纠正新闻失实这一顽疾,是现在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课题。本刊这期专题研讨,意在探讨新闻失实原因及对策,希望新闻从业人员及新闻研究人员,献计献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翻开我们报纸的娱乐新闻版面,各种明星绯闻、性丑闻和虚假炒作的新闻不断冲击着读的眼睛。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期间,国内媒体娱乐新闻的低俗化现象引起了一些艺界全国政协委员的关注,他们强烈呼吁:国内媒体的娱乐新闻,应当抵制这种日益低俗化的倾向,加强新闻自律,增强社会责任感,还读一个健康清新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4.
孟又新 《新闻窗》2005,(4):54-54
在同一区域的新闻媒体,在新闻的来源问题上,往往大都是相同的,政府部门举办的活动,主办者想扩大宣传效果,经常是主流媒体一家不漏地通知。社会新闻也大同小异,公、检、法、司,质检、医院、工商等部门一旦有新闻,也会各家媒体一律满请。在媒体共同扩充版面和频道的今天,外地新闻(包括世界新闻)成了新闻的另一主要内容,而这类稿件的来源,各家编辑只有从新华网等有限的渠道获得,这就形成了不同媒体之间新闻源趋同的局面。我们经常听到读者说《贵阳晚报》《贵州都市报》《贵州商报》买一份就行,反正内容都差不多,这就是媒体同质化的结果,也是各新闻单位所不愿意看到和发生的,它影响了媒体的现象和传播效果,削弱了广告的有效命中率,使受众产生大多数媒体都是一个面孔的错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社交媒体发展迅猛这一现象入手,分析了社交媒体的特点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而探讨其对新闻生产的影响,以及为何社交媒体做不了新闻发行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吴军 《新闻传播》2007,(12):37-38
近年来,民生新闻在纸质媒体和电子媒体所占的地位和篇幅、时段有不断扩大之势,拓展了新闻信息源,提高了公众参与度。这一新闻现象,值得我们认真探索、总结,彰显其积极意义,使新闻媒体成为真正的大众传媒。  相似文献   

7.
杨子 《新闻记者》2003,(8):13-14
近年来,名人新闻覆盖了我们的媒体。一个体育明星可以比娱乐明星更加频频亮相,一个商业明星可以不花一分钱地在众多媒体上直接或间接地推销他的魅力和产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有时代特色的现象。有关名人的任何消息都可以被称为新闻吗?如果不是,又如何解释他们占据了新闻媒体的大量版面?伏明霞和梁锦松恋爱、结婚是新闻吗?张朝阳和王石攀登珠峰是新闻吗?萨达姆的女儿要求去英国避难是新闻吗?这些充其量只是次要的新闻或混淆视听的伪新闻或娱乐新闻,但是它们越来越多地占据着新闻媒体的宝贵版面。我们的新闻价值和新闻品质正在发生空前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浅议广告新闻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舒允 《新闻传播》2005,(11):26-27
只要稍加注意目前的新闻传播媒体,有心人即可发现广告新闻化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纸质媒体中尤以都市类报纸为甚,电子媒体中尤以广播为最,而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广告新闻化现象也越来越多地见诸网络。广告新闻化的运作者也由此提出了一个新名词——广告新闻,又称新闻广告。广告新闻,按其运作者的话来讲是一种带有广告性质的经济型信息,也就是一种与经济有关的新闻。而广大受众目前在媒体所见的广告新闻化,实际上只是借用了新闻的外在表现形式,本质仍然是广告,既然是广告,则根本不能与事实等同。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我们许多的报纸媒体上,长稿多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是一个需要引起媒体人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有些同志新闻稿件为何写不短?主要是因为其指导思想不端正.工作作风有偏差.自身素质不过硬。  相似文献   

10.
人文关怀思潮与当代新闻观念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所谓新闻观念是人们关于新闻传播的看法、思想,是人们关于新闻传播行为、现象、新闻媒介及新闻作品等进行思维活动的结果。新闻观念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集群概念,它包括媒体性质观、新闻价值观以及舆论观、受众观等。社会思潮对新闻观念变迁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笔认为,对当代社会思潮与新闻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看似荒唐与滑稽的命题,但却是一个极为严肃的问题,这是一个事关党的新闻事业的权威性与公正性乃至与新闻记者本人生死攸关的命题。纵观近来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实践活动,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某某媒体与某某单位共同举办什么活动,比如“XX千里行”、“XX大奖赛”、“XX壮举”等等。由新闻单位和新闻记者提出的一个动议,又拉来了某个商家,最后完成了一项活动,结果理所当然是“弘扬了什么精神,振奋了什么精神”。而接下来一定是新闻单位或是新闻记者同商家一样得到了宣传或经济方面的利益。那受众得到了什么呢?真的就是“受到了什么精神的教育,什么理想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进而促进了城市社区的建设和发展。这一现象理所应当地对媒体产生了影响,敏感的媒体自然要作出必要响应,对社区新闻的重视、配备专职社区记者、开设社区版乃至开办社区报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产生的新的媒体现象。近年来,《平顶山晚报》在强化社区新闻方面作出了有益尝试并有许多成功的报道。  相似文献   

13.
新闻策划和新闻炒作,是这两年比较流行的两个概念,也是业内同仁谈得比较多的一个话题。它是新时期媒体出现的一个新的现象。然而,新闻策划这个新时期新闻运作的“宠儿”,如果运用不好就成为“炒作”。本来,新闻策划与新闻炒作并非泾渭分明,有时相差也就一步之间。也许,炒作本来与新闻策划毫无关系,是一些“生意精”在传媒时代自己独立创造出来的商业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专业毕业生无法满足媒体组织用人单位要求的情况近几年已成为一个不争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本文旨在从研究新闻专业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出发,对高校新闻专业教育的改革进行思考,从而得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一段时间以来,广播电视媒体在报道某些新闻事件时,出现了扮演事件中的新闻人物,演绎已经“时过境迁”的事件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引起了新闻界内部的争论。有人赞成,说是新闻手段的创新:有人反对,说是弄虚作假、有违新闻的真实性。就是在听(观)众中也有不同反映,赞成的说这样做,新闻生动了,  相似文献   

16.
重提新闻专业主义--从媒体报道高枫事件说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通过对高枫事件的回顾,提出了当前娱乐新闻报道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在残酷激烈的市场化竞争中,为了吸引更多眼球,赢取最大利益,一些媒体不讲新闻专业主义,不顾新闻报道基本要求,大肆炒作,故意造假,这是当代中国新闻报道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恶劣倾向,在结合事件的现象深入分析这种倾向的危害性的基础上,本指出新闻事业要持续、健康地发展,坚持新闻理念,恪守新闻专业主义是其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17.
在网络纵横,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许多媒体千方百计地去挖掘各种新闻资源,以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求知需求,而很容易被现代了人所忽视的读来信,恰恰是一种开掘不完的新闻资源,它就你一座储量丰富的矿床,要将读来信转化成新闻,必须有一个开采,挖掘,选择和提炼的功夫,这是能否将读来信变成媒体的新闻之关键,在这方面,我们有些新闻单位有过许多成功的实践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儿童新闻在少儿报刊主流化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媒领域,少儿报刊似乎一直游离于边缘地带。这是一个和少年儿童地位日益受重视的发展极不相称的现象。无论从国家政策关注,还是从家庭关注,少年儿童都是一个受到特殊照顾的群体。但是,从新闻关注中,少年儿童却没有获得相应的特殊待遇。儿童新闻被淹没在成人新闻中,少儿报刊等媒体也在自我缺位的尴尬中站立在边缘媒体的外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王泊 《视听界》2001,(2):45-45,21
有偿新闻是新闻伦理学和新闻法学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大量直接或变相的有偿新闻不时出现在报纸,广播,电视中,严重损坏了主流媒体代表社会良知,追求客观公正的诚信形象,它是一种饮鸩止渴,自毁长城的败笔,从法律角度来说,还经常构成对广大受众和相关社会组织或个人权益的侵害,由于新闻立法的相对滞后,目前我们比较多的还只是采用道德劝诫和行政处罚来遏制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20.
在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为了更好地.吸引受众.不少媒体打出了“民生新闻”这张牌,但同时,由于对民生新闻内涵的理解不同,出现了缺乏深度、流于表面,生拉硬扯、单纯娱乐、界定不准、粗制滥造、充当法官、枉加评判等现象,看来要想在媒体竞争中走赢民生新闻这步棋,要下的功夫还很多。对此笔者认为,应该用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导民生新闻的采编播,为达此目的,必须从以下四方面着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