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懿翎 《出版科学》2000,(1):55-57
在写这篇文章的开始,我要首先承认自己是用拙劣的强制之举认识倪萍的。1997年暮冬的时候,我搞到了倪萍的呼机号码,我每天平均呼她三次以上,而且连续呼了近半个月。倘若当时我稍作冷静的忖思,我会对自己的行为赧然,倪萍不是一部供人阅览的文献,倪萍更不是茫茫黑夜前的最后一道晚餐,任意横征暴敛他人的宁静与时间,该是大不当的。  相似文献   

2.
2012年5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倪萍画日子》精装本、简装本,这是央视著名主持人倪萍的新作,也是人教社拓展大众图书领域的新产品.这本书将倪萍近两年画作和随笔文字的精品合而为一:她的画多借中国传统水墨画之写意,于平易中呈现人生感悟;她的文字幽默睿智,感染力极强,充满生活气息.这本书是倪萍老师对自己艺术人生的独特诠释,也是她对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描摹和反映.  相似文献   

3.
2012年5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倪萍画日子》精装本、简装本,这是央视著名主持人倪萍的新作,也是人教社拓展大众图书领域的新产品。这本书将倪萍近两年画作和随笔文字的精品合而为一:她的画多借中国传统水墨画之写意,于平易中呈现人生感悟;她的文字幽默睿智,感染力极强,充满生活气息。这本书是倪萍老师对自己艺术人生的独特诠释,也是她对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描摹和反映。  相似文献   

4.
李丹萍 《青年记者》2016,(11):56-57
中国演艺界曾流行“演而优则唱”的话,若把这句话放到主持界说“演而优则主持”也丝毫不为过.1988年,话剧演员倪萍在中央电视台开启了自己的节目主持人生涯,两年后正式人驻央视当时的王牌综艺节目《综艺大观》,并先后主持了十三届春节联欢晚会.作为一名演员,倪萍除了容貌好声音甜之外,比起当时的专业主持人无疑还有一个明显的优点——“会演”.当然她的演绎是亲切自然、端庄又不失幽默的,这样的主持风格也为她赢来了掌声和荣誉.  相似文献   

5.
舞台上的倪萍是那么靓丽、那么光彩夺目神彩飞扬,可她的内心深处竟是那么忧伤那么苦涩那么怅惘。这是我读倪萍的《日子》感触最深的一点。“生命不曾圆满”,这是倪萍为自己的《日子》作的序言的题目。不圆满的生命造成的残缺之痛压在倪萍的心上,那么些寻常的而又美好的期盼竟如浮云般飘浮在空中,经年日久让真诚的心和诚挚的情在一起悬浮,落不到生命的根部。  相似文献   

6.
朋友告诉我,他看了倪萍的《日子》,惊奇于倪萍感情的真挚和文字的流畅。这位朋友担负着重要的领导职务,又不改文人秉性,散文写得漂亮,素为我所敬服。他说的当不会错。次日,我便冒雨到书店买来《日子》读。 果然,《日子》很单纯,又很成熟;很清新,又很沉重;很朴实,又很深刻;很谦逊,又很自信;很生活化,又很耐人寻味品评。几乎是一口气看完了它。最重最浓的感觉是被带回了童年,带回了童年的乡下。 倪萍在她的这本19万字的自传中,从童年写到现在,内容当然是丰富的。其中有失败的痛苦,有成功的欢乐,有人际交往的得失,有个人婚恋生活的酸楚。在我看来,写得最好最有价值的,还是她写童年时乡下生活的章节。如她对姥姥的描写,真实、热烈而又坦诚、率真,用细腻的笔触挖掘出了人性中善的蕴藏,如清泉淙淙石上流,又不时形成小瀑布,激起团团浪花。“姥姥是一座老房子,是与我生命同在的一棵老树。”倪萍的自题是在姥姥面前发自内心的娇嗔,充满了诗情画意。她的姥姥虽然是地道的乡下小脚女人,虽然只上过半年的识字班,但做人的道理却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且心善,手巧,会讲故事,疼爱儿女而又管束极严。有这样一个姥姥是她人生的一大幸福。她从两岁就由姥姥从青岛接回乡下,生活在那个叫水门口的小山村,直到上学才  相似文献   

7.
倪萍长得漂亮,但是平心而论,她作为电视节目主持人,并不是仅靠出众的姿容而一炮走红、一蹿上天的。随着我国电视节目板块化、栏目化的发展趋势,节目主持人群体正在形成。群星闪烁,但明亮的星辰时隐时现,人们会觉察到节目的主创人员发掘最佳人选时在急躁的期待。这时倪萍出现了。她以亲切动人的形象和带有个性色彩的节目主持艺术,在九十年代刚开始时,给荧屏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她“突然”成为一颗引人注目的新星。公允地说,当时知名度较高的成方园、王刚已经把“综艺大观”主持得颇受欢迎,这给当时尚没有什么名气的倪萍主持这个收…  相似文献   

8.
老童 《青年记者》2012,(18):11-12
今年3月2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前一天,著名主持人倪萍委员在报到点被记者围住.当记者们问她今年的提案时,倪萍摆摆手,大步流星地走向门口.“不说,不说,你们总是歪曲我的意思!”经过了去年的“中国脊梁”风波,倪萍面对记者再也不敢“滔滔不绝”,她表示:“我今年就是要当哑巴.”  相似文献   

9.
1996年,也许是倪萍最力不从心的一年了。自《文化视点:〈倪萍访谈录〉》播出后,非议四起。用倪萍自己的话说,是“一辈子挨的骂都集中在这半年了”。在这些“骂”当中,最突出的是“倪萍没有文化”之说。这显然是极而言之的、一言以蔽之的“酷评”(Diatribe)。在这些偶见报端的似乎有点缺少责任感的议论面前,倪萍对记者说:“说一个主持文化栏目的主持人没有文化,确实令我很痛苦。”(《屏幕周报》49期)后来,我们读到了倪萍的文章:《倪萍:自述与自视》(载《现代传播》1997年第1期,以下简称《自述》),不久…  相似文献   

10.
论倪萍     
论倪萍应天常观众对主持人的共同衡定标尺是“真”,而倪萍的形象是真诚清新、谦恭随和。但是为什么到了倪萍如日中天的时候,观众都忽然叫道“该换人了”!?倪萍进入了她的“高原期”,倪萍追求真诚,但是她的演员历史使她的戏剧化行为、模念惯性在不自觉中发挥着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苏惠 《视听界》2001,(3):31-31,39
倪萍主持文化节目的时候,有人评价说不好,不合适。倪萍自己也承认:积累不够,文化底蕴不够,有点儿吃力。最近看了她的《聊天》,觉得像是为她定身度做,挺协调,朋友们也说蛮好:像一个热心肠的邻居,很淳朴,很有亲和力,挺实在的。从文化类节目到  相似文献   

12.
倪萍主持文化节目的时候,有人评价说不好,不合适。倪萍自己也承认:积累不够,文化底蕴不够,有点儿吃力。而最近看了她的《聊天》,却觉得象是为她定身度做,挺协调;朋友们也说蛮好;象一个热心肠的邻居,很淳朴,很有亲和力,挺实在的。从文化类节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1996年可能是倪萍人生中最艰难也最值得记忆的一年。主持《文化视点·倪萍访谈录》遭到非议,却登上了第10届"星光奖"最佳主持人的宝座。重获殊荣,没有使倪萍走出压抑,一方面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爱,另一方面是事业上无法转折之痛。在这前一年本列第5期发表了应天常先生的《论倪萍》,此文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并连续获奖。后来,倪萍带着自己的困场和焦虑,来到我们学报简陋的办公室,将自己的心里话,一股脑儿地倾诉了出来,这就是本刊1997年第1#上刊登的文章《倪萍:自述与自视》。倪萍的自述,为进行主持人问题研究的学者提…  相似文献   

14.
靠自学充实自己的一等功英雄 1986年11月18日,宋永奎16岁,当兵来到北京."我是总政文工团的,到部队后做通信员,也就是送‘鸡毛信'的.彭丽媛、杨洪基当时都是我的战友,彭丽媛当时就住我们斜对门,她人不错,我立功后不居功自傲就是受她的影响.1999年我再到北京时,还曾和爱人去找过她."  相似文献   

15.
当我们说起倪萍的时候,许多人会把电视荧屏上的倪萍和生活中的倪萍当成一回事儿,固然作为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倪萍首先是由倪萍本人塑造的,但同时也是电视媒介塑造的,她还是社会需要塑造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倪萍已成为了一个符号或者说成为了一个角色,她是个人角色─—媒介角色─—社会角色三位一体的结晶。因此,倪萍的成败得失并不完全是由她个人造就的,而是这三种角色相互协调、相互适应、相互影响和渗透的结果。理解与评价倪萍应当从这三种角色的关系入手,方能得出比较合乎实际、比较中肯恰当的结论。倪萍的主持艺术历程…  相似文献   

16.
离开清华园已经五十多年了,但是我经常想到她.我无论如何也忘不掉清华的四年学习生活.如果没有清华母亲的哺育,我大概会是一事无成的.  相似文献   

17.
一 2006年初夏,我在上海华东医院,采访了84岁的杨逸老太太.杨逸曾于1949年春天,上海甫一解放,即根据当时中共华东局党组织任命,来到宋庆龄身边工作,不仅与"国母"宋庆龄"零距离"接触,并亲历了中国共产党在取得政权后初期的一段辉煌历程.杨逸当年才25岁,用她的话说,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姑娘,时间虽然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当年的那份激动,那份感怀,依然让如今已是耄耋老人的杨逸感到历历在目,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18.
羁绊·禅心 2003年,我的孩子降生,这一年,我也迎来了自己人生的转折点——我有幸进入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孩子出生的情形,至今我记忆犹新.看到孩子的第一眼时,他正沉沉睡着,那一刻,孩子仿若一块纯洁质朴的美玉,我似乎看到他身上有一种不可逼视的神圣光芒;那一刻,我几乎顶礼膜拜;那一刻,我诚惶诚恐,唯恐不能教子成才.孩子,成了自己的终生羁绊.也正因如此,进入出版社以后,我走上了买书——编书——策划家教图书的发展轨道. 2010年,"开心妈妈"屈开老师来到桂林讲座,我慕名前去邀稿,进而与屈老师结成忘年好友.屈老师当时腰椎已经很不好,我去的时候她甚至是卧床和我交谈的.但是,当她讲座时,面对台下家长一双双期盼的眼睛,她似乎完全变了一个人,神采飞扬、激情四射.在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她也在享受自己的快乐.她的讲座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家长,使那些心中充满困惑的家长得以顿悟,也使我更了解了传道解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在当今的中国电视界,倪萍无疑是较受观众欢迎,较具影响力的节目主持人之一。理论界关于倪萍的研究和评论性文章也一直未断。尤其随着倪萍去年告别“综艺大观”,走进“文化视点·倪萍访谈录”,她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而其中的见解更加莫衷一是,褒贬不一。这本身也构成了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理论话题,即“倪萍现象”。去年年底,本刊专门组织和举办了“倪萍现象”小型研讨会,特邀倪萍与几位学者座谈,以期对此进行深入和全面的探讨。这也是本刊继举办了为期一年的“主持人文化超越‘东方时空杯’有奖征文”之后,希望继续将节目…  相似文献   

20.
50年代末直到"文革"前夕,由于工作关系,我曾与周作人有过频繁的联系.1952年8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开始向周作人组稿,请他翻译希腊及日本古典文学作品.1958年11月,出版社指派我负责日本文学的组稿、翻译工作,同时,向我交代了一项特殊任务:约周作人及钱稻荪二位翻译别人不能胜任的日本古典文学作品.当时,他们在出版社算是编制外的特约译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