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长征 《大观周刊》2011,(22):93-93
我国专利法第63条第1款第(二)项规定了优先权,即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做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先用权作为一种独立的民事权利,是权利人得以享受其利益的法律上之力。先用权的“原有范目”界定了先用权的权利边界。因此,对先用权的原有范围的理解,能够影响先用权的行使和保护。  相似文献   

2.
“出版权”的几种含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版著作权作者的民事权利 作为民事权利,出版权属于著作权.出版权是作者(或其他原始版权人)行使著作权的起点,也是作者实现著作权的途径.著作权中的出版权包括哪些内容,我国著作权法中没有明确规定,世界各国版权法中规定不一.伯尔尼公约第3条(3)款及及其他一些条款中,规定"已出版"的作品,系指经作者同意而已经出版的作品;就作品的性质而言,无论它的复制本是以什么方式制成的,只要其份数能满足公众的合理需要,就应视为"出版".伯尔尼公约对"已出版"的界定,实际上包括了作者行使其发表权、复制权和最低限度的发行权.  相似文献   

3.
徐茁 《浙江档案》2009,(5):46-47
公民出生档案作为民生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作为“人生第一档”的重要意义。根据《(民法通则)实施意见》第一条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自出生时开始。出生的时间以户籍为准:没有户籍证明的.以医院出具的出生证明为准,没有医院证明的,参照其他有关证明认定.”有关公民出生的档案记载.无疑是关系到公民民事权利能力的重要依据。公民与他人的民事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4.
作为“民法典”构架的重要部分,《侵权责任法》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利,明确民事权利受到侵害后的救济规则,与《物权法》地位相当  相似文献   

5.
文刚 《新闻知识》2007,(10):87-88
新闻机构承担了传播新闻以实现公民的新闻自由的神圣使命。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新闻机构传播新闻的过程中,可能会给他人的合法权利和自由造成一定的损害。其中,对他人民事权利的损害,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新闻侵权,新闻机构  相似文献   

6.
1.法人、法人代表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与之相对应的是自然人:而民法通则第38条规定.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它是相对固定的.如“厂长是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又称法人代表人。  相似文献   

7.
学术期刊出版协议学术不端追责功能源于学术期刊学术不端追责权的民事权利基本法律属性.出版协议可以为学术不端追责权的存在和实施提供合法依据;可以弥补学术不端行为界定的缺失;可以赋予学术期刊调查取证权;可以形成或获取、固化证据;可以约定双方保留证据的责任,预防法律风险.出版协议还可以对学术期刊的追责活动予以限制,防止权利的滥用.  相似文献   

8.
所谓新闻侵权,是指行为人通过新闻媒体(包括通讯社、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公共网站等)向社会公众传播不真实的情况,或情况虽然真实但属于法律禁止传播的事项,从而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民事权利,依法应当承担法律后果的行为和事实。  相似文献   

9.
窦洁 《青年记者》2009,(16):71-72
一 新闻侵害名誉权的诉讼与纠纷中,原告和被告所分别坚持的名誉权和舆论监督权,已有的法律条文对它们所提供的保护是不平衡的。我国宪法和民法通则确认公民的名誉权和舆论监督权受法律的同等保护。但是名誉权属于民事权利,在保护公民、法人名誉权的问题上,我国经过10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完备的保护体系。最高人民法院周贤奇法官说过:“在我所接触的世界著名法典中,对名誉权的保护还没有像我们这么具体化、系统化和条文化的。这说明中国对这部分人权是非常重视的。”  相似文献   

10.
图书著作权及相关权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书一般是文字作品,也可以是美术、摄影作品.图书信息传播的特征是读者通过视觉(盲文除外)感知.图书负载着多种民事权利.图书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是当事人对图书享有动产所有权.图书作为有形的物为所有权的客体,但图书还负载着无形财产权和人格权.对权利产生和发展的剖析和认识,有利于对当事人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档案所有权的保护与限制 杨立人在《档案学通讯》2007年第3期撰文指出:档案所有权作为一种民事权利,受到《民法》和《档案法》等规范的保护,但是当它与公共利益相冲突时,便受到《档案法》等规范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北京档案》2012,(8):13-17
正人事、婚姻档案1、个人对其人事档案是否享有民事权利?人事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权属归国家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人事档案均不可随意处置。单位对人事档案负有保管义务,并根据需要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流转和移交。  相似文献   

13.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依照合同法及其有关法规和规定签订的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规范的合同管理是维护法人单位合法权益的有力保障。围绕合同档案管理,一直存在某些难点问题,如收集归档率低,保管期限划分随意性大,管理模式与利用需求存在冲突,开发利用水平低等,制约着合同档案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4.
《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也是民事权利的法律宝典。“小”案例连着“大”民生。为让《民法典》更好地走到读者身边、走进读者心里,《光明日报》开设《问答民法典·以案说法》专栏,通过生动的典型案例和深入浅出的专家解读,把《民法典》这一鸿篇巨制“掰开揉碎”,将法理人情娓娓道来,让公平公正更加可触可感。本书是在该专栏基础上精选、提炼并加以充实而完成的,解读了老百姓关心的民法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广播电视的未来发展,必须基于国家发展的总目标、总任务和基本要求,必须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部分,制定发展战略,引领发展走向。据此,中国广播电视当前和未来发展战略走向将是:构建现代传媒新体系,走多媒体融合发展之路;构建现代传播技术新体系,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之路;构建现代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新体系,走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构建现代广播电视新体制,走"四位一体"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王琪 《科技与出版》2021,(11):23-28
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在整个话语体系的构建和传播中占据核心地位,相比其他话语更易于走向世界,且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推进作用.学术出版"走出去"有利于争夺国际话语权、因地制宜地建构和输出话语体系、提升争取学术话语权的能力.我国学术出版"走出去"在规划制定、知识体系和术语体系构建、出版体系构建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为了使话语体系建设取得更好的效果,学术出版"走出去"需要加强出版和术语相关规划,构建国际化、标准化的知识体系、术语体系及学术出版体系.  相似文献   

17.
郑宁 《中国出版》2023,(3):11-16
构建与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相适应的法治体系是推动新闻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扎实推进新闻出版业数字化战略的基本保障。研究认为,新闻出版业文化数字化战略法治体系构建应遵循以人为本、社会效益优先、激活资源、创新驱动的理念,树立数字人权、依法行政、包容审慎监管三大原则。通过构建统一协调的数字化立法体系、系统精准的数字化监管体系、公正高效的数字化司法体系、守法诚信的数字化守法体系,实现文化数字化治理,积极探寻新闻出版业服务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发展进路。  相似文献   

18.
常青 《编辑之友》2006,(2):79-80
版权,从法律上界定应当是指著作权,即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依法创作的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所享有的人身和财产方面的专有权利.而本文"版权经营"中的"版权"一词,则是从更宽泛的概念予以探究,即版权对作者个人来讲是一种民事权利;对出版等传播者而言则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如果将版权作为一种经营资本,则涉及对版权的管理、开发和经营问题.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展开对版权经营的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的发展要求构建新的伦理学体系,不仅要继承和发展现实传统伦理体系,而且要体现科技和人文的融合,形成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民族特色而又不失国际性的开放型伦理体系。新的伦理体系的构建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为此,必须正视网络空间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深入探寻网络时代伦理学的走向,多层面、多角度地探讨网络伦理建设的对策措施,构建一个与时俱进且适合国情的网络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2022年将会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重要而关键的一年.新闻传播学学术研究也应该与时代同行,既要围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论断和战略任务,努力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又要紧扣国家战略,聚焦传媒新发展阶段,贯彻传媒新发展理念,构建传媒新发展格局.因此,展望2022年中国新闻传播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