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苏轼浩繁复杂的散体文章中,论说散文是一大类,而在其论说散文集群中有关历史人物论又是一类抢眼的文章。苏轼一生先后有四篇文章专门议论评价管仲,其议论评价的重点及表现手法都有差异。比较这些文章的差异,可以发现它实际上显示出苏轼早期论说散文与后期论说散文审美价值演变的一些特征。这些演变特征是其人生阅历磨励的结果,是其文学思想的新变与发展的产物,体现出从“有为而作”到“以意为主”、从“有所师法”到“苏氏法门”的价值走向。  相似文献   

2.
夏为汉 《学语文》2005,(6):36-36
梁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中说:“若无新变,不能代雄。”强调文学传承演变中创新的重要意义,这无疑是对的,但考察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则看到有一种普遍的文学现象:即朝代稍后的诗人总喜欢“仿效”和“点化”前代诗人的作品,或模仿其语言,或承袭其意象。或点化其意境,从而使诗歌在发展中始终保持着复古中求新变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杨梅 《考试周刊》2009,(40):23-24
作为“异端”的李贽,受心学思想影响,高扬“真”之大旗,以一己之身,向整个社会发出挑战,倡导存“真心”、做“真人”。他将心学思想运用到文学领域,是晚明文学从“良知”向“性灵”演变中的关键点。在李贽的创作观中,“真”是核心:他强调自然为文,表达作者的真性情,在这一点上,与当时处处充斥着假的文坛是根本对立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把李贽与王阳明置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新变的历史中进行了考察 ,对二人的思想特质和区别 ,他们在传统文化思想新变中的作用 ,进行了论述。作者认为 ,李贽比王阳明更具近代人文主义启蒙思想的民主色彩。如若说王阳明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新变的启蒙思想的先导 ,李贽就是这一启蒙思想的代表与旗帜。正是在李贽思想影响下 ,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人文主义启蒙思想潮流 ,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新变。  相似文献   

5.
“欧化”不仅影响了汉语词汇、语法,而且对文学文体也有潜在的影响,适度地欧化,使现代散文卓有成就。欧化给现代散文带来文体上的新变,与传统散文相比,欧化的散文文体具有亲切自然的风味;与旧白话文相比,欧化的散文文体获得了现代意义上的诗性。  相似文献   

6.
电视散文的特征研究有二种基本分歧:一种认为应从为文字散文服务(或利用文字散文“二度创作”)出发来归纳其特征;一种认为应从电视艺术(影像为主)出发来归纳其特征。本文认为这二种观点都有偏颇。电视文学应是一种新型文学,它实际上与网络文学才是一家。电视散文具有影像的意境独立性、声音的交错综合性、文字的中断跳跃性、主题的交集弥散性四大特征,电视散文特征的研究应从电视散文的自我本质“数字文学”出发。  相似文献   

7.
曹雪芹的小说观深受李贽文学观的影响。《红楼梦》的创作态度及创作原则与李贽的文学观一脉相承,又有所创新发展。曹雪芹的“亲睹亲闻”,“取其事体情理”、“新奇别致”等小说创作主张,以更新的文学理念,拓展了小说的审美思域,在小说理论史及小说美学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文学散文”概念的提出是一次对散文“在”本体的文学性的逼近。它的产生是 2 0世纪初西方文学观念引入当时中国文坛的结果 ,源于当时作家对西方文化、思维霸权的敬畏和遵从。“文学散文”从众多的散文文体中凸现出来 ,标志着 2 0世纪中国散文依据文学性强弱来划分散文等级的制度已开始形成 ,而这种制度的形成与当时作家对文学的高度重视是密不可分的。其实对散文本体而言 ,以“文学散文”指称 ,还是以“文章”指称 ,都不过是一种命名而已 ,它不可能改变散文的正宗 ,这必然导致人们对散文本体认识的“遮蔽” ,并深深地影响了 2 0世纪中国散…  相似文献   

9.
李贽首先是一位“好汉”,他尚侠,主张作侠而不作圣,有强烈的英雄豪杰心理期待和信仰崇拜,顶天立地,无所晨惧,思想胆力无与伦比。把李贽定性为具有侠义肝胆的“好汉思想家”或“思想之侠”更为确切,也更便于还原李贽作为“异端”、“另类”的本真面目——作为思想家与侠士融为一体的产物,侠之骨、侠之气和侠之精神对其思想个性有重要的支配作用。李贽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对侠文学进行集中关注、倾心阅读并系统评论的思想家、文学理论家,“侠”对其文风及文学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贽,晚明启蒙思想家,也是一位推进明代新文学风尚的优秀文学家。李贽散文表现了极高的论辩技巧,或沉稳镇定而绵里藏针;或嬉笑怒骂,寓讽于谑;或斩截直露,一任激情的奔腾流淌,使文章气势凌厉,表现出理论的雄辩性和强大的威慑力。李贽散文敢喜敢怒,敢歌敢骂,一任喜怒之情的宣泄,形成了独具个性特征的文章风貌。这种以高扬个性、“独抒性灵”为特征的文章风貌,也是明代新文学风尚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90年代,文体新变是中长篇小说比较显著的特征之一。这一时期的小说叙事在借鉴西方文学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转化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传奇”“诗歌”“戏曲”等文体资源,呈现出“文备众体”的特征。与此相适应,这些小说在叙事上由“叙述”转向“说话”,并于“闲聊”“絮语”之中,表现出鲜明的杂糅化特征。这些小说在文体和语体上探索实践对其叙事结构产生影响,不仅使其获得了“完整时间长度”,也使其拥有了“共时态”的叙事空间,展现出了时空体组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网络散文即网络原创散文,也就是“在网络上自由书写的散体文章”。其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一批文学网站的创立,网络散文一时间也蔚为壮观。该文认为当前网络散文具有审美情趣平民化、情感表达外向化、内容结构散漫化等重要美学特征,并对这些美学特征的成因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对楚辞的思想意义、艺术特色、产生条件、地位影响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论述。其高明卓异之处 ,在于他能从文学发展的角度充分肯定楚辞产生的历史意义和对后世文学的重大影响 ,即以通变的观点来论述楚辞的渊源、楚辞的新变和楚辞的影响。刘勰认为一代文学的新变 ,既要接受“世情”和“时序”的影响 ,也要善于从传统文学中合理地汲取养分 ,因此 ,他主张“悬辔以驭楚篇”、“酌奇而不失其真 ,玩华而不坠其实”。  相似文献   

14.
“非虚构”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中,其外延经历了从小到大的变化,从早期有限的几种文体到几乎涵盖了所有以真实为内容的文学作品,而在演变过程中,“非虚构”概念初期对于新闻等体裁写作新变的意义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呈现出一种走向现实生活的开放文学观.  相似文献   

15.
女性散文自“五四”以来就是文学创作中的一朵“奇葩”,当代都市女性不仅继承了五四文学的人道主义精神,而且还在散文的写作上独具特色。本文从内容、情感和语言上分析了当代都市女性作家的散文创作,总结了其独有的审美特征,肯定了当代女性散文独有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清朝康熙至乾隆年间,一个主要由安徽桐城籍作家组成的散文流派逐渐崛起于文坛,它吸收传统文学理论的精华,师法古文的精、气、神,倡导散文的“义法”与“义理”,致力于自身的散文创作,这就是桐城派。桐城派人数之多,其散文创作的声势和影响之大,在中国文学史上是鲜见的,以至于时人发出了“天下文章出桐城”的慨叹。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第二次考试》一文,选自作家何为的《临窗集》。不少语文教师是将其作为散文来教学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也称其是“一篇优秀的散文”。 随着文学创作的不断发展,文学体裁在发展,文学概念在演变。散文这一概念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自从鲁迅先生使用冷潮热讽的笔法对反动派进行攻击以后,杂文就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而不再隶属于散文名下,由于近一阶段以来报告文学的不断发展,它也另立门户,独树一帜了。因此,在现代文的教学中,人们把散文的范围逐步缩小,一般仅把  相似文献   

18.
考察西汉前期散文,邹阳的《狱中上梁王书》具有浓厚的文学书写特征。“用事”是这篇文章典范式的表达方式,它对后世隶事用典手法的成型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的意义不仅显现于表达形态方面,更重要的是,它为文学散文观念的形成提供了新的思路。从叙事到用事再到用典,是中国散文由提供思想范式和统治经验的“致用”之文,走向个人意志与趣味的张扬及其表达,最终形成真正的文学散文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文彦博不但是北宋重臣,他在文学尤其是散文创作方面也表现出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其散文创作主要有复古倾向浓重、关注现实、文风朴质无华和中规中矩、相对保守等特点。代表了北宋疑古惑经的氛围下散文发展的正、负两方面的特点,对研究北宋散文新变规律有重要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贽是一位具有殉道精神的历史先觉,这一结语几成学界的不刊之论。事实上,任何冠以“伟大”字眼的思想家,其思想色调决非今人提纯后的那般单一和清纯。若说佛禅是封建思想之一脉,那么作为反封建斗士的李贽却恰恰与之有染。而以往论者对此多点到为止或略而不论,甚至以为佛禅在李贽那里仅具有反程朱理学的工具意义。不得不说的是,忽视了李贽的佛弹思想就等于忽视了大半个李贽。本文试图对李贽的佛弹思想的产生、表现以及有关的文学问题进行探讨,不当处,乞请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