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面向"中国制造2025"重大装备制造业人才需求,以契合行业标准、深化企业融合、分类强化训练为教育思想,以协同企业深度参与、强化工程创新能力、开拓人才国际视野为培养特色,以重大装备协同创新实践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国际班为建设载体,从激发创新意识、提升工程能力、开拓国际视野、推进师资建设等4个方面,持续构建和完善了基于重大装备设计制造的协同育人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制造2025》对目前尚处于工业2.0、工业3.0阶段的中国制造业提出了立足于系统化、集成化、数字化的"智能制造"的发展目标,新时期下的工业工程专业必将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系统规划、系统设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济南大学工业工程专业通过在课程体系设置、实践体系设置以及教学过程中设置不同的实践实验环节,强化学生进行"系统性"的理解,以实现对学生"系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创新创业教育、"新工科"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主动作为,适应"三个面向"、创新驱动发展、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培养跨学科交叉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的战略举措。从深化传统工科专业内涵改革和创办适应未来科技经济发展需求的新专业两个角度出发,积极开展"新工科"探索与实践,提出了"新工科"具有的创新性、前瞻性、交叉性、多样性和引领性等特征,并结合创新创业教育需求,以培养"品行、知识、能力和思维"四位一体的工程领导人才为目标,努力构建具有西安交通大学特色的"新工科"教育模式,丰富和发展了"新工科"建设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制造2025"对自动化类专业人才需求为背景,结合自动化专业的特点,研究并实践了一种培养自动化专业"程序设计"创新型人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在确立"加强基础理论教学,突出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教学理念基础上,提出按照"基于基础的学习和教学—基于应用的学习和教学—基于磨炼的学习和教学—基于创新的学习和教学"这样一个逐级递进、金字塔式的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教学模式展开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该教学模式从传授知识转为培养能力,考核更侧重对实际能力的测试;既打好学习基础,又通过大量的应用实践和复杂工程实践来磨炼学生;注重学生思维方式和设计方法的培养和引导,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2):225-228
为了大力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具有自动化专业特色的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基于OBE工程教育理念,充分借鉴CDIO工程教育模式,结合国际工程教育改革、工程教育认证发展趋势与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特色,优化了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对实践与创新能力的要求,根据毕业要求深度,提出了基于CDIO教育模式的工程认证能力培养方法,切实加强了实践环节设置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提高了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独立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结果"等问题,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差、工程创新能力弱,学生的工程素质与企业需求难以无缝对接。论文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探索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实践平台构建为核心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在制图能力不断线、计算机能力不断线、设计能力不断线和制造能力不断线的C4实践能力培养基础之上,构建实践教学、专业实践、科研实践及产业实践的P4实践平台体系,通过C4与P4的有效融合,全面提升人才的工程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模式通过4年的应用,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思维能力明显提高,就业能力显著增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企业认可。  相似文献   

7.
随着制造业向德国工业4. 0和中国制造2025时代的迈进,工业互联网建设与制造过程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紧密融合,工业智能化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题,作为工程教育的实践基地,工程训练中心也正向着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以工程训练中心的数字化建设、智能化管理与服务为研究目标,以工程训练实践教学平台为基础构建起智能化工程训练中心体系框架,并对工程训练中心工业互联网系统建设和智能化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进行了探索。智能化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重点打造现代化工程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两大平台,并通过工程背景下的创新创业实践探索逐步补充和完善现代化工程教育教学体系。最终通过智能化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为工程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智能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8.
"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为我国制造业转型指明了方向。制造业展现出新的特征,朝着服务化、国际化、技术跨越的方向转型,也对未来十年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产生了影响。因此,高校、企业需要研究"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以对当下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与培训。  相似文献   

9.
刘小勇 《职教通讯》2017,(23):36-38
"中国制造2025"是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业振兴的战略规划,是中国制造业进入强国行列的行动纲领。在校企文化融合视角下如何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适应"中国制造2025"技术技能人才,已然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课题,其重点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适应"中国制造2025"的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0.
紧紧把握时代对人才规格的需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从专业内涵、知识结构、培养模式等方面不断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进行建设和改革。以"大工程理念"为引领,改革传统实践教学和工程教育,广开资源、延伸时空、拓展内涵,构建了"一条主线、三个层次、五个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为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创建了全过程、全方位的大环境。将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以激发兴趣为切入点,大力开展学生科技创新及竞赛活动,探索引导学生主动实践、自主学习的实践教学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