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当众多发展中国家竭尽全力使每一个孩子都能走进学校课堂之时,美国却有越来越多K1-12阶段的孩子从学校回到家庭,在家中上学,家长充任教学之责,美国人称之为”在家上学”(Hom e school-ing)。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人们选择“在家上学”呢?相对于学校教育,“在家上学”利弊何在?在文章中,作者简述了“在家上学”的历史和现状,概括阐述了这首独特的教育形式可能具有的优点和局限之处,以期对我们的学校教育有启示。  相似文献   

2.
以不争争,以无为为,正是水的显著特征,也是老子赋予我们的人生大智慧。尽管“不争”是老子的名言,许多人读了还是会摇头:“这是个竞争的时代呀,不争怎么行?”如果谈到教子“不争”,不少人更会疑惑:“都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不会竞争的孩子将来怎么生存?”于是,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我们见到了太多太多的争:一争宠爱。谁不知教师的权威?教师喜欢哪个学生,哪个学生就如坐春风。况且,独生子女在家受宠惯了,万一在学校失宠怎么受得了?所以,父母们争相向教师示好,争取教师对自己的孩子偏爱几分。二争职位。谁不知学生的职位有差别?如果孩子当上学生…  相似文献   

3.
褚红娜 《辅导员》2014,(2):15-16
近两年来,“在家上学”在国内已经由一个新鲜的名词变得为人熟知,并且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带领孩子加入了在家上学的行列,他们成立了“在家上学联盟”网站,分享在家教育孩子的心得和经验,交流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组织“在家上学”全国会议,讨论在家上学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其实,“在家上学”并非新鲜事物,在国外也一直存在着,并且已发展得十分成熟,本期,我们一起来看看各国的“在家上学”。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留守在家的小学孩子缺少父母的爱,在对他们的管教上很容易出现“三多”和“三缺”问题:隔代监护多溺爱、寄养监护多偏爱、无人监护多失爱;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  相似文献   

5.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一句话时常在我耳边萦绕:“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当我们在埋怨孩子基础差、脑子笨、不听话的同时,是否经常反思:我们的教育方法是否适合孩子?我们是否真正走进了孩子的心灵,把他们当作一个与我们平等的“人”进行交流?日前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张立美 《教育》2013,(9):5-5
如今,在中国大陆约有1.8万学生“叛逃”学校,选择“在家上学”,多数家庭主要由母亲负责孩子的在家学习。调查显示,在家上学的孩子主要处于小学阶段,大多数家庭不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过半家庭月收入l万元以下。  相似文献   

7.
万乃斌 《中国教师》2011,(23):17-17
我认为“在家上学”不是回归传统意义上的“私塾教育”,而是“信息时代”现代教育的必然产物。当今,各种学习资料异常丰富,电脑、网络可以向足不出户的学生提供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在家上网学习,不仅有文字、图画,还有语音、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可以给学习者提供用之不竭的各种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8.
“人之初,性本善”没有人一出生就是“大恶之人”。教育影响人,塑造人。生活中常见独生子女因为理所当然成为“家庭中心”,所以倍受家长百般呵护。然而呵护“过度”,则容易不知不觉陷入“溺爱”,致使孩子“无法无天”。如果任由其发展,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怎样?“唯我独尊”、“无法无天”、目无法纪,终将走向“犯罪”未可知否!想必今年连续多起发生在校园的暴力案件的犯罪分子,其童年很有可能就是本文开头那样的孩子吧!当然,没有哪个时代、哪个国家能杜绝犯罪,但教育的育人功能毋庸置疑,如果从小对孩子进行“敬畏”教育,培养孩子的“敬畏”意识,教育他们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道德与法律,那么社会就会和谐起来。父母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不如先给孩子补上“敬畏”这一课!  相似文献   

9.
曾经听到有的老师抱怨: “现在的孩子真不好教育, 我为他们操碎了心,爱他们胜过爱自己,可是他们就是不领情,真让人伤心。”的确,这是做老师经常会遇到的情况,但不知在伤心之余,老师们是否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我真的爱我的学生吗? 也许有的老师会说,这不是多此一问吗?哪个老师不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武汉市有7个家庭的父母把孩子从城市带到农村和自己一起学习和生活,自己教育孩子。这则案例引起一些反思:农村自然环境蕴含着丰富、独特的教育资源,孩子在自然环境里生活和学习有很多益处;学校教育既具有优越性也有不足和局限性,“在家上学”有优势也有不足,同时也给我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1.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是本刊总编辑孙云晓提出的一条教育名言。其一提出就得到了学者和家长的认同。好的关系在亲子间尤其重要,一是因为有了好的关系才有好的沟通,父母的所思所悟才能被孩子接收;二是因为好的关系是亲子的共同追求,它会给彼此带来幸福感,哪个父(母)都不会是因为想多一个仇人才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哪个孩子也不希望本应当是最相爱的人却仇人般相处。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欧美一些国家在家接受教育的孩子日益增多,我国也开始出现了个别案例。在学校教育大搞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身心发展的今天,为什么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孩子离开学校的现象呢?本文就美国“在家教育”的发展和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肖小斌 《高中生》2013,(11):36-37
Leading:存国外,很多家庭选择在家教育孩子。在家教育虽然具有自己选择课程、以自己的速度来学习和环境安全稳定等优点,但也有孩子缺乏交际、很多父母难以胜任等缺点。冈此,有些家庭选择在家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湖南教育》2014,(3):44-46
一所小学内的家长和学生们经历了这样一场别开生面的体验教育。老师们形容的情境是这样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小朋友一起,一家五口坐帆船出海旅游,突然间,海上起了大风浪,把船弄了一个小洞。娃娃们必须从5个人当中放弃一个人,这艘船才能继续前行。〈br〉 有孩子选了爷爷,也有孩子选了爸爸,但更多的孩子选了自己。而当做完了这个艰难的选择,不少孩子已是泪流满面。然而,这并不是结束,孩子们继续被要求选择放弃一个亲人。一轮又一轮,直到船上只剩下最后一个人。选择的过程中,许多家长和孩子都留下了眼泪。有家长表示,这个过程就像是“让娃娃想象亲人们一个一个地死去。”〈br〉 学校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样的体验教育,是希望孩子们知道选择的痛苦,懂得珍惜眼前父母、家庭的爱,不要到失去后才知道珍惜。但是,也有网友对此提出了质疑:对于太小的孩子,这样的“体验”是否过于残忍?〈br〉 教育的本质源于生命自身,童年的体验似潜在的溪流几乎影响整个人生。这样的“体验教育”,是助力孩子的一生成长,还是只是一段“残忍”经历?“体验教育”该如何以“体验”孕育生命成长?  相似文献   

15.
父母都期望孩子学习认真用功,然而,许多看来十分用功的孩子,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这里就有一个学习方法的问题了,也就是说,孩子的努力是否有效呢?请你根据孩子平时的表现,回答下述问题:1. 是否按照规定的时间在家读书? 2. 是否边听广播边看书? 3. 晚上看书时,是否注意灯光和姿势? 4. 学习时,脑子是否会想其他的事情? 5. 所有的学习用品是否齐备? 6. 在家学习时,是否需要人监督? 7. 读书的环境是否很干净? 8. 学习用具是否很少整理? 9. 对天气的冷热变化,是否有防御方法? 10. 在学校是否会和老师或同学…  相似文献   

16.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摹曾说:“每一个决心献身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一名教育工作者.在面对“待优生”时.必然要与其知识基础差、学习习惯差、自信心不足、自主学习意识差等问题正面“交锋”。此时,为人师者须牢记:每一个孩子都有成人成才的权利,每一个孩子都有全面发展的潜能。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做父母的,总企盼子女受到良好教育,成为栋梁之才。但有些家庭的窘境,却让孩子背上了不该有的精神负担,影响了学习。杭州市拱宸桥小学的王崧舟校长曾做过一个调查:拱北小区现有常住人口5万左右,除去孩子和老人,真正的劳动力其实才2万人,而这其中下岗职工有8000多人。这就意味着对于招收拱北小区辖区内适龄儿童的拱小来说,在校学习的孩子中有一半来自下岗职工家庭。学校无力改变孩子的家庭条件,但却有义务让每一个孩子都受到良好教育。于是,拱宸桥小学尝试着推出了一种叫做“新成功教育”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陈顺 《云南教育》2009,(3):39-39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一直是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得不迈过的一道“坎儿”。“减负”是一个系统、艰巨、长期、综合的教育问题,无论采取怎样的措施,它都不是一次或一步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虽然难,但学生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为孩子提供一个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唐田 《家教指南》2006,(1):25-26
您是否想给孩子设计一个全面发展计划?现在如果请您回答一个小问题:“什么是全面发展?”很多人一定熟练地脱口而出:“让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五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是啊,七八十年代的人就是在这个教育方针指引下全面发展的,难道有什么错儿吗?的确没错。但是,随着教育观念和教育改革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五大领域”。  相似文献   

20.
据《俄罗斯报》2012年4月10日报道,今天越来越多的俄罗斯家庭自己承担起了教育孩子的责任,这些孩子在家学习,而不去学校。据统计,俄罗斯目前在自己家里接受教育的孩子超过10万人,而在2008年这个数字还仅仅是18,000。短短4年间,"在家上学"的孩子数量翻了6倍。小姑娘阿丽萨早餐过后,就开始在本子上抄写单词,这是她的习字课。妈妈检查阿丽萨抄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