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刘羽中 《林区教学》2010,(10):105-106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核心,"学生没有问题才是最大问题"。"问题解决"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主线,引领学生以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领悟知识、发展能力、培育情感的教学方法。将对"问题解决"模式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李新建 《培训与研究》2006,23(12):86-87,90
目前,一种新型教学模式——PBL模式越来越多地受到美国各类教育与培训机构的重视和采用。这种模式以问题为中心,让学习者围绕问题展开知识建构活动,有利于促进结构不良知识的学习,发展高层次思维,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合成人学习的特点,是一种可资我国成人培训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3.
构建"问题情境——探究学习——活动交流——应用反思"为主线的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主体的姿态带着探究的精神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以发现问题、独立探究、合作交流、实践运用、评价体验等形式探索知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是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目标,以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为特点,以探究性和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模式进行.这就对生物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改变过去"教"与"学"的旧模式,实施新的学习模式.新型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注重学生三个能力的提高:一是自主学习能力;二是合作能力;三是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自主搜索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如何在交流与合作中去体验和感受事物的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从中找出自然界中动、植物发展的规律,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笔者认为应从五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是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目标,以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为特点,以探究性和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模式进行。这就对生物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改变过去“教”与“学”的旧模式,实施新的学习模式。新型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注重学生三个能力的提高:一是自主学习能力;二是合作能力;三是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在现实  相似文献   

6.
莫彩云 《生活教育》2014,(12):56-57
综合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以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模式为基础,以实验、调查、合作、交流等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并注重跨学科知识的应用。语文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课程,在初中语文中开展综合性学习能培养学生的自学与合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本文主要分析综合性学习在初中语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问题式学习:一条集中体现建构主义思想的教学改革思路   总被引:74,自引:0,他引:74  
国外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中 ,问题式学习是一种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原则非常吻合的教学模式 ,目前正越来越多地被许多教育和培训领域所采用和重视。这种模式以问题为核心 ,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知识建构过程 ,藉此过程促进学生掌握灵活的知识基础和发展高层次的思维技能、解决问题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其学习过程包括组织小组、启动问题、循环反复解决问题、成果展示以及最后的反思和评价等环节。这种教学模式与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比较一致 ,对国内教学改革思路很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习题课是很重要的课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作用。但是习题课目前并没有很好的教学模式可供借鉴。“问题解决式”习题课以“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为依据,其操作程序为:习题-习题中的问题-小组讨论解决问题产生新问题-师生合作解决问题,学生整理反思,变式练习。这一模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学生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9.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核心的全新教育模式,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引导和启发、激发起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从目前初中历史课程改革来看可将其分为“模块”与“专题”。其中项目的实施需要一个科学合理且具有一定难度的团队来进行完成,而所谓“模块化发展与创新性教学方法”就是指以项目为载体开展学习活动并达到最终目标后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整合的教学方法。以项目化学习为依托构建初中历史与社会高效课堂可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解决历史课程内容中出现的问题。以项目化学习为依托和高效课堂两种模式结合正是教与学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值得教学工作者研究其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是一种通过解决真实的复杂问题获取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学习模式。研究者基于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对适用于成人和高年级学生的PBL模式进行修正,使其适用于4~6岁学前儿童。研究发现,接受PBL模式教学的实验组幼儿在知识获得能力、主动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方面的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幼儿,表明在幼儿园应用PBL模式是可行的,也是有效果的。  相似文献   

11.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得到语文教师青睐,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而共生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新课改的初衷。文章立足共生理念,从精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关注合作力量、尊重学生独特思想,注重拓展语文知识、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把握时间配比、帮助学生走出迷茫等方面,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自主、合作、实践”教学模式是高等师范专科类学校根据教学改革的目的和任务进行的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和探索的新的教学模式。“自主、合作、实践”教学模式是指根据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创设历史情境,促成体验,合作互动,理论运用实践的教学模式。通过该教学模式以期待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主体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自学考试与中等职业教育衔接模式(以下简称“自考与中职衔接模式”),是指自学考试主考学校与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开办自学考试职业教育专科专业,中职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加自学考试,获得大专文凭的一种全新教育模式。但在试点过程中还存在着试点专业偏多、中职教师能力素质不高、中职学学习能力较差等问题,应通过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中职老师能力素质、培养t¨积学生学习能力等措施,才能取得应有的人才培养成效。  相似文献   

14.
"学训交互,证赛交融,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能进一步扩大校企合作主体,拓宽校企合作领域,深化校企合作层次。学训交互,能力递进,具有自身的特色。该模式的实施能充分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促进学生人人成才。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社会中,数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是人们学习、生活、工作的必要基础和工具。《高等数学》是高等职业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和工具课。通过对《高等数学》这门课的改革,使学生具有学习专业知识的数学基础和能力,同时并能进一步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高职高专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并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相适应,达到职业院校《高等数学》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法律文秘(速录)专业结合自身工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1234”人才培养模式.即坚持以“强化速录技能”为主线;形成“院院合作、院会合作”的育人主体;构建基于3种能力的课程体系;通过4种证书的获取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结果表明:这种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提升专业内涵建设的同时也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高校信息管理专业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和问题,在充分考虑了信息管理人才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包括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强化师资、优化环境、转变模式、校企合作和规范导师制度等在内的一系列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地方普通高校人才培养要有自身特点与优势,"理论知识面宽泛、专业技能突出"应该是其关注的重点。文章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阐述建构"331"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要切实强化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立足学以致用,完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加强职业能力培养,强调个性化培养,注重产学研结合。  相似文献   

19.
社会工作专业的目的是培养社会工作者.中国文化价值下的社会工作者要求具备的角色特征主要表现为:积极的职业认同感,良好的心理素养,真诚的合作态度,无条件的尊重,助人自助的理念,熟练的心理工作技能.社会工作者角色的培养要在角色的扮演和角色实践中进行,学生在过程中学习角色,老师在与学生的角色扮演、实践互动中给予指导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纯粹的老师学生,只有社会角色的不同.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模式就是教学做合一,即社会工作者角色的生活化训练模式、实验室训练模式、社会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20.
综合性学习是指在学教目标引导下,学生将教材相关知识和实际问题整合起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方式主动获取知识技能,发展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活动过程。基于“综合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立足于课改和教学实际。以人本主义等理论为基础,初步构建了以“一目标二行为三环节四板块”为形式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井形成了该模式较为系统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