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中职班主任工作的特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加强对学生职业的引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帮助学生确立职业目标,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新型劳动者。中职班主任如何引领班级学生,经营班级学生职业取向,向专业更快、更全、更好、更强、更早方向发展是笔者努力探究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
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品质和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劳动者.因此,为增强中职学生的职业生存能力,培养具备良好职业意识、能够适应企业要求的准职业人毕业生,我们提出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开展职业意识启蒙教育的方法,并进行一些创新实践活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为落实中央领导重要指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中职学校责任重大。高素质劳动者不仅技术过硬,而且还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精神,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工作也是中职学校的当务之急。实训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的特色,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主要途径。实训教学课时多、内容接近企业生产实际,因此,实训课也是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4.
王春愿 《课外阅读》2011,(7):104-105
“能力本位”的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出发,确定能力目标”;同时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具有一定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劳动者(IT蓝领)”。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就是市场的需求,它所需的职业能力就是我们需培养的能力目标。因此,“能力本位”是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中心。  相似文献   

5.
职业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职业学校教育的培养模式是技企合作、工学结合。从这个角度看,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不仅仅要满足语文知识积累的需要,满足适应不断进步的现代化生活的需要;它更要为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服务,为学习专业技能服务,为职业学生走上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6.
职业素养是综合衡量中职学生专业技能和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培养中职学生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职业素养的内涵探讨出发,就目前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沈燕华 《考试周刊》2014,(47):127-128
要让企业接收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本文探讨了中职类计算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8.
杨剑飞 《现代教学》2014,(4X):58-60
<正>职业价值取向是指人对职业的倾向性意识和行为,是人谋取一份职业的社会行为目的,主要体现在人的职业动机、职业理想和择业行为取向,它是人在从业过程中的驱动力,是职业价值观的核心组成部分。《关于加强和改进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努力把中职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品德优良、敬业爱岗、技能高超、身心健康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了解中职学生的职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中职院校也针对思政课进行了改革,把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融入其中。中职院校的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全面型人才,但是就目前现状来看,中职院校的毕业生在职业素养方面还没有达到企业的要求。因此,把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和思想政治学科结合在一起是中职院校正确的选择,也是为了培养出符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中职学校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根本任务是培养掌握生产技能,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因此长期以来,中职学校重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能力培养,却弱化了文化课的教学,更淡化了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正因为学校重专业、轻文化,重技能、轻素质,学生重视学习一技之长、缺乏学习语数英等的兴趣,所以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似乎越来越被边缘化了,教学中只是紧扣课本,一味地让学生读、听、写。  相似文献   

11.
中职旅游教学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但是当前中职旅游专业教学存在着重学生的职业技能、轻职业素质的倾向,培养出来的旅游专业人才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也不利于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成为中职旅游专业教学的重要课题。本文指出了新时期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进而对当前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进行探究,并提出培养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闫慧 《文教资料》2020,(9):50-51
中职语文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语文能力,即中职语文核心素养,课堂是"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平台。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能够在专业培养、语文教学中构建一个连接桥梁,既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又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必备的语文素养,通过"任务情境"培养学生在职业中的语文素养,并通过"写作情境"进一步培养学生在职场中的语文素养,对情景化教学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3.
吴继斌 《职教通讯》2018,(24):35-39
当前,教育改革进入了以"核心素养"为标志的新阶段,从学生核心素养到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具体化的过程。中职语文与普高不同,它需要对学生进行基于职业关键能力发展需要的语文能力培养,即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培育。它须立足于学生本体,从生活必备、职业拓展和职场应用三个阶段,有层次、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的落脚点是课堂,而情境化教学拉近了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通过巧妙地创设情境,能在语文教学与专业培养之间架起桥梁,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又促进其专业技能的成长。以通过启发式"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生活必备语文素养,通过嵌入式"任务情境"培养学生职业拓展语文素养,以及通过实践式"写作情境"培养学生职场应用语文素养等为例,探讨了创设情境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王顺 《上海教育》2023,(Z2):189-190
<正>中职学校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的培育,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未来的全面发展和从事创造性工作的潜质与实践水平,而且关系到国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劳动者,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水平提升的大局。在“技术优先”理念的长期影响下,中职学校的传统教育偏重于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专业技能,忽视学生的性格、兴趣和特长等,使其主体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缺位。一方面学校没有针对创新素养教育的长期课程体系构建,另一方面已有的创新教育资源无法实现有效的利用与整合,难以适应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需要,更难以支撑我国提升劳动者整体水平和完善人才素质结构的目标实现,亟需探索一套广泛适合于中职学校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创新素养提升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5.
连立芳 《福建高教研究》2009,(5):96-96,F0003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在生产、服务、经营和管理等第一线工作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和劳动者,所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教学是当前促进中职: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当前中职学生的现状及在电子科教学中的实例说明了应该如何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中职教育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它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中职数学属于教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中职院校的数学教学要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以促进学生专业技能进步为导向,以符合职业发展为中心,从适应学生接受能力出发,改变教育模式,从而促进中职教育的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一、明确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中等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以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可见,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并不仅仅只是使他们具备较高的会计专业水平,还要使他们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以使他们全面发展。笔者认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应包括基本职业道  相似文献   

18.
罗文 《中学教学参考》2011,(18):125-126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因此,中职学生不仅要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而且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否则,中职生难以成为社会的栋梁,相反还可能会成为社会的危害分子。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职毕业生职业精神缺失已广受社会关注,接受职业教育对其职业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中职学校必须依据学生特点和社会需求对其进行职业精神的培养,实现中职毕业生向职业人角色的顺利转换。为此,必须厘清中职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内涵。笔者通过对企业的调查和有关人士的访谈,结合多年学生管理工作实际,认为中职学校可以从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作风几个方面培养中职生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20.
中职学校是培养技能型劳动者的主阵地,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关系着中职教育的质量、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以安徽省宣城市信息工程学校为例,通过对中职生职业素养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提出从物质、精神和制度三个角度来建设中职校园文化,以此提升中职生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