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批判“权利义务法理学”的基础上,有学者提出社会法律生活最基本矛盾是权利与权力的矛盾,法学应当以权利与权力为最基本研究对象。这种重视权利与权力关系及其界分的倾向,与当前法治建设的关键在于通过控制权力以保障权利的社会背景相契合,但权利与权力的关系只是公法的核心问题,作为一般法学的法理学,其核心问题应是公法与私法核心问题的交集,即权利及其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2.
解读“政法”政法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日常生活了解或接触到的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等都属于政法机关.这些机关为我们的社会生活构筑了秩序规范,保护着我们的权利,监督着我们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我们这里所说的“政法”则是“政治学”与“法学”的通称.法律,由立法机关制定,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是一部部的法典、一款款的法条,但又不仅仅是法律和法条,它要依靠“法律人”才能完成其使命、实现其价值,通过法律人它才能“为无声的人发出呐喊,为无权的人捍卫权利”.“法学”则是对法律、法律现象及其规律进行研究的科学,大学中与法学相关的学科或专业,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成为“法律人”.  相似文献   

3.
权利应当平等,而现实中的权利往往并不平等。这是一个老问题。的确,现代社会是一种权利的差序格局,权利的实现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程序性保障,权利救济就应时而生。在英美国家,“救济先于权利”是最得意的法律作品,如英国法谚: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法律-社会实践表明:权利必须有救济方法和程序。因为救济是通过划定权利的界限来实现权利,通过一定的程序来制约权力,补偿权利的缺损。实质上,救济就是为弱小的个体在权利受侵害时的一种对抗机制,是借助法律的预先规定,通过规范、预测作用,对主体提出预先警告,在主体违反法律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学校“法人地位”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根据我国的现行教育法律 ,我们不能完全认定学校就是“法人” ,因此 ,不加任何限定而将学校界定为法人是缺少严格的法律依据的。同时 ,“办学自主权”也不是学校必然的法人权利 ,而是一种基于学校的特殊性质和任务的专门法律授权。据此 ,学校自主权的范围必须以教育和教学活动本身为界限 ,并接受国家的相应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5.
法律权利概念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法学史上人们关于权利的各种论述的分析 ,得出自己对“权”与“利”的词义以及权与利相互关系的见解。同时也分析了一般权利概念、法律权利概念的关系 ,并据此概括出法律权利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和高中新编《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部分,有几十处提到“权利”这个概念。在教学中,政治教师对法律“权利”一词的解释,歧义百出,各有其见,不尽一致。笔者从法律的角度对权利定义作一新的探究,与同仁商榷。一、对权利概念的几种解释谈谈自己的主观看法在《法学基本范畴研究》一书中对权利的释义有资格、主张、法力、规范、自由、选择、可能、利益等八种。笔者就这八种关于权利的释义  相似文献   

7.
美国现实主义法学针对传统法学独尊“纸面上的法律”提出了“活法”概念。卢埃林认为:法律是官员关于纠纷的行为;弗兰克认为:法律并不是“书本上的法律”,而是“行动中的法律”;“活法”概念向人们揭示了:影响人们行为、决定司法审判的不仅只有国家立法机关创制的成文法和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法官所创之法(判例法),社会现实的其他事物,如政治、经济、道德、习俗、甚至人们的感觉情绪都对法律生活发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活法”将“法律”概念泛化,与其他社会规范混同;法律的“意义”并非必须期待“活法”来填充,现行法(实体法)已具有“先决强制力”;官员行动并不等于法律规则本身,而只是适用法律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法权是反映在法学上的,由法律承认和体护的社会的全部利重,它袁现为法律权利和法律权力的饨一体。它通过自身的权刺部分体现个体利重,而通过其中的权力部分体现社会共同刺重;从曲质属性看,它是归属已定之全部社会财富的法学反映;在社会内容层面,它是全部法定利重(即社会整体利重)的法学反映;在法律层面。它是权利纯一体的法学反映。  相似文献   

9.
“动物成为权利主体”理论因与传统法学存在诸多不协调之处而在法学界引起激烈的争论。通过对法律史、法理学的理论、动物本身的特征、道德的形成过程,该理论所期望实现的目标、法律体系所具有的内在协调性及法学理论对法律实践的指导作用等方面的分析,最后得出“动物成为权利主体”论是不可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法律观是法制建设的首要问题,也是法学研究的首要问题。从西方主要法学派别的角度看,我们长期以来坚持的是实证主义的法律观,缺乏对法律道德价值的追求。而法律应当有自己的道德追求。现代法律观应当是一种权利本位的法律观,因此,法律应当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合理分配社会权利的权威性规范的总和。  相似文献   

11.
《新作文》2007,(3)
经典名言1.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观念。——马克思2.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列宁3.为权利而斗争就是为法律而斗争。——耶林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中指出:“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这种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的领域,是全体公民共同生活的准则。就广大青年学生来说,未来的事业  相似文献   

13.
谭英 《成人教育》2008,(3):86-87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深入发展,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法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传统目标已经不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环境对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对当前我国法学教育现状和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分析,法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当进行全面调整和改革,其方向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适用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4.
“法律的发展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学、也不在司法判决,而在社会本身”这一命题的基础就是把法律与秩序等同,这就忽视了法的自我衍生功能而认为国家法的无用。在把这一命题与马克思主义法学一个命题的比较后作者认为法律制度是法律发展的关键,尽管这个结论也是现象性的。  相似文献   

15.
权利在没有国家和法律以前就以一种自发的形式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它的最初形式就是原始习惯权利。原始习惯权利作为权利的最初表现形式,具有自然性与社会性、平等性与差别性、自发性和应当性的统一。习惯权利扎根于社会生活之中,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和承继性。法律制度越发达,习惯权利法律化的可能性就越大,但习惯法律化并不是权利存在的唯一形式。  相似文献   

16.
论“法律效率”与“法律效益”的规范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10年多年来,伴随经济分析法学理论登陆并极大地影响中国法学界,法律效率,法律效益这些“舶来品”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和不规范运用的焦点。准确界定和规范运用“法律效率”与“法律效益”,有助于法学研究和法制建设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统一法学是二十世纪影响较大的一个学派,其主要思想是对自然法学、分析法学、社会法学三大法学流派进行综合,倡导法哲学的一体化运动。统一法学认为法律研究应当是对法的价值、形式、事实的研究,而以往的法学流派只侧重其中一个方面的关注是不正确的,统一法学提倡的全面考察法律的方法是一个创新,但是统一法学忽视三大法学流派产生的社会根源,意图消除它们的界限对其进行统一的思想是不切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18.
和谐文化意味着一种权利配置适当、协调有序的社会状态。在当代中国社会,“和谐文化”作为法律价值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进入人们的视野,其精神旨趣在于改变以往偏重效率、弱化公平的法律价值论思想,坚守以人为本的法律价值理念,同时改变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发展观,并以此为契机重组我国法律价值体系的构成要素,实现我国法学理论研究中法律价值体系某种程度的更新与演进。  相似文献   

19.
历史法学代表人物萨维尼倡导“法是民族精神的体现”,致力于拉近法律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历史法学所力主的“法是被发现”主要是从法的产生角度也即立法立场来分析的。作为历史法学派的延续之一,概念法学倾向于构建严谨的能够涵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法律体系。在它的视域中,法官只需从法律体系中发现法律即可完成对案件的判断,从而将司法者囚禁在了概念的城堡里。这种理论上的幻想遭到耶林等社会法学者的批判也在情理之中了。  相似文献   

20.
汉字的“仁”字构造是人字从二,意含二人并立之意,实指人与人共存之道。现代社会连带主义法学家所提倡的权利原则,即自己的权利行使,必须顾及他人的权利以维系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其实是与儒家所推崇的“仁”是不谋而合的。因此,社会连带主义者所推介的诚实信用原则,就是儒术正常之一的“信”国人类社会要适应新的经济环境而被法律化的行为规范。为了平衡社会的需要,道德、法律应作适当的法律化或遭德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