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程中,县域内义务教育资源共享可以克服优质资源短缺和不均衡的困境,进而达到“节省成本”和“质量提升”的双重目的。但当前县域内教育资源共享依然不足,通过对西北三省四县的实证调查发现:教师资源共享整体不足且教学点问题最为突出、校际共享教育经费过程中对教学资源投入不足、教育物力资源共享缺失且校际呈现等级差异。其主要原因在于: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公平与效率冲突导致共享理念被忽视;现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校际共享缺乏资源基础;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缺失,导致共享主体间博弈难消除;学校布局过于分散,导致校际资源共享可达性较低。因此,各级政府应从建立共享理念、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构建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优化学校布局等方面着手,有效促进县域教育资源共享,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宋国英 《现代教育科学》2012,(10):118-119,146
常州市作为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建设示范区,因地制宜地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实践,积累了可资借鉴推广的成功经验。校际间办学水平差异与县域间教育经费投入差异,是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加强市级统筹、优化师资队伍、创新制度安排,实现城乡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位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操太圣 《人民教育》2023,(12):31-35
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是我国新时代教育发展的紧迫任务,在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的背景下,缩小义务教育校际差距、促进区域内校际优质均衡发展成为必然,该目标的实现将有赖于每一所学校内生动力的激发。为此,需要有效处理四个关键事项:以新优质学校建设满足人民普遍的教育期待;以师资均衡化配置缩小校际办学质量的差距;以高水平全员培训提升所有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合理的评价制度引领学校的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校际合作共同体的类型及构成要素(一)两种校际合作共同体类型1.由行政部门推动形成的校际合作。由行政部门推动形成的校际合作有两种:一是学校与上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签订责任书,并在上一级教育部门适度的监督下进行的校际合作。这通常表现为"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城郊新校、农村学校的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发展的严重失衡及其所折射出的教育公平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课题。现阶段的首要任务是缩小区域内学校间的差距,解决区域内学校间发展不均衡问题,真正实现区域内校际教育的均衡发展。解决校际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归根结底,是要促进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的均衡发展。其中,区域内校际师资的均衡发展是更为关键的问题。没有校际师资的均衡发展,就不可能有校际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学校发展的动力不仅源于学校内部更新,也与其他学校的互动、合作与交流相关。"1+X"校际研训,立足校本,注重发挥城区优质学校的示范效应,以校际研训组织为保障,构建校际研训学习共同体,探讨校际研训模式,共享校际优质资源,丰富校本、校际研训形式,拓展教师素质提升、学校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前,由于择校热等原因,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生源分布失衡,导致出现城镇一般学校和农村学校面临生存危机,办学资源结构性失衡,学校教育教学效益整体降低,加剧校际间的综合失衡,催生农村“脱管生”群体从而使得学生综合素质下降等等诸多问题。可以采取均衡配置优质教育教学装备和优质教师资源,扩大优质高中招生配额比例,建设好农村乡镇义务教育学校,扩展优质义务教育学校服务半径,加强对学生家长择校需求的正确引导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考生择校是为了获取高等教育投资的最大内部报酬。基于这种假设,影响考生决策的主要因素是高等教育投资的个人直接成本,拟选择学校所属行业的平均职工工资水平以及目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就业率等。但考生个人的理性经济行为有可能导致生源和人力资源地域和校际间分布的失衡,为此需要通过国家公共政策调控,社会舆论引导和高校综合实力的提升与优质教育服务的提供来调节地域、行业、校际间的分布。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参考》2013,(12):10-14
学区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的派出机构,承担着对辖区内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指导管理的职能。就学区工作管理而言,处于沟通教育部门与基层各学校的枢纽位置,不仅有其重要性,而且有其独立性。通过建立学区管理机制,打破校际间原有的管理界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0.
学校发展的动力不仅源于学校内部更新,也与其他学校的互动、合作与交流相关.“1+X”校际研训,立足校本,注重发挥城区优质学校的示范效应,以校际研训组织为保障,构建校际研训学习共同体,探讨校际研训模式,共享校际优质资源,丰富校本、校际研训形式,拓展教师素质提升、学校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1.
校际生源分层与教育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际间生源分层现象是社会分层在教育系统的表征。生源分层与教育资源不均衡配置互为因果。大量研究证明校际资源均衡配置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择校和生源分层等问题。英美等国在治理生源分层过程中,制定了严格的入学法规和政策控制学校各类生源比例、依据生源分层状况的结果调节教育资源分配、实施社会配套措施支持低阶层学生融入优质学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我国现阶段教育公平进程应重点治理生源分层,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以干部子女比例为指标监测学校间生源分层状况、避免居住社区分化、树立弱者优先的观念、依靠法律和社会监督保障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重点校”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基础教育"重点校"政策是社会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在教育中的体现。"重点校"政策在推动部分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同时,也扩大了城乡间、学校间在资源配置和教育质量上的差距,导致了教育公平的缺失,使得基础教育群体间入学机会不公平,尤其接受优质教育不公平。应从制度入手,推进教育管理制度、教育人事制度、教育财政制度的改革,缩小基础教育校际差别,逐步取消"重点校"政策,使公众享受到较为公平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校际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的开设既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又有利于学校优秀课程的建设。湖南大学与湖南师范大学充分发掘校际资源共享的有利条件,进一步整章建制,突出特色,监督管理,建立校际选修课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强化选课和学习指导,完善校际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优质资源共享,建立校际共享文化。  相似文献   

14.
【摘 要】教育均衡与教育优质的需求,促进了名校联合办学集团化的形成。厦门外国语学校联办海沧附属学校,从理念引领、校园文化、资源共享、自我管理、学生发展、服务社区、吟诵经典方面进行合作指导,推动了附属学校的发展。名校集团化联合办学应注重名校优质教育资源的总结与提升,注重校际间的文化衔接与传承,重合作办学成员学校的统一与特色,注重办学的规模与质量以及合作的利益与责任。  相似文献   

15.
张绘 《教育导刊》2007,(10):12-14
根据教育资源分配的五大公平原则,本文对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在教育经费收入、教育经费支出、办学条件等方面做出比较,借此分析校际间资源配置不公平的状况、原因,并提出解决校际间不公平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广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区域间失衡、城乡间失衡、校际间失衡三个方面.应从增加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形成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加快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功能、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方面,推进广东省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战略性任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义务教育发展失衡的现象普遍存在,不仅存在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也存在于城市校际间。城市校际间义务教育失衡主要体现在办学条件的差距、内涵性发展的差距和生源数量、质量的差距等方面。推进城市校际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要增加教育投入,加大监管力度;地方政府要强化职责,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学校要加强自身建设,寻求发展空间;家长要转变观念,理性为孩子选择学校  相似文献   

18.
应试教育下家长对于升学率的热切追求、学校为了逐利而盲目扩张以及政府为了政绩对"超级中学"的大力支持是"超级中学"形成的原因。"超级中学"收取高额择校费以及垄断一流学生生源等,造成了不同阶层间的教育不公平;垄断优质教育资源,造成校际间的教育不公平;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后进生,造成了学生间的教育不公平。因此,需要通过改革高考制度、补偿薄弱学校、拆分"超级中学"等措施来消除"超级中学"带来的不良影响,以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9.
张丽丽 《辽宁教育》2023,(12):12-16
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优质化、多样化需求,构建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势在必行。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城镇优质学校和乡村学校本着共享、共建、共赢的工作原则,通过以城带乡、以强带弱,联动发展,统筹推进校际管理互通、师资共享、研训互动、质量共生、学校共进,探索城乡互助发展新模式,扩大优质资源辐射面,提升教育优质化水平,全面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天津市河西区小学教育发展联合学区是由临近学校组成的非行政性的区域合作发展共同体,围绕共同的愿景,校际间资源共享、互动教研,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各学校自主、主动发展的内源性动力机制。学区制下校际间全方位合作、多因素互动,系统动态中实现了共同发展。联合学区推进了城市城区相邻学校的均衡发展,择校热开始降温。提升联合学区这一校际合作新机制的效果需要建立新的激励评价机制、借助专业科研力量的支持,也有赖于各阶段教育的整体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