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微评     
正超级中学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当超级中学在炫耀自己辉煌的高考成绩的时候,那些被掐了尖、招不到好生源的校长们只能把委屈往肚子里吞。超级中学炫耀升学率,其实是在炫耀权力垄断下的特殊地位。城乡教育资源分配本已不够公平,一个地方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被集中到超级中学后,加剧了这种不公平,在其他学校就读的农村孩子才是真正的受害者。这是不合理的教育体制的一个比较优秀的"助纣为虐"者,是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戎国强)  相似文献   

2.
一些网民认为,日益严重的"超级中学"现象,正是资源配置的反面教材。部分代表委员指出,这些垄断一个城市甚至一个省份最优秀的教师和学生、以追求升学率为直接目标、隐藏着利益垄断的"超级中学",一旦"扎堆"出现,将加剧教育资源分  相似文献   

3.
刘志权 《教育》2012,(21):6
超级中学,可谓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它们座落在城市,享受着地方政府的政策优惠,积聚了当地和周边地区一流的师资和设备,进而凭借晕轮效应和先发优势,垄断一个地区甚至全省的优秀生源,发展的结果是,一个超级中学的学生数目动辄以万计。超级中学的形成当然并不是基于科学的教育理念。一个万余人的庞大中学,并不比一个数百人的学校更有利于学生的教育。学校的集团化、连锁化扩张冲动的实质,往往是通过"尖子生"组成"强化班"来提高升学率,并通过向更多的普通学生收取巨额的择校费来谋取利益。  相似文献   

4.
改善高中的教育生态,首先要改变以"超级中学"和升学率为教育政绩的地方政府行为。要打破"超级中学"对优秀生源的垄断,取消它们可以跨区域"掐尖"招生的特殊政策。还需要改变名牌大学的招生策略,例如,限制北大、清华在每一所名牌高中招生的数额,确定一个恰当的上限。如果教育和谐发展、学校  相似文献   

5.
刘鹏 《教育文汇》2013,(19):17-17
近年来,一些所谓的“超级中学”异军突起,引起社会关注。这些中学在校生人数少则五六千。多则上万,有的网罗、垄断了所在城市甚至全省的尖子生。“超级中学”因学校规模大、创收多、高考成绩相对较好而常常被地方政府当做政绩来炫耀,有的实际上已渐渐地演变成“超级企业”。这些“企业以追求升学率为目标,以收取高额择校费或赞助费而谋取利益,以做大规模和扩大影响力以谋得政府的支持和人们的关注,其做法明显背离了教育本身宗旨。  相似文献   

6.
基于A大学2007-2017级的新生数据,将所占A大学录取比例超过省内平均水平两个标准差的高中定义为超级中学,通过构建超级中学的教育垄断指数测量各省超级中学的垄断程度,并以理科一本录取分数线以及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科分数线作为衡量各省高中教育质量的测度指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我国超级中学教育垄断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对各省高中教育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超级中学平均占据了A大学34%的录取机会,造成的教育垄断现象较为严重;内地有26个省份都属于中度垄断型及以上,其中西部省份长期保持一所高中一家独大的局面,而教育与经济较发达或人口众多的省份则会出现三所超级中学三足鼎立的态势;各省份教育垄断指数名次与理科一本线名次大体上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超级中学教育垄断的提高会显著降低各省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为打破教育垄断,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严令禁止超级中学跨区域无限制招生的同时,还应该在提升弱势高中教育质量,引导学生与家长理性择校、提高高等学校专项招生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等方面付诸努力.  相似文献   

7.
"应试教育"是教育在社会各种利益和力量的作用下扭曲、异化的实践。"素质教育"理念从教育公平的角度出发关注每一位学生素质的发展,而在我国的现实条件下,教育考试是维系教育公平的底线。"片面追求升学率"会导致教育异化为应试教育,但升学率依然应该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而不是唯一标准。不能把"升学率"推向"素质教育"的对立面,甚至不应该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8.
超级中学:指在当地规模巨大,以高升学率、高"北清率"为号召的中学,一般垄断了当地升入北大、清华的学生。日前,北大、清华招生部门相继公布了学校近年来生源统计趋势。北大北京招生组组长许崇任说,通过几年的数据统计显示,北京生源中进入北大的学生主要集中在海淀、西城和东城的中学,无论是生源数量还是所占百分比均快速上升,而整个  相似文献   

9.
刘尧 《江苏教育》2012,(35):25-26
教育评价追求教育公平是世界性的教育难题,也是我国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难题之一。我国现行教育评价制度主要围绕着学生的考试成绩、升学率以及考入重点学校的比例等指标评价教师和学校。虽然这样的评价在督促地方政府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效率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缺乏对投入与产出的效益评价,导致学校走上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目标、以抢夺优质生源为工作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垄断着优质资源的超级中学在其发展中引发了择校热、导致了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失衡,阻碍了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因此,必须从观念、资源均衡、薄弱学校改善等角度建立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良性机制。  相似文献   

11.
老百姓之所以呼唤公平教育,是因为教育不公。我国教育目前存在的两大痼疾,第一个是行政性垄断和行政化管理,第二个就是教育资源的配置严重不公平,明显向。挂牌。的重点学校倾斜。义务教育阶段办重点中学,事实上造成了公民受教育权的不公,既违反了法律规定,破坏了社会和谐公正,又造成了对基础教育的破坏。长期以来,由于重点学校占有了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造成了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学生学习质量的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划分“快班”和“慢班”历史由来已久,常见的有以下三种方式:入学时以分数高低分为“快班”和“慢班”;毕业班分“快慢班”,“快班”配备最好的师资,追求最高升学率;利用模拟考试、月考等成绩,选拔部分学生进行强化训练。笔者认为,这是学校教育当中最大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13.
论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认为追求升学率就是追求教育效率,并以追求效率与追求公平是两难选择为由放弃了教育的公平价值取向。然而,追求升学率只不过是教育效率中物质生产效率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不是教育效率的全部。造成这种认识偏差是经济学视角下看待效率的结果。退一步讲,就算升学率是教育效率,单纯追求效率的教学既忽视目的合理性审视,又忽略手段合理性。把教育看作是社会生产性事业,就会追求效率,把教育看作是社会福利性事业,就会追求公平,但追求教育效率还是教育公平只是工具主义语境下的两难。在教育本体意义上,教育是一种成人的关心意向,教育的本体功能是关注学生的差异、关心学生的不同需要。在教育本体功能上,教育效率与教育公平具有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杨东平多年来一直关注和研究中国教育改革和教育公平问题。 在高校大规模扩招的过程中,对数量与规模的追求,压倒了对教育公平、教育品质的追求,教育界把数量、规模、速度、升学率等称之为“教育GDP”,某种程度上是以数字为本,而不是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本。评价学校的标准也是数字指标:学科点、科研经费、论文数,等等,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教育规律。  相似文献   

15.
李涛 《辽宁教育》2015,(2):25-26
单纯批评某一所在现有规则体系下将"筛选功能"发挥到极致的"超级中学",或希冀该学校实现具有内在超越性的主动变革,显然犯了不顾结构性掣肘因素而将价值应然片面当成实然的理论幼稚病。以河北衡水中学为代表的"超级中学"日前再次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一方面,该校因拥有奇高的升学率和"北清率"连续15年荣获省高考冠军而成为中国百强中学、十大名牌中学和国家级示范学校,吸引了全国各地优秀学子;另一方面,该校却又被舆论标签化为已然污名化了的"超级中  相似文献   

16.
目前,教育过程公平已然成为教育公平研究的新趋势。然而,为了保证升学率,很多学校仍然存在着放弃后进生的现象,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大的不公平现象。因此,转化后进生问题这个"难啃的硬骨头"再次进入大家的视野,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将后进生转化视为一个操作  相似文献   

17.
教育公平不仅影响到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还关乎到学校乃至国家社会的整体发展。但仅靠国家的政策、法规、制度等是不足以保证实现真正全面的教育公平的。它应该将权利下放到能够实施教育的场所~学校中。而学校应试图从师生关系、学生个体以及学生群体间的交流和学校教育资源的享用等方面着手,寻找最优化的教育公平对策,以又好又快地实现其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8.
爱的呼唤     
现在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具有功利色彩。尽管素质教育提了许多年,可片面强调升学率,看重学校考取重点高中及考取大学的人数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社会上用这来衡量一所学校的好与坏,我们认为是不公平的,是对教育的曲解。一个无奈的现实是升学率高的学校,生源越来越好,学生越来越多;升学率低的学校,学生越来越少,学生质越来越差。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教育公平不仅影响到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还关乎到学校乃至国家社会的整体发展。但仅靠国家的政策、法规、制度等是不足以保证实现真正全面的教育公平的,它应该将权利下放到能够实施教育的场所——学校中。而学校应试图从师生关系、学生个体以及学生群体间的交流和学校教育资源的享用等方面着手,寻找最优化的教育公平对策,以又好又快地实现其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20.
建立公平、和谐的教育,是我们一项重大任务,既有现实意义,又有紧迫性。但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却出现了一些隐性的不公平教育现象,实在令人担忧。国家为了让孩子享受公平教育,明文禁止学校把学生分快慢班、重点班。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学校想出了许多良策。(1)通过以入学测试、摸底考试为名,把学生分成“奥英班”、“奥数班”、“物理竞赛班”等等,这些班有最好的硬件设施,由学校的优秀教师任教,并得到老师的悉心辅导,学校美其名曰“素质教育”。而被分到普通班的学生则成了被遗忘的人。(2)同一班学生,本应享受同等教育,但在老师心目中,也自觉不自觉地按成绩把学生分成三五九等。一个曾长期教初三的老师悄悄对我说:“你知道吗?班上座位的安排内有玄机:成绩好的同学被安排坐在前面,成绩不好的坐后面。老师上课时,重点就是给前面的同学上课,至于后几排的学生,只要他不讲话,不影响上课,就是睡觉也没所谓。”呜呼﹗为了追求升学率,导致一些在老师眼中成绩低下的学生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难道成绩不好的学生就是差生吗?这难道不是有违公平教育原则吗?听说,这些现象在一些中学已成了公开的秘密。随着社会的转型,竞争的激烈,以及受社会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许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