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对中国太极拳价值的新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隋克 《湖北体育科技》2004,23(4):428-430
中国太极拳的形成和发展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它是古老东方文明宝贵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深厚的哲学底蕴、明显的健身效果引起各国人士的高度重视,文章联系现代文明给人类带来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阐述了太极拳对人类的健身、保健及修心养性功能,从而提出太极拳应该作为我国国民终身体育运动项目中的首选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2.
体育运动之于人的健康的现代意义探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从健康观与生存质量的视角分析入手,探讨了体育运动之于人的健康的现代意义。提出健康问题是一个社会性问题,体育运动的保健作用是现代社会步入老龄化后必不可少的社会保障措施之一,最后提出体育运动是人类有意识地优化体质的行为,为此,体育运动给人们带来了更多选择和展示个人才能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体育运动与社会压力的缓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体育运动与抗压性格的养成 依据功能主义理论,如果参与体育运动是扩展了他们的经验、关系和资源,就可以推断体育运动塑造了他们的性格。布莱恩·萨顿史密斯的功能论观点认为,体育运动和竞技对于初入社会的儿童学习应付冲突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体育运动是人的现代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现代体育运动与人的社会生活现代化,人的现代生活方式在更深层次上发生联系,成为人的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从自然属性上看,有生活的需要,享受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从社会属性看,有劳动的需要、竞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浅谈体育在人类社会中的基本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体育科学的飞速发展,体育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深刻认识体育的综合功能,将有助于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体育运动更加广泛地为人类的繁荣进步服务;也将更快地使体育运动向着多功能,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6.
体育运动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一个研究领域,它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体育运动社会学是体育运动科学的基础科学,是对体育运动从社会的角度去进行研究。它是一个新兴学科,只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体育运动社会学的研究的对象是体育运动的社会方面,即:社会的现实或者体育运动中的社会问题,是对作为社会现象的体育运动进行研究。体育运动社会学是有关社会现象的经验科学,分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在从社会角度研究的同时,还要采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从体育运动本身的内容进行研究。研究范围可分为三个领域:1.关于大众体育运动的研究,主要研究学校体育和余暇体育,具体内容包括影响参加体育运动的社会因素,研究体育运动的集团和组织,研究体育运动的场地设施。除此之外,还有关于体育运动大众化的经济问题;大规模的宣传问题;和其他文化领域的关系问题;闲暇和体育运动的关系问题;青少年问题和体育运动的关系;劳动和体育运”动的关系等问题。2.关于竞技体育运动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竞技组织问题、竞技体育运动的社会背景、大规模的宣传和竞技体育运动的关系、政治和竞技体育运动的关系,和竞技体育运动有关的意识形态和社会体制问题。3.关于职业体育运动问题的研究。职业体育运动社会学中需?  相似文献   

7.
本文界定了广义政治概念和狭义政治概念(国家政治),认为国家政治因为主流意识形态和国家政治理念的不同对社会各种文化形态包括体育运动具有规定和制约的必然性,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体育运动功能与作用的发挥。通过事例具体表述了作为天下第一体育运动的足球运动具备的诸如消弥战争危险、推进社会发展、支持个体群体认同等有利于创造人类和谐生活的功能和作用。揭示了应该致力于发挥足球运动的这些功能与作用,而不应该将其演变为某些违背人类社会理想与道德生活的国家政治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我现在是山西大学日语系的日本专家,过去却是一名足球运动员,常远征海外,我认为,世界各国在体育运动方面所做的努力是不尽相同的。比如资本主义社会的日本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中国,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就有很大差别。在山西大学授课时,我曾让学生写过一篇题为《体育运动所起的社会作用》的文章,学生们给体育运动下了这样一些定义:  相似文献   

9.
试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价值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价值作了简要的阐述,认为举办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具有多方面的价值,能有效地推动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并使全民健身和休闲娱乐生活向更深更全面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针对如何提高人口素质进行了探讨,认为体育运动为人口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性,并且在现代社会里,体育运动是提高人口素质的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绿色奥运”理念的内涵与延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三大主题之一。绿色奥运理念的核心在于绿色体育;绿色奥运的理念应延伸到赛场内,使赛场内外都达到“绿色”,进而实现绿色体育,实现体育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功能和理念,谋求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奥林匹克运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健康促进与小康社会体育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健康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体育的健康促进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小康社会体育的发展,要站在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的战略高度,致力于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协调发展,切实提高青少年的健康水平;不断改善体育条件,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的健康促进能力;关注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弘扬和培育健康向上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3.
大众冰雪体育文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析了小康社会中冰雪体育文化的大众化发展特点,以及这种大众化的冰雪体育文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从冰雪体育文化的社会化、产业化、休闲化、生态化等方面重点探讨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大众冰雪体育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形式。  相似文献   

14.
在党和国家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体育在和谐社会的作用不容置疑。然而,目前人们较多地关注社会体育在和谐社会的作用,鲜见对竞技体育的作用的研究。笔者认为:竞技体育在促进和谐社会发展方面是多方位的、多层次的,具有和社会体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为和谐社会发挥着自己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家庭结构的变化,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家庭观念的转变,"学校、家庭、社会"体育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后奥运时期全民健身热潮的到来,构建和谐社会新目标的确立,家庭体育的功能也随之出现了新的变化,更加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论文从素质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体育一体化、全民健身、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分析新时期家庭体育的功能,以提高对家庭体育功能的认识,为推动家庭体育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体育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文化因其深刻的内涵和时代特征而独树一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精神支撑作用是体育文化“以人为本““传递和谐“理念的一种传递,这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从体育运动给人们提供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体育文化蕴含的精神力量激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使社会更具活力以及对社会与日俱增的影响力等几方面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节庆体育正逐步融入普通农民百姓的日常生活,研究分析节庆体育社会功能的演进,勾画节庆体育社会功能演进轨迹,揭示节庆体育社会功能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指出节庆体育社会功能的演进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关联性,能为农村经济社会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群众体育的关系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群众体育的关系,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娱乐的关系等。提出树立健康理念、还体育的本质功能、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善亲民、便民、利民的群众体育服务体系和努力提高体育人口数量等群众体育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确立的背景下,体育存在的不符合伦理发展现象,有可能成为目标达成的阻力因素,而小康社会体育伦理目标是调适和规范大众的体育需要。文章提出应在坚持公正、人道、生态、奉献、诚信等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文化提升、政府责任和社会互动等基本途径实现小康社会体育伦理。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文化学、社会学的角度对当前我国大力构建和谐社会和传统体育养生之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与宗旨,而传统体育养生正是基于对人性的关爱、对生命的敬畏发展起来的,它追求的是人的健康与长寿。因此,和谐社会与传统体育养生在本质和内涵上有着内在统一和呼应,并且在现代社会里,人类新的健康问题和社会矛盾不断出现,而传统体育养生对于促进人类健康和缓解社会矛盾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发展传统体育养生有着非同一般的必要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