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试述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制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血会导致机体生理和病理性的损伤,运动性贫血将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机体机能水平,通常引起血液中红细胞破坏增加;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严重缺铁等现象,大大影响运动员们运动水平的正常发挥,通过给运动员补充多种不同元素,会有效地预防运动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张昕 《体育世界》2009,(7):104-105
目的运动性贫血是运动员在高强度训练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运动性疾病,它严重影响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并危害运动员的身体健康.方法我们采用中医辨症论治理论,运用补充红景天的方法对我校健美操贫血的女运动员进行治疗.结果通过服药前后对运动员血液常规检查对比,发现运动员血红蛋白(Hb)有明显的提高,贫血症状改善.结论说明中药红景天在运动性贫血的治疗方面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营养干预对运动性贫血铁人三项女性运动员铁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铁人三项运动属于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目,以有氧为基础。因此,要求运动员有较好的有氧能力。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微量元素,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与运动能力特别是有氧能力关系密切。以运动性贫血女性铁人三项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为贫血组,对照组为正常运动员。训练期间进行为期8周的干预,贫血组给予铁复合制剂而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观察营养补剂对运动员红细胞相关指标、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以及血清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运动性贫血运动员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显著低于正常水平,机体铁代谢紊乱;营养干预后的贫血组运动员的红细胞相关指标、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浓度上升,并显著降低了运动员的血清转铁蛋白浓度,表明铁复合制剂可有效改善贫血运动员铁代谢紊乱状况,对运动性贫血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运动性贫血是指“由于运动训练或比赛造成单位容积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数值低于正常值的现象”。运动性贫血是运动员在竞技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种身体机能低下的状态,运动性贫血的发生和发展是影响运动员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对体能类项目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和运动成绩影响极大,所以引起运动医学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5.
在竞技体育训练过程中,尽管运动员贫血的发生率并不高,但在运动实践中,往往运动训练引起的血红蛋白(Hb)浓度明显降低、仍未达到贫血标准的现象却多为常见。这种现象使Hb运输O2和CO2的能力及物质能量代谢能力下降,从而影响运动员运动能力,尤其是对体能类项目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影响极大。本文分析了竞走中长跑运动员五周训练过程中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在发生运动性血红蛋白降低时,前一周网织红细胞参数与后一周Hb水平的相关性,为预测正常训练过程中运动员低血红蛋白的出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由运动引起的循环血中红细胞数量的减少或红细胞内血色素(或称血红蛋白,hh)不足称为运动性低色素,严重时会发展成运动性贫血。hh常用做为运动性低色素或运动性贫血的简易诊断指标。我国成年男运动员hh小于12g/dl,女运动员小于10.5g/dl,男女少儿运动员(小于14岁)hh小于12g/dl即诊断为运动性贫血,运动员仅仅不贫血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7.
运动性贫血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性贫血的治疗俞洁,郭海英,李越(浙江省体科所310004)牟睐(浙江省医药发展公司310006)运动性贫血是运动员在不断的训练比赛中产生的非病理因素引起的贫血。血红蛋白直接影响机体的有氧能力。优秀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常高于一般正常人。国内诊断贫血的血...  相似文献   

8.
运动性贫血是由于运动引起血红蛋白浓度下降,从而导致机体一系列生理变化和病理性损伤。关于运动性贫血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多数专家认为有下述三种主要原因:1.运动引起高血浆容量反应,血红蛋白浓度相对下降;2.红细胞机械性损伤、破坏、溶血;3.运动员需铁、排铁量剧增,铁供给或吸收不足,导致缺铁性贫血。但有的专家认为运动性贫血与缺铁无关。  相似文献   

9.
随着训练科学性和营养均衡性的提升,运动性贫血发生率呈下降趋势,而运动性血红蛋白降低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运动训练可造成血浆容量增加、血管内溶血增加、机体铁水平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导致运动性血红蛋白降低.铁蛋白、尿胆原等指标可用于监控血红蛋白变化,及早发现血红蛋白降低趋势,及时提出中西结合的针对性营养解决方案,避免发展至运动性贫血,以期维持运动员良好的运氧能力,为保证运动员训练效果和运动能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长跑运动是田径运动的传统项目之一,它是一种长距离的周期性耐力项目,耐力素质特别是有氧耐力对于中长跑运动尤为重要。血红蛋白可以反映运动员的携氧能力,血红蛋白低会造成运动能力受到限制,运动后恢复减慢。近年来,运动性贫血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且女子运动员发病率高于男子运动员。这主要是由于长期大强度耐力训练引起的血浆容量增加、运动引起红细胞破坏加剧、训练中大量的出汗增加铁的丢失、铁摄入量不足等原因导致中长跑运动员是“易感缺铁性人群”,并成为运动性血红蛋白下降和运动性贫血重点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11.
运动性贫血与红细胞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动性贫血是竞技体育中从事高强度训练运动员中的一种常见症状,不仅影响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成绩,而且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其发生机理有很多方面,其中运动引起红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是运动性贫血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针对红细胞的研究发现红细胞膜的结构和红细胞的变形性两方面的异常与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以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从红细胞膜的结构和红细胞的变形性两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探讨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理,为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运动对铁代谢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铁对于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是非常重要的,多年来运动性贫血特别是缺铁性贫血一直是运动医学中的研究热点,许多学者对其机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结果认为运动可引起血浆总量的升高、红细胞溶血、铁丢失增加、铁吸收不良和NO增加等变化。另外,铁缺失还会影响循环系统和骨骼肌的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的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1(divalent metal transporterl,DMTl)和金属转运蛋白1(ferroportin 1)等有助于从分子水平进一步阐明运动与铁伐谢的关系。此外,对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erum transferrin receptor)的研究,也可为运动性铁缺失的监测提供更灵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以参加“十运会”的古典式摔跤、男女自由式摔跤、男女柔道五个运动队的重点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十运会”前两年运动员贫血的状况。每周一晨对研究对象进行血常规测试,持续两年。结果显示,山东省摔柔项目运动员的贫血患病率低于国内外其他报道;所有的贫血均为轻度贫血,与男队员相比,女队员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缺乏更严重,个别队员先天性血红蛋白水平较低。建议运动员应积极治疗引起贫血的各种原发病,注意营养均衡、饮食科学、针对性的补充运动营养品,而耐力性项目或以有氧能力为基础的项目的运动员选材,要重视血红蛋白这一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少儿运动员运动性贫血的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 ,将受试对象分为三个组 :饮食干预补铁组 ,间歇补铁组和对照组 ,干预和治疗时间为三个月 ,以血红蛋白为评价指标 ,比较治疗效果。认为在少儿运动员中进行营养知识教育和饮食行为干预是预防和治疗运动性贫血的好方法 ,必要时饮食干预和间歇补铁同时应用 ,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运动性贫血产生机理及其低氧防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性贫血不仅严重影响运动员运动技能的发挥和运动成绩的提高,且对身体十分有害。高血容量反应是运动训练适应性表现,不会造成真正意义的贫血,而运动训练中红细胞溶血、铁储备状况和造血因子的监测则是预防运动性贫血的重点。以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就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制,从多个方面进行系统论述,为运动性贫血的研究和运动员合理防治运动性贫血提供参考,并对利用低氧防治运动性贫血的可行性提出理论性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营养教育在防治运动性贫血中的作用,验证普及运动营养知识的必要性。方法:122名少儿运动员随机分成两组:营养教育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队员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相关营养知识教育。以血红蛋白(Hb)和血清铁蛋白(SF)等为评价指标,观察营养教育的效果。结果:营果教育干预后,A组有不良饮食习惯的人数下降了60.2%,与B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组Hb和SF分别提高了10.5%和26.6%,与B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贫血患病串和缺铁患病串分别下降了18.1%和18.0%,与B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高少儿运动员营养知识水平,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是防治运动性贫血的有效方法。各运动队应加强营养教育,合理配餐,保证运动员全面摄入营养。  相似文献   

17.
散手运动员赛前训练生理生化指标监测手段与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散手运动员赛前训练中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8名男散手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时点连续采血进行测试,观察运动员赛前训练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血乳酸是反映散手运动员运动训练强度的敏感指标;血色素是评价运动员机能状态及贫血的生理指标;血尿素和肌酸激酶是监控运动员运动负荷的生化指标;血清睾酮是反映运动员的运动疲劳和选材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联合抗氧化剂对运动员一次性大强度离心运动后不同时相下肢肌肉疼痛等级和血IL-6、CK、CK-MM、LDH的影响,探讨联合抗氧化剂减缓运动员运动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运动员16名,随机均衡分为对照组(A组)和联合抗氧化剂组(B组),运动前2周至运动后2天每天分别口服安慰剂或VE、VC与Se组成的联合抗氧化剂.服药两周后进行一次大强度离心跑台运动,建立DOMS模型,在服药前、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24 h、48 h分别测定运动员肘正中静脉血IL-6、CK、CK-MM、LDH水平及运动后相应时相下肢肌肉酸痛程度.结果 (1)运动员运动后下肢肌肉酸痛程度逐日加重,B组运动后各时相酸痛程度均显著轻于A组.(2)B组血浆IL-6运动后各时项均低于A组同时项,其中运动后24 h呈非常显著性差异.(3)B组血清CK、CK-MM运动后各时相均低于A组,其中运动后48 h二指标活性显著低于A组.(4)B组血清LDH运动后各时相均低于A组.结论 联合抗氧化剂能有效减轻大强度离心运动导致的运动应激和炎症反应,保护肌细胞膜的完整性,减轻DOMS.  相似文献   

19.
运动性贫血是体育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在儿童少年运动员中发生率(39.5%)明显高于成年人(22.4%).此病不仅会影响运动员运动技能的发挥和成绩的提高,而且对身体有害.本文通过对儿童少年运动员运动性贫血发生机制和项目特点的分析,论述运动性贫血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