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河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教学训练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为河南省的体育事业做出了贡献.针对其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增加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数目、合理调整布局和加强体育设施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访谈等方法,对河南省传统项目学校现状及发展对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制约河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的因素为项目布局不合理;基础条件较差,部分传统项目学校名不符实;体教部门需进一步加强合作;教练员水平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3.
杨玲 《体育世界》2009,(7):46-47
通过对河南省17个地市的体育运动学校、业余体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调查,发现影响河南墙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有资金投入、硬件设备条件、生源质量、运动员就业、管理体制、项目设置、竞赛体制、选材与训练、教练员水平等,为河南省有关领导部门因势利导、规范管理、制定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相关政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学校体育》2020,(9):90-91
<正>工人街小学为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区属小学,是河南省体育传统项目(乒乓球)学校,但除了乒乓球项目外,其他项目开展与推广的基础都比较薄弱。在区运动会上,篮球、足球与田径比赛连续几年总分倒数第一。2018年笔者调任此校担任校长,作为一名体育人,决心改变学校体育工作被动落后的局面。笔者认为"一花独放不是春",我们应该在保持乒  相似文献   

5.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是我国现行学校课余训练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为国家培养、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基地。一支高水平的教练员队伍是提高学校运动训练水平的重要保证。要促进河南省体育传统项目中学课余训练水平长期稳定发展,一支结构合理、  相似文献   

6.
庞亚俊 《精武》2012,(7):51-52
采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从农村学校体育服务于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角度,对河南省农村学校体育现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农村学校体育存在体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体育服务意识淡薄,缺乏有特色的学校体育教学,终身体育目标收效甚微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调查河南省焦作市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现状,了解到河南省焦作市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融合、互动的现状即管理现状、参与人员的状况、指导教师状况以及学校体育的状况等;剖析了影响焦作市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互动发展的原因;进而探讨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关系以及二者在发展中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以期构建一个合理的、适用的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互动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河南省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所存在问题和缺陷,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和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河南省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得出:制约河南省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农村经济的落后;其次,学校管理者对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价值与地位的认识不够;第三,整个河南省还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制度和措施;第四,新形势下,农村学校体育设施及资源未优化组合;第五,农村体育教师的匮乏;第六,学校体育教师待遇低下。这些因素都成为制约河南省农村学校体育的进步与发展的瓶颈。文章进而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中原经济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之需要,通过实地考察、走访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探讨了河南省在"三化"协调发展中农村学校体育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河南省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体育教师专业素质低,知识结构不合理;体育经费紧张,场地设施匮乏;特殊体育教研活动少,缺乏交流机会;运动会不能定期召开,学生体育比赛太少等。针对河南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奥运会承办国后奥运竞技体育体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奥运会举办国(美国、日本、韩国)后奥运竞技体育体制变化进行分析,然后从我国竞技体育体制管理模式、人才培养体制、投资主体和运行模式以及法律法规环境等方面对后奥运我国竞技体育体制的改革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后奥运我国竞技体育的管理模式由政府管理型向政府与体育协会合作型发展;加快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实现竞技体育由国家投资到市场化运作的转变,进一步开发、完善竞技体育的竞赛市场;进一步完善我国竞技体育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篮球传统项目学校工作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篮球传统项目学校的教学训练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为篮球运动竞技人才的培养做出了贡献,但在其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针对目前篮球运动后备人才不足的现象,提出了调整布局,完善监管制度;拓展筹资渠道,尝试多元化运行模式;切实发挥“体教结合”的优势,加强科学化训练,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文献查找、阅读,找到目前国内外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优势,了解近2年四川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四川省多个地市州业余体校的教练、队员进行问卷调查和对四川省个别项目的专业队教练队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我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因素,并借鉴世界体育强国的一些培养模式,结合我国国情,探索出四川体育后备人才"体教结合"培养模式新思路,对新时期我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探索性见解。  相似文献   

14.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英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进行研究,从英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管理机制、培养机制以及后备人才保障机制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现阶段英国政府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管理机制主要为以英国运动理事会和英格兰运动理事会为主导,各单项协会、学校以及俱乐部等共同管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主要有学校化和社会化两种模式,呈金字塔形,逐级向上输送。在后备人才保障机制中,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彩票基金以及社会赞助;教练员的培养主要有《训练指导认证计划》(UKCC)职业教练员认证计划的保障;在培养精英运动员的过程中,与训练相平衡的文化教育以及完善的职业规划体系为高水平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提供了指导性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河南省十七个地市体校有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了解,在专家和校长的调查访谈基础上,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提出河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等院校招收优秀运动员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必须兼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短期效应和长远发展,一方面要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以充分共享体育系统运动员资源为主,加快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特别是要重视高校与运动队的共建,以确保教育系统承担和完成参加世界大赛的任务;另一方面要制定有利于鼓励中、小学开展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招生政策,形成以高校为龙头,大、中、小学“一条龙”的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对策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河南省17个地市体校有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了解,在专家和校长的调查访谈基础上,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提出河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美国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概况进行了回顾,分析了美国高校竞技体育的管理、组织和运作机制,探讨了美国高校竞技体育的文化内涵。研究结果表明:高校竞技体育是美国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摇篮;高校竞技体育承担着传播体育文化的重任;高校竞技体育创造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校竞技体育的管理先进、组织合理、运作规范,保障了高校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真正实现了体育与教育的融合发展。建议我国建立高校体育联盟,推动高校联赛的市场化,扩大高校竞技体育筹资渠道,完善高校竞技体育的师资聘用制度和学生运动员的招生制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进步,竞技体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当今世界上,竞技体育不仅是科学技术和综合实力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而竞技体育要发展,其先决条件是应培养出大量的体育后备人才。因此,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在整体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中,县市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源头和根基。结合县级体校重竞技项目发展的实际情况,浅析目前县级体校关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少年儿童业余体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松山 《体育学刊》2005,12(2):93-95
通过对河南省少年儿童业余体校在校生人数、各项目人数分布、教练员情况、输送情况、经费收支、竞赛体制等的调查,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河南省少年儿童业余体校今后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