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及问卷调查等方法 ,对辽宁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参加体育锻炼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辽宁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全国大学生同年龄组水平 ,男生相对好于女生 ,城市相对好于乡村。中等偏上运动量对男生有较好的心理健康效应 ,中等偏下运动量对女生有较好的心理健康效应 ,长期坚持中等运动量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北京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 表明,北京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全国大学生同年龄组水平,男生相对好于女生,中等偏上运动量对男生有较好的心理健康效应,中等偏下运动量对女生有较好的心理健康效应,长期坚持中等运动量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体育锻炼对我国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研究、专家访谈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我国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运用体育学、保健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与研究成果,探讨了体育锻炼对促进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旨在提高我国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调查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应激水平的基础上,视健美操为一种减缓应激水平,调节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拟探析:1.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应激水平状况。2.何种体育锻炼项目,多大运动量对大学生具有最佳心理健康效应。3.参加健美操锻炼的时间和次数对女大学生应激水平的影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浙江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进行调查。主要对不同运动锻炼的形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进行分析,并进一步运用锻炼干预的方法来检验大学生心理状态的改善情况。研究对象:浙江省8所普通高校2003级733名本科生参加了问卷调查,其中男生420人,女生313人,年龄  相似文献   

6.
女大学生体育与心理健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法等,对辽宁省普通高校女性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参加体育锻炼状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普通高校女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高于全国大学生同年龄组水平,但存在着差异,男生相对好于女生。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特点,从总体上看,大、中、小运动量分布不是很均匀,大部分女生侧重于小到中运动量的体育锻炼;体育锻炼的主观思想参与倾向是较为积极的,她们在周围群体的行为及学校教育的引导下,更容易受其感染而使个人的体育参与意识受到启发,进而激发她们从主观愿望上愿意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中等偏下运动量对女性大学生有较好的心理健康效应,长期坚持中等运动量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女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马娜 《四川体育科学》2013,(4):49-51,62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实验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旨在探讨团体操在体育教学中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作用。研究采用UPI量表和《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作为测试标准,调查结果表明,团体操教学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促进。  相似文献   

8.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浙江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参加体育锻炼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状态的改变联系密切,对调节和缓解大学生因学习负担而造成的心理压力有良好的效果.长期坚持中等运动量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对黑龙江省7所普通高校的376名高水平运动员进行测量,评定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心理健康水平各项指标得分均高于全国成人常模,大部分指标也高于全国普通专业大学生;女子高水平运动员在人际关系、焦虑、精神病性等3个因子方面明显高于男子高水平运动员;不同年级的高水平运动员在人际关系因子、焦虑因子及精神病性因子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性;一年级、四年级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  相似文献   

10.
卢高峰 《体育科研》2012,33(4):100-103
采用文献资料、量表评测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上海市普通高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与女性常模进行比较,同时针对不同专业、年级、生源地以及是否独生子女的背景特征,在心理健康9个层面上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一般女性,且不同背景特征在心理健康的不同层面上存在着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体育运动对改善大学生焦虑和抑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问卷调查及实验研究等方法,对浙江某高校各系01、02级1000名大学生就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从1000名大学生中选出384名焦虑和抑郁因子分较高的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参加有组织的体育锻炼。实验结果证明:体育运动对焦虑和抑郁状态的改变有密切的联系。每周3次、每次1小时左右的中等强度或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量更有利于改善焦虑和抑郁倾向的大学生,其调节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2.
运用UPI问卷对浙江某大学2009级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查,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针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运动干预。通过体育运动对大学新生进行为期十七周的心理干预,对干预后的UPI分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下:运动干预能改善学生心理健康UPI分值,不同的运动项目改善不同的心理状况。尤其对A类和B类的学生,干预前和干预后均存在着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运动干预后的效果男生比女生更显著些。从而证明运动干预手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如何利用师范体育课堂、组织学生试教体育课中的部分身体活动内容,根据组织过程中学生的不同心理活动及表现,正确认识处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双边关系的主客体位置,实施有效的方法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健康发展。通过合理安排、科学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依据在试教活动过程中捕获的信息,反馈、调整、充实以期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校体育重要任务之一。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体育教学特点和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状态,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以育人为宗旨,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相配合,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消除学生在运动中的恐惧心理,克服不良个性,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意志品质的教育,从而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考增设体育项目的必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深入分析我国普通高考增设体育项目的必要性,为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学校体育工作奠定基础,对如何更好地结合素质教育改善我国青少年体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得出主要结论有:(1)积极推进在高中毕业学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的做法,可以充分发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作用。(2)学校和社会普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任务十分艰巨。(3)美国、韩国、日本等大学入学考试都包含体育项目,这也是我国普通高考增设体育项目的重要依据。(4)普高考增设体育项目是我国高考制度改革及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校新生亚健康状态影响因素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高校入学新生的健康状况,探讨影响高校新生健康的因素,为高校以及中学的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新生的亚健康状态与是否关注健康知识、参与运动的态度、三餐是否有规律、以及周平均运动时间四种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林岚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5):583-585,588
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识方面的特点,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终身体育"为主线,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与评定等方面,重新构建理论依据充分、可操作性强、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要的健美操教学新体系,为推进高校健美操课的进一步发展,为高校体育教育的进一步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选项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7年福建省普通高中体育学科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班学员为调查对象,对当前福建省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选项课程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就实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如何进一步完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选项课程,缩小城乡差异等方面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高中生体育兴趣现状,探讨高中生体育兴趣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本研究对高中生体育兴趣与心理健康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62.82%的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仍有37.18%的高中生不喜欢体育运动,男生喜欢体育运动的人数明显高于女生;(2)高中生的体育运动兴趣较为广泛,主要以竞技性球类运动为主。(3)大部分高中生感兴趣的项目都集中在羽毛球、篮球和跑步上(71.9%);(4)喜欢体育运动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高于不喜欢运动的高中生,高中生体育兴趣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关系(r=0.123,P=0.000)。  相似文献   

20.
华中师范大学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测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华中师范大学学生体质测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之后,发现学生总体健康状况良好,但是学生超重和较轻体重的比例偏高,下肢力量和爆发力相对较差.研究认为应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采取求真务实的态度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