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代表了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科学研究的动态,通过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位论文的选题、研究方法、参考文献等进行归类、分析,得出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呈现出研究范围广,研究内容丰富,向着多学科、多层次、综合性方向发展的特点。体现了学科的发展特点;能够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综合研究成为研究方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选取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利用文献计量学原理,从参考文献的数量、语种分布、文献类型分布、跨年限等多方面、多视角归类分析和对比研究,从中得出研究生对引用文献的特点和规律,为研究生撰写论文,文献资料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理解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本质性与导向性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实地调查法等方法考察了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位属性和培养目标,发现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在学位性质与培养目标、招生录取与考试方式、学年学制与课程设置以及毕业要求等方面都不同于学术学位;通过反思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并借鉴国外已有经验,提出了一些进一步细化培养目标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社会调查法、数据整理等方法,查阅10年中我国体育核心期刊发表的全部论文,对其中的民族传统体育文章进行重点分析。整体剖析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科研论文发展的脉络,找到其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和民族传统体育的科学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比较研究等方法,从培养目标、研究方向、课程设置、教学实践、学位论以及培养方式等方面,对我国25所高校的体育人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找出其共性和差异,为新时期深化体育人社会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体育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20年来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向阳 《体育学刊》2005,12(2):137-139
对我国1981~2002年间2162篇体育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分析,研究体育专业研究生研究课题与方法的变化。体育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仍以应用研究为主流,基础研究与开发研究逐渐受到重视:研究方法由实验性与量化为主流的实证主义研究传统转向诠释性与质化的建构主义研究。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民族高等院校的体育赛事资源进行研究,得出结论:民族院校体育赛事的推广是传承与发展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平台,是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92所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调查分析,探讨高校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构具有现代体育文化和我国民族体育文化特色相融合的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的教材体系,使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更具有世界性和民族性,更具有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意义,为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的深化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结果与分析1.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现状(1)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总体现状分析长期以来,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以当代外来体育、武术、球类为主,…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所面临的境况进行分析,并在分析城镇社区体育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功能和特点,探讨和分析了在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开发和利用优秀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价值和意义,并对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如何系统、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分析2000—2012年间发表在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以及中国期刊网优秀博硕论文全文数据库中的西藏体育类研究论文成果的现状和研究特点,结果发现:西藏体育类研究论文成果有限,主要涉及了民族传统体育、体育产业、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四个方面;总体上研究的质量和数量都不能满足西藏体育发展的需求;研究视角单一;在民族传统体育方面多传承、发扬方面的研究,批判反思性的研究很少,缺少对西藏传统体育的新认识;没有西藏竞技体育单独的、全面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张红振 《精武》2012,(22):89-90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与逻辑分析法,对2007~2011年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田径学位论文进行研究。从论文研究的主题、项目、方法等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对近几年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田径学位论文的研究现状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为以后的研究选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保护与传承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更好地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剖析了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与传承面临的困境问题。对体育法、行政法规、知识产权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保护与传承民族体育文化的模式进行了探析,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原则、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立法保护的模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法律措施。  相似文献   

13.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成部分,其发生与发展浸淫着浓郁的中国文化传统。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传统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产生的影响,得出结论: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受到儒、释、道、佛和交感思维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不同于其它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以《体育科学》(1981--2012年)出版的104篇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文章为统计对象,并对《体育科学》载文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主要结论为:期刊年载文量趋于稳定增长态势,基金论文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作者地区分布广泛并呈现出一定的不均衡性;作者队伍趋向年轻化、高学历特征,在读硕士研究生发文几率较高,核心发文作者职称以讲师和副教授为主;作者合作与单位合作趋势加强.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部分招收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校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进行调查分析,指出目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目标过高,定位不清晰,专业特点及研究方向特征不够明显,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等问题,并对此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学位建设是高校学科建设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的学位建设情况既反映着其学科发展水平,也体现了专业人才培养的状况。文章从学位点分布、学位类型、人才培养方向等几个方面,深入分析当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位教育的现状,旨在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位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结合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战略对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体育专门人才的时代需求,分析提升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现实困境和纾解路径。研究认为,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培养方式与学术学位混同、导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课程设置实用性严重不足、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陈旧、实践实习缺乏系统性、产教融合与协同培养推进不力、论文选题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缺乏论文评阅标准等问题。针对上述困境,遵照国家相关要求,提出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发展+科研能力”为主体的“四位一体”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持续深化招生制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丰富课程资源、改善课程教学;强化实习实践管理、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突出论文选题的应用导向和问题意识;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强化学位论文过程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强化职业道德与职业伦理教育、提升行业规范;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18.
为积极响应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研究、保护和推广工作,促进我国优秀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断推动体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和以史为鉴的指导思想下,从我国古代蹴鞠发展的基本现实出发,剖析蹴鞠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自身演变等因素对蹴鞠兴衰发展的影响,旨在为做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工作,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体育文化.并据此启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要:以史为镜,与时俱进,正视时代发展;加强基本理论建设,进一步完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体系;注重科学研究,提升科研水平;明确政策法规,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等.  相似文献   

19.
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集中体现。分析教育硕士学位与教育学硕士的异同,指出应正确认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本质和特点。针对体育专业教育硕士学位教育的功能定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提出了建立体育专业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并给出相应的指标体系。旨在完善体育专业学位论文的评价,提高体育教育硕士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西部民族传统体育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民族传统体育消费形成过程、特性、类型及人群类型、与现代竞技体育消费的共性与个性等方面研究我国西部民族传统体育消费,进而审视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发展;归纳演绎出有利于我国西部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