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运用文献综述法、归纳法对中国足球职业化现状进行分析研究,首先介绍中国足球职业化发展的历程,对这几年的足球产业经营实践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国内外足球产业的的成功经验,为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发展与市场开发制定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足球职业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足球率先走上了中国体育职业化、市场化的道路,但改革一波三折,足球职业化现状不容乐观。在职业化的足球市场上,作为市场主体俱乐部、足协、投资商、球员和球迷有其各自的作用,它们之间也有特定的关系。从经济学的视角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出进一步推进足球职业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公元1994年是中国的足球年。 几乎横贯全年、纵跨大江南北的足球狂飚,浩浩荡荡冲出绿茵杀向社会,构成了1994年中国社会颇为引人注目的景观。 中国足球迈着职业化的步伐走进市场,这一步的反响远远超越了一个普通体育项目所能产生的震撼力。 中国足球爆响了中国的1994。 上篇骚动的大球市 足球开发热  相似文献   

4.
中国职业足球市场从建立到今天 ,只有短短十年时间 ,其中有不少问题不符合基本的经济规律 ,这主要和职业化程度以及整个大环境有关 ,但是发展势头是好的 ,相信今后中国足球市场会越来越规范 ,向着一个完全市场化运作的职业联赛发展。1 中国足球产业的组织分析(1 )市场结构 :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市场结构主要有进入和退出壁垒、市场集中度、规模经济这三个方面。进入和退出壁垒 :就世界范围而言 ,投入足球产业需要有大量的货币资本 ,职业足球的产出分为无形产出和有形产出 ,无形产出主要是表现为球队的成绩 ,俱乐部的品牌形象的提升 ,这是职业…  相似文献   

5.
球迷关心得最多的当然是足球队,但对球队后面的俱乐部了解得就相对少一些。作为球队的“家”,俱乐部不仅管理一线队而且管理二线、三线队,还负责经营、保障、球员培养、宣传等等工作,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俱乐部是职业化后的中国足球的一个缩影。中国足球的改革,中国足球的市场化、职业化,从宏观上是足协在推动,从微观上则是俱乐部在旧体制上的萌芽成长,二者的互相推动,共同把中国足球推向全面职业化。可以说,作为足球市场的主体,足球俱乐部是中国足球的基石,俱乐部的发育成熟是整个职业足球成熟程度的最重要的标志。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推出发展中的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介绍,以便读者对足球职业化有一些更多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人大代表常金月曾建议国有资产尽快从中国足球剥离;当然,他也承认这不是一件短期内可以实现的事情。他在议案中提出,国有资产退出中国足球要分阶段施行。职业化之初,国有资产确实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因为那时候的足球还带有公益性质,但随着职业化的发展,应该考虑从某个时候开始,让国有资产逐渐退出中国足球。  相似文献   

7.
幼稚的冬训     
“足球”与“中国”联姻,就生出了许多很有特点的产物。冬训就是其中之一。把二十来支球队部汇集在一起,放在“领导”们的眼皮下面,看上一个来月并且还恨不得把每个人每天干什么都要说明白,这就是每年都有,都要产生出许多新闻的中国足球的冬训。冬洲的存在只是证明了职业化三年的中国的足球运动员、教练员们,除了在收入上达到了“职业化”以外,在其  相似文献   

8.
中国足球职业化进入第三个年头,如果从红山口会议开始,足球改革已进入第五个年头。 这两年来足球职业联赛红红火火,球市火爆,球员转会喧喧嚷嚷也搞起来了,各项法规文件一个接一个下发……中国职业足球已经入轨,形势一片大好。欣喜之余,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我们的足球职业化与世界足球强国有不小差距。  相似文献   

9.
从1994年到2000年,中国足球不觉间又迈过了七个年头,7年的时间尽管不算太长,但是这7年来中国足球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必将在中国足球的史书里划上重重的一笔。因为历史赋予给了这7年时间特殊的使命,在上个世纪结束的最后7年里是中国足球全面实施和推行职业化改革的初始阶段。  相似文献   

10.
“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从1994年到1998年,中国足球甲级队A组联赛已经整整踢了五年。这五年整个甲A赛场弥漫着一股鲍鱼之具和芝兰之香的混合味道,把我搞得晕头转向。说到举行甲A联赛的初衷当然是很好的了,就是要把中国足球搞上去嘛。中国足球踢了那么多年都没冲出去,有些人把原因归结于没有实行职业化,而且在1993年中国队被洋教练施拉普纳统率者在小组赛还是败于伊拉克足球队。所以中国足球在那一年失败之后碎然加快了职业化的进程,在1994年甲A联赛终于标由登场。甲A首先从名字上就有一种中西混…  相似文献   

11.
我国足球职业化改革进程缓慢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运用社会学知识对我国足球职业化改革十年来的成果进行剖析,从足球职业化改革的时代背景和内、外部因素出发,对国人期望值的反差和足球职业化改革进程缓慢进行分析,为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向良性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在什么样的定球评论最时髦、最有市场?可能非批评(判)抨击中国足协共的文章莫属。我们注意到,近期的定球传媒出现了一些言辞尖锐、观点鲜明的拙评甚至抨击类的文章。如《戴大洪质疑中国定协》《中国定球职业化——挂羊头卖狗肉》《足球圈=世外桃园》等,有人看后连呼过瘾,但笔者不仅实在高兴不起来,反而增加了几丝忧虑。推行职业化改革是一个国家提高足球水平的必由之路。无论如何,中国定球这条增子里走对了。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足球水平的提高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过程。实事来是地讲,职业化改革五年来,…  相似文献   

13.
珍惜好时光     
毫无疑问,中国社会的改革和进步的确给中国足球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契机,足球市场化、球员职业化、足球俱乐部体制……等等这一切充满活力的成果在5年前还是大家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而已。是中国社会不断改革的步伐把中国足球带向了正常发展的轨道。中国足球应该珍惜这个良好的时光,抓住契机,争取早日建立和完善自我良性循环的体系,切不要让某些人为的因素阻挠和改变我们发展的步子。 新赛季就要鸣锣开哨。有了去年甲A联赛的成  相似文献   

14.
中国足球管理体制深化改革探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剖析中国足球改革和足球职业化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及所出现的问题.指出中国足球改革的关键是体制改革,应建立先进的职业化管理体制,实行足球职业联盟,促使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良性发展;中国足协应从行政事业性实体管理型向纯社团性协会实体管理型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足球走上了职业化的道路,有成绩有失误,似乎失误和不足给人的印象更深。“十强赛”“九强赛”就像一场恶梦,给职业足球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假球黑哨的出现给幼小的职业足球迎面打来一闷棍;球迷的逆反心理、足球企业家的痛苦和无奈使得一度红火的球市冷了下来;“工体不败”的神话早已不复存在;要变的不变,不应当变的年年有花样,使人无所适从。有人美而言之曰,这是中国特色。但这是中国特色,还是先天不足的后遗症呢?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足球职业化的道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足球冲出亚洲,是中国足球在职业化、市场化道路上取得的历史性巨大成果。中国足球职业化在动态中发展,具有足球产权主体化、足球资源优化配置以及足球市场机制发挥重大作用的特点。对中国足球职业化中存在的运动员“走失”,行政干预和“外引”中价高值低和足球彩票带来冲击等问题要采取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管理体制探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周毅  黄渊 《体育科学》1999,(1):18-21
传统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管理体制难以适应中国足球职业化的要求。在职业足球队伍较多的广东省,尝试性地建立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市场十分必要。将市场机制导入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管理体制,确定建立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市场的目标,有计划、按步骤地开放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市场,并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是完全可行的。调查表明各方面对此均有一定程度的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恒大俱乐部经营管理模式以及资本运作方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恒大俱乐部在中国足球职业化道路上的发展是成功的,它加速了职业化足球进程的发展,是摸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足球改革之道的探路者,对中国足球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建议:发挥恒大俱乐部经营管理的经验,让它的经验效应渗透到中国足球的发展之路上,这才是最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中日足球职业化管理体制进行对比研究,为中国足球职业化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日本足球职业化管理机构为“三元结构”,管理核心机构是J联盟,足球协会行使监管J联盟职能.中国足球职业化管理核心机构是足球协会,管理结构为“二元”结构,缺少能代表职业足球俱乐部利益的职业联盟组织;同时存在职业化管理权力划分、权益归属不清晰,法规制度化管理制度没有有效建立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超SOS     
“假球、黑哨、大盘”——中超元年被焰下了不光彩印记。国安退出,金融大鳄张海下课、球员发不出工资……十年甲A积聚的矛盾终于在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的第十一个年头——“中超元年”爆发了。1991年在北京饭店贵宾楼,李铁映同志在听完年维泗关于足球改革汇报后,指出职业化要一步到位。但十年了,中国足球职业化尚未到位。中国足球的职业化改革正在经历着一个大关,第二次改革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