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韩短道速滑有氧耐力训练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文献资料、跟踪调查和访问等研究方法,对中、韩短道速滑有氧耐力训练的指导思想、训练方法、内容及手段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我国选手的实际情况,提出提高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水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短道速滑训练分为陆地训练与冰上训练两种模式,冰陆交界区是由陆地训练向冰上训练过渡的训练阶段,起到将陆地训练成果转化到冰上训练的作用。针对5名优秀短道速滑冰运动员进行了六个训练时期,为时10个月的有氧训练生理生化指标追踪测试,研究其在指定时期内的变化特点。监测数据分析表明,运动员冰陆交界区的有氧代谢能力低于陆地训练期有氧能力的最高峰值,整体呈下降趋势。但随着冰上训练的深入,检测数据呈上升趋势并超过陆地训练最高水平,达到年度最高峰值,也就是有氧能力达到本年度水平最高点。根据这一特点,指导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训练,提高冰陆交界区有氧训练质量,进一步提高我国短道速滑的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3.
金明淑 《冰雪运动》2007,29(5):18-20
短道速滑是我国参加冬奥会的主要夺金项目,探索少年儿童短道运动员的训练与成长规律具有战略意义。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践经验法对少儿短道速滑运动员训练中的训练内容、方法等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少儿短道速滑运动员的选拔应从5~6岁开始,以培养兴趣作为训练的基本切入点,以技术为重点,采用战术与心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4.
刘昕昱 《冰雪运动》2007,29(6):63-65
我国短道项目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的中医性诊断还处于空白阶段,运用祖国传统的中医理论与方法对短道速滑运动员进行运动性疲劳的诊断,对促进我国短道速滑运动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和疲劳症候分型的理论,结合短道项目训练实践,提出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中医疲劳分型、常见的疲劳症和诊断标准,揭示了短道速滑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理和运动性疲劳辨证施治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根据项群理论速度滑冰与短道速滑均属同一周期性项群项目,有着相近的训练学特征,对于当今冰坛产生的“换项热”进行把控是相关学术工作者应作出的努力方向.由于两项均属于同类周期性项目,训练方法、滑行方式相似,运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测试等方法从短道速滑与速度滑冰运动员身体供能方面进行入手研究;两个项目不同比赛形式所决定的供能方式在运动训练方面依照项目供能特点作为切入点进行论述分析.全面剖析短道速滑与速度滑冰运动供能方式特点,研究认为:短道速滑运动员要比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无氧能力和混氧能力更加出色,这也是换项后在1 000 m、1 500 m无氧供能、混合型无氧供能项目更容易“出成绩”的原因之一.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更加出色,建议广大教练员多借鉴一下短道速滑训练中常见的无氧训练方法与手段,尽可能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无氧能力进而提高我国速度滑冰运动员1 000m、1 500m的滑跑成绩.  相似文献   

6.
保护好短道速滑运动员膝关节,预防短道速滑运动员膝关节运动损伤的发生是提高短道速滑运动成绩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对短道速滑运动项目特点进行分析,认为膝关节结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过大、技术不正确、心理因素等是诱发膝关节运动性损伤的主要原因;提出避免过多屈伸跳跃练习、保持训练和比赛的平衡、坚持正确技术动作、加强对运动员心理因素的培养、加强对膝关节的保护和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等预防措施,为短道速滑运动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文对我国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运动项目中属于优势竞技项目的短道速滑作为研究的重点,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法及逻辑分析法,对第16-21届冬奥会上奖牌分布情况和国内短道速滑联赛各项目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总体上我国短道速滑女子项目优于男子项目,短距离项目优于中长距离项目,但与世界短道速滑优势国家比较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为正确认识我国短道速滑的竞技实力,对我国运动员历届冬奥会上竞技实力表现、国内联赛竞赛成绩和后备人才结构状况进行分析,进而透析我国短道速滑项目的竞技实力状况。  相似文献   

8.
短道速滑属于技能型竞速项目,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尤其是在陆地训练中运动损伤时有发生,运动损伤的高发率直接影响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和创造优异成绩,目前短道速滑的运动伤病问题已成为困扰运动训练和影响运动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出现的常见的运动损伤进行探究与分析,希望能为短道速滑运动员有效地防治运动损伤,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短道速滑项目技战术训练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柴萍  刘珊  宋来 《冰雪运动》2010,32(3):15-17,63
短道速滑项目的科研进展与项目的发展具有较高的依存度,研究短道速滑项目的技战术训练科研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短道速滑项目的科研水平对项目成绩的提高、巩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短道速滑项目技术训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青少年技术训练,以及竞技体育中运动员的技术生物力学分析上;战术训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战术类型划分、认识和训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培养等方面;研究存在描述性研究居多,实证性研究较少,缺乏理论导向和系统性主要问题。提出拓宽研究领域,将技战术训练体系的形成作为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创新技战术训练方法,强对比赛战术实战模拟的研究;丰富研究方法,逐步建立中国运动员的技术模式等促进短道速滑项目科研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韩国短道速滑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蔡兰  苗涛 《冰雪运动》2006,(1):7-9,14
通过对韩国短道速滑现状进行研究,探索韩国短道速滑运动员培养模式、训练与竞赛体制,为我国短道速滑培养新生力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短道速度滑冰是我国冬季运动项目中的优势项目,其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先进性。通过对几个短道速滑强国的训练方法手段进行调查研究,展示了不同专项的训练方法手段的应用与发展特点,揭示出了短道速度滑冰高水平运动员的现代训练呈现出更加注重专项训练,更加突出强度训练,并围绕比赛灵活运用“周期”理论等几个特点,为我国短道速滑项目专项训练方法手段的研究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短道速滑高水平运动员现代训练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道速度滑冰是我国冬季运动项目中的优势项目,其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先进性。作者对以国家短道速度滑冰队为主的国内几支高水平短道速度滑冰运动队训练进行了调查研究,揭示出了短道速度滑冰高水平运动员的现代训练呈现出更加注重专项训练,更加突出强度训练,并围绕比赛灵活运用"周期"理论等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3.
探索我国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冬奥会金牌突破背后的实质,为实现速度滑冰项目的全面崛起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速度滑冰项目的冬奥会之路表明,坚持正确的既定战略目标持续不懈的努力与选择新的突破方向的有机结合;科研与训练相结合范围的拓展与对项目特征的再认识;后备梯队建设与优秀运动员培养管理的协调发展;"走出去"与"引进来"保障措施开阔了教练员执教的思路,激发了自身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运动员心智成熟度的提高等是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实现金牌零的突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4.
我国短道速度滑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4,自引:13,他引:1  
短道速度滑冰运动是冬季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也是我国冬季奥运会的优势项目,通过对短道速度滑冰项目世界格局及我国短道速滑运动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探讨我国短道速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国短道速度滑冰项目发展的对策,旨在对我国短道速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冬季运动成绩的平稳上升,提高冬季项目的竞技水平显得尤为重要。运用文本分析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刚刚结束的英国谢菲尔德短道速滑世锦赛为切入点,分析我国短道速滑目前的现状,认为短道速滑运动人口数量少,项目的普及率低;人才储备量不足,无法形成良好的衔接;运动员自信心不足,没有做到真正的"走出去"等是影响短道速滑竞技水平上升、成绩提高的主要原因。提出在经济方面强化政府补贴、公司赞助的举措;在群众基础方面,通过媒体宣传,提高短道速滑项目的普及率;在人才培养方面,重视和加强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并从加强运动员的自信心的培养、利用非运动技术条件等多方面论述了短道速滑项目竞技水平与成绩提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2011年亚冬会前中韩两国速度滑冰实力对比与训练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韩两国联赛参赛运动员与比赛成绩的分析,为中国速度滑冰国家队进行针对性训练和比赛安排以及研究韩国速度滑冰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参考。两国的联赛成绩表明,女子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中国优于韩国,男子运动员的比赛成绩韩国优于中国;韩国速度滑冰队伍建设出现新的动向,韩国更多的短道速滑运动员转投到速滑比赛中。认为我国以年度训练周期指导运动员训练的模式,制约了运动员在奥运会、亚运会这类4年为一届的赛事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提出借鉴速度滑冰、短道速滑和速度轮滑国家队整合式的训练模式,主动寻求新的组织形式,进行训练创新。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北冰南展”战略和北京正式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双重背景下,作为冬季运动项目排头兵的北京市,通过利用北京体育大学增设短道速滑运动队的途径,来提高其自身在冬季运动项目上的竞争力。依托北京体育大学在训练理论、体育科研和场地设施上已具备的优势条件,为短道训练队开展训练提供保障,并促进其竞技能力的持续提高。同时,针对在运动员选拔、教练员聘用和训练经费三个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完善措施。为北京体育大学短道速滑运动队的建立和发展,提供前期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