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濮阳市油田总医院100例ACI患者为ACI组,100例非ACI住院患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ACI患者入院48 h内的PAB、hs-CRP、ox-LDL及H-FABP水平,并与非ACI组比较,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PAB、hs-CRP、ox-LDL及H-FABP水平与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结果ACI组hs-CRP(3.89±1.52)mg/L、ox-LDL(77.04±13.28)μg/dL及H-FABP(15.80±3.82)μg/L高于对照组[(0.82±0.31)mg/L、(58.61±8.94)μg/dL、(9.63±2.51)μg/L](P<0.05),ACI组PAB(201.4±29.1)mg/L低于对照组(230.8±33.6)mg/L(P<0.05)。重度组hs-CRP(6.32±1.44)mg/L、H-FABP(19.80±3.11)μg/L高于中度组[(3.44±1.50)mg/L、(16.24±3.67)μg/L]和轻度组[(2.01±1.26)mg/L、(11.49±2.85)μg/L](P<0.05),PAB水平低于中度组(199.4±23.0)mg/L和轻度组(221.6±27.3)mg/L(P<0.05);中度组hs-CRP(2.01±1.26)mg/L、H-FABP(16.24±3.67)μg/L水平高于轻度组[(2.01±1.26)mg/L、(11.49±2.85)μg/L](P<0.05),中度组PAB(199.4±23.0)mg/L低于轻度组(221.6±27.3)mg/L(P<0.05);重度组和中度组的ox-LDL分别为(85.27±11.09)μg/dL、(83.11±10.66)μg/dL,高于对照组(66.09±9.73)μg/d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PAB降低、ox-LDL、H-FABP升高及脑梗死病灶增大是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严重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559、2.022、1.631、2.565,P<0.05)。结论PAB、hs-CRP、ox-LDL及H-FABP水平变化能一定程度反映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于指导临床上治疗ACI患者及康复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维生素B12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我院住院治疗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67例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度32例,中度21例,重度14例。同时选择同时期我院住院治疗的非脑梗死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维生素B12和叶酸的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维生素B12和叶酸的检测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维生素B12和叶酸检测结果明显低于轻度和中度患者(P<0.05),而轻度和中度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维生素B12和叶酸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降低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并且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的改变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对89例ACI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用ELISA法检测其和85例无脑梗死其他疾病患者(对照组)的血清内脂素水平。结果 ACI组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有颈动脉斑块61例,其中不稳定斑块41例(不稳定斑块亚组)、稳定性斑块20例(稳定斑块亚组),无斑块28例(无斑块亚组)。与对照组血清内脂素水平[(13.55±4.31)μg/L]比较,ACI组及不稳定斑块亚组、稳定斑块亚组[(19.38±5.53)μg/L、(22.26±5.83)μg/L、(18.72±4.42)μg/L]明显升高(均P0.05),而无斑块亚组[(15.49±4.47)μg/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稳定斑块亚组和稳定斑块亚组的血清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亚组,而不稳定斑块亚组的血清内脂素水平又明显高于稳定斑块亚组(均P0.05)。结论 ACI患者的血清内脂素水平明显升高;并且血清内脂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其稳定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CMB)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5例,行MR SWI序列检查,根据CMB的数量,分为轻度(1个CMB)、中度(4个CMB)、重度CMB(10个以上CMB)组。记录患者临床特点,检测患者血清Hcy水平,分析Hcy与CMB的关系。结果 85例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有CMB 35例(41.2%),其中轻度CMB组5例、中度CMB组10例、重度CMB组20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MB轻度组(14.2±3.1)μmol·L-1,中度组(17.5±2.6)μmol·L-1,重度组(19.0±3.8)μmol·L-1,方差分析发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79,P=0.019);CMB重度组血清Hcy水平高于轻度及中度组(P0.05);Spearm相关分析发现CMB病变程度与血清Hcy水平呈正相关(r=0.768,P0.001)。结论血清Hcy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CMB有关,Hcy是CMB可能的危险因素;Hcy可以作为脑小血管病损伤的标志物之一,对CMB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死早期血清铁蛋白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将642例急性脑死患者分为进展性脑梗死(PS)组(94例)和非PS(NPS)组(548例),检测两组患者发病24 h内血清铁蛋白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PS组血清铁蛋白水平[(325.67±98.34)μg/L]显著高于NPS组[(236.19±84.12)μg/L](P<0.01);此两组亦显著高于对照组[(150.99±65.42)μg/L](均P<0.01)。结论脑梗死早期血清铁蛋白水平显著升高的患者可能为PS。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及比浊法检测40例ACI患者及30人正常对照者的血清sCD40L和CRP含量,比较不同病情、不同梗死面积ACI患者的血清sCD40L和CRP含量变化,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CI组血清sCD40L[(3.57±0.86) ng/ml]、CRP[(17.53±7.61) mg/L]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ACI病情重度组、大面积梗死组血清sCD40L、CRP的含量明显高于病情中度、轻度组和小面积、腔隙性脑梗死组,病情中度组、小面积梗死组又明显高于病情轻度组、腔隙性脑梗死组(均P<0.05).血清sCD40L与CRP含量呈正相关(r=0.817,P<0.01).结论 ACI患者血清sCD40L、CRP含量升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和梗死面积有关.提示其可作为判断ACI病情的血清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维生素D与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关系及其对病情严重程度、近期神经功能改善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6年5月就诊包头市第四医院神经内科发病在24 h内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100例为试验组,所有患者入院当天、治疗第14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60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维生素D水平;根据入院时NIHSS评分将试验组患者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根据血清维生素D水平将试验组患者再次分为维生素D充足组、不足组和缺乏组;进一步分析入院时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近期神经功能改善程度的关系.结果 (1)试验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3.97±1.32)μg/L比(21.62±0.8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2)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中度组[(9.21±0.73)μg/L比(12.24±1.02)μg/L]和轻度组[(15.01±0.98)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维生素D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1.892,P=0.046);(3)治疗14 d维生素D充足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ΔNIHSS)明显高于维生素D不足组和维生素D缺乏组(F=5.47,P=0.01).结论 维生素D水平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中明显降低,病情越重,水平越低,并且与近期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期不同血管病变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与血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及静息心率的关系。方法对183例急性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血浆Hcy、hs-CRP水平和静息心率的测定,将患者分为腔隙性脑梗死(LI)组和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ACI)组,比较2组患者的血浆Hcy、hs-CRP水平和静息心率的变化。结果 ACI组血浆Hcy水平(26.60±14.43)μmol/L显著高于LI组的(17.44±4.04)μmol/L(P<0.05),ACI组静息心率(82.72±8.26)次/min显著高于LI组的(73.26±12.59)次/min(P<0.05),ACI组hs-CRP水平(4.12±11.94μg/mL)高于LI组的(1.33±1.91)μg/mL(P<0.05)。2组年龄、性别、吸烟史、血脂、体质量指数以及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Hcy和hs-CRP水平及静息心率的升高同血管变病类型密切相关,而且是A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清补体3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补体3(C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检测98例ACI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C3和hs-CRP含量,在ACI组中比较不同病情、不同梗死面积ACI患者的血清C3和hs-CRP含量变化,并对C3和hs-CRP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CI组血清C3和hs-CRP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ACI病情重度组、大面积梗死组血清C3和hs-CRP的含量明显高于病情中度、轻度组和小面积、腔隙性脑梗死组,病情中度组、小面积梗死组又明显高于病情轻度组、腔隙性脑梗死组(均P<0.05)。血清C3和hs-CRP含量呈正相关(r=0.798,P<0.01)。结论血浆hs-CRP及C3与ACI的发生、发展、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ACI高危人群及ACI患者应常规检测血浆hs-CRP及C3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探讨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对68例ACI患者及45例健康人群(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血管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果,对ACI患者分组并检测血清内脂素水平。结果 68例ACI患者中,稳定斑块组31例,不稳定斑块组25例,无斑块形成(无斑块组)12例;3组内脂素水平分别为(28.25±8.06)μg/L、(34.25±8.75)μg/L、(16.58±6.02)μg/L,对照组为(14.56±6.12)μg/L;不稳定斑块组高于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高于无斑块组及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内脂素与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不稳定性的形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肺炎患者病原微生物变化及与IL-8、TNF-α、Bcl-2关系。方法选择2017-07—2019-07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肺炎分为合并组(n=57)与未合并组(n=69),比较2组血清IL-8、TNF-α、Bcl-2水平及肺部病原微生物检出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合并组革兰阴性菌(68.42%)、革兰阳性菌(45.61%)、真菌检出率(17.54%)显著高于未合并组(分别为2.90%、1.45%、1.45%);合并组IL-8(61.2±0.43)μg/L、TNF-α(4.19±0.58)μg/L,显著高于未合并组的(0.51±0.11)μg/L、(2.48±0.30)μg/L;Bcl-2(0.77±0.17)μg/L,显著低于未合并组的(1.52±0.35)μg/L;合并组肺部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与IL-8、TNF-α、Bcl-2水平显著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肺炎患者肺部病原微生物检出率随着血清IL-8、TNF-α水平上升及Bcl-2水平下降而增加,可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缺血性卒中诊断、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一科收治的20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病例组),以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1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PLR、Lp-PLA2及HCY水平。病例组患者入院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治疗3周后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病例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组。分别比较病例组轻、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以及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血清PLR、Lp-PLA2、HCY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评价预后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血清PLR、Lp-PLA2及HCY水平显著升高[分别为(168.73±62.12)比(116.87±31.87),(245.64±81.30)μg/L比(165.17±38.13)μg/L,(18.45±6.81)μmol/L比(11.14±3.04)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843、11.377、13.161,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LR、Lp-PLA2、HCY为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子(OR值分别为1.017、1.005、1.072,95%CI分别为1.009~1.026、1.000~1.010、1.009~1.139;均P<0.01)。轻、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中血清PLR、Lp-PLA2及HCY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出院3周后随访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中血清PLR、Lp-PLA2、HCY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分别为(204.75±65.08)比(140.43±41.97),(282.99±77.49)μg/L比(216.29±71.89)μg/L,(21.76±7.02)μmol/L比(15.86±5.40)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048、6.293、6.716,均P<0.05)。血清PLR、Lp-PLA2、HCY及三者联合诊断缺血性卒中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8、0.823、0.855、0.879(均P<0.01)。血清PLR、Lp-PLA2、HCY预测病例组短期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3、0.796、0.788。结论血清PLR、Lp-PLA2及HCY水平在缺血性卒中患者升高显著,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较好的临床预后评估价值,可成为早期预测缺血性卒中发生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镜像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7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40例)予以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47例)在开展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进行镜像反馈训练。观察2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血清生化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量化评分、血清神经生长因子和脑源性神经细胞营养因子水平分别为(35.75±3.69)分、(25.69±2.13)分、(447.55±50.13)ng/L和(5.46±0.48)μg/L,常规组分别为(30.66±3.60)分、(21.20±2.06)分、(381.52±48.39)ng/L和(4.69±0.41)μg/L,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化评分分别为(5.04±0.92)μg/L、(6.40±1.02)分,常规组分别为(9.86±1.89)μg/L、(9.45±1.46)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镜像反馈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血清神经生长因子和脑源性神经细胞营养因子水平,下调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且还可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症状脑梗死(SCI)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检测40例SCI、40例脑梗死(CI)患者、4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hs-CRP和TNF-α含量。结果:SCI组和cI组hs—CRP含量分别为(8.86±0.96)和(16.32±1.88)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9±0.56)mg/L(P〈0.01),CI组hs—CRP含量亦显著高于SCI组(P〈0.05);SCI组和CI组TNF-α含量分别为(1.92±0.73)和(2.56±0.91)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3±0.42)ng/mL(P〈0.01),CI组TNF-α含量亦显著高于SCI组(P〈0.05)。在SCI患者中,梗死灶数〉2个组(n=19)hs-CRP为(9.45±0.97)mg/L,显著高于梗死灶数≤2个组(n=17)的(7.21±0.75)mg/L(P〈0.01),两组TNF-α含量分别为(1.97±0.83)和(1.66±0.56)ng/mL,无显著差异。血压测定值越高,腔隙性梗死灶数量越多,未服降压药者梗死灶数量显著多于正规降压治疗者(P〈0.05)。结论:炎症过程参与了脑小血管病变;hs—CRP和TNF-α水平与脑缺血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脑的小血管病变范围密切相关。高血压是腔隙性SCI最常见的病因,未降压治疗的重度高血压更易引起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从预防再发的角度看,对SCI应尽早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高血压患者应尽早正规服用降压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静脉应用rt-PA联合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颅内压和血清SOD、MD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rt-PA静脉溶栓,观察组采用rt-PA静脉溶栓联合亚低温全身治疗1 d,观察时间分别为治疗1、3、7 d; 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颅内压和血清SOD、MDA水平。结果 经过7 d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颅内压和血清MD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 观察组患者血清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静脉应用rt-PA联合亚低温治疗可能通过减轻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而有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影响。方法 入选急性脑梗死患者128例,根据入院后颈动脉彩超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稳定斑块组51例、颈动脉AS易损斑块组46例,无斑块组31例。各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干预治疗,疗程2周。比较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患者血清MMP-9水平变化。结果 ①治疗前易损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血清MMP-9浓度分别为(419.93±113.12)μg/L和(271.45±80.34)μg/L,均高于无斑块组(147.36±23.62)μg/L,易损斑块组也高于稳定斑块组(均P<0.01)。②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后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血清MMP-9水平分别下降至(242.58±101.63)μg/L、(191.36±79.28)μg/L和(126.72±22.86)μg/L,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血清MMP-9的水平与AS斑块的发生和稳定性相关,阿托伐他汀治疗能显著降低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MMP-9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02—2020-02开封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1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S-100β、NSE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S-100β、NS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大面积梗死患者S-100β、NSE水平高于腔隙性梗死和小面积梗死患者(P<0.05);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31分患者血清S-100β、NSE水平高于NIHSS评分16~30分和≤15分患者(P<0.05);血清S-100β、NSE水平与梗死面积呈正相关(P<0.05),与NIHSS评分亦呈正相关(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100β、NSE水平升高,与梗死面积、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