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目的 总结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显微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显微手术治疗的14例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采用椎管成形术。结果 肿瘤全切12例,次全切2例,全部椎板予以复位。术后随访3个月~3年,改善10例,无变化3例,加重1例;根据McCormick脊髓神经功能分级,Ⅰ级8例,Ⅱ级4例,Ⅲ级2例。结论 显微手术+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髓内室管膜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固定技术在椎管肿瘤切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4月采用内固定技术结合显微手术治疗21例椎管肿瘤的临床资料,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利用显微手术技术切除椎管肿瘤,然后利用内固定技术维持脊柱稳定性。结果 21例肿瘤中,19例完全切除,2例近全切除,1例术后复发,1例转移至三脑室内;术后患者均无神经功能损伤加重情况发生,内固定时无神经、脊髓、血管损伤;术后无感染,随访无内固定松动、断裂、脱落等情况发生,95.2%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内固定技术结合显微外科手术,能在切除椎管肿瘤的同时,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对于扩大暴露范围及保护脊髓神经功能方面均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脊柱内固定技术在切除多节段(3个或3个节段以上)椎管内肿瘤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脊柱内固定技术结合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12例多节段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在显微镜下手术,应用体感诱发电位监测脊髓神经功能,在切除肿瘤的同时行椎弓根或侧块(颈段)钉棒内固定技术重建脊柱后柱。结果 5例室管膜瘤、2例脊膜瘤和2例硬膜外血管畸形均全切除,2例脂肪瘤大部切除,1例星形胶质细胞瘤部分切除;内固定时无神经、脊髓、血管损伤。术后无感染。9例术前有下肢肌力下降,术后2周明显好转;2例脂肪瘤术后出现下肢疼痛和麻木,但未出现肌力下降加重。术后X线检查示,内固定置入物基本符合要求。术后随访无固定装置断裂、移位病例。结论 脊柱内固定联合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是在切除多节段椎管内肿瘤的同时、维护脊柱稳定性并巩固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术中实时超声导航在椎管内病变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中实时超声导航在椎管内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椎管内病变患者施行术中实时超声导航辅助下显微外科手术。所有手术均采用后正中入路、传统椎板切除术,利用超声影像对病变部位进行术中定位,并在实时超声导航辅助下开展显微外科手术处理病变。结果术中实时超声导航准确定位了椎管内病变及其范围。对于24例占位性病变.手术全切21例,大部分切除3例,病理诊断包括髓内胶质瘤3例、脂肪瘤2例、脊膜瘤2例、神经鞘瘤13例、骶管囊肿3例、结核瘤1例。另有12例脊髓空洞症无病理报告。术后2周症状体征改善者22例,稳定者11例,手术后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症状或者加重者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是椎管内病变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术中实时超声可以实现实时神经导航,有助于提高椎管内病变手术的精确性和全切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内固定技术在椎管肿瘤切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4月采用内固定技术结合显微手术治疗21例椎管肿瘤的临床资料,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利用显微手术技术切除椎管肿瘤,然后利用内固定技术维持脊柱稳定性。结果 21例肿瘤中,19例完全切除,2例近全切除,1例术后复发,1例转移至三脑室内;术后患者均无神经功能损伤加重情况发生,内固定时无神经、脊髓、血管损伤;术后无感染,随访无内固定松动、断裂、脱落等情况发生,95.2%达到骨性融合。结论 内固定技术结合显微外科手术,能在切除椎管肿瘤的同时,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对于扩大暴露范围及保护脊髓神经功能方面均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椎管内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9年6月显微手术治疗的12例椎管内副神经节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结果 肿瘤位于腰段椎管内10例、胸段椎管内1例、骶管内1例。12例肿瘤均获全切除,术后病理均为副神经节瘤。术后1例出现伤口脂肪液化,无感染、脑脊液漏。术后随访3~102个月,平均57.67个月,复查MRI未见肿瘤复发;按McCormick分级,Ⅰ级11例,Ⅱ级1例。结论 椎管内副神经节瘤临床罕见,大多为良性无功能性肿瘤,临床表现和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常难以正确诊断。手术全切肿瘤后大多预后较好,建议术后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27例脊髓髓内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10例,大部分切除4例。术后1月症状明显改善21例,稳定3例,加重3例。本组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复发2例;按McCormick脊髓功能状态分级:Ⅰ级17例,Ⅱ级6例,Ⅲ级3例,Ⅳ级1例。结论MRI是诊断脊髓髓内肿瘤的首选方法,显微手术切除脊髓髓内肿瘤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脊髓髓内病变的显微手术切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占位性病变的手术治疗技巧,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未经手术治疗的15例脊髓髓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5例,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5例,部分切除1例。室管膜瘤5例均全切,均恢复工作学习。胶质瘤4例,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3例,其中2例病理Ⅱ级,术后8月及1年症状加重,肌力下降,生活不能自理。神经鞘瘤3例,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2例;1例完全恢复,2例肿瘤边界不清楚者中,1例术后改善不明显,1例仍在恢复中。血管母细胞瘤、结核瘤各1例均全切除,恢复好。1例海绵状血管瘤部分切除,术后疼痛和上肢无力部分改善。随访3月~3年,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10例,不变2例,恶化3例,无死亡。结论显微手术切除是治疗边界清楚的脊髓髓内占位性病变最重要的手段,对部分无确定边界的髓内肿瘤手术可切除主要病变,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巨大型椎管内肿瘤的显微手术技巧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手术治疗的22例巨大型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2例。18例疼痛病人术后疼痛消失;12例肌力减退病人中,10例术后肌力改善,2例肌力同术前;12例麻木病人中,5例术后仍有麻木感;4例大小便功能障碍术后改善。术后病理结果:神经鞘瘤13例,脊膜瘤3例,室管膜瘤4例,星形细胞瘤2例。结论显微手术治疗巨大型椎管内肿瘤安全、有效,熟练的手术技巧联合术中电生理监测能提高肿瘤切除率,同时能更好的保护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0.
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的效果。方法我科2002年至2006年采用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15例,其中室管膜瘤8例,星形细胞瘤5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1例,大部分切除4例(均为星形细胞瘤)。出院时10例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4例无变化,1例术后加重,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把握适当的手术时机,结合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术中在显微镜下仔细分辨肿瘤与脊髓的分界面,这些都将有助于提高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单侧半椎板入路手术切除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经单侧半椎板入路手术切除的22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位于颈段4例,胸段11例,腰段7例。22例肿瘤均全切除,术后病理示神经鞘瘤15例、脊膜瘤6例、蛛网膜囊肿1例。术后随访6个月~5年,与术前相比,出院时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明显改善(P<0.05),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出院时相比,末次随访ASIA分级进一步改善(P<0.05),VAS评分进一步降低(P<0.05)。随访期间,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损;MRI检查均未见肿瘤复发,脊柱X线检查未见脊柱畸形。结论 单侧半椎板入路手术切除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创伤小,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2.
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病例特点,探讨其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22例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中,位于髓内者5例.位于髓外硬脊膜下者17例,其中有11例呈哑铃形生长。全部患者均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对于颈髓受压较严重者手术后采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结果本组5例髓内肿瘤中,3例室管膜瘤全切除,1例星形细胞瘤行部分切除,另1例星形细胞瘤行椎板内减压后活检。17例髓外硬脊膜下肿瘤中,有15例均在显微镜下全切除,有2例行大部切除;其中呈哑铃形生长的11例肿瘤中.有9例获得显微镜下全切除。结论术前MRI对高颈段椎管肿瘤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则有助于此类肿瘤的全切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椎管内血液系统肿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例经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取显微手术治疗,术中辅以电生理监测。结果 MRI检查示,肿瘤位于椎管颈段1例、颈胸段1例、胸段3例、腰骶段2例。肉眼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病理结果为非霍杰金淋巴瘤5例,白血病2例。5例淋巴瘤患者术后症状均有缓解;2例白血病患者起病急,术前即已瘫痪伴大小便失禁,术后症状无明显变化。结论 椎管内血液系统肿瘤少见,尤其白血病十分罕见;其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当出现脊髓压迫表现时,建议早期行切除椎板减压术+肿瘤切除术,以挽救神经功能,术后根据病理辅以局部放疗和全身化疗;其综合预后取决于肿瘤的恶性程度及全身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膜瘤老年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至2011年10月显微手术治疗的56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脊膜瘤老年患者(年龄60~84岁)的临床资料;按McCormick神经功能分级,56例患者中术前McCormickⅠ级6例,Ⅱ级11例,Ⅲ级22例,Ⅳ级14例,Ⅴ级3例。结果肿瘤位于硬膜下髓外55例(98.2%),完全位于硬膜外1例(1.8%);56例患者中38例(67.9%)肿瘤位于胸段。55例(98.2%)肿瘤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McCormick分级改善者31例(55.4%),不变者19例(33.9%),恶化者6例(10.7%)。术后随访3个月至7年,肿瘤无复发。结论老年脊膜瘤患者中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老年患者术前脊膜瘤误诊率高,术前大多数患者有中、重度神经功能障碍。肿瘤多位于胸段及脊髓腹侧及腹外侧,且部分质地坚硬,显微手术应精细操作,尽量避免脊髓及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颈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椎间孔骑跨型臂丛神经鞘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7例椎间孔骑跨型臂丛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采用颈部锁骨上窝臂丛神经肿瘤切除术联合后路颈椎管内肿瘤切除术,1例采用颈部锁骨上下窝臂丛神经肿瘤切除术联合后路颈椎管内肿瘤切除术。结果 术中未使用椎体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等,颈椎各关节未破坏,颈部活动能力较术前无受限。7例肿瘤均全切除,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神经鞘瘤。术后无脑脊液漏。5例术后症状改善;2例术后同侧肢体肌力下降,药物治疗后恢复至术前水平。7例术后随访9~27个月,平均14.7个月;影像学检查未见肿瘤复发,术后患侧肢体肌力未见下降,无新增神经功能缺失,肌电图示臂丛神经损害好转。结论 对于椎间孔骑跨型臂丛神经鞘瘤,颈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可以完整切除肿瘤,无需行颈椎内固定,创伤小,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半椎板切除技术与套筒技术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20年显微手术治疗的14例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半椎板切除技术12例,套筒技术2例。结果 14例肿瘤均获全切除。术后随访4~20个月,症状均改善,影像学检查肿瘤均无复发,无脊柱畸形。结论 半椎板切除技术与套筒技术在椎管内肿瘤中均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术后椎体稳定性较好,恢复较快;其中套筒技术对皮肤和肌肉的损伤更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合并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VHM)的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9年手术治疗的10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术前MRI T2像及病人临床表现评估VHM,并总结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合并VHM的诊治经验。结果 单发肿瘤9例,其中肿瘤位于颈段3例、胸段4例、腰段2例;多发1例(颈段、胸段及腰段均有)。术前存在VHM 6例,术前MRI均可见病变节段以外的脊髓中央区MRI T2高信号,存在明显的脊髓功能损伤症状,如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或大小便功能障碍等。10例肿瘤均全切除,其中1例多发肿瘤一次切除3个胸段肿瘤。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脊髓血管母细胞瘤为富含血管的血管性肿瘤,往往有高流量的血流通过,引流静脉常迂曲扩张并同脊髓表面正常引流静脉沟通导致VHM,有症状者应早期手术,避免出现不可逆的神经功能损伤,肿瘤切除后VHM自然治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脊髓粘液乳头型室管膜瘤(MPE)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的18例脊髓MPE的临床资料。结果 腰痛是最常见首诊症状,其次为大小便功能异常、运动功能障碍及感觉异常;病程2周~20年,平均33.3个月。18例共行28次手术,3例行3次手术,4例行2次手术;首次手术肿瘤全切除6例,非全切除12例;肿瘤全切除率为33.33%。术后随访2个月~7年,平均33.2个月,死亡1例,年总生存率达95.8%;首次术后复发8例,1、2年复发率为5.56%、33.33%,总复发率为44.44%。末次随访,McCormick分级Ⅰ级4例,Ⅱ级2例,Ⅲ级11例,Ⅳ级1例;术后神经功能改善6例,恶化12例。结论 显微手术是脊髓MPE首选治疗方法,首次手术未全切除肿瘤,易出现肿瘤复发,早诊断、早治疗不仅有助于延长病人生存期,也有利于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