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麻醉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64只老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七氟醚组,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右美托咪定高剂量组。除对照组外,七氟醚麻醉各组大鼠6h,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行为学,分光光度法检测脑组织中乙酰胆碱(Ach)含量,乙酰胆碱脂酶(AchE)与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活性,Western blot检测(Aβ)、p-Tau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七氟醚麻醉造成大鼠认知功能显著降低,Ach含量与ChAT活性显著减少,AchE活性显著增加,且显著了升高β-淀粉样(Aβ)蛋白与p-Tau蛋白表达水平(P0.05)。与七氟醚组相比,右美托咪定能显著改善大鼠记忆能力,同时脑中Ach含量与ChAT活性显著增加,AchE活性显著减少,且A β与p-Tau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通过增加脑中Ach含量,减少Aβ沉积与p-Tau表达水平,改善七氟醚麻醉造成的大鼠认知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30例患者,两组患者根据监测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调整全麻药用量。观察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应激反应指标和脑血管痉挛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七氟醚消耗量和术后躁动发生率及预后恢复情况。结果 T1~T5各时间点A组MAP和HR明显低于B组(P 0.05);七氟醚消耗量A组明显少于B组(P 0.05);术后躁动发生率A组明显少于B组(P 0.05);术后皮质醇和肾上腺素A组明显少于B组(P 0.05);脑血管痉挛发生率A组明显少于B组(P 0.05);术后3个月GOS评分1~3分A组明显低于B组(P 0.05)。结论 BIS监测下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应用,可以减少七氟醚用量,抑制交感系统,用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可以降低术后躁动发生率,减少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预后不良风险,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在微创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拟行微创抽吸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43)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术,观察组(n=43)行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麻醉术;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同时记录围术期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较对照组更佳(P0.05);观察组T3和T4时刻的PaO2高于对照组(P0.05),且T3和T4时刻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在微创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麻醉中有较好的镇静效果、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及较小的呼吸抑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脑胶质瘤切除术患者脑氧摄取率(CERO_2)及脑脊液氨基酸的影响。方法选取脑胶质瘤切除术患者60例,以随机单盲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全麻基础上,试验组予以右美托咪定,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对比2组麻醉前(T_0)、气管插管时(T_1)、开颅时(T_2)、术毕时(T_3)的血流动力学(心率、平均动脉压)、CERO_2及术前、术后6 h、术后24 h的脑脊液氨基酸[抑制性氨基酸γ-氨基丁酸(GABA)、兴奋性氨基酸天门冬氨酸(Asp)、谷氨酸(Glu)]水平。结果试验组T_1、T_2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较T0时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T_1、T_2、T_3时CERO_2水平较T0时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6 h、术后24 h的脑脊液GABA水平高于对照组,Asp、Glu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脑胶质瘤切除术患者可升高CERO_2,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改善脑脊液氨基酸表达,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对神经外科吸入全麻药七氟醚的影响。方法 2014-06—2015-06我院收治的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60例。按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术前分别给予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和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分析对比术中重要时间点2组患者的七氟醚浓度和肺泡最小有效浓度(MAC)。结果研究各个时间点七氟醚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各个时间点MA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来说,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降低患者对七氟醚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肌电图的影响,为脑干肿瘤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麻醉处理提供依据。方法择期行脑干肿瘤手术62例,随机均分为2组各31例。P组麻醉维持时泵注丙泊酚4~12mg/(kg·h),右美托咪定0.5μg/(kg·h)。I组吸入1.5%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及右美托咪定泵注,2组BIS均维持在40~50。记录麻醉前(T0)、插管后15min(T1)、手术开始时(T2)、切开脑干(T3)、切除肿瘤(T4)和术毕(T5)6个时间点的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肌电图波形变化参数,并记录运动诱发电位未引出情况。结果麻醉后2组患者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的N2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Ⅴ波波幅降低,潜伏期以及波间潜伏期延长;但上述指标均未达到异常标准,也未出现波形消失的情况;肌电图监测均可获得良好的肌电传导。结论与全凭静脉麻醉比较,复合1.5%七氟醚麻醉可用于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的脑干肿瘤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啶在烟雾病颞肌贴敷术中的应用,探讨其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共60例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麻醉诱导前和术中分别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0.60μg/kg、0.40μg/(kg·h)]和等量生理盐水,并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间断静脉注射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记录给药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1 min(T2)、切开皮肤时(T3)、拔除气管插管前(T4)、拔除气管插管后1min(T5)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麻醉药物剂量,以及麻醉复苏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谷氨酰胺和丙二醛表达水平。结果与T0时相比,右美托咪啶组患者T2~4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右美托咪啶组患者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剂量减少(均P0.05),意识恢复时间和拔除气管插管时间缩短(均P=0.000);且无一例出现躁动、呛咳和术后寒战等不良反应(均P0.05)。两组患者外周血谷氨酰胺和丙二醛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但对照组高于右美托咪啶组(均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下行颞肌贴敷术治疗烟雾病,术中复合应用右美托咪啶可维持围麻醉期更平稳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减少麻醉药物剂量,术后麻醉复苏快、平稳,同时通过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应用于功能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功能神经外科手术患者2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7例。2组均予以七氟醚吸入全屏静脉麻醉,观察组加用右美托咪啶,对照组加用等剂量生理盐水,比较2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镇静效应显著优于对照组,瑞芬太尼与丙泊酚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Ramesa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OA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清醒拔管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应用于功能神经外科手术麻醉有利于提高麻醉镇静效果,降低麻醉药物用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的临床应用。方法 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2组均静脉注射芬太尼5μg/kg、丙泊酚1.5mg/kg、咪达唑仑0.1mg/kg和维库溴铵0.1mg/kg进行全麻诱导;采用异氟醚吸入并微量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间断注射维库溴铵进行麻醉维持。放置弹簧圈前开始进行控制性降压,D组以右美托咪定0.4μg/(kgh)持续泵注辅助控制性降压,C组持续性泵注生理盐水0.1μg/(kgh)。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颅内动脉瘤栓塞前(T2)、栓塞后(T3)和拔管时(T4)各时间点的HR和MAP;记录患者是否出现不良情况。结果 D组控制性降压诱导时间和血压恢复时间长于C组,血压较C组稳定(P0.05);D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较C组明显减少,患者未见体动、寒战不良反应。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可有效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控制性降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脑胶质瘤切除术患者脑氧摄取率(CERO2)及脑脊液氨基酸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胶质瘤切除术患者60例,以随机单盲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全麻基础上,试验组予以右美托咪定,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对比2组麻醉前(T0)、气管插管时(T1)、开颅时(T2)、术毕时(T3)的血流动力学(心率、平均动脉压)、CERO2及术前、术后6 h、术后24 h的脑脊液氨基酸[抑制性氨基酸γ-氨基丁酸(GABA)、兴奋性氨基酸天门冬氨酸(Asp)、谷氨酸(Glu)]水平。结果 试验组T1、T2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较T0时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T1、T2、T3时CERO2水平较T0时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6 h、术后24 h的脑脊液GABA水平高于对照组,Asp、Glu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脑胶质瘤切除术患者可升高CERO2,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改善脑脊液氨基酸表达,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对脑动脉瘤(IA)患者术后NIHSS评分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胱抑素C(Cys C)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1—2016-03我院收治的91例I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5)。患者入院后均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比2组术前及术后10dNIHSS评分、血清MMP-9、Cys C水平,术后随访3个月,统计2组预后情况。结果术前2组NIHSS评分及血清MMP-9、Cys C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0d2组NIHSS评分及血清MMP-9、Cys C水平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IA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清MMP-9、Cys C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与利多卡因对颅脑损伤手术患者术后炎性应激反应、脑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03—2020-05许昌市中心医院颅脑损伤手术患者102例,以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n=51)、对照组(n=51)。对照组在麻醉诱导前予以1.5 mg/kg利多卡因,术中应用2 mg/(kg·h)速度静脉维持到术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麻醉诱导前予以0.6μg/kg右美托咪定输注15 min,而后以0.2μg/(kg·h)速度维持到术毕。对比2组不良反应、术后1周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与麻醉诱导前(T0)、插管后即刻(T1)、开颅时(T2)、术毕拔管时(T3)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T0、T3、术后12 h(T4)、术后24 h(T5)血清炎症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应激反应指标[血糖(GLU)、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脑损伤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水平,T0、术后3 d、术后1周认知功能评分(MMSE)。结果观察组T1、T2、T3时MAP、H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T3、T4、T5时血清TNF-α、hs-CRP、IL-6、GLU、E、Cor、NSE、S-100β蛋白水平较T0时提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3 d、术后1周的MMSE评分较T0时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5.88%)低于对照组(19.61%,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结合利多卡因应用于颅脑损伤手术患者可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减轻机体炎症应激反应与脑损伤、认知功能损害,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老年颅脑手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唤醒试验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抽取2013-10—2016-11焦作市人民医院行颅脑手术98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49例。观察组麻醉诱导前10min静脉输注0.8μg/kg右美托咪啶,后以0.4μg/(kg·h)速度维持,唤醒试验前30min将右美托咪啶输注速度调整至0.1μg/(kg·h),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记录2组术中不同时段[T1(唤醒前30min)、T2(唤醒即刻)、T3(唤醒后5min)、T4(试验结束后加深麻醉10min)]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排血指数(CI)]水平及唤醒前瑞芬太尼、丙泊酚、顺阿曲库铵用量与唤醒时间,并统计2组唤醒期间高血压、心动过速、躁动、呛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各个时段CVP及T1、T4时段MAP、C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个时段HR及T2、T3时段M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2、T3时段C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唤醒试验前顺阿曲库铵用量及唤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唤醒前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唤醒试验中高血压、心动过速、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呛咳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用于老年颅脑手术中,有利于维持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麻醉药物使用剂量,进而可有效降低唤醒试验中应激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王星  隗麟懿 《卒中与神经疾病》2018,25(4):424-426+460
目的 探究外侧裂-岛叶入路对基底节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基底节出血患者随机分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颞叶皮层手术入路,观察组85例患者采用外侧裂-岛叶手术入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血肿清除率; 治疗3、7和14 d后用NIHSS评分和GCS评分评价2组患者的恢复情况; 治疗14 d后检测患者血清中CRP、TNF-α、IL-6及IL-8水平; 2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治疗90 d后随访,比较2组的长期预后。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率>90%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和GC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指标恢复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2组患者发病90 d后随访显示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外侧裂-岛叶入路可改善基底节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有效改善体内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时机选择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2—2019-02濮阳市人民医院治疗的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表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4例。研究组予以早期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临床症状出现3 d及以内),对照组予以延期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临床症状出现3 d以后)。对比2组栓塞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以及血清MMP-9、MBP水平。结果研究组栓塞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2组NIHSS评分呈降低趋势,且研究组NIHSS评分降低幅度较大,2组NIHSS评分组间、不同时间点及组间·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2组BI评分呈增高趋势,且研究组BI评分增高幅度较大,2组BI评分组间、不同时间点及组间·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2组血清MMP-9、MBP水平呈降低趋势,且研究组血清MMP-9、MBP水平降低幅度较大,2组血清MMP-9、MBP水平组间、不同时间点及组间·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6%)与对照组(9.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是治疗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有效方法,早期(发病3 d内)行介入治疗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血清MMP-9、MBP水平,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效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微创术联合置管吸引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术联合置管吸引术治疗,采用NIHSS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0 d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对比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24 h血肿清除率情况,随访半年记录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4 h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且再次出血及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颅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hs-CRP及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术联合置管吸引术对脑出血治疗后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改善患者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活化白细胞黏附分子(ALCAM)、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的变化与2型糖尿病(T2DM)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T2DM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A,120例不伴T2DM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B,120例未发生脑血管疾病的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ALCAM、PECAM-1水平,并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斑块内部新生血管分级进行分层对比;采用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ALCAM、PECAM-1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A的血清ALCAM、PECAM-1水平均高于病例组B、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B的血清ALCAM、PE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A检出不稳定斑块患者67例,稳定斑块患者36例,未发现斑块患者17例;不稳定斑块患者的血清ALCAM、PECAM-1水平高于稳定斑块和无斑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斑块患者的血清ALCAM、PECAM-1水平均高于无斑块患者(P<0.05)。病例组A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新生血管2~3级患者的血清ALCAM、PECAM-1水平均高于新生血管0~1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A患者的NIHSS评分为(13.9±3.6)分,NIHSS评分与血清ALCAM、PECAM-1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573,r=0.530,P<0.05)。结论T2DM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ALCAM、PECAM-1水平较单纯的脑梗死患者显著增高,且与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及内部血管形成、神经功能受损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超静脉溶栓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6—2019-11武汉市武昌医院治疗的超静脉溶栓时间窗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患者均接受抗血小板聚集、降脂及保护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14 d。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联素(APN)水平、NIHSS评分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90 d mRS评分变化。结果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14 d后,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清hs-CRP降低、APN水平升高、NIHSS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0 d后观察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够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远期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辅助亚低温疗法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06—2011-06收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150万U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加亚低温疗法干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观察2组发病3h内与发病3~6h内给予治疗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2组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发病3h内给予治疗,观察组治疗后1、7、30、90dNIHSS评分(7.96±3.52)分、(6.85±3.35)分、(4.52±2.85)分、(2.32±2.56)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3~6h内给予治疗,观察组治疗后1、7、30、90d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73.53%显著高于对照组4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辅助亚低温疗法可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率,具有较好的神经保护作用,可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