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总结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39例急性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保守治疗18例,死亡6例,恢复良好12例;手术治疗121例,死亡20例,均为术前GCS≤8分或未能及时手术的患者。生存者术后4~6周按GOS评分评估预后:恢复良好72例,中残18例,重残7例,植物状态生存4例。结论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易导致脑疝,动态颅脑CT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及动态评估手术指征;及时手术清除血肿并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可减少手术创伤并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CH)的形成机制,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1998-07-2002-06收治的29例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治疗23例,非手术治疗6例。治愈6例,中残4例,重残4例,死亡5例,死亡率17.2%。结论 DTICH的发生与外伤部位,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颅骨骨折,年龄等因素有关。正确认识其临床特点,动态CT监测,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降低DTICH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共24个动脉瘤均成功夹闭,无死亡病例。术后3个月19例患者得以随访,GOS5分10例,4分3例,3分4例,2分2例。脑积水2例分流术后痊愈。结论3D-CTA应作为该类患者术前首选检查手段,明确诊断后积极清除颅内血肿的同时夹闭动脉瘤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14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目的:分析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治疗经验。方法:统计本院七年来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总数、发病率及病因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1988年至1995年共收治急性颅内血肿1441例,硬膜外血肿549例(38.1%),死亡50例(9.1%),硬膜下血肿439例(30.5%),死亡120例(27.3%),脑内血肿453例(31.4%),死亡86例(19.0%),总死亡256例(17.8%)。手术和保守治疗死亡率分别为25.5%和3.2%。结论:CT的使用使颅内血肿发病诊断率提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治疗方法,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回顾复习2000~2005年收治的256例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资料,对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治疗方法加以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手术209例,其中单侧开颅134例,双侧开颅62例,3处开颅13例,死亡12例,死亡率16.7%.47例保守治疗,死亡11例,死亡率23.4%.结论 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病情重,变化快,预后也较差.昏迷和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患者应及时手术,保守治疗过程中需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实施颅内压监测,动态CT检查.同时必须注重合并症和并发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微创治疗大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微创抽吸引流颅内血肿治疗大量出血患者并与内科药物治疗组进行比较.结果 微创组死亡5例,病死率25%;药物治疗组死亡15例,病死率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存活病人中1个月后GOS评分6~8分3例,9~13分12例;保守组1个月后GOS评分:3~5分2例,6~8分3例,经统计学处理微创组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 微创治疗大量脑出血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及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1993年10月~1996年5月收治的35例迟发性颅内血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迟发性颅内血肿占同期外伤性颅内血肿的17.1%,脑内血肿25例,脑内血肿合并硬膜外血肿2例,单纯硬膜外血肿8例。77.1%发生于伤后3天内。24例手术治疗,死亡5例。结论:迟发性颅内血肿有上升趋势,结合动态CT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可降低死、残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人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血管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采取血管内治疗方法的老年人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共32个动脉瘤,其中24个动脉瘤以弹簧圈单纯栓塞,5个宽颈动脉瘤采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个小脑后下远端动脉瘤采取Onyx闭塞动脉瘤及载瘤动脉,2个动脉瘤未栓塞。结果栓塞动脉瘤30个,其中完全栓塞18个(60%),次全栓塞8个(26.7%),不全栓塞4个(13.3%)。术后3个月GOS评分:5分(恢复良好)20例,4分(轻度残疾)4例,3分(重度残疾)1例,1分(死亡)2例。结论早期血管内栓塞是老年人颅内破裂动脉瘤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YL-1型颅内血肿穿剌针微创治疗大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剌针微创抽吸引流颅内血肿治疗大量出血患者并与内科药物治疗组进行比较。结果微创组死亡5例,病死率25%;药物治疗组死亡15例,病死率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存活病人中1个月后GOS评分6~8分3例,9~13分12例;保守组1个月后GOS评分:3~5分2例,6~8分3例,经统计学处理微创组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微创治疗大量脑出血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TBGH)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5例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病例中,手术治疗15例,保守治疗30例。伤后6个月GOS评分:良好GOS 5分24例,中度残疾,生活能简单自理GOS 4分7例.重度致残GOS 3分12例,持续植物生存GOS 2分,0例,死亡GOS 1分2例。结论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发病率低而致残率较高,患者的年龄、血肿大小、颅内压、伴发其他颅内损伤等因素均可影响预后,早期积极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救治体会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 60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临床资料,通过临床观察并CT复查,确诊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手术治疗46例,保守治疗14例。结果恢复良好20例,中残18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2 例。结论脑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高龄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高危因素,细致观察,早期CT复查可以及时发现,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临床救治经验。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207例重型颅脑创伤合并多发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方法,总结重型颅脑创伤合并多发伤的治疗经验以及疗效。结果预后按格拉斯哥结果评分法(GOS评分),恢复良好70例(33.8%),轻残42例(20.2%),重残29例(14%),植物生存10例(4.8%),死亡56例(27.2%)。结论早期诊断,尽早判断伤情,合理把握抢救顺序,及时抢救危及生命的器官损伤,重视术后的综合治疗,则可提高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抢救成功率,减少伤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老年人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治疗。  方法 分析 60岁以上老年人外伤性颅内血肿 1 1 7例临床资料。致伤原因多为跌伤及交通事故 ,大多为对冲部位血肿 ( 55 6% )及多发血肿( 2 5 6% ) ,手术治疗 87例 ,非手术治疗 3 0例。  结果 按GOS评定 :良好 46 1 % ,中残 1 2 8% ,重残 4 3 % ,植物生存 2 6% ,死亡 3 4 2 %。  结论 指出意识状态、是否合并脑疝、颅内血肿大小和部位等对预后有直接影响 ,提出颅内血肿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强调积极防治并发症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回顾分析220例脑血管病患儿病因和临床特点。男性149例(67.73%)、女性71例(32.27%),186例(84.55%)有明确病因,以颅内动-静脉畸形(80例占36.36%)为主要首发病因,然后依次为颅脑创伤(38例占17.27%)、颅内感染(15例占6.82%)、颅内动脉瘤(13例占5.91%)、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12例占5.45%)、先天性心脏病(9例占4.09%)和海绵状血管瘤(7例占3.18%);不同病因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0)。儿童脑血管病病因和临床特点有其特殊性,应尽早诊断、及时治疗,从而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特点,总结其发病机制,探讨及时诊断、治疗的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67例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入院时按GCS评分:3~5分11例,6~8分36例,9~12分83例,13~15分37例。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颅高压症状,观察治疗过程中,76例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加深,94例患者肢体肌力减退,81例患者频繁呕吐,43例患者躁动,5例患者脑疝。 结果手术治疗94例,保守治疗73例。所有患者依据GOS评分判断:恢复良好114例,中残32例,重残13例,死亡8例(4.8%)。 结论动态CT观察是早期发现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的有效方法。对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患者绝不能仅仅依赖首次CT结果即制定一成不变的治疗方案,应进行专科监测和动态CT观察,根据患者血肿量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在小脑出血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小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脑室内颅内压监测,根据ICP值调节脱水剂的用量。结果全组死亡5例,其中3例为有严重合并症的老年患者,1例为脑干功能衰竭,1例为再出血,家属放弃治疗。颅内压监测5~14d,平均7.8d,无探头植入引起的颅内大出血,2例发生颅内感染,对症治疗后好转。经过3个月~1年的随访,平均8个月,根据GOS评分:良好7例,中残3例,重残1例。结论小脑出血患者手术后应用持续颅内压监测,可指导降颅压药物的实施,能及早、安全拔除脑室引流,对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CH)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以及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DTICH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恢复良好35例,中残7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结论 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高龄为DTICH的高危因素,早诊早治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无框架立体定向仪下行微创穿刺联合尿激酶在外伤性颅内血肿中的应用。方法对2012年02月~2013年01月37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微创治疗疗效进行回顾分析。首先外伤性颅内血肿经CT检查确诊后在24小时内,行无框架立体定向微创穿刺后连接一次性颅内血肿清除套装引流,术后每日两次经套装注入尿激酶并引流积血。结果 37例患者均治愈出院,肢体活动恢复正常29例(73.38%),轻度残疾6例(16.22%),2例出现重度对侧肢体偏瘫(5.4%);13例出现失语症状(35.14%),余患者恢复良好。住院时间最短7天,最长18天,平均住院时间为10.7天。结论立体定向下微创穿刺定位准、疗效确切、创伤小,术后并发症低,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继发血肿再手术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2001年11月至2006年11月我科共对561例颅脑损伤病人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31例发生迟发性血肿行再次手术治疗。结果本组31例再次手术后恢复良好7例,中残7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6例。结论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继发血肿包括:①原血肿手术部位再出血;②多发性血肿的非手术部位血肿形成。临床应采取相应的有效预防措施,并强调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复查CT,以便及时发现并再次手术清除继发性血肿、缓解颅内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