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流重建技术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累及颈内动脉的复杂颅底肿瘤中的适应证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天津市环湖医院内镜颅底外科中心及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6例累及颈内动脉的复杂颅底侵袭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复发性侵袭性垂体腺瘤2例, 复发性鼻咽癌、复发性斜坡软骨肉瘤、复发性颅内外沟通脑膜瘤、复发性骨化纤维瘤各1例。根据病变的侵袭范围、颈内动脉受累的特点, 分别采用颈外动脉-颈内动脉搭桥术(2例)或颈内动脉-颈内动脉搭桥术(4例), 完成血流重建后再行神经内镜手术切除肿瘤。术后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 明确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及随访期间行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成像(CTA)以评判肿瘤切除程度和吻合血管的通畅性。结果 6例患者顺利完成搭桥手术, 术后即刻DSA或CTA结果均证实吻合血管通畅。肿瘤全切除4例, 大部切除1例, 部分切除1例。1例术前合并鼻出血的患者术后鼻出血消失。无一例出现新发神经功能障碍。1例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 行二次手术修补后治愈。6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6~36个月, 无新发缺血性卒中发生, 复查CTA及DSA...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颧骨-颅中窝入路手术治疗累及颅中窝的颅底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1月经颧骨-颅中窝入路手术治疗的16例累及颅中窝的颅底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7例。术后病理示脑膜瘤7例,软骨肉瘤4例,骨肉瘤、浆细胞瘤、听神经瘤、三叉神经鞘瘤、血管外皮细胞瘤各1例。术后平均随访(36.3±26.9)个月;MRI复查未出现残留肿瘤再生长或复发;术后6个月KPS评分(75.5±12.4)分,mRS评分0~2分16例;末次随访,15例面神经功能为House-Brackmann分级1级,2级1例。结论 对于累及颅中窝的颅底肿瘤,经颧骨-颅中窝入路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源CT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在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颅底或窦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双源CT三维血管成像检查明确肿瘤与颅底血管或矢状窦之间的关系,根据肿瘤与血管关系切除肿瘤。结果 所有病例均能清晰显示脑膜瘤与周围血管、静脉窦之间的关系(包裹或推挤),术中所见与术前检查所见符合。术中对血管保护完全,无大出血,术后无脑梗死、脑出血。根据Simpson切除标准:2级切除16例,3级切除5例,4级切除4例。术后Karnofsky评分较术前平均提高20分。术后随访6~24个月,22例患者无复发;4例患者残留肿瘤复发,再次手术。结论 双源CT三维血管成像能够清晰显示脑膜瘤与周围血管、静脉窦的关系,有利于术中血管的保护,在脑膜瘤术前评估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颅前窝内外沟通性肿瘤切除术后的颅底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手术切除颅前窝内外沟通性肿瘤后颅底重建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颅底肿瘤切除术后的颅底重建经验。对颅底小缺损(〈1.0cm×1.5cm),行颞肌筋膜修补7例;对颅骨大缺损(≥1.0cm×1.5cm),采用“四步法”行颅底重建:第一步取自体脂肪填塞肿瘤切除后的残腔;第二步用带血管蒂骨膜瓣覆盖颅底骨缺损,边缘严密缝合于周围硬脑膜;第三步用自体骨或钛板等颅骨修补材料修补骨缺损;第四步取自体筋膜修补硬脑膜;本组14例。结果颅底缺损修补均获得满意效果。术后脑脊液漏1例,经腰穿置管引流后痊愈。术后3个月出现局部感染1例,经抗炎治疗后缓解。无局部脑膨出、脑膜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四步法”重建颅底简单易行,能有效预防脑脊液漏、局部脑膨出和脑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颅底沟通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颅底沟通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以及术后重建的方法。方法 将颅底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按照肿瘤主体累及的部位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手术入路。采用显微手术,部分辅以内镜切除肿瘤,应用钛板修复颅底骨缺损,近手术区域筋膜、骨膜瓣翻转和背阔肌游离肌皮瓣移植血管吻合修复术后颅底和颅颌面的脑膜缺损和软组织缺损。结果 本组43例,肿瘤全切除32例,近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40例临床症状改善,并发症主要为颅神经损伤6例。术后门诊随访30例,随访时间5—20个月,平均9个月,复发3例,无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颅底沟通肿瘤的外科治疗较复杂,选用个性化的手术入路,精细的显微操作,配合使用内镜,加之可靠的颅底修复与重建,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颅底硬膜缝合技术在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后颅底重建中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 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21年7月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后采用颅底硬膜缝合技术处理的28例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28例患者均存在术中脑脊液漏(CSFL),参照Esposito分级法,术中发生1级CSFL 14例,2级CSFL 10例,3级CSFL 4例。术中均采用了硬膜缝合技术修补鞍底,27例患者一期颅底重建成功,无术后CSFL发生,1例Rathkes囊肿患者术后出现CSFL,再次接受内镜下CSFL修补术,术后未再出现CSFL。结论 颅底缝合硬膜,可以对颅底产生较大的支撑力,重建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头部CT三维血管成像检查对颅底脑膜瘤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28例颅底脑膜瘤患者的资料。患者术前均进行头部CT三维血管成像检查,了解肿瘤与血管的关系;术中采取适当的手术策略切除肿瘤,同时保护血管。结果术前头部CT三维血管成像检查能显示肿瘤的大小、基底、供血来源,以及颅内动脉3级结构;并能清楚地显示肿瘤、血管、颅骨的三维影像关系,能分辨肿瘤与附近血管的直接关系。手术结果:SimponⅡ级切除者8例,Ⅲ级切除者16例,Ⅳ级切除者4例;术后无发生脑梗死和血管损伤的患者。术后,Karnofsky评分较术前平均提高17. 5分;随访6~36个月,25例患者无复发,3例患者残留肿瘤复发,再次手术。结论术前CT三维血管成像能分辨颅底肿瘤与附近血管的关系,利于血管保护;为颅底脑膜瘤手术提供直观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颅底及颈椎脊索瘤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3例颅底及颈椎脊索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肿瘤生长部位及特点,包括原发及复发病例,颅底脊索瘤分别采用经鼻蝶入路7次、经鼻蝶联合经口入路2次、翼点入路1次和乙状窦后入路2次;颈椎脊索瘤采用颈椎后路切除及内固定术4次。结果 13例病人术后随访2~60个月,平均随访21个月。首次手术后全切除7例(53.8%),次全切除4例(30.8%),部分切除2例(15.4%)。术后行放射治疗7例。术后复发4例,3例再次行手术治疗,1例行放射治疗。结论 依据肿瘤的生长部位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是颅底和颈椎脊索瘤手术成功的关键,经鼻蝶入路鼻内镜辅助下手术为颅底脊索瘤提供了一种更加安全和有效的全切除肿瘤的方法,术后给予放射治疗可以延缓肿瘤的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颅底内外沟通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8月手术治疗的48例颅底内外沟通瘤的临床资料。肿瘤主体位于颅前窝20例、颅中窝19例、颅后窝9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30例,次全切除10例,部分切8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出现脑脊液漏6例,颅内感染5例,新发颅神经损伤5例。术后病理示良性肿瘤37例,恶性肿瘤11例。2例失访,其余46例术后随访3~50个月,平均20月;34例未见复发,6例死亡,6例术后复发再次手术。结论 颅底内外沟通瘤解剖层次复杂,需联合多学科诊治,手术并发症多,术中应保护血管、神经,同时需重视颅底修复和重建,术后根据肿瘤病理类型制定放、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唤醒麻醉联合多种技术辅助显微手术治疗脑中央区低级别胶质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唤醒麻醉下应用多种技术辅助显微手术切除的18例脑中央区低级别胶质瘤的临床资料。术中采用唤醒麻醉、神经导航、术中超声、皮层电刺激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术后72 h内复查MRI显示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病理结果均为低级别胶质瘤(WHO分级Ⅰ~Ⅱ级),其中弥漫性星形细胞瘤11例,少突胶质细胞瘤2例,少突星形胶质细胞瘤5例。术后7 d,KPS评分90分3例,80分4例,70分6例,60分1例,40分4例;术后出现肢体活动障碍5例,感觉障碍7例,语言功能障碍2例。术后3个月,KPS评分90分9例,80分6例,70分2例,60分1例;仍存在运动障碍1例、感觉障碍4例,无语言障碍。术后6个月复查头部MRI显示肿瘤复发1例,术后12个月复发3例;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 术中唤醒麻醉下应用多种技术辅助切除脑中央区低级别胶质瘤,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除率,不增加手术并发症,明显减少术后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Dextroscope在颅底肿瘤个体化手术人路设计及术中对脑血管保护作用.方法 64例颅底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32例.实验组术前使用Dextrescope系统设计手术,对照组不使用该系统.记录手术切除肿瘤程度,比较两组手术后脑血管损伤并发症,以及术后KPs评分.结果 手术全切率:实验组83%,对照组77%;血管损伤并发症:实验组3例,对照组为7例(P<0.05);KPS评分:实验组91.75±8.1,对照组85.6±9.4(P<0.05).结论 利用Dextroscope进行颅底肿瘤术前计划,有助于个体化手术入路设计,有利于减少手术中脑血管的损伤,改善手术后KP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模态影像融合在颅底肿瘤的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例颅底肿瘤术前均行DynaCTA检查及MRI薄层(2 mm)增强扫描检查,将多组影像数据输入工作站,采用“双容积重建”技术进行脑血管及MRI的影像融合,通过静态及动态融合影像观察肿瘤与脑结构、血管及颅骨的毗邻关系,并对肿瘤的诊断、手术治疗及预防血管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9例均获得满意的影像融合、具有很好的空间一致性,在一张影像上可以清晰显示病变及其周围脑结构、血管及颅骨解剖关系,提高精准性诊断,并应用于指导治疗策略、设计手术划及预防并发症。9例均恢复满意出院。结论 多模态影像融合对提高颅底肿瘤的诊断精准性、提高肿瘤全切除率、降低病死率和残疾率效果肯定,对血管损伤并发症治疗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依据岩斜区脑膜瘤的影像学分型进行个体化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7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影像学分型选择手术入路:岩尖型16例中,11例颞下经天幕入路,5例岩前即Kawase入路;海绵窦型19例中,13例Kawase入路,5例乙状窦后入路,1例因累及颞下窝行Fisch颞下窝A型入路;天幕型38例中,6例颞下经天幕入路,13例乙状窦前入路,19例乙状窦后入路;上斜坡型34例中,21例乙状窦前入路,7例乙状窦后入路,4例Kawase入路,2例颞下联合乙状窦后入路。结果 16例(100%)岩尖型、38例(100%)天幕型、32例(94.1%)上斜坡型及10例(52.6%)海绵窦型达到全切除或次全切除,仅9例(47.4%)海绵窦型和2例(5.9%)上斜坡型行大部分切除。术后新发神经功能障碍27例(25.2%),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6个月KPS评分[(77.6±11.8)分]与术前[(74.3±15.0)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岩斜区脑膜瘤,依据术前影像学分型采取个体化手术入路,结合熟练的颅底解剖及娴熟的显微手术技巧,可达到最大程度切除肿瘤和尽可能减少术后神经功能障碍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颅底肿瘤切除术中颈内动脉损伤的紧急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月因手术致颈内动脉损伤的8例颅底肿瘤的临床资料,总结术中颈内动脉损伤的紧急处理措施和预防方法。结果8例中,蝶骨嵴膜脑瘤2例,前床突脑膜瘤2例,鞍结节脑膜瘤2例,海绵窦脑膜瘤1例,侵袭性垂体腺瘤1例。7例脑膜瘤中,3例临时阻断后缝合破口成功止血(1例半个月后复查DSA发现假性动脉瘤形成,行颈内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2例颈内动脉微小破口使用双极电灼成功止血,2例填塞压迫及电凝止血失败后行颈内动脉夹闭术(1例因失血性休克死亡)。1例侵袭性垂体腺瘤以凡士林纱条填塞止血后立即行颈内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术后随访12个月,止血成功的7例中,恢复良好6例,重残1例。结论颅底肿瘤术中颈内动脉损伤的关键在于预防;一旦发生,及时有效的止血并修复血管,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剂量荧光素钠(FLS)和560 nm荧光显微镜在切除颅内恶性肿瘤的中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手术治疗的51例颅内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均在全麻诱导后静脉注射FLS(5 mg/kg),在 560 nm荧光显微镜下判断肿瘤边界指导完成肿瘤切除。结果 51例中,胶质母细胞瘤33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6例,转移瘤4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3例,胶质肉瘤3例,髓母细胞瘤2例。术中荧光均显影,明显提高肿瘤边界的可视化。肿瘤全切除32例,次全切除13例,部分切除6例。51例无任何过敏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术后随访5~1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9.5个月。术后KPS评分提高16例,下降15例,与术前相同20例。结论 应用小剂量FLS联合560 nm荧光显微镜辅助切除颅内恶性肿瘤安全、有效,有助于辨别肿瘤边界,提高肿瘤切除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经Endoport通道切除侧脑室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神经内镜下经Endoport通道切除的15例侧脑室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病理示脑膜瘤5例,室管膜瘤3例,中枢神经细胞瘤3例,乳头状室管膜瘤2例,室管膜下瘤1例,血管周细胞瘤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偏瘫2例、不完全性失语1例,对症处理后改善。术后出现脑积水1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明显好转。术后随访6~18月,未见肿瘤复发或进展;术后6个月,KPS评分≥80分13例,<80分2例。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Endoport通道切除侧脑室肿瘤,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人路切除颅底中央区恶性肿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底恶性肿瘤32例。采用内镜下经鼻人路27例,颅一鼻联合人路5例;其中术后行一期颅底重建16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5例,近全切除13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或缓解23例,无明显好转9例。主要并发症为:脑脊液鼻漏和颅内感染各1例,均治愈;无颅内出血及死亡病例。随访6,74个月,平均27.8个月;至随访期结束,无肿瘤复发10例,带瘤生存12例,死亡10例,5年生存率46.2%。病人术后3个月KPS评分比人院时显著提高(P〈0.05)。结论内镜下经鼻入路结合可靠的颅底重建,能有效切除颅底中央区恶性肿瘤,并提高病人近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