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目的分析脑后部可逆性脑病MRI及DWI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15例经临床诊治及MRI检查的脑后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oster revers Tble encephalopathy.syndrome,PRES)患者的资料,均常规MRI及DWI扫描并计算出ADC图。结果 15例双侧大脑半球后部皮层受损,以枕叶、顶叶、颞叶好发,其中11例伴额叶受损,3例伴侧脑室深部白质、基底节受损,2例伴丘脑、小脑半球受损。13例发病时以血管源性水肿为主,2例为细胞毒性水肿。5例在首次检查后7~21d复查,3例病灶为可逆性完全消失,2例大部分病灶可逆性消失,局部有残留病灶。结论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影像学具有特点,DWI、ADC容易区分血管源性水肿和细胞毒性水肿病灶,有助于临床鉴别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并发颅内出血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例并发颅内出血的PRE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5例PRES患者均为年轻女性,4例继发于子痫前期,另1例继发于慢性肾衰竭。临床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视物模糊、意识状态改变及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影像主要表现为双侧大脑后部为主的血管源性脑水肿,但也有额叶、基底节、脑干、小脑受累和细胞毒性脑水肿等不典型表现。5例患者均合并脑实质血肿,4例位于水肿周围,1例并发硬膜下血肿。5例患者均合并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异常,且均因病情危重而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经积极治疗后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均明显好转。结论合并凝血功能异常的PRES较易出现颅内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正>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是一种临床、放射学综合征,正逐渐被临床医生所认识。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头痛、癫痫、不同程度交替出现意识障碍、视物模糊和精神异常等,多伴有明显的高血压。神经影像学表现为后部脑白质受累,多位于顶枕部区域,脑干、小脑等部位累及者少见。特征表现为血管源性水肿,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后,不但患者的症状、体征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患者的MRI影像学特点,进一步分析发病时患者脑水肿程度与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脑钠肽(BNP)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PRE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影像学特征,依据FLAIR、DWI及ADC图评价患者脑水肿类型及程度,分析脑水肿评分与LDH、BNP的相关性。结果MRI显示病灶多数较对称分布在顶、枕叶白质区,少数可累及额叶、基底节区、脑干。17例患者均符合血管源性水肿,其中4例合并细胞毒性水肿。患者血清LDH水平与脑水肿评分有显著相关性(r=0.575,P<0.05),而BNP与脑水肿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RES特征性MRI表现为双侧顶枕叶对称性血管源性水肿,但少数也可合并细胞毒性水肿,且血清LDH水平可作为评估患者脑水肿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检索2010年1月-2016年6月在湘雅医院妇产科和神经内科住院的所有行头部影像学检查的子痫前期/子痫/PRES患者,进一步从中筛选出妊娠相关的PRES患者,并总结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及治疗经过。结果本组共检索到90例子痫前期/子痫/PRES患者,最终确诊的妊娠相关PRES患者36例。28例子痫患者中有26例(92%)被确诊为PRES。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头痛(81%),其次依次为癫痫发作(73%)、意识状态改变(57%)、恶心/呕吐(47%)、视物模糊(33%)及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PRES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为大脑后部为主的皮质和皮质下可逆性血管源性水肿,不典型的累及部位包括额叶(72%)、颞叶(67%)、基底节(50%)、小脑(47%)、脑干(14%)和丘脑(8%)。不典型的影像学特点包括弥散受限(33%)、出血(19%)和对比强化(16%)。并发症包括血小板减少(25%)、肺部感染(25%)、贫血(19%)、发热(17%)、急性肾衰竭(8%)、HELLP综合征(6%)及DIC(3%)。大部分患者经积极诊治后可明显好转,但有1例并发DIC的患者最终死亡。结论大部分子痫患者可能进一步诊断为PRES;妊娠相关PRES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多样,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神经系统受损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影像学表现重于临床表现。临床上常见症状有头痛、抽搐发作、视觉障碍、意识改变及精神行为异常等,神经影像学上的典型表现为对称性的、大脑后部以白质为主的可逆性血管源性水肿,且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输血致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方法报道2例输血致PRES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及治疗经过,并总结分析了相关文献。结果结合2例病例和文献复习,总结分析了输血致PRES的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案选择。结论输血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PRES,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主要表现为皮层盲的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主要表现为可逆性皮层盲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例、先兆子痫和子痫患者各1例的临床、腰椎穿刺和影像学资料。结果3例患者均出现急性双侧完全性皮层盲,伴有高血压、头痛,1例伴有癫痫发作。腰椎穿刺示轻度颅内压增高。头颅MRI示双侧枕叶皮层或皮层下对称性异常信号,T2WI、FLAIR为高信号,DWI为低或等信号,ADC为高信号,提示血管源性水肿。3例患者均诊断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经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等治疗,皮层盲在2天内均完全好转,2周后复查头MRI病灶完全消失。结论可逆性皮层盲是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最为特征性的症状之一,是由于双侧枕叶皮层或皮层下血管源性水肿所致。  相似文献   

9.
大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是以头痛、视觉障碍、癫等症状为临床表现,影像学常表现为大脑后部灰白质受累为主的临床-放射学综合征[1],近年来对于此病的报道不断增多,现收集我院2007年以来收治8例患者的CT和MRI影像资料,并进行分析,以期提高认识,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15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15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继发于高血压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尿毒症、子痫、甲状旁腺腺瘤伴发高钙血症、非霍奇金淋巴瘤、肾移植术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神经白塞病。其中血压升高者10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视物模糊和意识障碍。头颅CT或MRI检查主要表现为对称的枕叶白质脑水肿,部分伴有顶额颞叶等病变。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头颅CT或MRI复查病灶完全或大部分消失。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可由多种病因产生,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大脑后部白质血管源性脑水肿改变,及时治疗后症状和影像学特征迅速改善。  相似文献   

11.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是一种临床-放射学综合征,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现以头痛、癫癎发作、视觉障碍、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精神异常为主;影像学表现多累及后部脑区,呈大致对称性、多灶性分布,但有多种不典型影像学表现。一般预后良好,病程可逆。对PRES研究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神经系统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临床表现以迅速进展的颅高压症状、癫发作、视觉障碍、意识障碍、精神异常为特征,神经影像学上显示以双侧大脑后部白质为主的水肿区,经及时有效治疗后临床表现和神经影像学改变可以完全恢复,一般不遗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核磁共振新技术的发展,突出显示了血管源性水肿的特点,有助于RPLS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与子痫并发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重度子痫前期与子痫并发RPL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均表现为迅速进展的血压升高、头痛;意识障碍、精神障碍及行为异常25例;痫性发作23例;视觉障碍19例;影像学显示大脑后部枕叶及顶叶为主的白质水肿;经及时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变迅速恢复。结论重度子痫前期与子痫并发RPLS患者具有特征性的临床及影像学改变,早期诊断及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脑干病变为主的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5例以脑干病变为主的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PRES)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步探讨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我科2年来确诊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5例患者中4例为原发高血压,1例为肾病综合征,均为中青年,临床表现有头痛、头晕、呕吐、精神萎靡、构音障碍、共济失调等,无明显局灶定位体征。MRI表现为突出的桥脑大片异常信号。预后良好,复查MRI异常信号消失。结论以脑干病变为主的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可能是PRES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可能机制为脑血流灌注失衡。临床应注意与肿瘤性疾病及脱髓鞘疾患鉴别。  相似文献   

15.
<正>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是一组急性起病,以头痛、精神改变、癫痫发作、视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表现为可逆性大脑后部(以顶枕叶为主)白质损害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PRES并不少见,病因多样。而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作为一种血管炎性病变,可导致PRES发生,临床上非常少见。1病例报告患者27岁女性,因"突发头痛、视物不清12h"于2015-8-13入院。患者12h前睡眠中突发头痛,为头顶部持续性疼痛,性质不能描述,伴视物不清、头晕、恶心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与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以加深对这两种病的认识。方法 对比分析本院收治的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与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该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诱因为严重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癫痫发作; 神经影像学以双侧大脑半球后部可逆性白质异常病变为特征。该例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的诱因为低血糖,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症状及言语行为异常; 神经影像学以胼胝体压部的孤立性异常信号和病灶的可逆性消失为特征。结论 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诱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有类似的病理基础,核磁共振成像均有特异性改变,且病灶均为可逆性改变,均为预后良好的可逆性脑病综合征,尽早正确治疗对减轻神经功能损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1996年,Hinchey等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Medicine报告了15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患者,从此该病逐渐被临床医师所认识并接受。随着MRI等神经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现可逆性后部白质脑部综合征亦可累及脑灰质,因此,2000年Casey等对其重新命名,称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RPES)。笔者对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9年11月-2010年3月诊断与治疗的2例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96年,Hinchey等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报告了15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患者,从此该病逐渐被临床医师所认识并接受。随着MRI等神经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现可逆性后部白质脑部综合征亦可累及脑灰质,因此,2000年Casev等对其重新命名,称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RPES)。笔者对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9年11月-2010年3月诊断与治疗的2例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6—2016-09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治的12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临床特征:本组女11例,男1例。子痫10例,合并血小板减少7例;原发性高血压2例。10例出现癫痫发作,7例出现头痛,6例视物障碍。影像学特点:病灶大多为对称性,主要位于双侧大脑后部白质,少数位于额顶叶、基底节区、胼胝体、小脑及其他部位。在CT呈低密度影,MRI呈长T_1、长T_2,FLAIR呈高信号,DWI大部分呈低信号,ADC大部分呈高信号。4例复查后病灶完全恢复,呈完全可逆性。实验室检查:LDH升高11例,其中血小板减少伴白细胞升高、肌酸激酶升高7例。结论 RPLS是一种女性好发,以头痛、癫痫发作、视觉障碍、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影像学表现为可逆的血管源性水肿的神经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可能为其病因之一,经积极治疗,大部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PRES )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PRE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原发病为慢性酒精中毒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余10例均与妊娠相关,其中7例原发病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临床主要表现为癫痫发作(9例)、视力障碍(5例)、意识障碍(9例)、头痛(7例)、恶心呕吐(3例);10例患者存在肾功能损害。颅脑C T 及M R检查示病灶累及顶枕叶(10例)、额叶(3例)、基底节(3例)、小脑(2例)和脑干(2例),M RI均呈长T1长T2信号,T2 flair高信号,DWI等信号(7例)或略高信号(1例);颅脑CT 呈低密度(8例)或等密度(2例);边界欠清。经积极对因对症治疗,本组患者症状在中位数4d(QL3.25d,QU5d)后几乎完全缓解,影像学表现在中位数9 d(QL 7.25 d ,QU 10.75 d)后得到完全或大部分恢复。结论 PRES以癫痫发作、视力障碍、意识障碍、头痛、恶心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以可逆的、多分布于后循环供血区的皮层下脑白质血管源性水肿为特点, MRI呈T1低信号、T2及T2 flair高信号,DWI等/略高信号,CT呈低/等密度。积极治疗后多数患者症状可完全缓解,影像学表现可完全或大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