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目的是探讨双相障碍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识别与干预提供参考。研究显示,双相障碍功能损害显著,即使在稳定期,双相障碍患者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损害,双相障碍的功能损害可能存在病理心理机制和相关影响因素。本文从双相障碍社会功能损害、认知功能损害和二者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总结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研究发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无论在发病期还是缓解期都会时常出现冲动攻击行为,而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共病及情绪状态等与冲动攻击行为息息相关。研究发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文章就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冲动攻击行为与认知功能损害是否存在相关性做一个系统描述。  相似文献   

3.
既往研究认为,双相情感障碍急性期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其中执行功能受损较重[1-2].为了解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是否也存在执行功能、智能和记忆等认知功能损害,我们对缓解期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既往研究认为,双相情感障碍急性期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其中执行功能受损较重[1-2].为了解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是否也存在执行功能、智能和记忆等认知功能损害,我们对缓解期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既往研究认为,双相情感障碍急性期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其中执行功能受损较重[1-2].为了解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是否也存在执行功能、智能和记忆等认知功能损害,我们对缓解期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双相情感障碍冲动攻击行为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分析表明:冲动与多种精神疾病之间存在关联,而双相障碍是以冲动为显著特征的精神疾病。回顾性研究结果支持负性生活事件、童年经历的身体及性的虐待是双相障碍和冲动攻击行为的共同风险因素,而患者社会支持度、认知方式、父母教养方式、物质依赖等也可能是双相障碍和冲动的心理因素,相关因素的内在联系尚需纵向研究确认。此外,目前尚缺乏针对双相障碍患者的冲动攻击行为的深入探讨,需要未来的进一步研究给予补充。  相似文献   

7.
神经心理测验是一种脑功能评估的心理测验方法。双相情感障碍具有显著的认知功能障 碍,但其认知测量尚缺乏特定的获得共识的评估工具。研究表明,针对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评估成 套测验(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 MCCB),可应用于双相情感障碍认知评估。MCCB 的所有 子测试均显示出对认知缺陷的一定敏感性,并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和操作性。现对MCCB 在双相情感 障碍认知评估中的应用进行回顾,为进一步研究评估双相情感障碍的认知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已发现某些情感性障碍患者有脑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异常。如有人报道CT检查发现双相障碍、单相抑郁和混合性情感障碍患者有脑室扩大。另外一些报道表明在双相障碍中抑郁患者有认知功能损害。为进一步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脑皮层下结构,本文作者用核磁共振成像(MRI)对这类患者作检查,并对检查结果的意义和可能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方法:作者依据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检查提纲、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研究用诊断标准中的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标准,从16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选出20例(19例男性、1例女性)。他们的年龄都在55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软双相障碍和单相抑郁患者认知功能的特点。方法:共纳入同时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IV)抑郁障碍、Ghaemi软双相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56例(软双相障碍组),与其性别、年龄相匹配单纯符合DSM-IV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56例(单相抑郁组)。收集一般资料,使用可反复测查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评估工具(RBANS)进行认知功能评估,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软双相障碍组首发年龄、发作频率及阳性家族史与单相抑郁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或P0.01);软双相障碍组患者RBANS总评分、注意力得分、视空间结构及延迟记忆得分明显低于单相抑郁组(P0.05或P0.01)。结论:软双相障碍患者不仅在临床表现上有别于单相抑郁障碍患者,而且认知功能也较单相抑郁障碍患者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首发单相和双相抑郁障碍患者静息态下局部一致性(ReHo)特征,并探讨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32例单相抑郁障碍患者、26例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及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扫描获取脑局部一致性进行分析,并进行成套认知测验(MCCB)。比较3组之间局部一致性的变化,并探讨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相抑郁组在左侧顶上小叶及顶下小叶ReHo值增加,而双相抑郁组保持相对稳定;单相与双相抑郁组比较,双相抑郁组左侧中央前回脑区ReHo值明显增高。MCCB与ReHo的改变无明显相关。结论:首发单相和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局部功能活动差异可能是二者鉴别的生物学标记;单相及双相抑郁障碍患者ReHo差异与临床症状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双相障碍患者普遍存在社会功能水平的下降,影响患者回归社会。现对双相障碍社会认 知功能损害的主要特点、神经机制及目前干预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康复期双相障碍和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的差异。方法对50例康复期双相障碍和5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数字广度、连线测试A、B、数字符号进行测试,评定结果。结果在进行数字广度的倒背数上,双相情感障碍组明显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组(P=0.014)。男性患者中双相情感障碍组在数字广度的倒背数(P=0.04)方面以及总数(P=0.03)明显优于精神分裂症组。男性患者中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组在连线测试B中花费较精神分裂组时间少(P=0.04)。结论在认知功能损害方面,康复期双相障碍患者明显优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组,故预后也可能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及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差异。方法纳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1例,双相障碍患者57例,抑郁障碍患者48例,另设正常对照59名。所有研究对象采用重复性神经心理测查系统(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评估认知功能,首发精神分裂症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精神病性症状,双相障碍组、抑郁障碍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抑郁和焦虑症状,贝克—拉范森躁狂(Bech-Rafaelsen mania scale,BRMS)量表评估躁狂症状。结果 4组对象的RBANS总分(F=5.18,P0.01)、即刻记忆(F=4.09,P0.01)、言语功能(F=9.53,P0.01)、注意(F=3.87,P=0.01)、延时记忆(F=9.86,P0.01)因子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首发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组RBANS总分低于对照组(P0.01),首发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抑郁障碍组即刻记忆、言语功能、延时记忆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双相障碍组言语功能得分低于首发精神分裂症组(P0.01),首发精神分裂症组注意得分低于抑郁障碍及对照组(P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抑郁障碍患者均存在认知功能损伤,首发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缺陷重于抑郁障碍,轻于双相障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复习了国外近年来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常用心理社会治疗方法,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以及人际社会治疗等,提出对双相障碍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社会干预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双相障碍患者的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5-HTTLPR)基因多态性分布 特征和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 测定100 例双相障碍患者(研究组)和100 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5-HTTLPR基因多态性。运用事件 相关电位对所有被试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定。运用HAMD(24 项版本)、Bech-Rafaelsen 躁狂量表(BRMS) 分别评定双相障碍患者抑郁相、躁狂相的严重程度。结果 两组5-HTTLPR 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 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双相障碍患者躁狂相BRMS 评分与事件相关电位P3 潜伏期呈正 相关(r=0.321,P< 0.01),而抑郁相HAMD 评分与事件相关电位N1、P2、N2、P3 潜伏期及波幅呈正相关 (r=0.637、0.379、0.472、0.572、0.433,P< 0.05);双相障碍患者中携带LL基因型较SS 基因型更容易患躁 狂相(OR=2.471,P< 0.05);无序多分类Logistic 回归模型综合分析,只有躁狂相P3 波幅进入回归方程 (P=0.033),余变量均未进入。结论 5-HTTLPR 基因多态性与双相障碍的发病及事件相关电位无相关 性,双相障碍患者均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其中抑郁相认知功能损害较为显著,双相障碍患者中携带LL 基因型较SS 基因型可能更容易患躁狂相。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表明许多神经疾病和精神疾病患者均存在嗅觉功能异常。近年来关于双相情感障碍 嗅觉功能的研究越来越多,双相情感障碍病理机制所涉及的脑区与嗅觉系统所涉及的脑区在解剖学上 存在密切联系,对双相情感障碍嗅觉功能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发病机制及早期识别。现对近年来有 关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嗅觉功能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双相障碍影响着世界上约3%的人口,是导致精神残疾和自杀死亡的主要原因[1]。双相障碍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并且能够造成患者情绪、行为及生物节律的异常和认知功能的损害[2]。目前双相障碍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其诊断与检测缺乏特异性生物学标记物。相关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在精神疾病尤其是双相障碍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3-5]。非酶类抗氧化物包括尿酸、胆红素和白蛋白,这三种代谢产物可以作为反映机体氧化应激水平的标记物,其血清浓度或与双相障碍发病存在关联[6,7]。我们拟就氧化应激导致双相障碍患者尿酸、胆红素和白蛋白的变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双相障碍和抑郁障碍患者普遍存在明显的生物和社会节律紊乱。研究表明人际社会节奏 治疗(IPSRT)在稳定患者社会节奏、改善生物节律方面具有良好疗效。现对双相障碍和抑郁障碍的生物 节律、人际社会节奏治疗的理论基础、治疗方法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为双相障碍和抑郁障碍 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伴与不伴冲动攻击行为双相Ⅱ型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修订版Barratt冲动量表(BIS-11)、修改版外显行为攻击量表(MOAS)、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 CA)及Stroop测验工具对愿意接受研究的72例双相Ⅱ型障碍患者进行测评,分析比较伴攻击行为组(38例)和非攻击行为组(34例)认知功能损害的程度。结果:攻击组与非攻击组在Mo CA量表抽象能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51,P0.05);攻击组在Stroop测验上单词、颜色、词色得分显著低于非攻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0,t=-2.096,t=-2.254;P均0.05)。结论:双相Ⅱ型障碍患者的攻击行为与认知功能损害无显著关系;不能作为预测认知功能损害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者的生物运动知觉障碍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生物运动障碍是指无法准确捕捉他人动作传递出的信息状态和意图。研究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的生物运动知觉障碍与ASD的核心症状社会认知功能缺陷密切相关。本文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生物运动知觉障碍与社会认知功能的关系及其神经机制的研究进行梳理,从ASD患者生物运动价值的敏感性不足可能会导致社会功能缺陷、低水平视运动知觉功能缺陷可能导致情绪识别能力障碍两个方面阐述,介绍了ASD生物运动知觉障碍在ASD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并对患者生物运动知觉缺陷的神经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本综述可为深入研究ASD的生物运动知觉障碍与社会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