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靳玉宏  仪玉伟  陈博  闫芳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1,48(6):1014-1017,1035
目的 分析北京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相关因素.方法 数据来自在北京市5个区登记在册的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采用回顾性研究,评估患者发生危险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 7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发生危险行为195例,与无危险组比较,有危险组的年龄、文化水平、家庭经济状况、家族史、应激生活事件、幻觉妄想、情绪高涨、怪异行为、服药情况、就医态度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6个危险因素:年龄(0R=0.116,P<0.01)、文化水平(0R=0.395,P<0.01)、家族史(0R=2.519,P<0.01)、幻觉妄想(0R=3.032,P<0.01)、情绪高涨(OR=1.991,P<0.01)服药情况(OR=2.097,P<0.05).结论 社区应加强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危险行为的相关因素,并进行综合防范管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一个社区内精神病患者十年中自杀死亡(65例)分析。自杀死亡发生数占精神病患者的0.19%,占精神病患者死亡数的12.24%。精神分裂症占84.62%。自杀方式以服毒、跳楼、上吊、投河、投井、煤气等为主。既往有过自杀行为者占44.62%,其中既往自杀方式与最后致死方式相同者占37.93%。既往自杀行为、自杀先兆症状、自杀前有幻觉、妄想、慢性精神分裂症等,均为发生自杀死亡的潜在高危险因素。在基层社区防治工作中,应提高对自杀的认识,部署相应措施,尽可能减少自杀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2012年~2013年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八医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192名患者为对象,随访3年,了解患者恢复期的复发情况,运用自制的调查问卷收集患者基础资料、临床资料,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精神分裂症复发影响因素。结果19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3年内复发93例,复发率48.44%,多因素分析发现男性,家庭支持一般、差,未婚、离婚,偏执型患者,病程1年,有精神病家族史服药不依从是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危险因素。尤其是有精神病家族史(OR=4.837,95%CI:2.514~7.326),服药不依从(OR=3.159,95%CI:1.745~4.467)是精神分裂症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受到遗传、服药依从性、家庭环境、疾病的病程、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应该针对上述因素来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在自然非干预状态下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复发率的因素,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1年的服药依从性和复发情况.方法 在全国4家精神卫生中心随机抽取规定时间跨度内(2009年1-8月)任意2个月各中心出院的精神分裂患者的整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病历调查和电话采访的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1年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主要观察指标为依从率和出院后1年复发率.结果 共完成有效调查问卷537份,患者出院后1年服药依从率为57.9%,复发率为40.8%.服药依从者与不依从者复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依从性与复发情况有关联(x2=34.62,P<0.01;OR =0.31,OR值95%可信区间为0.21~0.46);经济水平与依从性有关联(x2 =12.43,P<0.05;OR =2.59,OR值95%可信区间为1.51 ~4.42);共同居住人情况与复发率有关联(x2=12.37,P<0.05;OR =0.31,OR值95%可信区间为0.11 ~ 0.91).结论 接受调查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1年后的用药依从性较高,复发率与国外研究相当;依从性、共同居住人情况可能影响复发率,经济水平可能影响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犯罪行为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其暴力犯罪行为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有暴力犯罪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93例,无暴力犯罪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80例,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s,MOA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对患者社会人口学和临床特征、暴力行为和精神症状进行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较低,多居住在农村,多数未曾治疗精神疾病,未曾于精神专科医院住院(P0.05);研究组MOAS中财产攻击、体力攻击评分及总分,以及BPRS中思维障碍、敌对性因子分及总分均较高(P0.05);研究组实施暴力犯罪行为前1周存在明显的攻击行为、明显的冲动、治疗不合作(不依从)、暴力致人受伤、存在精神病性症状所致愤怒(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受教育年限(OR=0.567,P=0.023)、财产攻击(OR=0.023,P=0.004)、体力攻击(OR=0.012,P=0.002)、既往治疗情况(OR=35.119,P=0.030)是暴力犯罪行为的相关因素。结论文化程度低、已有对财物攻击和体力攻击行为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犯罪行为的危险因素;而积极治疗有助于减少暴力犯罪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症状或综合征与攻击风险的关系。方法:对285例已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条目及和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因素对患者攻击风险的影响。结果:25~40岁是攻击风险的高峰段。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身体攻击、思维障碍、冲动敌对是身体攻击风险的预测因子(P均0.01);思维障碍(OR=3.736)、夸大(OR=2.409)、幻觉妄想合并思维障碍(OR=1.532)、兴奋(OR=1.690)增加身体攻击的相对风险(P0.05或P0.001)。结论:思维障碍显著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身体攻击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药物治疗依从性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75例出院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调查,通过电话、入户或门诊随访完成自编《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分析患者出院后药物治疗依从性及影响依从性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药物治疗依从率仅为61. 1%(107/175例);影响患者出院后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危险因素包括缺乏疾病相关知识(OR=2. 319,95%CI:1. 56~3. 07)、药物不良反应(OR=6. 209,95%CI:4. 768~7. 650)、药物种类(OR=1. 931,95%CI:1. 257~2. 605)、对医师的信任较差(OR=2. 855,95%CI:1. 908~3. 801)、门诊不定期复诊(OR=3. 300,95%CI:2. 181~4. 419)及缺乏家庭支持(OR=4. 319,95%CI:2. 935~5. 703)等(P 0. 05或P 0. 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的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差,与缺乏疾病相关知识、药物不良反应、不定期复诊、缺乏家庭支持等影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大学生自杀未遂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重庆市大学生自杀未遂的特征、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提供的《自杀态度与心理健康状况问卷(大学版-Ⅳ)》在重庆市随机抽取的11所大学中调查了9808名大学生,了解自杀未遂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大学生自杀未遂报告率为1.7%(169/9808),男女性别构成比为1∶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危险因素排列为:近一年感到绝望的频率高(OR=4.2,95%CI:3.1~5.9)、一级亲属有过自杀行为(OR=2.8,95%CI:1.7~4.7)、认识的人有过自杀行为(OR=2.8,95%CI:2.1~3.9)、已发生性行为(OR=2.7,95%CI:1.9~3.9)、近1个月心理问题对学习及日常生活的影响(OR=2.5,95%CI:1.8~3.6)、女性(OR=2.5,95%CI:1.8~3.5)、其他血缘关系亲属有自杀行为(OR=2.4,95%CI:1.6~3.4),P值均小于0.001。结论大学生自杀现象并不罕见,应在高校制定和执行有针对性的自杀预防计划。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发生幻觉的调查,探讨幻觉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91例PD患者和38名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简易智力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综合评分量表第Ⅲ部分(unified Parkinson disease rating scale-Ⅲ,UPDRS-Ⅲ)以及Hoehn-Yahr分期检查,测量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采用帕金森精神症调查问卷(Parkinson psychosis questionnaire,PPQ)B类对PD患者进行分组,PPQ-B≥1分为幻觉组,PPQ-B=0分为无幻觉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 91例PD患者中有29例出现幻觉,发生率为32%。幻觉组的年龄、IL-6和CRP高于无幻觉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幻觉组的病程和MMSE高于无幻觉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和病程是幻觉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OR)分别为1.09(95%CI:1.04~1.32,P0.05)和1.43(95%CI:1.21~1.87,P0.05)。炎症因子IL-6每增加1倍,幻觉危险性增加51%(OR=1.51,95%CI:1.13~2.11,P0.05),CRP每增加1倍,幻觉危险性增加59%(OR=1.59,95%CI:1.07~2.66,P0.05)。结论控制血清IL-6和CRP水平,对于延迟或阻止PD患者发生幻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低体重率及相关社会人口学和临床特征危险因素。方法纳入503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与323名健康对照,以体质指数小于18.5 kg/m2定义低体重,比较两组低体重率;收集患者组社会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中文版(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估患者精神症状,分析患者低体重的相关因素。结果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低体重率为9.9%(50/503),对照组为1.5%(5/32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2.43,95%CI:1.74~3.39)、吸烟(OR=1.50,95%CI:1.21~1.86)、住院次数(OR=1.18,95%CI:1.06~1.31)、PANSS阴性症状因子分(OR=1.09,95%CI:1.04~1.14)是低体重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不足较为常见,远高于健康人群,需要重点关注男性、吸烟、多次住院及阴性症状突出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深圳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就诊延误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从深圳市精神卫生工作信息管理系统登记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抽取290例进行调查,实际完成调查280例。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卫生服务利用调查问卷"了解就诊延误情况。结果患者从发现精神症状到首次去医疗机构就诊,就诊延误时间2个月内者168例(60.0%),就诊延误2~12个月者59例(21.1%),就诊延误12个月以上者53例(18.9%)。不同就诊延误时间的患者自我报告的家庭收入水平和首选求助措施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就诊延误与求助首选措施有关联(P0.05),相较于其他措施,首选医疗措施者就诊延误的时间较短(OR=0.206,P0.001),而首选求神或巫医者就诊延误时间较长(OR=2.959,P=0.025)。结论精神卫生服务机构不仅要提供便利和可及的精神卫生服务,而且需要重点加强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有关精神疾病就诊方式和途径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GRIN2B和SNCA基因多态性与不伴痴呆的帕金森病(PD)患者的幻觉症状是否相关。方法利用SNa Pshot SNP分型技术检测2个基因多态性,对53例幻觉组和47例无幻觉组及其两个亚组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GRIN2B和SNCA在PD有幻觉组和PD无幻觉组及其两个亚组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不存在显著差异。校正临床相关因素后,GRIN2B rs7301328的GG基因型降低PD相关幻觉发生风险(Recessive:OR’=0.246,95%CI[0.071~0.848],P’=0.026;Additive:OR’=0.432,95%CI[0.208~0.895],P’=0.024)。SNCA rs894278的GG基因型增加早发型PD幻觉发生的风险(Recessive:OR’=8.281,95%CI[1.217~56.334],P’=0.031)。未发现与PD幻觉迟发型的幻觉风险增加相关的基因多态性。结论在中国人不伴痴呆的PD人群中,GRIN2B rs7301328的GG基因型可能是PD相关幻觉的保护因素。而SNCA rs894278的GG基因型可能是PD患者幻觉早发型的幻觉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方法对上海市虹口区8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在册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结果入组的2342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服药依从性好者为2159例(占92.2%),服药依从性差者为183例(占7.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起病形式缓慢(OR=2.230,95%CI:1.374~3.619,P=0.001)、自知力不全(OR=6.027,95%CI:1.769~20.533,P=0.004)或缺失(OR=9.306,95%CI:2.146~40.360,P=0.003)、病情严重程度评分 10分(OR=3.229,95%CI:1.765~5.910,P0.001)、就诊方式为未门诊(OR=15.413,95%CI:5.912~40.180,P0.001)、不定期复诊(OR=19.838,95%CI:11.914~33.032,P0.001)、监护情况差(OR=2.156,95%CI:1.402~3.318,P0.001)、近期有心理生活应激事件(OR=9.112,95%CI:2.854~29.085,P0.001)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不利因素。结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的起病形式、自知力、病情严重程度、就诊方式、复诊及时性、监护情况和近期心理生活应激事件,需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以提高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描述综合医院具有自杀倾向患者的特征,并分析此类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的住院患者中具有自杀倾向的病例共680例,根据是否发生自杀行为分为自杀倾向组(有自杀倾向无自杀行为,527例)和自杀行为组(有自杀倾向亦有自杀行为,153例).收集他们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户籍、入院科室、自杀诱因、自杀方式、精神疾患、躯体疾患及显著的精神症状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间的社会人口学和临床特征差异,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结果自杀倾向组主要为女性[66.6%(351例)]、已婚[77.4%(458例)]、心理科[74.4%(392例)]、抑郁症[66.2%(349例)].自杀行为组中,男性和女性的自杀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89,P=0.014),选择跳楼方式的男性较多,药物及割脉方式的女性更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入住重症医学科(OR=7.844,95%CI:2.240~27.475,P=0.001)、婚恋受挫(OR=3.646,95%CI:1.217~10.917,P=0.021),肿瘤(OR=4.620,95%CI:1.552~13.755,P=0.006),双相情感障碍(OR=3.734,95%CI:1.157~12.052,P=0.028)是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具有自杀倾向的患者中,入住重症医学科、双相情感障碍、肿瘤、婚恋挫折是发生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而且两性的自杀方式有所不同,需要临床高度重视,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幻觉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76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完成非运动症状量表(non-motor symptoms scale,NMSS)、简易智力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帕金森精神症状调查问卷(Parkinson psychosis questionnaire,PPQ)B类量表评分,使用ELISA方法检测研究组和对照组Hcy和CRP。对帕金森病精神症状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23例PD患者出现幻觉,占30.1%。有幻觉的帕金森病患者年龄、病程、情绪评分及血清Hcy和CRP平均水平明显高于无幻觉的帕金森病患者,而MMSE评分则相反。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帕金森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OR=1.06,95%CI 1.03~1.25,P0.05)和病程(OR=1.26,95%CI 1.18~1.79,P0.05)。幻觉危险性随着Hcy和CRP的增加而增加,血清Hcy每增加1倍,幻觉的风险增加46%(OR=1.57,95%CI 1.15~2.21,P0.05),CRP每增加1倍,幻觉危险性增加62%(OR=1.67,95%CI 1.12~2.13,P0.05)。结论安抚情绪、改善智能状况以及对血清Hcy和CRP进行干预,可能有益于PD患者幻觉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社区老年人群睡眠状况及相关因素,为促进健康睡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取样法募集无锡市社区≥50岁人群,用自制一般人口资料学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调查,比较老年组(≥60岁)及老年前期组(50~59岁)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无锡市社区老年组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7.34%,高于老年前期组34.90%(P0.05)。60岁及以上人群PSQI总分及各因子分(除日间功能障碍外)均高于60岁以下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371)、年龄70~79岁,≥80岁(OR=1.589、3.010)、独居(OR=1.943)或大家庭居住(OR=1.351)、家庭氛围差(OR=2.195)、住普通平房(OR=2.075)、不良睡眠习惯(OR=2.313)、BMI≤18.4(OR=2.224)或BMI≥28(OR=1.770)是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经常参加户外活动(OR=0.572)、无躯体疾病(OR=0.737)是发生睡眠障碍的保护因素。结论:社区老年人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女性、増龄、家庭状况差、偏瘦或肥胖是老年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户外活动、躯体健康是老年睡眠障碍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幻觉、妄想在精神分裂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在患者入院后2周内以半定式、盲法评定幻觉、妄想。分别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和幻觉、妄想进行诊断,并计算诊断的效度与信度指标。结果:幻觉、妄想出现频率精神分裂症组明显高于非精神分裂症组(P0.01)。幻觉、妄想诊断精神分裂症的Youden指数为0.36,Kappa值为0.43,有10.4%漏诊率和53.8%的误诊率。其中,与心境不协调妄想的诊断效度稍好,Youden指数为0.62,有38.5%漏诊率和10.3%的误诊率,但Kappa值只有0.38。结论:仅凭幻觉、妄想诊断精神分裂症较片面,主张横向症状学与纵向预后观察相结合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精神科急诊患者自伤自杀行为发生及相关因素进行初步调查。方法:采用自杀危险因素评估表对精神专科医院急诊非取药患者1 325例进行评估,并根据评分将其分为自伤自杀组146例(评分≥21分)和非自伤自杀组1 179例(评分≤20分),分别对两组社会人口学及疾病学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女性就诊者自伤自杀行为高于男性(χ2=6.158,P0.05),白天就诊者高于其他时间段就诊者(χ2=27.740,P0.001),父母关系不和的就诊者高于父母关系好的就诊者(χ2=9.771,P0.01),存在疾病诱因的就诊者高于无疾病诱因的就诊者(χ2=15.134,P0.01),多次发病的就诊者高于首次发病的就诊者(χ2=8.578,P0.05),临床诊断焦虑抑郁状态的就诊者高于其他临床诊断的就诊者(χ2=125.203,P0.001)及有躯体疾病的就诊者高于无躯体疾病的就诊者(χ2=9.039,P0.05)。结论:女性、发病诱因、发病次数、躯体疾病、父母关系、就诊时间及焦虑抑郁状态是精神科急诊患者发生自伤自杀行为的主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藏族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未治期(duration of untreated psychosis,DUP)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卫生服务利用调查问卷及精神分裂症首发症状评定量表对188例藏族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精神疾病家族史、家庭类型、起病形式、医疗付款方式、居住地、自评家庭收入水平、首发症状出现的时间等进行调查,分析DUP影响因素。结果患者DUP呈偏态分布,中位数375 d(QL=4 d,QU=1661 d)。将患者分为短DUP组(DUP≤375 d)90例和长DUP组(DUP375 d)98例,不同DUP组患者的起病形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类型、居住地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UP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构缺失的家庭(OR=2.340,95%CI:1.130~4.847,P=0.022)、慢性起病(OR=2.136,95%CI:1.172~3.891,P=0.013)、居住在农牧区(OR=2.239,95%CI:1.097~4.571,P=0.027)与长DUP相关联。结论藏族精神分裂症DUP较长,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的危险因素有结构缺失的家庭、慢性起病、居住在农牧区。  相似文献   

20.
抑郁症自杀行为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2  
目的 研究抑郁症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方法 按CCMD 2 R诊断标准收集 2 0 7例住院的抑郁症病人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抑郁症自杀行为有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 抑郁症自杀未遂 6 6例 ( 31 9% ) ,自杀与绝望 (相对危险度RR =9 30 8)、负性生活事件 (RR =3 84 2 )、妄想 (RR =3 56 5)及自责 (RR =2 99)呈正相关。结论 提示绝望、负性生活事件、妄想及自责是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