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小儿手足口病脑炎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手足口病重症脑炎6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手足口病重症出现神经系统受累(Ⅱ期),危重症者出现多脏器功能损害及衰竭。本文62例患者中46例为Ⅱ期全部治愈出院,16例Ⅲ期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其中13例出现循环功能障碍,3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8例治愈出院。结论手足口病重症型病情进展快,易发展为危重症,临床需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早期给予对症治疗,提高患儿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小儿手足口病脑炎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手足口病重症脑炎6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手足口病重症出现神经系统受累(Ⅱ期),危重症者出现多脏器功能损害及衰竭。本文62例患者中46例为Ⅱ期全部治愈出院,16例Ⅲ期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其中13例出现循环功能障碍,3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8例治愈出院。结论手足口病重症型病情进展快,易发展为危重症,临床需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早期给予对症治疗,提高患儿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181例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并神经系统受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并神经系统受累的护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81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1例患儿其中死亡4例,转康复中心训练1例,好转出院1例,其余均病情稳定后转回感染科病房痊愈出院.结论 密切观察病情,早期发现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及时治疗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高热的护理,各种管路的护理及呼吸道管理是救治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神经系统损害的观察及护理。方法通过对2011‐06—2014‐11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8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对症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手足口病患儿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HP)串联血液透析(HD)治疗尿毒症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例有尿毒症神经系统损害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8例),对照组常规行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组行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HP HD)连续1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血β2-MG浓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治疗后β2-MG浓度明显下降。结论HP HD治疗尿毒症神经系统损害明显优于单独使用HD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手足口病患儿137例,随机分为2组。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特点、试验时间、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2组患儿均实施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静滴,观察组给予神经节苷脂静滴。对2组患儿神经系统好转时间、发热缓解时间及痊愈时间进行统计。于治疗10 d时测定2组患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评价2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发热、皮疹、易惊是手足口病患儿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脑脊液细胞数升高是实验室检查中最常见的异常。观察组患者神经系统好转时间、发热缓解时间、痊愈时间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治疗时应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静脉注射。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受累患儿撤机困难,提出护理对策,提高重症手足口病救治成功率。方法观察对象为2015-01—2016-05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1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受累,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后撤机困难的患儿,通过实施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使患儿成功撤离呼吸机。结果共成功撤呼吸机9例,其中4例第2次撤机成功;2例第3次撤机成功;1例给予气管切开辅以机械通气;2例分别待机45d、2个月后放弃治疗。结论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受累患儿,针对撤机困难的原因,采取有效护理措施,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撤机时机、控制感染、营养支持,给予辅助针灸康复治疗以及心理护理是成功撤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实验并观察米力农对辅助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我院将2010-12-2013-12收治入院的6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平均分配为A、B 2组。A组(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治疗,B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接受米力农辅助治疗,比较2组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 A组治愈20例,好转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B组治愈25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B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使用米力农对手足口病患者进行辅助治疗能够有效阻止重症患者向危重症发展,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缺氧缺血脑病(H IE )新生儿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自2008-01-2012-04来我院儿科就诊经头颅C T诊断缺氧缺血脑病患儿21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05例(49.8%),采用传统三支持和三对症治疗,实验组106例(50.2%),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对患儿第10个月、第20个月随访,分析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脑瘫11例,癫痫9例,神经发育迟缓6例,智力低下2例,听觉障碍1例,神经系统后遗症29例(27.6%);实验组脑瘫5例,癫痫3例,神经发育迟缓1例,神经系统后遗症9例(8.49%)。2组间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存在差异(χ2=13.071,P=0.000<0.05),在生活质量方面,2组间大运动、语言、精细动作、适应能力、社交行为方面评分存在差异( 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缺氧缺血新生儿效果明显,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且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低,临床应用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胶囊治疗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神经系统损害的疗效。方法188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106例)和对照组(8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奥拉西坦胶囊,观察比较2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NISS)评分、Barthe指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17%,对照组86.59%,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第15天、第30天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奥拉西坦胶囊治疗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神经系统损害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85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胞二磷胆碱注射液静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静滴,均治疗7d。根据患儿精神症状、体温、皮疹、血常规检查及脑电图恢复情况进行疗效评定,详细记录2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病程及住院时间、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72%,对照组为6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81,P0.05);治疗后治疗组NSE水平(19.78±4.25)μg/L,对照组为(28.45±4.1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91,P0.05);治疗组脑电图恢复正常率60.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00%(χ2=4.253,P=0.032);治疗组发热、惊跳、肢体抖动消失时间、病程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手足口病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可明显改善或消除患儿神经系统症状,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0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n=58)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神经节苷脂,收集2组患儿急性期(入院后24h内)及恢复期(病程第14天)外周静脉血,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神经元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治疗组患儿恢复期NSE明显下降,与急性期及对照组恢复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55例痊愈出院,1例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2例死亡;对照组42例痊愈出院,5例有神经系统障碍,3例死亡。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早期应用神经节苷脂影响血清NSE水平,可能有益于疾病的转归。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治疗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03-2015-03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60例,根据入院治疗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治疗。治疗后统计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病情改善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6.67%(29/30),显著优于对照组83.33%(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病情改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应用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治疗具有较好疗效,缩短了病程,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 方法 8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同时早期加用神经节苷脂20mg/d,连用7d. 结果 40例患儿,平均病程(9±0.4)d,1例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1例死亡;对照组40例,平均病程(14±0.5)d,4例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2例死亡.结论 早期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以缩短病程,同时可以明显降低患儿的病死率及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01—2012-12收治的50例小儿神经系统损害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1~7岁,平均(4.3±1.4)岁。研究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1~9岁,平均(4.7±1.2)岁。2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并脑干脑炎(手足口危重症)患儿的早期高危因素,避免滥用人血免疫丙种球蛋白(丙球)及时识别危重症患儿,早期干预,提高救治水平,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方法 37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全部为住院病例,均符合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诊断标准,分为观察组(机械通气组)和对照组(非机械通气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及发病早期的神经系统表现、呼吸、心率、血压、热峰、白细胞、血糖、免疫球蛋白的干预,采用2χ检验。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患儿的居住地、神经系统症状、丙球的早期干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患儿年龄、性别,发病早期血压、呼吸、心率、血糖、白细胞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农村患儿、发热伴无明显诱因呕吐、惊颤及早期无丙球干预均是高危因素,应引起医师及家属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儿童过敏性紫癜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并探讨其发病机制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21例过敏性紫癜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儿,对其临床表现、治疗过程、检查结果及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儿头痛头晕19例,伴恶心、呕吐11例.10例患儿精神行为异常,易激惹,视物模糊6例,发作性意识障碍伴抽搐3例,出现远端肢体麻木无力2例.患儿存在脑电图异常16例,5例患儿CT及1例MRI异常,14例患儿尿常规及肾功能异常.21例患儿经治疗后均预后良好,无神经系统症状复发及神经系统后遗症出现.结论 过敏性紫癜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儿应尽早行脑电图等相关检查,并早期进行诊治,从而有利于患儿康复及降低神经系统症状的复发率和神经系统后遗症患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首发神经系统症状的鼻咽癌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首发神经系统症状的鼻咽癌临床特征。方法 对 2 2例首发神经系统损害的鼻咽癌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头痛和颅神经损害是鼻咽癌的最常见症状体征 ,且常是首发症状 ,其中尤以第 、 、 、 、 对颅神经损害占多数。结论 充分认识首发神经系统症状的早期鼻咽癌的临床特征 ,并及时进行鼻咽部的 CT或 MRI扫描 ,反复多次的鼻咽镜检查及活检对早期诊断、减少漏诊和误诊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韦格纳肉芽肿病神经系统损害33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韦格纳肉芽肿病的神经系统损害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3例韦格纳肉芽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33例患者中16例累及神经系统,主要临床表现为:痫性发作2例;轻偏瘫1例;脑神经损害7例,其中多脑神经损害3例;脊神经损害4例,其中多发性单神经病3例,远端对称性感觉神经病1例;风湿性多肌痛2例。1例头MRI显示眶内浸润性病变,2例头MRI和DSA显示病变浸润颅底组织,均累及颈内动脉,DSA证实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其中1例累及垂体,并伴有脑梗死,另外1例证实伴有静脉窦血栓形成。9例鼻腔黏膜或皮肤、肾活检病理显示坏死性肉芽肿性小血管炎,11例血清胞质型抗中性粒细胞抗体(C-ANCA)阳性。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病情可缓解。结论韦格纳肉芽肿病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肌肉,神经系统损害可为疾病的首发表现,血清C-ANCA检测和组织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干预对策。方法选取血液透析患者4 10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21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3例,观察组10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实施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观察2组患者毒素水平以及临床症状。结果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患者中高龄、并发糖尿病、治疗依从性较差,透析过程中出现毒素升高、离子和代谢紊乱、焦虑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分子物质(MSS)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BUN、CR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少,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主要受中分子和大分子毒素的影响,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为患者提供了一种良好的透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