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乙酰左旋肉碱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的干预效果,从行为学、组织形态学和线粒体结构探讨乙酰左旋肉碱对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脊髓损伤组、乙酰左旋肉碱治疗组、假手术组3组,每组22只,构建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于损伤后1 d、3 d、7 d、14 d、21 d、28 d和35 d评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取损伤后1 d、3 d的脊髓组织行HE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透射电镜观察脊髓损伤后24 h线粒体形态的变化。结果 Basso Beattie Bresnahan运动功能评分损伤后7 d、14 d、21 d、28 d、35 d,乙酰左旋肉碱组评分均高于S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I+ALC组损伤后3 d,变性的神经元细胞结构逐渐清楚,细胞核清晰,核膜完整;神经元胞浆内线粒体含量较多且结构完整,线粒体空泡化也较损伤组减轻。结论乙酰左旋肉碱可能通过改善脊髓神经元线粒体功能,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大蒜素(allicin)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实验前1 w实验用SD大鼠预先给予不同浓度大蒜素腹腔注射,每天一次持续7d,采用肾下腹主动脉阻断法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损伤后24 h通过测定脊髓组织含水量、梗死体积和正常神经元计数评价大鼠脊髓组织损伤程度.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标准对大鼠进行后肢功能评分以反映损伤后运动功能.损伤后4h和24 h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活性氧自由基(ROS)含量和线粒体ATP的变化,讨论大蒜素保护作用与线粒体信号通路的关系.结果 大蒜素能减轻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抑制线粒体功能障碍.结论 大蒜素通过保护线粒体功能发挥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观察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 ,Tet)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组织结构神经细胞凋亡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100只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即假手术组10只(A组)、损伤对照组(B组)30只、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CD组)30只、Tet治疗组(DC组)30只。胸8、9椎板切除后B、C、D组用加速压迫型Allen’s打击法制成脊髓损伤模型。C组和D组动物于制模前、伤后24h、伤后48h尾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MP)和Tet。各组大鼠于术后8h,1d,3d,7d,14d行BBB评分,分别于术后8h,1d,3d,7d,14d取损伤段脊髓行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的形态结构变化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因子bcl-2、bax 。结果: 伤后7d、14dC组与D组大鼠运动功能评分(BBB评分)显著高于B组,各时间点C组与D组评分无统计学意义;A组的脊髓组织HE染色正常 ,C组与D组脊髓组织损害较B组轻,术后8h-14d动态观擦,3d—7d损伤表现最为严重,达到损伤高峰期;A组中bax、bcl-2表达较少,C组与D组bax 表达较B组少,而bcl-2表达较B组多。结论:汉防己甲素可通过增加bcl-2表达、降低bax 表达,抑制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能有益于脊髓组织的保护,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甲氧基雌二醇(2ME2)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运动功能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和2ME2治疗组,每组24只,采用改良的Allen’s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2ME2干预组大鼠自脊髓损伤模型建立后第1天开始按24 mg/kg给予2ME2腹腔注射,连续注射7 d,在造模成功后1 d、3 d、7 d、14 d、21 d、28 d采用BBB运动评分系统对各组大鼠运动功能进行评估,造模成功后第7天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大鼠caspase-3表达,应用TUNEL染色进行凋亡细胞计数。结果造模后14 d、21 d、28 d 2ME2治疗组BBB评分显著高于脊髓损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脊髓损伤组及2ME2治疗组c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数及凋亡细胞数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ME2治疗组较脊髓损伤组c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数及凋亡细胞数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ME2治疗能改善脊髓损伤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具有一定神经保护作用,其治疗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脊髓损伤后的进一步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肾下腹主动脉输注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治疗脊髓缺血损伤(spinal cord ischemia injury,SCII)大鼠模型,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缺血损伤的机制。方法 54只成年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NSC组,每组18只。假手术组进行手术操作,不阻断动脉;对照组大鼠行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阻断肾下腹主动脉120 min后开放;NSC组完成SCII操作后向留置针缓慢推注体外培养同源NSC100万。每组取5只动物分别于术后5 d、10 d、15 d行BBB评分和运动诱发电位检测,余下每组13只大鼠于术后7 d取材,其中8只动物用于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5只动物用于Tunnel染色。结果术后7 d,TUNEL染色发现对照组和NSC组L2节段均存在大量凋亡细胞;术后7 d对照组和NSC组Bax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其中NSC组Bax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NSC组Bcl-2/Bax蛋白质表达比值较对照组增加(P<0.05)。BBB评分和MEP显示对照组和NSC组大鼠术后均存在显著功能障碍,其中NSC组大鼠BBB评分于术后1015 d高于对照组(P<0.05),且MEP(10 d)的波幅增大(P<0.05)而潜伏期缩短(P<0.05)。结论经股动脉移植NSC,可通过上调Bcl-2表达和下调Bax表达而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细胞凋亡的发生,从而促进动物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丁酸钠对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丁酸钠组和对照组.用NYU撞击仪击打T8脊髓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并立即给予丁酸钠组大鼠丁酸钠600 mg/(kg·d)腹腔注射,连续7 d.制模前、后1~6周给予大鼠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制模后1周时,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查脊髓组织凋亡细胞和炎症细胞,制模后6周时进行神经传导功能检查.结果 脊髓损伤后4~6周时,丁酸钠组BB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在脊髓损伤后1周时,丁酸钠组脊髓的凋亡细胞和炎症细胞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脊髓损伤后6周时,丁酸钠组运动诱发电位的潜伏期明显短于、波幅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丁酸钠对脊髓损伤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凋亡和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早期使用西维来司他钠(Sivelestat sodium)抑制细胞凋亡,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2只,Allen's脊髓损伤模型后,立即腹腔注射Sivelestat sodium 1.6 mg/kg,4.8 mg/kg,10 mg/kg,50 mg/kg,并连续7 d(1次/d),对照组给等量生理盐水,并采用脊髓运动功能评分(BBB scale)对大鼠进行双下肢神经功能评分。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检测炎症因子。免疫印迹法检测甘油醛-3-磷酸脱氢_E3泛素连接酶-1(GAPDH-Siah1)细胞凋亡序列。结果以BBB标准评价大鼠的双下肢运动功能,治疗组的下肢活动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4.8 mg/kg和10 mg/kg剂量组双下肢神经功能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1);50 mg/kg剂量组未见明显保护作用,因此未加入统计结果。TUNEL染色显示,sivelestat sodium明显减少了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抑制脊髓损伤后炎症因子表达。sivelestat sodium显著抑制GAPDH-Siah1凋亡序列的表达。结论 sivelestat sodium通过抑制GAPDH-Siah1凋亡序列,减少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改善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细胞外三磷酸腺苷(ATP)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F)表达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Wistar大鼠66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取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60只制作成脊髓打击伤动物模型,并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TP组(A组,给予ATP注射)和对照组(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注射),每组30只大鼠.伤后1、3、7、14和28 d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GFAP的表达,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并用改良的Tarlov评分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大鼠脊髓损伤后GFAP的表达呈进行性升高,损伤后14 d达高峰;在损伤后7、14和28 d,A组大鼠GFAP的表达明显强于B组;脊髓损伤后14 d和28 d,A组大鼠改良的Tarlov评分明显大于B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胞外ATP能促进大鼠损伤脊髓表达GFAP,并有助于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驽药针刺在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变化以及BDNF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单纯针刺组、驽药针刺组,每组分为3天、7天、14天、21天共4个亚组,每组5只。BBB法评定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脊髓中BDNF的表达变化。结果 BBB评分显示驽药针刺组的各时间点评分均高于脊髓损伤组(P0.05),驽药针刺组7、14、21d的BDNF表达均高于脊髓损伤组(P0.05),且与BBB评分呈正相关(r=0.717,P0.05)。结论驽药针刺可明显改善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并可明显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BDN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24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脊髓损伤对照组(对照组)、脊髓损伤高频磁刺激组(高频组)、脊髓损伤低频磁刺激组(低频组),每组6只.利用重物撞击法制作T10脊髓损伤模型.磁刺激组于手术后24 h开始给予刺激,高频组频率为10Hz,低频组频率为1 Hz,均为阈值刺激.500个脉冲,每天1次,连续4周,脊髓损伤对照组给予假刺激.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1 d、3d、7d、11 d、14d、21 d、28 d进行BBB行为学评分,于14、28 d时检测运动诱发电位(MEP),应用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形态学变化,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丝蛋白(NF-200)表达变化. 结果 高频组、低频组大鼠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高频组BBB评分明显高于低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组、低频组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较短,与对照组、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频组较低频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组、低频组NF-200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频组较低频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轴突再生有关.高频组较低频组效果明显可能与调节大脑皮层兴奋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