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我们应用达纳康治疗22例儿童非梅尼埃病眩晕[1],疗效比较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患儿主诉眩晕,呈间断性或持续性发作,眩晕程度较轻,伴有或不伴有旋转感、恶心、呕吐、出汗、耳部重压感、耳鸣及听力下降,缺乏前庭功能受损证据(眼球震颤、蹒跚步态、昂伯氏征、偏向指数);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示脑血流速度加快或(和)不稳定、不对称的异常改变。所有病人进行视力、听力、前庭功能、神经病学、心血管系统检查、除外因头部外伤、近视、肿瘤、感染、中毒、心脏疾病引起的眩晕及梅尼埃病。 初筛45例眩晕患儿均系…  相似文献   

2.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326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诊治的326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不同类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作比较.结果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女性多见,50 ~60岁为发病高峰段,潜伏期为(1.52±1.22)s,无明显潜伏期患者43例(13.2%),眩晕发作持续时间中位数为10 s,持续时间<60s患者312例(95.7%),持续时间60 ~180 s患者13例(4.0%);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相比,潜伏期较长,分别为(1.74±1.21)s、(0.96±1.06)s(t=5.546,P<0.01),而在性别构成、病程、眩晕持续时间上均无明显差异;后半规管壶腹嵴顶耳石症患者年龄较后半规管耳石症患者更年轻,持续时间更长;与水平半规管耳石症相比,水平半规管壶腹嵴顶耳石症患者潜伏期、持续时间均较长,年龄更大.结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以后半规管受累常见,与水平半规管相比,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潜伏期更长;水平半规管壶腹嵴顶耳石症与水平半规管耳石症相比年龄更大,潜伏期、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3.
中青年单纯眩晕症的常见及少见病因王振金,武小玲,黄勇华单纯性眩晕是指眩晕发作中除伴随恶心、呕吐、自汗及面色苍白等植物神经症状外,无其它任何耳及神经系定位症征。中青年很常见,但病因不易明确。资料与方法本组共32例,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18~47...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眩晕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分析误诊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09-03—2013-03收治的72例眩晕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眩晕症病因:心源性26例(急性心肌死梗13例,Q-T间期延长综合征4例,重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阵发性室速3例,尖端扭转型室速3例),颈性眩晕28例,急性脑梗死18例。经相应治疗痊愈71例,死亡1例(1.4%)。结论眩晕症的正确诊断借助于详尽的病史、系统体检,必要的医技检查(心电图、血清心肌酶测定、头颅CT、颈椎X线片或CT、MR),提高认识、做好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人体姿态平衡仪在眩晕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人体姿态平衡仪在眩晕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为鉴别前庭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人体姿态平衡仪,测试了71例正常人及185例中枢与末梢性眩晕患者的姿势图及有关参数。结果 将各年龄组正常人的参数进行比较,30岁组平衡功能最佳,与50岁以上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正常人的人体重心晃动轨迹的图形为中心型,中枢性眩晕以弥散多见,末梢性能介于两者之间;正常人与患者各参数比较,眩晕患者晃动的轨迹长,速度快,差异有显著性,中枢与末梢性眩晕组间的参数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50岁以后前庭功能开始减退,人体姿态平衡可用以对眩晕患者进行粗筛。  相似文献   

6.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临床最常见的周围性眩晕性疾病,本文旨在从前庭病理生理学角度阐述其临床特点,首先介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相关前庭病理生理学,包括耳石和内淋巴比重及其与半规管空间位置关系、Flourens定律、Ewald第二定律、耳石移动致内淋巴动力学改变、半规管耦联作用、半规管与眼外肌的耦联关系和中枢速度储存机制;其次从前庭病理生理学角度剖析眩晕发作特征和眩晕眼震发作机制,水平半规管与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差异,手法复位过程中眼震变化规律;最后基于前庭病理生理学,对两种类型耳石的判断、手法复位和前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的注意事项提出观点。  相似文献   

7.
眩晕与脑血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晕症状是目前医学界所面临的一个很有挑战性的课题,这主要是因为它无法客观定义和测量,难以诊断和治疗.眩晕是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是患对空间定向感觉的主观体会错误,是一种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性幻觉或自觉的平衡障碍.  相似文献   

8.
针对眩晕的诊断明确病因可予以手术治疗。选择性前庭神经切断术用于保守治疗无效、患耳尚有实用听觉功能、对侧耳有听觉功能障碍、眩晕严重者,保留骨迷路的结构和听觉纤维,保留有效听力;迷路切除术用于单耳迷路功能障碍并且伴有严重的感音性耳聋者,经乳突入路切除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外淋巴瘘修补术用于存在外淋巴瘘而且对保守治疗无效者;选择性前庭下神经分支切断术及半规管阻塞术可用于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者。  相似文献   

9.
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病因复杂.癫(癎)性眩晕是眩晕的病因之一,在临床上很少见,由于其症状不典型易被误诊误治.我科近两年收治的187例眩晕症中被诊断癫(癎)性眩晕者6例,现将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颈性眩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颈性眩晕(cervicalvertigo)只有在患者主诉以眩晕为主并伴有颈部不适,同时排除与前庭和中枢相关的一些疾病,如中枢性和周围性前庭功能障碍、耳蜗迷路震荡等多种疾病后方可予以诊断。一、诊断1.诊断标准通常可遵循以下原则进行诊断。(1)与头颈活动相关的发作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诸如头痛、头晕、视觉障碍、耳鸣,转颈试验阳性。(2)颈部症状:颈部肌肉痉挛、僵硬疼痛、活动受限、压痛,有时出现上肢麻痛,牵拉试验阳性征。(3)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恶心、呕吐、出汗、胸闷、心悸。(4)严重者可出现发作性猝倒,一般在头后仰、侧屈或旋…  相似文献   

11.
影像学在眩晕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眩晕是患者对空间定向感觉的主观体会错误,是一种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性幻觉或自觉的平衡障碍.其发病原因、机理、诊断和治疗在临床工作及科研方面很多问题有待研究.本文仅对影像学在眩晕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眩晕平衡与糖尿病神经病变关系。方法收集头晕平衡失调患者160例,其中经血糖测定确诊为糖尿病48例(30%),20例为首次诊断糖尿病;常规行视觉、前庭觉和本体感觉平衡功能及神经电生理测定,并随机抽取30例无糖尿病眩晕患者行平衡功能及神经电生理测定并比较。结果 (1)平衡功能:糖尿病组视觉损害6例,占20%,正常对照组1例,占3.33%;Berg总分糖尿病组为34.35±6.52,对照组39.50±7.65;Remberg征:糖尿病组阳性12例,占40%,对照组3例,占10%;甩头试验:糖尿病组阳性为15例,占50%,对照组4例,占13.33%,两两比较差异明显。(2)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有显著差异,但波幅无差异。结论对于眩晕失衡患者应常规作血糖测定,明确糖尿病后行电生理检测,给予综合干预,避免病情发生不可逆改变。  相似文献   

13.
据统计眩晕约占门诊内科病人的 5 % ,耳鼻喉科病人的1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老年人平衡障碍的发病率也日渐增高。Anderson报告老年门诊眩晕患者占 81%~91% [1] 。有鉴于此 ,特就我们近 14年来所接诊的老年眩晕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期对老年眩晕的诊断与治疗有所启迪。1 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采取以眩晕为主诉或有眩晕症状的老年患者 16 8例 ,其中男 70例 ,女 98例 ,年龄 6 0~ 81岁。所有患者均经详细询问病史 ,经门诊耳鼻喉科常规检查及纯音测听 ,前庭功能因受设备条件限制多以闭目直立检查法、过指实验、行走实验、裸…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脑部病变与眩晕和非眩晕性头晕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患者136例资料。病例收集标准:①有头晕症状,包括眩晕和非眩晕性头晕;②有中枢性病变;③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和梅尼埃病被排除。观察眩晕和非眩晕性头晕所占比例,观察各脑叶病变与眩晕和非眩晕性头晕的关系,观察疾病种类与眩晕和非眩晕性头晕的关系。结果 136例患者中,眩晕病例占23%,非眩晕性头晕病例占77%。幕上幕下病变均伴有眩晕和非眩晕性头晕症状,其中幕下病变伴随的眩晕症状多于幕上病变,小脑病变伴随的眩晕症状多于桥脑,小脑中线病变伴随的眩晕症状多于小脑半球。病种与眩晕及非眩晕性头晕之间未发现明确的规律。结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出现的非眩晕性头晕多于眩晕,幕上病变也可能出现眩晕,幕下病变引起的眩晕可能多于幕上病变,小脑中线病变引起眩晕可能多于小脑半球。非眩晕性头晕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对损伤的非特异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急性发作期眩晕症病人脑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状况.方法对156例病人(男性59例,女性97例)进行TCD检测,并以73例健康成人(男性31例,女性42例)为对照组,同步测定颅内脑动脉主干收缩期血流速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眩晕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异常表现在椎基底动脉系统16.03%,颈内动脉系统亦占23.08%,两系统血流动力学异常占49.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发生率(P<0.01).其中女病人表现为前循环血流速度增快、后循环流速减慢,男性则以血流速度减慢为主.结论眩晕症病人颈内动脉系统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异常同时存在,TCD作为一种无创伤、操作简便的检测工具对眩晕病人的病因诊断和随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眩晕症病人的临床症状及发病原因,以提高眩晕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我院2015-02—2016-04接受治疗的眩晕症病人中选取4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对病人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眩晕症病因依次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21例(43.75%),前庭神经炎11例(22.92%),后循环缺血6例(12.5%),梅尼埃病6例(12.5%),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例(6.25%),其他1例(2.08%).结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神经内科眩晕症最常见的发病原因,医护人员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提高其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7.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表现为头部位置变化所引起的短暂性、发作性眩晕和眼球震颤。BP-PV的发病机理有嵴顶石学说和管石学说。BPPV症状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和频率与所累及的半规管及结石碎片的位置有关。不同类型的BPPV可以通过观察体位诱发试验中出现的眼球震颤特点来诊断。BPPV可在保守治疗时自行缓解。管石复位法能将结石碎片从半规管转移到前庭,从而快速消除症状。  相似文献   

18.
眩晕的临床表现复杂,涉及多学科知识,眩晕的定位是眩晕诊断的首要问题。伴有明显的耳科或神经系统体征的眩晕患者较易诊断,但仅表现为孤立性眩晕的患者的诊断却极具有挑战性。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除了最为重要的神经系统、耳科查体外,基于前庭耳石通路及眼动通路的眼位、眼震、眼动、头动及姿势步态等的床旁检查,亦极大地丰富了眩晕患者的定位诊断学。这些床旁检查方法的规范应用,将有助于医师及时地进行定位诊断,识别中枢还是外周性眩晕。基于此,本文对眩晕床旁检查方法及其相关临床意义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眩晕是很常见的临床症状,原因较为复杂,少数是由于颅内病变所引起。近年来由于CT的应用,许多颅内病变可以得出准确而及时的诊断,本文就CT对眩晕的诊断价值加以探讨。一般资料从1980年8月至1983年1月进行的8000例次CT检查中以眩晕为主者94例,其中男63例,女25例。年龄16~88岁,平均48.9岁。病程3个月~4年。多数病例,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或仅有轻微的阳性本征,如眼球震颤,半身感觉迟钝,听力减退等。少数具有明显的神经系统异常体,如颅神经麻痹,偏瘫,共济失调,视乳头水肿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轻度颅脑外伤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t-BPPV)与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i-BPPV)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42例t-BPPV患者(t-BPPV组)与350例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iBPPV)患者(i-BPPV组)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Dix-Hallpike和/或Roll试验诊断,并采用耳石复位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转归。结果与i-BPPV组比较,t-BPPV组骨质疏松率、高血压比率、中度眩晕率、后半规管受累率降低,重度眩晕率、残余症状率、双侧半规管受累率及水平半规管、前半规管、多半规管受累率显著升高(P0.05~0.01)。t-BPPV组(47.6%,52.4%)出现自发性眼震及半规管管轻瘫的比率显著高于i-BPPV组(4.7%,26.6%)(均P0.01)。i-BPPV组治愈率(90.3%)显著高于t-BPPV组(57.1%)(χ~2=35.8,P0.05)。t-BPPV组复发率(40.0%)显著高于i-BPPV组(16.6%)(χ~2=14.61,P0.05)。结论 tBPPV患者有较为严重的眩晕症状,更多累及水平半规管、前半规管或多半规管,且常伴有自发性眼震或/和半规管轻瘫。t-BPPV组治疗成功率较低,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