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术前超声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颈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术后病理证实的186例DTC患者,所有患者均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超声科行术前超声检查,并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其中71例同时行颈侧区择区淋巴结清扫术。以石蜡切片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术前超声诊断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及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根据患者有无桥本甲状腺炎(CLT),将所有病例分为两组,A组合并CLT,B组不合并CLT;分别计算两组超声诊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 结果 术前超声诊断甲状腺癌颈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分别为:68.9%、95.3%,特异度分别为:56.3%、57.1%,PPV分别为:75.0%、95.3%,NPV分别为:48.6%、57.1%。A组(60例)与B组(126例),术前超声对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85.0%、62.5%,特异度分别为:35.0%、67.4%,PPV分别为:72.3%、76.9%,NPV分别为:53.8%、50.8%。 结论 术前超声检查对DTC颈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有价值,对颈侧区的诊断准确性高于中央区。合并CLT的DTC患者,超声对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低于不合并CLT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喉癌及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对喉癌及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进行研究,以指导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对354例喉癌及下咽癌病人行颈部彩超检查,通过与术前触诊检查、术中淋巴结探查及病理检测结果对比分析进行研究。结果应用彩超对喉癌及下咽癌病人颈部淋巴结检测能非常准确地发现触诊不易发现的小淋巴结,经病理证实这些未被触诊发现的淋巴结中存在转移癌;当彩超检查发现淋巴结大于1.5 cm时,淋巴结转移癌的可能性明显增加。当颈淋巴结包膜受侵或突破包膜,可以确诊为颈淋巴结转移癌。结论喉癌及下咽癌病人术前应常规行颈部淋巴结彩超检查。其结果可为制定颈部廓清治疗提供良好依据。对判断病人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细胞周期蛋白E2在下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互关系。 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下咽癌肿瘤组织及相应的正常黏膜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E2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生存率的相互关系,结果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细胞周期蛋白E2在下咽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黏膜组织明显增加(Z=-5.764,P=0.000),且其表达程度与肿瘤的临床分期(Z=-1.995, P=0.046)、淋巴结转移(Z=-2.176,P=0.030)相关。肿瘤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E2表达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为40.2%,阴性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为81.8%。细胞周期蛋白E2表达水平高的患者生存率明显降低(χ2=6.317,P=0.012)。 结论 细胞周期蛋白E2在下咽癌肿瘤组织中的异常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并有可能成为下咽癌的诊断、治疗与预后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IVc期下咽癌患者临床特征,筛选预后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后模型。 方法 在监测、流行病学及预后数据库中收集IVc期下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χ2检验分析远处转移的相关特征,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后模型。 结果 肺(53.7%)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位于梨状窝的肿瘤(P=0.029)和高级别肿瘤(P=0.010)更易发生肺转移。手术、化疗、骨和肝转移是独立预后因素。基于独立预后因素的列线图预后模型C-index为0.686(95%CI 0.649-0.723)。 结论 下咽癌最易向肺转移。基于手术、化疗、有无骨转移和肝转移的列线图预后模型预测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极端梯度提升算法人工智能建立甲状腺癌患者术前CT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为临床制定规范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5月3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共纳入135个淋巴结数据。采集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变量及CT参数,基于XGBoost人工智能评估数据特征属性重要性,建立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采用五折交叉验证方法训练测试模型。 结果 基于XGBoost人工智能甲状腺癌CT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准确率平均为87.41%,优于支持向量机机器学习算法模型79.22%。淋巴结强化、强化不均匀、原发灶同侧淋巴结及淋巴结有包膜侵犯是提示淋巴结转移的重要的CT特征属性。 结论 基于XGBoost人工智能建立的甲状腺癌患者术前CT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准确率高,可以帮助临床医师术前判断甲状腺癌是否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评估肿瘤TNM分期,并制定规范的手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纳米碳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隐匿性侧颈转移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60例临床淋巴结阴性甲状腺乳头状癌在术中注射纳米碳,切除黑染侧颈淋巴结送冰冻病理,根据病理情况决定淋巴结清扫范围。 结果 60例患者术中侧颈淋巴结黑染58例,冰冻病理证实淋巴结阳性12例,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12例。术后随访未见局部复发。 结论 临床N0甲状腺乳头状癌通过术中注射纳米碳示踪可增加侧颈隐匿性转移淋巴结检出率,减少阳性淋巴结漏诊率,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与临床危险因素的诺模图在术前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例PTC患者,收集治疗前的CT及临床资料。以7∶3比例通过完全随机方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训练集(n=85)和测试集(n=29),从CT平扫期和增强动脉期的图像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在训练集中,使用方差阈值法、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算法筛选出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的特征并建立影像组学标签。结合临床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建立术前预测PTC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像组学诺模图。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利用决策曲线分析法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在测试集中对模型进行验证。 结果 从每个患者的CT平扫期与增强CT动脉期图像共提取2 818个影像组学特征,经过特征筛选,共25个与PTC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高度相关的特征,联合影像组学标签与临床独立危险因素(CT报告的淋巴结状态)构建的诺模图,在测试集中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858,高于单独影像组学标签(AUC, 0.769)的效能,同时也高于CT报告的淋巴结状态(AUC, 0.721)的效能。 结论 影像组学诺模图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术前预测工具,它结合了影像组学特征和CT报告的淋巴结状态,对PTC患者的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luorine Fluo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融合显像在颈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7例颈部肿块病人,CT或MRI发现可疑病变28处,其中鼻咽癌放射治疗后6例,肺癌治疗后3例,甲状腺癌手术后3例,下咽癌放疗后1例,不明原发灶4例,行全身或颈部PET-CT检查,其结果与临床病理报告对照。结果17例患者,共28处PET-CT显像阳性20例,阴性8例;对照病理结果,假阳性1例,假阴性1例,18F-FDGPET-CT诊断颈淋巴结转移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95.0%,87.5%,92.9%。结论18F-FDGPET-CT结合PET提供肿瘤代谢图像,CT提供解剖图像,在颈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及监测复发方面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超声检查对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超声检查诊断颈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及对颈部隐戒性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双盲法对55例行颈廓清术患者的术前触诊,超声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进行对比分析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下咽癌共病同时性食管癌的高危因素及预后。 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诊治的200例下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肿瘤信息和随访情况。先对可能影响下咽癌共病同时性食管癌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一步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生存率的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 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55岁)、男性、重度吸烟史、重度饮酒史和肿瘤侵犯部位≥3个是下咽癌患者共病同时性食管癌的高危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重度吸烟史、重度饮酒史和肿瘤侵犯部位≥3个是下咽癌患者共病同时性食管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00例下咽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仅为37.5个月,5年生存率仅为36.7%。56例下咽癌共病同时性食管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4.8个月,低于下咽癌不伴同时性食管癌患者(P<0.05)。早期食管癌(0+Ⅰ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9.2个月,明显高于进展期食管癌(Ⅱ+Ⅲ期)的15.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咽癌共病同时性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时间较低。年龄(<55岁)、重度吸烟史、重度饮酒史和肿瘤侵犯部位≥3个是下咽癌患者共病同时性食管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该针对这些高危因素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突区皮下注射^99m锝-右旋糖酐(^99mTc-DX105)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颈淋巴显像对喉癌和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喉癌和下咽癌患者术前经双侧乳突区皮下注射^99mTc-DX105 SPECT颈淋巴显像与颈廓清标本病理检查进行对比研究。结果:30例患者53侧颈部SPECT,显像阳性24侧,其中3侧为假阳性;阴性29侧,其中1侧为假阴性。53侧SPECT颈淋巴显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95.5%(21/22)、90.3%(28/31)和92.5%(49/53)。8侧隐匿性转移淋巴结中SPECT显像检出7侧,检出率为87.5%(7/8)。结论:乳突区皮下注射^99mTc-DX105 SPECT颈淋巴显像对指导喉癌和下咽癌的临床分期及颈淋巴结清扫,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2 ,9(MMP 2 ,9)与下咽癌组织生物学行为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下咽癌组织中MMP 2 ,9抗体的表达。结果 :32例下咽癌组织中MMP 2表达阳性率为 5 3.12 % ,MMP 9为 5 9.38%。MMP 2 ,MMP 9在癌旁正常黏膜中与下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均P <0 .0 1) ;发生淋巴结转移者与未发生转移者的染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MMP 2 ,9可能与下咽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影响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和颈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98例下咽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因素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颈淋巴结转移状态、转移颈淋巴结大小、转移颈淋巴结数目、转移颈淋巴结累及区域数、转移颈淋巴结最低受累区域等淋巴结病理学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下咽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28.6%。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证实,肿瘤生长方式、肿瘤大小与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而肿瘤突破基底膜达黏膜下层后对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不再产生进一步影响。Cox回归分析表明,临床N分期、颈淋巴结转移状态、转移颈淋巴结大小、转移颈淋巴结最低受累区域因素影响患者生存率,特别是转移颈淋巴结大小、转移颈淋巴结最低受累区域因素与下咽癌患者生存率明显相关。结论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预测下咽癌颈淋巴结,对其作出早期正确诊断,并对影响预后的淋巴结因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是提高下咽癌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The presence of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cancer is associated with an unfavorable prognosis. Reports vary as to whether various conventional radiographic studies, such as computed tomography (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nfer an advantage over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the patient without clinical findings of cervical metastasis (N0).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is a functional imaging modality that has recently been used for head and neck neoplasms. The use of PET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 N0-staged neck in 14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 of the upper aerodigestive tract is reported. Seven patients (50%) undergoing 13 neck dissections had pathologic evidence of disease. PET scans were positive in five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cervical metastasis. PET scans were negative in seven patients (11 neck dissections) with no pathologic evidence of disease. PET scans were positive for unilateral cervical metastasis in two of three patients with involvement of a single lymph node. PET scans were positive in two of three patients with more than two lymph nodes involved. PET had an accuracy of 100% in the eight patients with SCC of the oral cavity. In patients with oropharyngeal or hypopharyngeal carcinoma PET localized cervical metastasis in two of four patients with neck metastasis. In the patient with an N0-staged neck on clinical examination, PET was found to have an overall sensitivity of 78%, specificity of 100%,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100%,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88%, and accuracy of 92%. CT demonstrated sensitivity of 57%, specificity of 90%,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80%,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75%, and accuracy of 76%. PET showed a trend in increased accuracy (P= 0.11) over CT. PET appears to be a promising diagnostic aid that may be applied when evaluating the N0-staged neck, especially for SCC of the oral cavity.  相似文献   

15.
下咽癌颈淋巴转移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研究下咽癌颈淋巴转移的特点、规律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985-2000年住院治疗下咽癌患者108例,均经手术治疗,且术前未行放疗和化疗。根据1992年国际抗癌联合会(UICC)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分级。手术后将下咽癌及颈淋巴结标本进行病理观察,确定肿瘤主体所在原发部位及发生转移的颈淋巴结分布区域。按照病理学将肿瘤的病理分化程度确定为高、中、低分化。通过颈淋巴结病理检查和随访观察确定颈淋巴转移情况,用Kaplan-Meier方法对3、5年生存率进行非参数分析。结果病例中T1、T2淋巴结转移率为45.8%,T3、T4淋巴结转移率为79.8%,总的淋巴结转移率为75.0%(81/108),(P〈0.05)。梨状窝癌为100例,占全部病例的92.6%(100/108),梨状窝及下咽后壁癌的颈淋巴转移率分别为74.0%和87.5%(P〉0.05)。病理高、中、低分化型3组,其颈淋巴转移率分别为72.2%、67.6%、85.7%(P〉0.05)。患者3、5年累积生存率分为67.53%及29.87%。Ⅱ、Ⅲ区颈淋巴转移率为76.5%,Ⅴ、Ⅵ区颈淋巴转移率为8.6%。结论下咽癌颈淋巴转移率高。下咽癌颈淋巴转移是影响下咽癌的预后主要因素,随着颈淋巴转移程度的增加,患者3、5年生存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下咽鳞状细胞癌中整合素β1(Integrinβ1)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下咽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50例下咽鳞状细胞癌及20例癌旁黏膜组织中的Integrinβ1表达水平,应用Image-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免疫组化图像的平均光密度(mean optical density,MOD)。结果 Integrinβ1蛋白在下咽鳞状细胞癌及癌旁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00%和35.0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MOD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ntegrinβ1的表达与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是否伴淋巴转移相关(P〈0.05);Integrinβ1与年龄、性别、吸烟史和原发部位的下咽鳞癌组别间的表达无关(P〉0.05)。结论 Integrinβ1在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介导了癌组织黏附和浸润,检测Integrinβ1可能对评估下咽鳞癌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特点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喉癌喉咽癌哨位淋巴结的临床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喉癌喉咽癌哨位淋巴结的检测及其对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用手术中注射蓝染料的方法,对29例颈淋巴结NO的喉癌喉咽癌患者进行了哨位淋巴结的临床研究。手术中取蓝染的哨位淋巴结作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并与HE染色病理检查结果及颈清扫切除的淋巴结病理检查对照,观察哨位淋巴结转移对颈淋巴结转移癌的预测值。结果 29例中28例成功地显示了哨位淋巴结,成功率达96.6%。每例发现蓝染的哨位淋巴结1-4个,平均每例则检出2.5个。有3例患者的哨位淋巴结检测有肿瘤转移,HE染色病理检查及颈清扫切除的淋巴结病理检查均证实颈淋巴结转移。25例哨位淋巴结冰冻病理检查阴性患者,颈淋巴结清扫标本亦未查见淋巴结转移。哨位淋巴结对颈淋巴结转移的阳性正确率和阴性预测率为100%。结论 哨痊淋巴结检测对喉咽癌的淋巴结转移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在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中的表达以及CD34抗体标志的微血管密度(MVD)的差异,探讨其与下咽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下咽癌组织及20例下咽部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uPA蛋白的表达及以CD34抗体标志的微血管密度。结果 uPA蛋白在下咽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8.33%(47/6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P<0.001),uPA蛋白的表达与其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MVD计数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或0.01);两者与患者发病年龄及肿瘤原发解剖分区均无明显相关性;下咽癌组织中MVD计数与uPA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561,P<0.01);uPA阳性并MVD高表达组的淋巴结转移率为90.91%(20/22),明显高于uPA阳性并MVD低表达组(52.00%)及uPA阴性MVD低表达组(30.77%)(χ2=9.538,P<0.05)。结论 uPA蛋白的高表达促进了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活跃的新生血管生成和uPA蛋白的高表达与下咽癌的侵袭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uPA高表达且MVD计数高的下咽癌患者发生肿瘤浸润及颈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明显增高。uPA的表达强度及MVD的计数值可作为判断下咽鳞状细胞癌生长、浸润及转移能力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