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治疗儿童重症革兰阳性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以经验用药治疗无效而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换用利奈唑胺治疗的重症革兰阳性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重症革兰阳性菌感染患儿经静脉滴注利奈唑胺(10 mg/kg,q8 h),疗程10~14 d,均显效或好转。结论在经验用药治疗无效时,选择利奈唑胺单用或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儿童重症革兰阳性菌感染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分析利奈唑胺(Linezolid)治疗儿童各种感染性疾病(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8年3月至9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住院的感染性疾病患儿40例,根据细菌培养结果或临床经验给予利奈唑胺治疗,通过不同基础疾病、感染部位和病原体分析,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40例患儿治愈28例(70.0%).显效11例(27.5%),无效1例(2.5%),总有效率97.5%.在不同基础疾病、感染部位中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例中共检出耐药革兰阳性菌26株,总体清除率96.2%.初始即使用利奈唑胺组的17例治愈患儿较万古霉素治疗无效后换用利奈唑胺组11例治愈患儿的疗程、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0.05).肺部感染的10例患儿利奈唑胺疗程、细菌转阴天数较之其他部位15例患儿明显缩短(P<0.05).40例患儿中7例发生不良反应,分别为腹泻2例、皮疹2例、血象改变2例、腹泻合并皮疹1例,监测肝肾功能无异常.结论 利奈唑胺治疗儿童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临床疗效好,细菌清除率高,也可用于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组织穿透性强,治疗肺部感染起效快.在重症革兰阳性菌感染、万古霉素过敏或使用效果欠佳情况下可选用;对于儿童患者耐受性好,长期用药需监测血象和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后并发脓毒症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4年12月诊断为ALL并以CCLG-ALL 2008方案化疗后并发血培养阳性脓毒症患儿的临床及病原学资料。结果 545例诊断ALL并以CCLG-ALL2008方案治疗的患儿中112例(145例次)化疗后并发脓毒症,发生率为20.55%。标危和中危组患儿脓毒症高发于诱导缓解治疗阶段,高危组患儿脓毒症高发于巩固治疗阶段。最常见感染部位是呼吸道。血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居多。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敏感率高,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率高。高危型、中心静脉置管、中性粒细胞计数0.1×109/L及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 d者脓毒症发生率显著升高(P0.001)。112例患儿治疗有效率95.17%,脓毒症相关病死率1.28%。结论脓毒症是ALL患儿化疗后的重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特点.方法采集AL患儿血标本进行培养,采用API或VITEK-2 Compact细菌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K-B法检测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6 400份AL患儿血标本培养阳性713例,阳性率为11.1%;在首次分离的655株菌株中,革兰阳性菌344株,占52.5%,以葡萄球菌为主,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葡萄球菌株;革兰阴性菌278株,占42.5%,以黏质沙雷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达100%;真菌33株,占5.0%.结论 AL患儿血培养阳性菌以葡萄球菌、黏质沙雷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药敏试验有助于临床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10d序贯疗法(包括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克拉霉素)和7d传统三联疗法(包括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6年10月至2009年8月洛阳市机车医院123例Hp阳性胃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进行7d传统三联疗法,治疗组(82例)给予10d序贯疗法。疗程结束7~10d后检查消化性溃疡愈合情况和Hp清除率,评估症状积分和副反应。结果溃疡愈合率对照组为40%,治疗组为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清除率治疗组为92.68%,对照组为7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总积分治疗前为(56.89±4.32)分,治疗后为(14.96±2.13)分;对照组症状总积分治疗前为(58.75±5.12)分,治疗后为(21.42±3.78)分,两组症状总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变化更为明显(P0.01)。治疗组副反应低于对照组(6.1%对17.1%,P0.05)。结论包括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及克拉霉素的10d序贯疗法治疗儿童Hp阳性胃病比7d传统三联疗法更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儿童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 - 2009年12月住院的重症RSV肺炎患儿的临床和病原学资料,调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因RSV感染住院共4 189例,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的有306例(7.3%),其中男214例,女92例,年龄8 d ~ 4岁,6个月以内占81.0%.217例(70.9%)合并有基础疾病,以先天性心脏病最多见,其次为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营养不良及神经系统疾病.306例行痰液病原学检测,51例行血培养,结果102例(33.3%)合并感染.从痰液中检出病原体129株,其中细菌114株,以革兰阴性菌最多占69.0%;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占19.4%;3例血培养阳性.所有患儿均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以头孢菌素类最多达88.9%;单药治疗占63.4%,二联使用占35.0%;用药时间< 1周68例(22.2%),~ 2周168例(54.9%).治愈217例,好转81例,未愈自动出院7例,死亡1例.结论 RSV是儿童重症肺炎最主要的病毒病原,重症RSV肺炎主要见于6个月以下婴儿,70.9%合并有基础疾病;33.3%合并感染,以革兰阴性菌最常见;88.9%使用头孢菌素治疗,多为单药治疗,疗程1 ~ 2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病原学分布及主要病原菌耐药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纤维支气管镜镜检的重症肺炎患儿177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肺泡灌洗液行病原体鉴定及病原菌培养、药敏分析,并采用直接免疫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病原进行检测。结果 177例重症肺炎患儿中,有100例检出至少1种病原体,总检出阳性率为58.13%;其中肺炎支原体(MP)检出率最高(41/100例);前3位检出的细菌分别为肺炎链球菌9例(10.59%)、金黄色葡萄球菌8例(9.41%)、铜绿假单胞菌6例(7.06%);前3位检出的病毒分别为巨细胞病毒(CMV)14例(33.33%)、人博卡病毒(HBoV)10例(23.81%)、呼吸道合胞病毒(RSV)8例(19.05%);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提示,主要的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率较低,主要的革兰阴性菌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加酶的β内酰胺类耐药率较低。<5岁重症肺炎患儿病毒检出率约为30.00%,MP检出率约为20.00%,>5岁重症肺炎患儿MP检出率>30.00%;<2岁重症肺炎患儿细菌检出率>20.00%,>2岁重症肺炎患儿细菌检出率约为15.00%。重症肺炎患儿中,气道畸形比例较高,以气道软化、气道狭窄为主。结论苏州地区<5岁的重症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病原学检查以病毒最常见,<2岁者细菌检出率亦较高;常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性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加酶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性高。重症肺炎患儿,尤其是小年龄组婴儿需要重视气道畸形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儿童白血病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草绿色链球菌脓毒症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11例白血病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11例患儿共发生136例次脓毒症,检测到138株菌株,其中25株为草绿色链球菌。25例次草绿色链球菌脓毒症中,男12例次、女13例次,脓毒症发生时中位年龄98(66~138)月,距末次化疗结束中位时间9(6~10) d,中性粒细胞缺乏已持续中位时间5(4~6) d,脓毒症发生时中性粒细胞中位值0.01(0~0.01)×10~9/L。25例次均有发热,热峰(39.3±0.7) ℃,中位发热持续时间1.5(1.0~2.8)d;11例次存在口腔感染,7例次合并上呼吸道感染,3例次继发肺部感染,1例次合并胃肠炎,1例次合并感染中毒性脑病;5例次除发热外无其他感染症状。将138株菌株分为草绿色链球菌组(25株)、非草绿色链球菌革兰阳性菌组(14株)及革兰阴性菌组(99株)3组,三组间年龄、急性髓系白血病所占比例、热峰、口腔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草绿色链球菌组急性髓系白血病及口腔感染比例较高。草绿色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氯霉素100%敏感,对大环内酯类及青霉素类耐药率较高。结论草绿色链球菌是白血病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脓毒症的常见病原体,急性髓系白血病及口腔感染是感染该菌高危因素,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可作为粒细胞缺乏发热合并口腔感染患儿的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9.
立克菌星治疗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立克菌星治疗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疗效,药物敏感性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45例新生儿感染,应用立克菌星6mg/(kg@d)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30~50ml中,每日静点一次,持续2~3h,疗程10.9±2.3d,对分离培养出的25株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并观察患儿耳、肾功能.结果应用立克菌星抗炎的总有效率为93.3%,细菌清除率及细菌对药物敏感率均为88%,其中对革兰阳性菌清除率为80%,对革兰阴性菌清除率为100%.4例(8.8%)尿β2-mG轻度升高,2例(4.4%)脑干诱发电位异常.结论立克菌星用于治疗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效果较好,细菌敏感度高,耐药性小,安全性好.特别对革兰阴性菌疗效较显著,是一种强效安全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在对耳、肾功能严密监测下适用于新生儿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替加环素在儿童重症感染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2012年5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14例重症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接受替加环素治疗2 d及以上。记录患儿的基本病史、用药信息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114例中有47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病例,培养出52株鲍曼不动杆菌菌株。病死率23.4%(11/47)。47例中,替加环素治疗中位时间是13 d[(2.5~13.5)d],替加环素治疗前其他抗生素使用的中位时间是9 d[(2~27)d]。总体临床好转率47.3%,病原学清除率38.9%。47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例,替加环素治疗结束时有24例临床好转,26株菌株被清除。治疗过程中未见严重副反应。结论有近半数病例得益于替加环素治疗,但替加环素的有效性不可被高估。需要更多的对照控制研究来进一步论证替加环素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在治疗前及治疗第2、4、8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组显效率为80.0%,利培酮组显效率为73.3%。阿立哌唑组不良反应少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伏立康唑治疗重症监护病房(PICU)儿童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PICU在2008年2月-2009年5月收治的7例临床确诊为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重患儿。7例患儿除存在真菌感染外,均存在其他细菌感染,在予敏感抗生素治疗的情况下予伏立康唑针剂,每次7 mg.kg-1,静脉滴注,每12 h 1次;7~14 d后改用伏立康唑片剂,每次7 mg.kg-1,每12 h口服1次,序贯治疗14~28 d。治疗期间,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定期复查胸片或肺部CT及痰培养,监测血气分析,肝、肾功能,心肌酶谱,血、尿常规,详细记录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7例患儿中5例治愈,1例有效,1例无效,有效率达85.7%。6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其中2例患儿出现一过性腹泻,经对症治疗后缓解;4例患儿出现肝功能损害,经护肝及对症支持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结论PICU患儿是真菌感染高危人群,肺部真菌感染机会增多。伏立康唑是一种新合成的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物,治疗肺部真菌感染患儿疗效良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合并尿路感染(UTI)患儿的菌群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特点,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对2011年1~12月住院的97例NS合并UTI患儿(初发53例,复发44例)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药敏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NS患儿合并UTI的发生率为36.5%,其中NS复发患儿UTI的发生率高于初发者(44.0% vs 31.9%,P<0.05),临床表现以无症状菌尿为主。病原菌分析示肠球菌比例最高(50.5%),其中屎肠球菌29.4%,粪肠球菌21.1%。其次为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15.6%)、肺炎克雷伯菌(14.7%)。肠球菌对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的敏感性较高,对四环素、莫西沙星耐药率高;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多重耐药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72%和17%(P<0.05)。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丁胺卡那霉素、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高。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菌的检出率为25%,产ESBLs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为100%,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及头孢曲松几乎无敏感性。结论:复发NS患儿较初发者更易发生UTI;肠球菌已成为NS患儿合并UTI的主要致病菌,且耐药现象严重,其中屎肠球菌多呈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血培养阳性的脓毒症患儿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NICU 1450例新生儿的1450份血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结果 1450份血培养标本共分离病原菌9种233株,总阳性率为16.1%.其中革兰阳性球菌93株,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优势,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103株,以肺炎克雷白杆菌居多,其次为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真菌37株,以念珠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替考拉宁敏感性高,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及β-内酰胺酶抗生素耐药性达95%以上;革兰阴性杆菌对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敏感;真菌以念珠菌为主,对抗真菌药物普遍敏感.结论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大肠埃希菌等是NICU中新生儿脓毒症最常见的几种病原菌,耐药性高,临床医生应根据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治疗,且真菌感染不可忽视,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12岁女性患儿,因发热、皮疹3 d入院。患儿3 d前出现反复高热及双下肢皮疹,左下肢皮疹于24 h之内迅速融合成片、中心出现蓝黑色出血性坏死及水疱。病程中出现PLT降低、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明显升高,确诊为暴发性紫癜。予美罗培南联合利奈唑胺抗感染、丙种球蛋白调节免疫、低分子肝素抗凝,将皮疹水疱处液体抽出、保护皮疹处伤口创面、防止感染等处理,患儿无发热,坏疽皮肤好转,PLT、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正常后出院。暴发性紫癜是一种罕见的、病情进展迅速的血栓性出血性疾病,多见于儿童。如不及时处理,可造成严重后遗症,致残率及病死率高。在治疗过程中,抗感染、纠正凝血功能、坏疽皮肤的局部管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儿童腹腔感染(IAI)相关脓毒症临床分离菌分布及耐药性, 为儿童IAI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16例病原菌培养阳性的ICU IAI相关脓毒症患儿的病例资料, 按照不同的发病年份、发病地点、原发疾病, 进行临床分离菌及耐药性分析。结果共收集ICU儿童IAI相关脓毒症病原菌186株, 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以及真菌的占比分别为53.2%、40.9%、5.9%;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是居前4位的分离菌, 占所有分离菌株的57.0%;革兰阳性菌常见屎肠球菌(19.9%)、粪肠球菌(10.2%);革兰阴性菌多见大肠埃希菌(13.4%)、肺炎克雷伯菌(13.4%);真菌以白色念珠菌(3.8%)为主。61例感染性疾病患儿培养出革兰阳性菌57株, 主要为屎肠球菌(28株);革兰阴性菌53株, 以肺炎克雷伯菌(21株)为主;40例消化道畸形患儿培养出革兰阳性菌32株, 粪肠球菌(6株)最常见;革兰阴性菌14株, 主要为大肠埃希菌(6株);13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儿培养出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儿童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STSS)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2023年4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和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细菌培养证实为化脓性链球菌感染且符合STSS诊断标准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药物治疗疗效。根据药物治疗方案分为4组:标准组(含青霉素的方案)、A组(碳青霉烯类+糖肽类/利奈唑胺)、B组(碳青霉烯类、广谱抗生素、糖肽类/利奈唑胺单用或联用,但除外A组的方案)、C组(大环内酯类/未使用抗菌药物)。结果共纳入32例STSS患儿。药敏试验显示所有菌株对氨苄西林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和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敏感,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及四环素耐药。标准组、A组、B组、C组4组间有效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标准组有效率最高(100%),A组、B组、C组有效率分别为40%、40%、0%。结论使用含青霉素的抗菌方案可提高儿童STSS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替加环素在儿童重症感染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以2012年5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14例重症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接受替加环素治疗2 d及以上。记录患儿的基本病史、 用药信息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114例中有47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病例, 培养出52株鲍曼不动杆菌菌株。病死率23.4%(11/47)。47例中,替加环素治疗中位时间是13 d[(2.5~13.5) d], 替加环素治疗前其他抗生素使用的中位时间是9 d[(2~27) d]。总体临床好转率47.3%, 病原学清除率38.9%。47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例,替加环素治疗结束时有24例临床好转,26株菌株被清除。治疗过程中未见严重副反应。结论 有近半数病例得益于替加环素治疗,但替加环素的有效性不可被高估。需要更多的对照控制研究来进一步论证替加环素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背景:耐碳青酶烯革兰阴性菌(CRO)感染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并与重症感染率和病死率显著相关。 目的:分析CRO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为预防CRO提供依据。 设计:病例对照研究。 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急性白血病(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化疗后革兰阴性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CRO和碳青酶烯类敏感革兰阴性菌(CSO)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和重症感染率。 主要结局指标:CRO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72 h内重症感染发生率。 结果:91例患儿101例次革兰阴性菌感染数据纳入本研究,CSO组76例次,CRO组25例次;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7例次(66.3%),急性髓系白血病34例次(33.7%)。多变量Logistic分析提示,标本采集前30 d内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10 d(OR=6.201,95%CI:1.339~28.729,P=0.020)是CRO的独立危险因素。经验性抗感染治疗72 h内重症感染率24.7%(25/101),CRO组(14/25,56.0%)高于CSO组(11/76,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17,P=0.000)。住院期间死亡5例,均为CRO患儿。 结论:急性白血病患儿CRO感染后重症感染率高。30 d内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10 d是C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儿童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脑膜炎(LMM)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病房收治的17例LMM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抗生素的选择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比较总结。患儿年龄7个月~10岁,平均3岁5个月,〈1岁1例,1~3岁幼儿比例最高共10例(占59%),〉3~〈6岁2例,≥6岁4例。入院时患儿病程7~50d。结果17例患儿均通过脑脊液培养确诊为LMM。患儿均有发热,病程中伴惊厥、头痛、呕吐等表现,感染中毒症状相对较轻。17例患儿入院前病程7-50d。患儿均无免疫缺陷。其中5例患儿进行菌株分型,结果均为1/2a型。17例患儿在确诊前均使用过头孢类抗生素,确诊后根据药敏试验更换为敏感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美罗培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复方磺胺甲晤唑(SMZ)等。17例患儿中2例并脑积水,其中1例因存在颅高压症状,最终进行了脑室一腹腔分流。17例患儿于门诊随访1年,预后良好,无明显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儿童LMM较成人少见,且免疫功能多正常,可共患脑积水。氨苄西林仍为LMM的首选,而美罗培南、SMZ及利奈唑胺可作为替代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