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多功能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探讨多功能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DR)的临床应用,以期提高DDR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EPEX型多功能DDR做常规摄影,随机调取1000张DDR影像,由3位高年资放射学者对影像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常用体位的最佳摄影方式。结果甲片率73.00%,乙片率22.70%,丙片率4.30%,废片率0%。结论DDR系统操作简单,成像快捷,影像质量好,有利于放射诊断。  相似文献   

2.
DR调节控制超短时间曝光在婴幼儿胸部摄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数字X线摄影(DR)调节控制超短时间曝光在婴幼儿胸部摄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DR调节控制及固定控制的婴幼儿胸片各100例,由放射科中级以上医技师各2名对所有胸部x线片质量进行分析,分别统计甲、乙、丙及废片率,同时对婴幼儿胸部的细微结构显示率进行评价.结果 DR调节控制婴幼儿胸部影像:甲片率70%,乙片率20%,丙片率10%,废片率0%;DR固定控制婴幼儿胸部影像:甲片率42%,乙片率48%,丙片率27%,废片率2%.婴幼儿肺内的细微结构显示率:DR调节控制影像为100%,DR固定控制影像为90%.结论 DR调节控制的婴幼儿胸部影像的诊断图像质量明显好于DR固定控制影像,有利于放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成像技术要领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资料与方法200份实行质量控制前(非质控组)及质量控制后(质控组)的肝动脉DSA片,依据照片甲级片率判定标准计算甲、乙、丙级片率,比较两组DSA片的非甲级片缺陷因素(包括运动或饱和伪影、导管位置欠精确、造影剂注射参数不当、窗宽窗位调节不当、诊断区未包全、照相信息捕捉不全、设备性能)发生率。结果质控组甲、乙、丙级片率分别为80.98%、14.13%、4.89%;非质控组分别为71.35%、18.61%、10.04%。质控组非甲级片缺陷因素发生率显著低于非质控组(χ2=36.968,P<0.05),在导致非甲级片的缺陷因素中,伪影居多,导管位置欠精确次之。结论影响肝动脉DSA图像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成像技术、注射参数、设备性能、后处理及照相技术,实施质量控制能显著提高肝动脉DSA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4.
直接数字X线摄影与传统高千伏胸部摄影对比分析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5  
目的 评价直接数字X线摄影术 (DR)在胸部的应用。方法 抽取我院DR胸部影像和传统高kV胸片各 10 0 0例 ,由 3位放射学医师对影像进行分析 ,分别统计甲、乙、丙及废片率 ,同时对胸部的细微结构显示率进行评价。结果  (1)DR影像 :甲片率 5 0 6% ,乙片率 3 8 5 % ,丙片率 10 9% ,废片率 0 %。 (2 )传统高kV胸片 :甲片率 41 1% ,乙片率 44 1% ,丙片率 13 3 % ,废片率 1 5 %。 (3 )肺内的细微结构显示率 :DR影像为 10 0 0 % ,传统高kV胸片为 78 6%。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χ2 =968 6,P <0 0 0 1)。结论 DR胸部影像的诊断图像质量好于传统高kV胸片。DR系统操作简单 ,成像快捷 ,有利于放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直接数字X线照片质量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直接数字X线摄影(d irect d igital rad iography,DDR,简称DR)等数字化影像设备的广泛投入使用,DR片的质量控制是一个新的课题,DR片成像的各个环节均与图像质量密切相关。我院于2002年底安装DR一套(型号为美国HOLOG IC:DR1000C胸片机)及相应配套的图像后处理工作站(杭州维科软件公司:影像诊断工作站系统1.08版),柯达干式激光打印机8100、8200、8700型各1台。经近2年的使用,共拍摄胸片2.51万张、颈椎0.48万张、腹部立位片及其它部位0.11万张,甲级片2.51万张,总体甲片率为81%,乙级片率为19%,明显高于质控要求甲片率>40%的水平。3…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R片甲片率评片标准,进一步提高CR影像质量。方法:随机抽取X线普通片1000张:质控前CR片1000幅(工作站);质控后CR片1000幅(工作站)。参照1996年创等级医院时甲片率的标准进行质控。结果:X线普通片的甲片率为42.5%;质控前CR片甲片率为56%;质控后CR片的甲片率为88.5%。结论:总结如何质控CR片影像质量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X线摄影与屏片系统摄影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计算机X线摄影(CR)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CR照片和常规X线摄影照片各1200 例,由2位主管技师和1位副主任技师对照片进行分析,统计出甲、乙、丙及废片率。并对乙、丙级片及废片产生的 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①照片影像质量:CR照片甲级片率51.6%,乙级片率35.5%,丙级片率12.2%,废片率 0.7%。常规X线摄影照片甲级片率40.6%,乙级片率42.5%,丙级片率15.2%,废片率1.7%。②摄影条件:数字 比模拟摄影电压高1~5kV,曝光量高20%左右。结论:CR摄影影像质量好于模拟摄影(即甲级片率高,废片率 小),可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断。但曝光条件比屏 片系统高,增加了病人的X线接受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影响X线片质量的因素 ,探索避免这些因素的措施。方法 :按照评分标准对我院 5 2 93份共 82 5 7张X线片进行质量分析。结果 :甲片 4782张 ,乙片 2 470张 ,丙片 10 0 5张。结论 :强化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 ,做到细心操作 ,有助于提高X线照片质量。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X线摄影与传统摄片影像质量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的影像质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材料和方法:参照卫生部“三甲”医院检查采用的标准,评定甲、乙、丙级和废片。对1000份不同部位CR影像片和1000份与前者部位相同的传统片影像的质量进行评定,分析造成非甲级片的成因,对两组影像质量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R片的甲片率为53.6%,明显高于传统片42.5%的甲片率,造成CR非甲级片主要成因是体位及铅字号码放置缺陷、摄影体部有异物和摄影前患者准备不佳(98.92%),传统片为76.7%;摄影条件不佳、影像处理技术不良(暗室技术)对CR影像质量影响不大(1.08%),而对传统片影像质量的影响为23.3%。CR片的废片率为0.0%(不包括机器故障造成的废片),低于传统片的2.0%废片率。结论:CR片影像质量明显优于传统片的影像质量,可广泛应用于除动态影像检查外的临床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计算机X线摄影术(CR)在床边照片的应用。方法:抽取我院CR床边按照影像和传统床过照片备1000例,由2位放射学医师及1位主管技师对影像进行分析,分别统计甲、乙、丙及废片率,同时也对条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CR影像:甲级片率32.1%,乙级片率44.5%,丙级片率23.4%,废片率0%。(2)传统床造影像:甲级片率20.3%,乙级片率53.5%,丙片率16.8%,废片率9.4%。结论:CR床边照片质量明显比传统床边投照优秀,CR床边照片有利于放射诊断。  相似文献   

11.
实施QC对影像质量与病人剂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实施放射诊断设备质量控制(QC) 后,病人受照剂量及X 射线胶片影像质量的变化。方法 QC前后用热释光剂量探测器测量病人入射体表剂量,并用欧洲共同体(CEC) 影像质量标准对已测量剂量的病人X 射线胶片影像质量进行评价,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X 射线机实施质量控制后,病人受照剂量有了明显下降(P< 0-01 或P< 0-05),胸部后前位下降了23% ,腰椎前后位和腰椎侧位下降了48% ,骨盆前后位下降了88% 。QC前、后比较,腰椎侧位片影像质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胸部后前位、腰椎前后位及骨盆前后位胶片影像质量反而有所提高( P<0-01 或P<0-05)。结论 对X射线机进行QC检测后可使病人受照剂量较大幅度地下降,但X 射线胶片影像质量没有降低,诊断信息没有丢失。  相似文献   

12.
CR系统在乳腺摄影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R系统在乳腺摄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CR乳腺照片和传统钼靶X线照片各800张进行分析,统计出甲、乙、丙级片及废片率;统计CR片及传统屏-片乳腺癌的诊断正确率。结果:①照片影像质量:CR照片甲级片率67%,乙级片率26%,丙级片率7%,废片率0.25%。传统屏-片甲级片率36%,乙级片率50%,丙级片率11%,废片率2.5%。②照片诊断正确率:CR照片90%,传统屏-片73%。③摄影条件:CR系统比屏-片系统摄影管电压低4 kV,曝光量低4 mAs。结论:CR摄影影像质量好于传统屏-片摄影,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且减少了病人的X线接受剂量。  相似文献   

13.
Purpose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systematically improve ultrasound image quality via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quality control (QC) sonographer.MethodsThe position of a QC sonographer was created, whose responsibility was to preview ultrasound examinations performed by other sonographers and audit ultrasound examinations for image quality and protocol adherence. Retrospective audits of examinations perform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QC sonographer position were performed. Examinations from 17 sonographers were audited (16 examinations per sonographer), with a sample size of 272 examinations per audit. The QC sonographer graded the following imaging quality parameters (IQPs) as acceptable or needing improvement: gain, depth, color Doppler, spectral Doppler, and protocol adherence. Statistical comparisons were performed by a biostatistician using a χ2 test, with P < .05 used as the threshold for significance.ResultsThe baseline audit (September 1, 2015 to November 30, 2015) revealed 439 instances of IQPs that required improvement. A second audit after establishing the QC sonographer role (August 1, 2016 to October 31, 2016) found 176 instances of IQPs that required improvement. A third, follow-up audit (May 1, 2018 to September 30, 2018) found 172 instances of IQPs that required improvement.ConclusionsRemoving a sonographer from the clinical line to work as a QC sonographer resulted in a 60% decrease in parameter errors that was maintained over time. Another benefit of the QC sonographer role is improved sonograp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腹部脏器组织行CO2静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健康雌猪2头和雌犬2条,麻醉后,用25G细穿刺针直视下多点穿刺脾、肝、肾、胰腺、小肠和子宫组织。手推法注射CO2行数字减影静脉造影。结果细针穿刺CO2造影可显示脾-门静脉系统、肝静脉、门静脉、肾一下腔静脉、子宫-卵巢静脉,不能显示胰腺和小肠引流静脉。其中,以脾-门静脉系统显示最佳,其影像质量评定结果为A级、B级和C级分别为87.5%(7/8)、12.5%(1/8)和0%;其他依次为肝静脉[A级、B级和C级分别为81.8%(9/11)、18.2%(2/11)和0%]、门静脉[A级、B级和C级分别为77.8%(7/9)、22.2%(2/9)和0%]、肾-下腔静脉[A级、B级和C级分别为38.5%(5/13)、61.5%(8/13)和0%]、子宫.卵巢静脉[A级、B级和C级分别为0%、33.3%(2/6)和66.7%(4/6)]。术中未发现实验动物的重要生命体征发生改变。结论细针直接穿刺部分腹部脏器组织行CO2数字减影静脉造影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CR摄影与屏-片摄影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R摄影与屏-片系统摄影曝光条件及对患者的X射线辐射剂量,评价CR摄影的应用价值。方法取本院CR照片和常规X射线摄影照片各2500份,由2位主管技师和1位副主任技师对照片按部位分组进行分析,统计出甲、乙、丙及废片率;并对乙、丙及废片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①照片质量:CR摄影照片甲级片率63.6%,乙级片率27.2%,丙级片率9.2%,废片率0%;屏-片系统摄影照片甲级片率40.2%,乙级片率42.4%,丙级片率15.6%,废片率1.8%。②摄影条件的比较:CR数字摄影比屏.片系统摄影电压需提高1-6kV,曝光量高20%左右。结论CR数字摄影照片质量明显高于屏-片系统摄影,但曝光条件比屏-片系统高,相对增加了患者的X射线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模型探讨99TcmO4-与18F-氟脱氧葡萄糖(FDG)在图像采集中的相互影响,讨论同一患者是否可以同日分别采用PET/CT及SPECT两种仪器行高低两种能量放射性核素显像.材料与方法 利用统一规格、相同容积( 500ml)的5个塑料瓶(编号A、B、C、D、E),其内均注入500ml蒸馏水制作成模型.A瓶注入0.5mCi 18F-FDG行PET/CT显像;B瓶注入1mCi99TcmO4-行SPECT显像;C瓶内同时注入混合好的0.5mCi18F-FDG和1mCi99TcmO4-;D瓶内先注入1mCi99TcmO4-后再注入0.5mCi18F-FDG;E瓶先注入0.5mCi18F-FDG后再注入1mCi99TcmO4-.然后对C、D、E瓶分别行PET/CT显像和SPECT显像,并判断图像效果.结果 A瓶PET/CT显像和B瓶SPECT显像图像效果为1级;C、D瓶SPECT及PET/CT显像图像均为2级;E瓶SPECT显像图像为3级,PET/CT显像图像为1级.结论 同时加入18F-FDG和99TcmO4-对PET/CT和SPECT图像质量均有影响.先加入18F-FDG后加入99TcmO4-对PET/CT图像质量影响小,但SPECT图像不能分辨.先加入99TcmO4-后加入18F-FDG对PET/CT和SPECT图像质量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能谱CT最佳单能量成像联合ASIR及ASIR-V重建技术对胸部CT增强扫描动脉期图像质量的优化。方法搜集行胸部增强能谱CT检查的62例患者资料,使用能谱GSI模式进行扫描并重建,在传统重建模式(FBP)重建下,以间隔10 keV为一组重建出40~140 keV的11组单能量(MONO)图像,与140 kVp混合能量(QC)图像共组成12组图像。对12组图像的CNR、BHA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并采用秩和检验分析其主观评分。得出能谱CT成像中伪影较小且图像质量较高的单能量图像。将其单能量图像分别与30%、50%、70%水平的ASIR及ASIR-V进行重建,得到6组新重建模式下的单能量图像,将其与FBP重建下QC及此单能量图像共组成8组图像并使用较前相同的统计学方法对其主观及客观评价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FBP重建下,80 keV图像的CNR值为7.7±2.0,与QC图像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管处的BHA值为44.4±22.0,低于QC图像(P<0.05);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为4.50±0.62,与QC图像无差异(P>0.05);伪影主观评分为2.45±0.62,低于QC图像(P<0.05);具有较低的伪影水平并保持了较好的图像质量。因此选取80 keV做为最佳单能量值进行下一步研究。80 keV联合50%ASIR-V的CNR值为13.9±4.3,高于QC图像(P<0.05);BHA值与其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为4.90±0.298,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与常规胸部增强扫描动脉期图像相比,能谱CT 80 keV单能量联合50%ASIR-V图像能够减低对比剂硬化伪影,同时提高图像质量,可常规应用于胸部CT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低k V、低浓度对比剂结合使用迭代重建CT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CTCA受检者共90例,男52例,女38例;年龄30~85岁,平均年龄(56.72±14.51)岁。将其随机分为A、B、C共3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不同碘浓度的对比剂:A组270 mg I/m L、B组350 mg I/m L、C组370 mg I/m L。A组管电压100 k V,B、C组管电压120 k V,3组管电流为200~250 m As。采用4分法主观评价影像质量;测量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升主动脉根部的CT值,计算影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来客观评价影像质量。同时记录受检者的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DLP)、对比剂注射的容量和浓度,分别计算受检者辐射剂量和碘用量。3组受检者年龄、DLP、有效剂量(ED)、信号强度、噪声、SNR和CNR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组间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性别、影像质量的主观评分采用χ~2检验。结果 3组受检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受检者冠状动脉段显示质量达诊断需求者有1 210段(98.94%)。3组之间在冠状动脉各段显示质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6,P=0.325)。3组中左、右冠状动脉及升主动脉根部的CT值、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DLP、ED和碘总量均低于B、C组(P0.05),相对于B组分别降低了约27.58%、27.58%、21.27%,相对于C组分别降低了约28.21%、28.21%、24.83%。结论低k V、低浓度对比剂结合迭代重建进行CTCA成像,能获得与常规CTCA一致的影像质量,同时明显地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和注射的碘总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