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建立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ASOTLF)分型系统,并进行可信度检验及临床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29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L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14例,女779例;年龄57~90岁[(71.4±6.3)岁]。骨密度T值为-5.0~-2.5 SD[(-3.1±-0.4)SD]。根据临床症状和骨折影像学特征,将ASOTLF分为4型:Ⅰ型(隐匿型)、Ⅱ型(压缩型)、Ⅲ型(爆裂型)和Ⅳ型(不稳定型),其中Ⅱ型分为ⅡA型、ⅡB型、ⅡC型3个亚型,Ⅲ型分为ⅢA型、ⅢB型2个亚型。其中Ⅰ型75例(5.8%),ⅡA型500例(38.7%),ⅡB型134例(10.4%),ⅡC型97例(7.5%),ⅢA型442例(34.2%),ⅢB型27例(2.1%),Ⅳ型18例(1.4%)。首先,对3名观察者共计3000次评估分型的可信度进行检测;其次,根据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Ⅰ型采用后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Ⅱ型采用体位复位+PVP治疗,ⅢA型、ⅢB型分别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后路切开复位减压植骨融合钉道强化内固定术治疗,Ⅳ型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钉道强化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总体患者及各型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观察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局部Cobb角及椎体后凸角(椎体角),并记录Framkel分级情况和并发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43个月[(29.9±5.1)个月]。观察者间可信度平均总体κ值为0.83,观察者内可信度平均总体κ值为0.88。总体患者术前VAS、ODI分别为(5.8±0.7)分、72.5±6.6,术后1个月分别为(1.8±0.6)分和25.0±6.3,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5±0.6)分和19.5±6.2(P均<0.05)。总体患者术前Cobb角及椎体角分别为13(7,20)°和7(5,10)°,术后1个月分别为8(4,11)°和4(3,6)°,末次随访时分别为9(5,12)°和5(4,8)°(P均<0.05)。各分型末次随访时VAS、ODI、Cobb角及椎体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1例Ⅳ型、5例ⅢB型患者出现脊髓压迫症状,术前Frankel分级为C级1例,D级5例,末次随访时均恢复为E级(P<0.05)。3例Ⅳ型、22例ⅢB型患者出现下肢放射痛、麻木等症状,给予椎管减压、椎体强化内固定术治疗后,末次随访时仅有3例患者存在浅感觉减退,其余患者均完全恢复。结论本研究提出了ASOTLF分型,其可信度较高。根据分型采用相应治疗方法均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说明该分型对于临床治疗方法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过伸复位联合单侧入路的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术前牵引垫枕,术中利用骨科手术床行过伸复位,再行PVP治疗。在术前、术后3 d、术后12个月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评分(VAS),计算术前、术后压缩椎体高度恢复率。结果 16例20个椎体操作成功,骨水泥向椎体前方渗漏5例,侧方渗漏2例,向椎间盘内渗漏2例,无椎体后方渗漏。VAS评分由术前8.5±1.2降低至2.5±1.4,骨折椎体高度恢复率为(40.1±23.5)%。结论过伸复位联合单侧入路的PV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共176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PVP组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组,PVP组102例,PKP组7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水泥注射量、Cobb角及治疗有效率,VAS评分评估两组手术前后疼痛情况。结果 PVP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PKP组(P<0.05)。PVP组及PKP组术后24 h及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PVP及PKP组术后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有效率比较,PVP及PK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病程<6个月的患者治疗有效率(98.4%)显著高于病程≥6个月的患者(73.6%)(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有效、可行的方法,病程长短会影响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是一种脆性骨折,其中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LF)最为常见。目前,OTLF已逐渐成为困扰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部分患者因治疗不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深入研究该疾病的防治措施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减轻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要正确选择治疗方法,必须依据骨折分型。国内外学者已提出多种OTLF分型,但各自存在不同缺陷,临床医师难以领会其中的差异,应用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此,笔者对OTLF不同分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是一种脆性骨折,其中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LF)最为常见。目前,OTLF已逐渐成为困扰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部分患者因治疗不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深入研究该疾病的防治措施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减轻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要正确选择治疗方法,必须依据骨折分型。国内外学者已提出多种OTLF分型,但各自存在不同缺陷,临床医师难以领会其中的差异,应用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此,笔者对OTLF不同分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以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 compressed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8月-2009年7月收治的42例采用PVP或PKP治疗的OVCF患者,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  相似文献   

7.
闭合复位辅助下的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 tebroplasty,PVP)是近年兴起的脊柱微创治疗新技术。1987年由Galibert等首次报告PVP用于椎体血管瘤的治疗,该技术创伤小,能使患者迅速缓解疼痛,尤其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VCF)的一种新的、有效的方法。2003年9月- 2006年1月,笔者采用闭合复位辅助下的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25例,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对57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采用术前牵引过伸复位,再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术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椎体高度显著恢复,无严重并发症。闭合复位联合PV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脑梗死的CT表现分型与临床预后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CT表现及分型,评价CT分型对判断临床预后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外伤性脑梗死的CT表现,结合临床进行CT分型,并与临床预后作对比分析。结果将外伤性脑梗死分为5型:Ⅰ型,腔隙性梗死型(n=44);Ⅱ型,单脑叶型(n=20);Ⅲ型,多脑叶型(n=15);Ⅳ型,挫伤出血型(n=15);Ⅴ型,小脑与脑干型(n=8)。其中Ⅰ~Ⅱ型疗效较好,Ⅲ-Ⅴ型病情严重,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结论外伤性脑梗死CT分型有助于判断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0.
距骨颈骨折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距骨颈骨折的治疗. 方法 1988年10月-2004年6月,按改良Haw-kins法对66例距骨颈骨折患者分型:Ⅰ型14例,行石膏外固定;Ⅱ型34例,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或关节融合术;Ⅲ型16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或关节融合术;Ⅳ型2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或关节融合术.其中陈旧性骨折4例. 结果 平均随访6.28年,采用Hawkins评分进行评估,优(29%)19例(Ⅰ型13例,Ⅱ型5例,Ⅲ型1例);良(26%)17例(Ⅰ型1例,Ⅱ型12例,Ⅲ型4例);可(27%)18例(Ⅰ型11例,Ⅱ型6例,Ⅳ型1例);差(18%)12例(Ⅰ型6例,Ⅱ型5例,Ⅳ型1例).距骨缺血性坏死25例(38%),踝及距下关节炎分别为20例(30%)和26例(39%). 结论 距骨颈Ⅰ型和Ⅱ型骨折宜石膏外固定,Ⅲ型骨折应切开复位内固定,Ⅳ型和陈旧性骨折宜采用关节融合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经验。方法对2005年以来收治并随访的10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Ev-ans-Jensen分型,Ⅰ型23例,Ⅱ型22例,Ⅲ型25例,Ⅳ型20例,Ⅴ型15例。动力髋螺钉(DHS)组45例,锁定钢板(LCP)组35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针(PFNA)组15例,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10例。105例患者均进行随访并作出不同术式的疗效分析。结果本组105例平均住院18 d,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亡,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6个月。患髋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其中优58例,良34例,可10例,差3例,总优良率87.6%。结论手术方式应该根据骨折类型、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特点、局部骨质及全身情况综合考虑。DHS用于Evans-JensenⅠ型、Ⅱ型稳定的、无骨质疏松的粗隆间骨折。LCP用于Ⅲ型、Ⅳ型不稳定粗隆间骨折,但需要复位小粗隆内后侧骨块。PFNA生物力学特点适用于Ⅲ型、Ⅳ型、Ⅴ型不稳定粗隆间骨折。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适用于Ⅴ型高龄患者伴严重骨质疏松、需早期下床活动及内固定失败的挽救手术。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是一种由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内分泌代谢性骨病,在老年男性和绝经期妇女中多见,70%~80%患者表现为骨骼疼痛,骨质疏松性骨折以脊柱胸腰段骨折最为常见。数据显示,我国有近1亿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1]。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且认可度较高。但PV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较高,为12%~52%。本研究旨在分析PVP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邻近椎体再骨折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一直是临床热点,其目的是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减轻脊柱的后凸畸形。近几年随着椎体成形术的发展和应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并且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PKP)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就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吸虫钙化性肝病的CT分型与肝脾测量和生化指标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CT发现肝内钙化并经临床与病理证实的血吸虫肝病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组进行CT征象及肝脾测量和临床资料分析,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由2名高职医师根据CT所见肝内钙化的形态及分布对血吸虫肝病组进行分型(Ⅰ~Ⅳ型)。结果实验组100例中,Ⅰ型(27例)、Ⅱ型(42例)、Ⅲ型(19例)、Ⅳ型(12例);其中,Ⅰ~Ⅳ型的肝尾状/右叶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I~Ⅲ型脾指数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Ⅳ型脾指数较对照组减小(P<0.05);实验组CT分型中的GGT(Ⅰ、Ⅲ、Ⅳ)、ALP(Ⅱ、Ⅲ、Ⅳ)、TBA(Ⅰ、Ⅲ)较对照组不同程度升高(P<0.05);实验组Ⅲ型的TC、HDLC、APOAⅠ较对照组升高(P<0.05),Ⅱ、Ⅳ型的TG、APOB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血吸虫钙化肝病的CT分型与肝形态、脾指数改变有较为明显的相关性;与肝功及血脂指标变化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行PVP治疗的237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伤椎节段、骨折压缩程度、骨水泥注射量以及手术前后VAS评分。其中男性61例,女性176例;平均年龄(72.7±9.1)岁。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d的VAS评分,分析各因素与老年胸腰椎骨折PVP术后疗效的相互关系。结果椎体骨折集中在胸腰段,其中T12~L_2共192椎,占总数的81.0%。总体平均骨水泥注射量(6.7±1.5)mL。术前VAS评分7.6±0.9,术后3d 2.8±1.1,术前与术后3d 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的性别(男:5.7±1.0,女:5.6±1.0)、伤椎位置(胸段:5.7±0.9,胸腰段:5.6±1.0,腰段:5.9±0.9)、骨折压缩程度(0型:5.5±1.1,Ⅰ型:5.6±0.9,Ⅱ型:5.8±1.0,Ⅲ型:5.9±0.9)间患者VAS的下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r=0.178)、性别(r=-0.033)、伤椎位置(r=0.102)及压缩程度(r=0.174)与疼痛缓解程度间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椎体内骨水泥注射量与疼痛缓解程度间有显著相关关系(P<0.001),相关系数r为0.663。骨水泥渗漏组水泥注射量高于无渗漏组(P=0.028),两组间椎体压缩程度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后壁破裂组骨水泥渗漏率高于无破裂组(P=0.004),不同性别、伤椎解剖部位各组间骨水泥渗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骨水泥PV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后疼痛缓解效果显著。在一定范围内,椎体内骨水泥注射量与疼痛缓解程度间呈正相关。后壁破裂的椎体行PVP手术,应严格控制骨水泥到达的位置与椎体后壁的间距以及骨水泥的推注剂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6例,其中23例患者为多节段椎体骨折。分析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模拟视觉评分(VAS)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术后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9例患者一次手术完成3节椎体,4例患者一次手术完成4节椎体。3例患者术中出现一过性血压升高和呼吸困难。术前VAS评分及ODI值平均8.58±1.12、81.43±12.54,术后1d平均为3.03±0.98、31.04±11.11,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恢复显著。5例患者1年内出现再发椎体压缩骨折。13节椎体发生骨水泥外漏。结论PVP是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必须注意脂肪栓塞并发症,一次手术至多完成3节椎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保守治疗极重度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52例极重度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随访资料,其中行PVP 25例(PVP组),保守治疗27例(保守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 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伤椎前后缘高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83例共95个椎体,均采用经椎弓根单侧或双侧PKP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对术后病椎椎体前缘的高度恢复值、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评分的疼痛改善情况、骨水泥的渗漏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 83例术后均获得平均16个月(6~40个月)的随访,95个椎体均穿刺成功,手术效果均满意。术后VAS和Oswestry疼痛评分较术前均明显缓解(P0.01),椎体前缘高度明显改善(P0.01);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为骨水泥渗漏,总体发生率为43%,但并未引起患者不适症状。结论 PKP手术是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郭瑛  云雄  彭波  黄智  李伟  徐昕  陆焱 《临床军医杂志》2015,43(1):20-22,73
目的探讨采用前方小切口切开复位联合经皮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治疗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8年2月—2013年8月对68例股骨颈骨折采用前方小切口切开复位联合经皮三枚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治疗,其中男45例,女23例,年龄(37.5±5.2)岁,按Garden分型,Ⅲ型45例,Ⅳ型23例,均于伤后3 d内施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GardenⅠ、Ⅱ级复位,经随访12~60个月,无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发生,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优55例,良13例,优良率100%。结论采用前方小切口切开复位联合经皮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治疗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手术简便,创伤小,愈合率高,疗效良好,是一种理想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始三叉动脉(persistent trigeminal artery, PTA)的分型和血供特点及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经CTA和MRA检查出的PTA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分型、血供特点及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92例PTA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9.6±17.5)岁,其中,男性38例(41.3%),女性54例(58.7%),女性高于男性。CTA发现36例(39.1%),MRA发现56例(60.9%)。41例位于右侧(44.6%),51例位于左侧(55.4%),未发现双侧型。按Weon分型,Ⅰ型29例(31.5%),Ⅱ型18例(19.6%),Ⅲ型20例(21.7%),Ⅳ型13例(14.1%),Ⅴ型5例(5.4%),特殊类型7例(7.6%)。按Salas分型,外侧型69例(75%),中间型23例(25%)。合并基底动脉发育不良54例(58.7%)(含双椎动脉颅内段发育不良47例),Ⅰ型14例(48.3%),Ⅱ型15例(83.3%),Ⅲ型12例(60.0%),Ⅳ型8例(61.5%),Ⅴ型3例(60.0%),特殊类型2例(28.6%),以Ⅱ型合并基底动脉发育不良的比例最大。伴有脑梗死35例(38.0%),Ⅰ型8例(27.6%),Ⅱ型11例(61.1%),Ⅲ型7例(35.0%),Ⅳ型6例(46.2%),Ⅴ型2例(40.0%),特殊类型1例(14.3%),以Ⅱ型伴发脑梗死的比例最高。结论 CTA和MRA可较好的显示PTA的解剖特点及其分型,辅以椎-基底动脉发育不良的情况,能更为全面的诠释各型PTA的血液循环特点,评估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