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MRI对含可疑钙化良性增生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行乳腺钙化灶立体定位引导真空负压旋切活检术或术前钩丝定位局部切除活检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良性增生性病变的48例患者(51个病灶),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乳腺X线摄影和MRI检查,且病灶包含可疑钙化。分析病灶内可疑钙化的形态、分布及病灶在乳腺MRI上的表现,结合患者乳腺X线摄影腺体构成、乳腺MRI背景实质强化情况,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48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47.2±9.5)岁。51个病灶中不伴非典型增生的良性增生性病变33个(64.7%),伴非典型增生的良性增生性病变18个(35.3%)。乳腺腺体构成以c、d型多见,乳腺背景实质强化以中度型、显著型多见,乳腺X线摄影中可疑钙化以无定形(58.8%)、成簇(62.7%)多见,且以上表现在伴与不伴非典型增生的良性增生性病变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MRI中,病变以非肿块样强化多见(78.4%),不伴非典型增生者多表现为多区域或区域性(61.5%)、不均匀强化(84.6%),伴非典型增生者常表现为线样(42.9%)、均匀或不均匀强化(42.9%),非肿块样强化内部强化和分布方式在伴与不伴非典型增生的良性增生性病变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X线摄影中含可疑钙化的良性增生性病变在乳腺MRI上以非肿块强化多见,不伴非典型增生者常表现为多区域或区域性强化、内部强化不均匀,伴非典型增生者常表现为线样强化、内部强化均匀或不均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图像特点对乳腺肿块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185例经病理证实以肿块为主的乳腺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对222个病灶的形态、边缘、密度、大小及周围结构改变的发生率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肿块的形态、边缘、密度及周围结构扭曲、伴随病理结构在良恶性病变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肿块边缘征象及周围结构改变对肿块良恶性具有鉴别诊断价值。边缘清晰、周围结构正常在良性病变中明显高于恶性病变;边缘模糊、毛刺及周围结构扭曲、紊乱,伴随病理结构在恶性病变中明显高于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2cm为界,肿块大小对病变定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5)。结论:乳腺X线摄影对良恶性肿块具有重要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乳腺X线非弥漫分布钙化在良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行全数字化乳腺X线平片中出现钙化并经手术证实为良性病变者98例.对钙化在形态、分布、数目、直径、密集度、密度、钙化伴随情况、BI-RADS分类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乳腺良性病变钙化在形态、分布、数目、BI-RADS分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乳腺X线平片以非弥漫分布钙化表现的良性病变可通过上述征象进行初步鉴别,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普通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病变的发病特点、形态学分类以及不典型增生与乳腺癌的关系及鉴别诊断。方法(1)观察本室157例乳腺增生性病变的临床发病特点及其病理形态改变。(2)观察37例乳腺癌标本中癌旁不典型增生病灶与癌灶的关系。结果乳腺普通型增生病变发生年龄组为15-55岁,不典型增生发生年龄组为40-61岁,癌旁不典型增生发生率为63.2%。结论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包括普通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其中不典型增生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DCIS)二维超声及乳腺X线摄影与雌激素受体表达(ER)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导管内癌185例患者的超声、乳腺X线摄影的表现及应用免疫组化检测ER的表达,应用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超声、乳腺X线摄影征象与ER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DCIS肿块最大直径、后方回声等超声表现与ER表达有相关性(P=0.013,P=0.003);乳腺X线摄影表现中ER阴性DCIS及阳性DCIS的主要表现均为单纯钙化(80.4%,70.6%),且细多形性及线样分支样是主要的钙化形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7),DCIS的团块密度与ER表达相关(P=0.018)。结论 DCIS的部分超声学征象及X线影像征象与ER表达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非典型增生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非典型增生并同时进行了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查及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患者资料,分析其综合影像学特征。结果在64例乳腺非典型增生的患者中,经乳腺X线摄影检查阳性的患者为8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为阴性);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阳性的患者为7例(乳腺X线摄影检查为阴性);经以上2项检查均阳性的患者为46例、均阴性的为3例(但触诊可触及肿块)。乳腺X线摄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及2项检查联合应用的准确率分别为84.4%、82.8%和95.3%。结论综合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影像学表现并结合临床触诊,全面评估以提高乳腺非典型增生的诊断水平,有效降低乳腺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血管瘤型脑膜瘤与非典型脑膜瘤的MRI征象,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血管瘤型脑膜瘤与37例非典型脑膜瘤的MRI资料,比较2种脑膜瘤的MRI征象,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管瘤型脑膜瘤与非典型脑膜瘤相比,肿瘤分叶征(x2 =5.754,P=0.022)、脑膜尾征形态(x2=13.107,P=0.000)及长度(t=2.123,P=0.038)、瘤脑界面(x2=20.292,P=0.000)、邻近骨质改变(x2=4.321,P=0.044)及肿瘤强化程度(x2=8.846,P=0.005)6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瘤脑界面(x2 =9.761,P=0.002),邻近骨质改变(x2=9.547,P=0.002)2项联合对于2类脑膜瘤的鉴别有显著的影响(P均<0.05).肿瘤的囊变坏死(x2=0.003,P=1.000)、瘤内血管流空信号(x2=0.823,P=0.506)、瘤周水肿(x2=0.222,P=0.640)及肿瘤强化后均匀性(x2 =0.000,P=1.000)4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血管瘤型脑膜瘤与非典型脑膜瘤在肿瘤分叶征、脑膜尾征长度、瘤脑界面、邻近骨质改变及肿瘤强化程度的MRI征象存在差异,有助于两者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X线钙化征象与分子亚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患者资料包括术前X线检查资料和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与免疫组化,应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X线钙化形态和分布与分子亚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粗糙不均质钙化形态在各分子亚型中以Lumin-al A分子亚型居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簇状钙化分布多见于Luminal B(Her-2阳性)分子亚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钙化伴肿块和钙化伴腋窝淋巴结肿大多见于Luminal B(Her-2阳性)分子亚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钙化伴结构扭曲、钙化伴乳头回缩和钙化伴皮肤橘皮样改变各分子亚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X线钙化形态和分布在不同分子亚型中存在差异,通过X线钙化形态和分布可术前反映其分子亚型,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及MRI征象结合临床特征预测乳腺高危病变恶性升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经病理证实为乳腺高危病变,且活检前行乳腺X线摄影和MRI检查的230例患者。分析乳腺病变X线摄影及MRI征象,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高危病变升级率与临床及影像特征的关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χ2检验比较升级组与未升级组患者临床及影像特征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乳腺X线和MRI对乳腺高危病变升级率的诊断效能,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高危病变升级率与临床、影像学征象之间的关系。结果230例患者病灶均为单发。47例在后续再手术中升级为恶性病变,升级率为20.4%(47/230)。未升级组与升级组乳腺高危病变患者的年龄、病灶最大径以及绝经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升级组和升级组患者间的乳腺X线摄影征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MRI征象和MRI背景实质强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X线摄影和MRI评估高危病变升级为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6、0.913,MRI诊断优于乳腺X线摄影(Z=6.919,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灶最大径、中重度背景强化为预测高危病变升级的正相关因素,已绝经、MRI诊断阴性为预测高危病变升级的负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以及MRI背景实质强化是预测乳腺高危病变升级的独立因素(P<0.01)。结论MRI对高危病变升级的诊断效能优于乳腺X线,年龄越大,MRI背景实质强化中重度可提示高危病变的恶性升级。  相似文献   

10.
创伤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分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观察创伤后急性栓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与普通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超声及临床特征,探讨两组血栓的异同.材料和方法:选取创伤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103例,根据超声声像特点是否具有高回声栓头,分为栓头型组(22例)与普通型组(81例),比较两组血栓的超声及临床特征.结果:两组血栓的临床表现、受伤时间及溶栓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血栓的形态、发生部位、受累静脉情况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能够较好地对创伤后急性期DVT做出诊断及鉴别诊断;栓头型DVT是种特殊的急性DVT,其超声征象为急性DVT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补充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58例表现为肺单纯性磨玻璃密度结节(pGGO)的细支气管肺泡癌(BAC)与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AH)的薄层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薄层螺旋CT扫描的40例BAC和19例AAH资料,分析其病灶大小(直径)和薄层螺旋CT表现:如病灶形态、边缘形态、内部结构、邻近结构等。统计学方法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薄层螺旋CT所示病变直径、球形度和空泡征对鉴别BAC和AAH最有意义,两者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较小的球形结节多是AAH。空泡征多见于BAC。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征象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31例经临床确诊且有完整胸片资料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回顾性分析其X线征象,并以同期其它新生儿肺病39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组患儿肋间隙宽度(4.4±0.6)mm.小于其它新生儿肺病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儿膈面位置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病变组肺野内细小颗粒、网状影出现率51.6%,毛玻璃影出现率80.6%。支气管征出现率61.3%,白肺出现率12.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这4种征象诊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达80%~100%。结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胸片X线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及乳腺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对乳腺微钙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2018年11月67例患者(78个病灶)乳腺X线摄影发现微钙化,完成MRI动态增强检查后,行立体定位核心针穿刺活检,以术后病理诊断为标准,采用卡方检验对比乳腺X线摄影、DCE-MRI及两种方法相结合对微钙化病变的诊断效能,并分析微钙化病变在乳腺X线摄影中的形态、分布特点及在DCE-MRI中的强化特点。结果对于微钙化病变,乳腺X线摄影与DCE-MRI诊断效能比较,其中特异度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288,P=0.038),乳腺X线摄影明显高于DCE-MRI;而乳腺X线摄影结合DCE-MRI检查比单独应用乳腺X线摄影或者DCE-MRI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高。乳腺X线摄影微钙化的形态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72,P=0.004),微钙化形态与分布组合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χ~2=31.047,P=0.003)。结论对于微钙化病变乳腺X线摄影较DCE-MRI诊断效能高,其中微钙化的形态比分布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更具有价值,而形态与分布联合应用会进一步增加诊断准确率。乳腺X线摄影与MRI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良、恶性病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乳腺结构扭曲病变在乳腺X线摄影及磁共振的征象,探讨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患者59例,对乳腺X线摄影图像中结构扭曲密度、程度,有无伴随症状及磁共振中病灶有无强化,强化的形态、大小、数目进行分析。卡方检验分析各征象在良恶性病变中的分布差异,与病理对比,用ROC曲线评价两种检查对良恶性病变鉴别的诊断价值。结果 X线摄影图像中结构扭曲密度(P=0.000)及有无伴随症状(P=0.02),对鉴别病灶良恶性具有显著性意义;MRI中病灶无强化(P=0.000)、多灶性强化(P=0.008)及肿块样强化中直径10mm者(P=0.02)高度提示恶性病变,有统计学意义。以病理作为标准,X线摄影对结构扭曲病变的良恶性鉴别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699(95%CI:0.566-0.812),MR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1(95%CI:0.847-0.986),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1)。结论乳腺X线摄影是发现结构扭曲的最基本检查方法及主要手段,但对其良恶性鉴别还存在不少困难,MRI能更好的提高良恶性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laudian-1、SMA和P63联合检测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诊断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例普通型导管增生(UDH)、13例非典型性导管增生(ADH)、1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及10例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中Claudin-1、SMA和P63的表达情况。结果:Claudin-1主要表达于乳腺上皮细胞,表达模式为细胞膜/浆型;与UDC及ADH组相比,Claudin-1在DCIS及IDC组中的表达降低或消失(P〈0.01);与UDC,ADH及DCIS组相比,IDC组SMA和P63均无表达(P〈0.01)。结论:在普通型导管增生向非典型导管增生到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Claudin-1的表达逐渐减弱并消失;Claudin-1联合SMA和P63检测可用于乳腺良性导管上皮增生与乳腺癌的鉴别,Claudin-1可作为乳腺癌诊断的一种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模态 MRI 上致密型乳腺中乳腺癌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行乳腺 X 线及 MRI 检查的120例乳腺癌病例,均为单病灶,且经手术病理证实,根据乳腺 X 线摄影 BI-RADS 分类的标准,将乳腺分成致密型(68例)和非致密型(52例)2组,对照研究2种乳腺类型中乳腺癌的 MRI 形态学特征、表观扩散系数(ADC)值(b=1000 s/mm2)、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间的差异。采用 SPSS16.0统计软件,P 值<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致密型与非致密型2组乳腺中病灶边缘毛刺分别为64.7%(44/68)、30.8%(16/5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2组乳腺癌直径分别为(1.83±0.98)cm、(1.40±0.46)cm,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5);2组病灶呈非肿块样强化的分别为72.1%(49/68)、34.6%(18/5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2组病灶的ADC 值(b=1000 s/mm2)分别为(0.89±0.12)×10-3 mm2/s,(0.95±0.10)×10-3 mm2/s,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6)。结论相对非致密型乳腺,致密型乳腺中的乳腺癌在多模态 MRI 表现上具有一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与乳腺癌癌细胞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乳腺癌患者60例术前行钼靶X线检查,术后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 ER、PR及P53蛋白表达情况,分析钼靶X线征象与ER、PR及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在60例乳腺癌中,有肿块组ER、PR及P53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肿块组,2组PR表达有统计学差异(χ2=6.213,P=0.013);其中有毛刺组ER、PR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毛刺组,且有统计学意义(χ2=6.673、3.873,P<0.05);钙化组ER、PR及P53阳性表达率高于无钙化组,均有统计学差异(χ2=7.330、5.984、4.671,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PR阳性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5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有统计学意义(χ2=6.213、5.978,P<0.05).结论 乳腺癌钼靶X线征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ER、PR及P53的表达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骨症和工业性氟骨症患者的骨骼及骨周 X线影像学征象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骨症和工业性氟骨症患者各60例,回顾性分析其骨盆、左尺桡骨及左胫、腓骨正位数字化 X线摄影术(DR)片的 X线征象,比较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骨症与工业性氟骨症X线征象的差异。结果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骨症和工业性氟骨症X线征象大部分影像学表现无差异性,但2组之间前臂、小腿骨间膜骨化(前臂χ2=10.909,P<0.05;小腿χ2=8.547,P<0.05)、骨盆闭孔膜骨化(χ2=36.554,P<0.05)、小腿骨外骨膜增生(χ2=4.937,P<0.05)及比目鱼肌骨化(χ2=4.904,P<0.05)4种 X线征象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方性氟骨症和工业性氟骨症 X线征象表现相似,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肾上腺皮质结节性增生与皮质腺瘤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结节性增生与肾上腺皮质腺瘤的CT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31例肾上腺皮质结节性增生与35例肾上腺皮质腺瘤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结节性增生组与腺瘤组在患者性别、病变位置、病变的边界及同侧肾上腺形态方面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变边界清楚与否在两者鉴别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在肾上腺结节性增生与肾上腺腺瘤的鉴别诊断方面CT检查可提供重要参考.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将会对两者的鉴别提供更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定量参数测量在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学证实的5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前列腺癌(PCa)24例,前列腺增生(BPH)26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和IVIM-DWI检查,IVIM-DWI采用10个b值(10、20、30、50、80、100、200、400、1000和1500s/mm2),对不同b值的DWI数据进行后处理,使用双指数模型拟合算法获得病变组织的纯水分子扩散系数D值和灌注分数f值,比较二者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组间的差异,及其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前列腺癌组的D值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的f值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的D值和f值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IM-DWI定量分析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较高价值,前列腺癌的D值和f值与Gleason评分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