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CT引导下的脑内血肿穿刺抽吸术方法及注意事项。分析了30例高血压壳核出血(HPH)在血肿抽吸术前、后73次CT扫描图像。本组抽吸术前血肿容积为5~166.8ml(平均41.5±33.2ml);抽吸术后高密度区缩小和CT值下降分别为1.75±1.2mm/d和1.6±1.0Hu/d,比自行吸收快一倍左右。血肿清除率为52%~88%(平均76.1%±18.5%)。死亡率(16.7%)比保守疗法(30%)低。抽吸时间在出血停止、病情基本稳定时就可进行,以发病后24h内为宜。血肿量30~50ml采用本法效果较好,由于血液凝固造成针刺抽吸困难,应加尿激酶(uk)溶解,定时经引流管抽吸,直至彻底清除血肿。本法操作简单安全,局麻下可手术,脑实质损伤小,高龄或危重病人均可耐受,且早期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临床研究了140例硬膜外血肿的CT和手术资料,结果表明:动脉出血时平均血肿中心厚度为2.1cm.静脉出血为1.0cm,两组血肿厚度差别显著(P<0.01)。颞部血肿早期脑受压表现为意识障碍,额顶部血肿在二次昏迷前有明显的高颅压症状。血肿>100ml和脑疝>6h,可引起不可逆的继发性脑损害.  相似文献   

3.
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的诊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DTICH)是指头部外伤后首次头颅CT检查未发现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重复CT扫描发现血肿,或手术、尸检发现脑内血肿,或首次头颅CT检查证实有血肿的脑内其他部位又出现血肿者,均称为迟发性脑内血肿,其死亡率为25%~50%。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从1980~1987年我院收治的外伤性颅内血肿332例。其中111例人院时已发生脑疝。本组总死亡率为16.9%。不同类型的血肿死亡率:特急型57.1%,急性型9.3%,亚急型无死亡。硬膜外血肿3.8%,硬膜下血肿39.1%,脑内血肿7.5%,多发性血肿27.9%,脑室内血肿50%。作者认为CT检查对脑室内血肿、小脑内血肿和基底节区血肿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并强调了动态的CT观察的必要性,特别对迟发性血肿和多发性血肿尤为重要。此外,为了降低死亡率,应加强对并发症的防治和对脑损伤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45例经手术证实的脑微血管畸形病例的脑血管造影及CT扫描结果。脑血管造影对脑微血管畸形显示率为71.1%。畸形多为单根动脉供血(62.5%),且供血动脉增粗少见;引流静脉早现率较低(40.6%)。根据脑血管畸形血液动力学可分为高血流量低阻力型和低血流量高阻力型,脑微血管畸形多属后者。CT扫描脑内血肿6例,结节状、絮状混染密度影3例,低密度影3例、增强扫描仅3例见结节状强化。本文还对脑微血管畸形影像学特征、病理基础及破裂出血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慢性硬膜下血肿再出血时 CT 常可以见到血肿腔内形成液平面,但急性脑内血肿极少见。作者收治3例急性脑内血肿出现液平面的患者。例1,11岁男性,车祸伤后2小时入院。有右顶骨骨折,右胫骨骨折合并气胸。血小板29.8万/mm~(?),凝血酶原时间69.5%。纤维蛋白原116.6mg/dl,血栓试验82%,FDP40μg/ml。伤后3小时 CT 示右硬膜外血肿,左额叶脑内血肿。伤后6小时复查 CT 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迟发性外伤性颞叶脑内血肿的早期诊治经验,以提高疗效.方法对本组首次CT检查无血肿者,严密观察,及时CT复查,对血肿量≥25ml伴脑干周围池受压变窄者,积极手术治疗,其余行保守治疗.结果本组16例中,手术治疗9例,保守治疗7例.恢复良好11例,中残2例,重残2例,死亡1例,总死亡率6.25%.结论迟发性外伤性颞叶脑内血肿的救治关键在于早诊早治,早期手术者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的16排CT表现类型及并发症,为判断预后提供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进行16排CT检查诊断脑出血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多次复查的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①86例原发性脑出血常见部位为6种类型:基底节型32例(37%);丘脑型15例(17%);皮层下型27例(31%);小脑型7例(8%);脑于型3例(3%);单纯侧脑室型2例(2%)。血肿CT值范围48~76 Hu。,脑出血形态分型:86例中除2例脑室出血为铸型外,其余84例为规则型血肿30例(35%),不规则型血肿54例(65%)。②并发症:蛛网膜下腔出血25例(29%),血肿破入脑室系统31例(36%),血肿周边水肿带60例,中线移位46例(70%),环池受压35例(41%),同侧脑实质肿胀26例(30%),复查CT血肿增大36例(42%)。以上并发症主要大多数出现在老年高龄组。结论高血压脑出血不规则血肿出血量大多易破入脑室内,皮层下大量出血随白质束多发扩散,脑萎缩患者多为不规则性出血。  相似文献   

9.
慢性脑内血肿的影像误诊分析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脑内血肿CT、MRI的误诊原因及鉴别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及手术证实的21例慢性脑内血肿的影像资料,其中21例CT平扫及增强,8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术前5例诊断为囊性胶质瘤,4例转移瘤,1例脑脓肿,此10例开颅手术证实为脑内血肿,并伴反应性胶质增生;另11例临床动态观察吸收后证实。结论:慢性脑内血肿具有占位效应轻、均匀环形强化及MRI图像上有均匀铁环的影像特点,详细询问病史及治疗后动态观察可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经CT证实的54例脑干出血患者,其中中脑出血为主11例,桥脑出血为主37例,全脑干出血6例。死亡13例。综合分析CT表现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认为血肿直径大于2.5cm、血肿量大于5ml、血肿局限干脑实质内、血肿呈中央型或中央外周混合型、血肿波及范围广泛、血肿同时累及脑干双侧、血肿局限于脑干腹侧或同时波及腹侧及背侧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光量子血液对脑内血肿患者术后SOD。TXB2、6-k-PG的影响及对脑内血肿患者的治疗作用,我们以放射免疫分析法(RM),检测了35例脑内血肿患者术后,用光量子血液治疗前后血液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栓素(TXB2)、前列环素(6-k-PGF1α)的水平,并与35例脑内血肿患者术后用常现消炎、脱水治疗前后血液中的SOD、TXBZ、6-k-PG17;。水平作了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方法实验对象力例脑内血肿患者均经头颅CT描及手术证实。患者术前昏迷,头颅CT显示大脑半球血肿,出血量大于30Inl。患者均行全麻开颅手术,术后存活患者…  相似文献   

12.
颅脑损伤伤情的不稳定性和进展性 ,部分病人在非手术治疗中可能因伤情加重而中转手术治疗。本文就 5 6例颅脑损伤非手术治疗失败而中转手术病人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男 3 5例 ,女 2 1例 ,年龄 2 4~ 72岁 ,平均 45岁。入院时GCS计分 ,6~ 8分 2 2例、9~ 1 2分 3 2例、1 3分 2例。伤后2 0 min~ 3 h内首次 CT,提示急性硬膜外血肿 1 8例、脑挫伤 1 4例、脑内血肿并脑挫伤 1 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 7例、弥漫性脑肿胀 4例 ,CT正常 3例。所有病例中线结构移位<5 mm或颅内血肿量 <2 5 ml。采用脱水、止血、激素等非手术治疗 ,治疗期间病情持续…  相似文献   

13.
CT监控下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抽吸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在CT监控下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定向仪安装在CT床头侧并与CT坐标中心校验为同步,病人在手术室或直接在CT室钻孔,手术全过程在CT床上进行,至少行术前、术中和术毕3次监控扫描,并根据需要随时扫描观察动态效果或调整靶点。本组共860例,包括基底节血肿408例、丘脑-内囊后肢血肿136例、外囊血肿105例、脑叶血肿156例、脑干血肿40例、小脑血肿5例及脑室出血10例;抽吸术距发病时间自3h至14d。结果 血肿可随意抽出者586例,血肿较馥稠但可清除率大于50%者202例,可清除率在50%以下者68例,完全无法抽出4例;手术时间25-120min,平均45min;存活693例,死亡167例,对生存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测评(active day life,ADL),ADL 1-2级者378例,ADL3级者166例,ADL4级者107例,ADL5级者28例,失访14例。结论 CT监控下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抽吸术,是1种值得推广的安全、精确和简捷的脑内血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框架立体定向手术计划系统在脑内血肿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自发性脑内血肿患者64例,随机分成框架立体定向组(观察组)31例和开颅血肿清除组(对照组)33例。应用手术计划系统结合CT扫描数据,将CT图像与立体定向仪融合,计算靶点坐标,设计手术方案,辅助尿激酶溶吸术。观察并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入院时2组神经功能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时,SSS评估,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随访1个月时,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评定,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依据手术方案实施精确定位的立体定向手术,能够达到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立体定向手术计划系统能精准定位脑内血栓,辅助尿激酶溶吸术效果显著,与手术清除血肿比较,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90年8月以来采用简易定向钻颅碎吸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20例,获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情况本组男19例,女1例;年龄21~58岁。GCS计分3分1例,6分2例,8分2例,12分2例,13分4例,14分5例,15分4例。术前肢体瘫痪者8例。一侧瞳孔散大2例。额领顶便膜外血肿10例,血肿量20~100ml;额领脑内血肿7例,40~80ml;基底节区血肿3例,50ml1例,20ml2例。手术时间伤后1d内6例,1~3d内7例,3d以上7例。手术方法(1)简易定向:根据CT片计算出血肿在颅内的确切位置及量,利用定向民和定位尺将CT片上血肿部位标记在患者头…  相似文献   

16.
等密度硬膜下血肿CT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总结具有诊断意义的CT征象。方法:回顾分析29例经手术和保守治疗证实的资料完整的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临床症状体征。结果:29例等密度硬膜下血肿CT检查出36个血肿灶。单侧24例,双侧5例。左侧15个.右侧21个,病灶分布以额颞顶部为主,其次分布在额顶或顶枕部,血肿呈新月形或半月形,位于大脑凸面,跨越颅缝,密度与脑实质相仿,CT值40-45Hu。同侧脑皮髓质界面内移,脑室受压变形、移位。双侧血肿时,中线结构向血肿小的一侧偏移。血肿较大时可以产生脑疝。CT增强扫描。脑膜及脑表面小血管强化使血肿轮廓变清晰。结论:具有诊断意义的征象有:(1)脑灰白质界面内移,(2)病灶侧脑沟消失。脑回聚拢、内移,(3)侧脑室受压变形及中线结构向健侧或血肿灶较小的一侧移位。(4)大脑镰下疝。CT增强扫描及MRI对发现小血肿及脑疝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头颅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在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内血肿扩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患者的初诊头颅CT平扫及增强扫描影像资料,观察初诊头颅CT检查脑内血肿发生部位、血肿形态及血肿密度,记录"点征"发生位置、多少,观察有无动脉瘤、血管畸形等。结果 47例脑内血肿扩大患者发生丘脑35例(74.5%),外囊区9例(19.1%),枕叶2例(4.2%),额叶1例(2.1%)。脑内血肿形态不规则44例(94%),血肿密度不均匀28例(59.5%),点征检出34例(72.3%),其中动脉期检出28例,静脉期检出5例,4例为多处点征;有3例(6.3%)血肿密度均匀、形态规则,未发现点征;血管畸形并出血1例,Willis环动脉瘤3例。结论通过对脑内血肿发生部位、形态、血肿密度及双期增强扫描点征的观察,可以有效预测脑内血肿扩大,对临床治疗提出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外伤性迟发脑内血肿的CT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外伤后脑内迟发血肿的发生规律。材料和方法:颅脑外伤住院患者30例,均经2次以上CT检查证实有迟发的脑内血肿存在。男19例,女11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38岁。结果:迟发脑内血肿57处,脑外血肿13处。单发者12例,多发者18例,主要发生于额、颞部的对冲性脑挫裂伤处,并以附近有蛛网膜下腔出血为先兆。迟发脑内血肿发现时间以伤后1.5小时至6天,其中92.9%发生于伤后24小时内。结论:迟发脑内血肿与初诊及复查早晚关系密切。患者伤后持续昏迷,频繁呕吐或头痛加重,初诊时发现脑挫裂伤水肿及对冲伤部位蛛网膜下腔出血应及时复查CT以尽早发现迟发的脑内血肿存在。  相似文献   

19.
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的早期CT表现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研究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的早期CT表现 ,评价这些表现对迟发性脑内血肿的预期诊断意义。方法 搜集CT复查证实的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 31例 ,对其首次CT检查及复查的CT影像特点进行分析。按时间顺序抽取脑外伤后复查无脑内血肿病人 5 0例作为对照。统计处理2组观察结果。结果  31例迟发性脑内血肿首次CT检查主要异常表现包括 :(1)限局性脑实质密度减低 ,灰白质分界不清 18例。 (2 )限局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2 4例。 (3)局部脑轻度占位效应 16例。 (4 )硬膜下血肿 9例。统计学显示与无迟发性脑内血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4 5× 10 -10 ,2 7 98,19 5 7,10 5 4,P值均 <0 0 1)。同时盲法测试结果显示 ,作者与盲法观察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1 0 3,0 34 ,2 81,P值均 >0 0 5 )。结论 脑外伤后首次行CT检查 ,出现局部脑实质密度减低 ,灰白质分界不清 ;局部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占位效应 ,提示此部位可能出现迟发性脑内血肿 ,应及时做CT复查  相似文献   

20.
作者对205例后背低速穿刺伤病人做了前瞻性CT 研究,以评价 CT 的诊断做用。将 CT 表现分为三型。一型:损伤限于表层皮下组织与躯干肌肉,可见肌肉血肿、水肿及损伤内气体(174例)。二型:损伤累及腹膜后部分,多表现为后肾周围间隙及腰大肌内血肿(18例)。三型:损伤深达腹膜腔,可见腹腔内游离气体或液体或脏器撕裂伤及被膜下血肿等(13例)。50例手术治疗,除2例膈肌损伤 CT 漏诊为一型外,28例一型、9例二型、1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