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前列腺癌的磁共振DWI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MR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的表现及其ADC值的差异,探讨DWI在PC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7例PCa,38例BPH进行MR扩散加权成像,分析DWI和ADC图表现,测量PCa区域、BPH的中央腺体区增生结节及外周带的ADC值。结果:PCa在DWI图上表现为高信号,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BPH在DWI和ADC图上外周带信号较均匀,中央腺体信号欠均匀。前列腺癌Ca灶及中央腺体非癌灶区平均ADC值分别为(1.091±0.214)×10-3mm2/s和(1.497±0.318)×10-3mm2/s;前列腺增生外周带及中央腺体区增生结节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839±0.190)×10-3mm2/s和(1.509±0.225)×10-3mm2/s。PCa灶的ADC值明显低于BPH外周带及中央腺体区增生结节(P〈0.05),其间ADC值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对PCa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在常规MRI形态学的基础上,结合DWI图上病变的信号特点及ADC值提供的病理变化信息,能提高对PCa的定性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MR扩散、灌注成像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扩散成像(DWI)和灌注成像(PWI)在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前列腺疾病的70例患者,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BPH)42例,前列腺癌(PCa)28例分别进行MR弥散成像和灌注成像,测算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s);并对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病变的灌注曲线最大线性斜率(SSmax)、T2*弛豫率(ΔR2*peak)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VEGF、MVD)的各自相关性. 结果 (1)BPH组前列腺中央带增生结节、外周带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783±0.282)×10-3 mm2/ s,(2.025±0.358)×10-3 mm2/ s;PCa组前列腺中央带、外周带癌灶平均ADC值分别为:(1.632±0.082)×10-3 mm2/ s,(0.267±0.07)×10-3 mm2/ s.PCa组外周带癌灶平均ADC值明显低于BPH组增生结节(P<0.05);(2)BPH组增生结节灌注曲线的SSmax及ΔR2*peak分别为:33.5±3.1、1.5±0.1;PCa组癌灶灌注曲线的SSmax及ΔR2*peak分别为:58.4±4.7, 3.14±0.5, 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BPH组VEGF阳性、阴性例数分别为9例和33例,MVD平均值为22.76±6.54;PCa组VEGF阳性、阴性例数分别为24例和4例,MVD平均值为71.38±9.17;PCa的VEGF和MVD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PH(P<0.01),PCa、BPH的VEGF表达与MVD表达呈正相关性(P<0.01);灌注成像(PWI)参数SSmax、ΔR2*peak与VEGF、MVD具有相关性(P<0.01). 结论 DWI可对BPH与PCa的ADC值进行定量分析,PWI可反映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血管生成情况,有助于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和ADC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前列腺癌49例患者资料,DWI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序列(EPI)。感兴趣区(ROI)包括前列腺癌、前列腺良性增生(BPH)和正常前列腺周围带,并计算相应的ADC值。结果49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平均为49.1ng/ml。肿瘤病灶ROI的ADC值在X、Y和Z轴方向分别有41、9和13例获得;前列腺良性增生分别在3个方向为39、11和13例;正常前列腺周围带为31、9和10例。前列腺癌在X、Y和Z轴方向平均ADC值分别为2.282×10^-3mm^2/s、2.293×10^-3mm^2/s和3.017×10^-3mm^2/s;BPH各个方向平均ADC值分别为2.559×10^-3mm^2/s、2.812×10^-3mm^2/s和3.585×10^-3mm^2/s;正常前列腺外周区组织3个方向的平均ADC值分别为2.892×10^-3mm^2/s、3.303×10^-3mm^2/s和4.112×10^-3mm^2/s。前列腺癌在X轴方向的ADC值明显低于相同方向前列腺增生和正常周围带的ADC值(P〈0.005)。结论DWI和ADC值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应用方便、易行,ADC值是区别前列腺癌组织和非肿瘤组织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4.
扩散加权成像鉴别前列腺癌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的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表现,及对PCa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8例BPH和25例PCa的DWI和ADC图表现,并分别测量癌肿区的ADC值及BPH的外周带(PZ)及中央腺体(CG)的ADC值,比较其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BPH的DWI和ADC图上PZ信号近似均一,CG信号欠均匀。PCa在DWI上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均能直观显示癌灶范围。受侵犯的精囊和骨盆骨转移灶DWI上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PCa的ADC值[(0.49±0.09)×10-3mm2/s]与BPH的PZ及CG的ADC值[(1.27±0.14)×10-3mm2/s、(0.96±0.14)×10-3mm2/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46、-31.49,P值均<0.01),PCa的ADC值与BPH的PZ无重叠,与CG也仅有少量重叠(1/127,0.7%)。结论DWI和ADC图可显示PCa位置、范围及周围侵犯、转移情况;根据DWI和ADC图上病变的信号特点及ADC值可以鉴别BPH和PCa。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WI在不同b值下前列腺外周带癌灶ADC值的参考值范围。方法:对28例前列腺外周带癌(PCa)的DWI在b值分别为300、600、8001、000 s/mm2时所得前列腺外周带癌灶和正常外周带ADC值进行定量分析。结果:b值分别为300、600、800、1000s/mm2下外周带癌灶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12±0.24)×10-3、(0.95±0.19)×10-3(、0.88±0.14)×10-3(、0.81±0.17)×10-3mm2/s,外周带非癌区平均ADC值分别为(1.93±0.39)×10-3、(1.78±0.23)×10-3、(1.61±0.21)×10-3、(1.53±0.21)mm2/s,同b值下2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分别为300、600、8001、000 s/mm2下外周带癌灶ADC值参考范围分别为(0.63~1.61)×10-3(、0.56~1.34)×10-3(、0.59~1.17)、(0.46~1.16)×10-3mm2/s。结论:前列腺外周带癌区和非癌区ADC值随b值变化而变化,通过ADC值测量可以定量分析前列腺外周带癌,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脑型血吸虫病的扩散加权成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脑型血吸虫病的扩散加权成像表现。方法:8例脑型血吸虫病患者,在常规MRI检查基础上行DWI扫描。分析DWI图像,测量血吸虫病灶、灶周水肿及对侧正常脑组织的ADC和eADC值。结果:DWI图上,血吸虫病灶和灶周水肿均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脑血吸虫病灶、灶周水肿和对侧正常脑组织的ADC值分别为(14.78±0.98)×10^-4mm^2/s、(15.41±1.87)×10^-4mm^2/s和(8.48±0.92)×10^-4mm^2/s,eADC值分别为0.23±0.02、0.20±0.04和0.43±0.04。结论:磁共振DWI和ADC、eADC值测量可为脑型血吸虫病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T2WI低信号的前列腺外周带病变的MR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T2加权相(T2WI)表现为低信号的前列腺外周带病变的诊断研究。方法:对83例前列腺外周带病变,其中前列腺炎症25例、前列腺腺癌45例、前列腺增生10例、纤维化病灶3例,进行T1WI、T2WI、DWI扫描,其中55例进行了增强扫描,分析前列腺外周带病变的信号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同时分析83例患者的PSA值。结果:前列腺外周带炎症T2WI的低信号影大部呈斑片状,无占位效应,增强后时间-信号曲线呈平台型,DWI呈稍高信号,ADC值稍减低,血PSA值处于正常值上限附近;前列腺外周带癌灶T2WI的低信号影以结节状为主,增强后时间-信号曲线呈速升速降型,DWI呈明显高信号影,ADC值明显降低,血PSA值明显增高;前列腺外周带良性前列腺增生T2WI的低信号呈斑片状或结节状,增强后早期无明显强化,后期不均匀强化,DWI呈稍高或高信号,ADC值稍低,介于腺癌与炎症之间,常可见中央带增生表现,血PSA值稍高;前列腺外周带纤维化病灶T2WI的低信号呈斑条状,界清,DWI呈低信号,增强后无强化,血PSA值正常。结论:前列腺外周带的炎症、腺癌、增生、纤维化病灶T2WI均可表现为低信号,增强扫描及DWI检查,ADC值测量,并结合PSA值,有较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15名正常自愿者及48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疾病患者行MRI常规平扫、DWI及DCE-MRI,分析正常前列腺内外带、前列腺增生症(BPH)及前列腺癌(PCa)的DEC-MRI信号变化,时间信号-强度(SI-T)曲线特征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情况。结果DCE-MRI及DWI对良恶性前列腺疾病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达峰时间(Tmax)从高到低依次为正常前列腺外周叶、正常中央叶、BPH及PCa(P=0.000);强化程度(SI%)从高到低为BPH,正常中央叶、PCa及正常外周叶(P=0.000);强化率(R)从高到低为PCa、BPH、正常中央叶及正常外周叶(P=0.000)。ADC值从高到低为正常外周叶、正常中央叶、BPH及PCa(P=0.000)。结论DCE-MRI及DWI可明显提高PCa及BPH的鉴别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DWI结合T_2WI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化敏  夏黎明  金红花  程若勤  杨卫  汪杜   《放射学实践》2010,25(12):1384-1387
目的:探讨磁共振DWI结合T2WI在前列腺良恶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53例经组织病理学及随访证实的前列腺疾病患者,其中前列腺癌(PCa)15例,前列腺增生(BPH)38例,行磁共振平扫及DWI,测量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及病灶与周围正常外围带ADC值的相对比值,经2名有经验的医师进行双盲阅片,比较T2WI及DWI结合T2WI对PCa、BPH的定性诊断准确率。结果:T2WI对PCa、BPH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3.3%、65.8%,DWI结合T2WI对PCa、BPH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6.7%、92.1%。结论:DWI结合T2WI能提高前列腺疾病的定性诊断准确率,DWI及ADC值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表观扩散系数(ADC)与细胞密度、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相关性分析,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价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细胞增殖状态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71例行DWI检查的前列腺疾病患者,其中PCa 38例,BPH 33例.根据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记录PCa细胞密度及PCNA表达情况.对ADC值与细胞密度及PCNA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PCa、BPH和正常外周带的平均ADC值分别为(49.32±12.68)×10-5 mm2/s、(86.73±26.75)×10-5 mm2/s和(126.25±27.21)×10-5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的细胞密度及PCNA表达平均值分别为12.9%和72.1%,高于BPH的细胞密度(8.6%)及PCNA表达(55.7%)(P<0.05).PCa的ADC值与细胞密度及PCNA表达存在负相关性(r=-0.646、-0.446,P<0.05). 结论 细胞密度是影响ADC值的重要因素,ADC值能对PCa细胞增殖状态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表观扩散系数(ADC)及MR动态增强(DCE-MRI)对前列腺中央腺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50例前列腺中央腺体疾病患者进行扩散加权扫描(DWI)和DCE-MRI扫描,其中16例为前列腺癌(PCa),34例为前列腺增生(BPH)。分析基质增生为主型BPH(sBPH)、腺体增生为主型BPH(gBPH)和PCa的ADC值差别特点及信号强度-时间(SI-T)曲线特征。结果 gBPH、sBPH和PCa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33±0.25)×10-3 mm2/s、(1.04±0.22)×10-3 mm2/s、(0.71±0.32)×10-3 mm2/s,两两比较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SI-T曲线参数:达峰时间(Tmax)从高到低依次为sBPH、gBPH及PCa(P<0.05),强化程度(SI%)从高到低依次为sBPH、PCa及gBPH(P<0.05),强化率(R)从高到低依次为PCa、gBPH及sBPH(P<0.05)。结论 MR动态增强及ADC对前列腺中央腺体的病变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前列腺癌及31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进行了MR常规扫描、DWI和DCE-MRI扫描,测量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观察病灶常规MRI、DWI和动态增强MRI特征,绘制信号强度-时间曲线(SI-T曲线),SI-T曲线分成3型:Ⅰ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仍持续增高;Ⅱ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出现平台期;Ⅲ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出现下降期。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织和病灶间差异。结果经DCE-MRI检查,20例前列腺癌患者中17例病灶区呈Ⅲ型曲线,2例呈Ⅱ型曲线,1例呈Ⅰ型曲线;3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中26例呈Ⅰ型曲线,4例呈Ⅱ型曲线,1例呈Ⅲ型曲线。前列腺癌组与BPH组的SI-T曲线类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例前列腺癌病灶于DWI上为高信号,于ADC图上呈明显低信号,ADC值为(1.18±0.08)×10-3 mm2/s,未被癌组织侵及的外围叶于DWI、ADC图上均呈等信号,ADC值为(2.67±0.09)×10-3 mm2/s;3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央叶和外围叶于DWI、ADC图上均呈等信号,ADC值分别为(1.87±0.07)×10-3 mm2/s、(2.64±0.11)×10-3mm2/s。除前列腺增生的外围叶与未被癌组织侵及的外围叶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的外围叶和未被癌组织侵及的外围叶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和DWI联合应用在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达80%以上。结论 DCE-MRI、DWI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2种方法联合应用提高了MRI诊断前列腺癌的诊断和分期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PGIL)MR扩散加权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4例PGIL(46个病灶),33例结肠癌(33个病灶),以及40例正常腰大肌的DWI信号以及ADC值,PGIL和结肠癌病例均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结果:本组34例PGIL病灶DWI均呈高信号,平均ADC值约(0.896±0.044)×10-3mm2/s,33例结肠癌病灶平均ADC值为(1.229±0.312)×10-3mm2/s,正常腰大肌平均ADC值为(1.739±0.318)×10-3mm2/s,前两者进行t检验,P值为0.021(0.05)。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的DWI信号以及ADC值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T2图(T2-mapping)扩散加权成像(DWI)在早期软骨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30例正常志愿者和42例早期骨软骨损伤患者分别行B图和DWI,所得图像经工作站后处理测量软骨的T2值和ADC值。统计学比较正常组和早期软骨损伤组软骨T2值和ADC值有无差异。结果:正常组软骨的平均T2值和ADC值分别为(39.54±4.02)ms和(1.44±0.17)×10^-3mm^2/s;早期软骨损伤组为(51.58±4.15)ms和(1.78±0.35)×10^-3mm^2/s;其T2值和ADC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软骨损伤时软骨的T2值和ADC值均有明显升高,T2图和扩散加权成像对诊断早期软骨损伤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WI在鉴别脊椎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和/(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共50例82个病变椎体,其中良性组20例,34个椎体;恶性组30例,48个椎体。选取50例中的正常椎体35例共35节椎体作为对照组。均行MRI常规序列及DWI扫描;分析良恶性病变的DWI信号特点,并定量测定3组椎体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良性及恶性组病灶DWI序列均可表现为高、等、低或混杂信号,且2组信号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良性组、恶性组、对照组ADC值分别为(2.23±0.25)×10-3 mm2/s,(1.62±0.27)×10-3 mm2/s及(0.43±0.34)×10-3 mm2/s,经t检验,各组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信号改变不能用于鉴别椎体良恶性病变,而ADC值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前列腺癌放疗前后ADC值的变化特点,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癌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41例经直肠腔内超声导引下穿刺证实为前列腺外周带腺癌的患者在放疗前1个月和放疗后3个月内行DWI检查。放疗前后分别测量外周带肿瘤阳性侧和阴性侧的ADC值。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对复发组及控制组放疗前及放疗后的ADC值、腺癌阳性侧与阴性侧放疗前及放疗后的ADC值进行t检验。结果:肿瘤阳性侧放疗前ADC值为(1.26±0.19)×10^-3mm2/s,放疗后为(1.43±0.13)×10^-3mm2/s;阴性侧放疗前ADC值为(1.54±0.20)×10^-3mm2/s,放疗后为(1.46±0.12)×10^-3mm2/s。阳性侧与阴性侧放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放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例患者复发(复发组),35例控制良好(控制组)。放疗前复发组ADC值为(1.23±0.22)×10^-3mm2/s,控制组为(1.27±0.18)×10^-3mm2/s,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放疗后复发组ADc值为(1.35±0.10)×10^-3 mm2/s,控制组为(1.45±0.12)×10^-3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前列腺癌放疗后ADC呈升高趋势,控制组ADC值增高程度明显高于复发组,提示DWI在监测前列腺癌放疗效果、早期评估预后方面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曲宁  罗娅红  赵英杰  何翠菊   《放射学实践》2010,25(5):515-518
目的:确定扩散敏感因子为800s/mm^2时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DC界值,评价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0例(78个病灶)乳腺病变的DWI图像,其中良性病变26例(31个病灶),恶性病变44例(47个病灶)。测量DWI图像上显示的病变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通过ROC曲线确定ADC值的诊断阈值,并以此值进行鉴别诊断,同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结果: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均符合正态性分布,良恶性病变的ADC平均值分别为(1.46±0.26)×10^-3mm^2/s和(1.02±0.19)×10^-3mm^2/s,恶性病变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P〈0.05)。约登指数最大法确定的ADC诊断阈值为1.28×10^-3mm^2/s,以此值进行鉴别诊断时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6%,75.9%,86.8%;阳性似然比最大法确定的ADC诊断阈值为1.035×103mm^2/s,以此值进行鉴别诊断时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6.8%,96.6%,65.8%;ROC曲线下面积为0.905(95%可信区间为0.836-0.975)。结论:扩散敏感因子为800s/mm^2时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DC界值确定为1.28×10^-3mm^2/s,DWI的ADC值测定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