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中心动过缓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5月-2020年5月接受PCI治疗的71例STEMI患者,根据术中是否发生心动过缓,分为发生组(n=19)与未发生组(n=52)。仔细阅读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并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找出STEMI患者PCI术中心动过缓的影响因素。结果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病变血管完全闭塞、病变血管位置为右冠状动脉均是STEMI患者PPCI术中发生心动过缓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STEMI患者PCI术中心动过缓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病变血管完全闭塞与病变血管位置为右冠状动脉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临床需重点予以关注,并积极实施相关防治措施,以期降低STEMI患者PCI术中心动过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PCI术后心肌内出血(IMH)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2月-2019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急诊行直接PCI治疗,且于术后3~7 d行心脏磁共振检查的204例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存在IMH分为IMH阳性组(n=87)与I...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Caspase-3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的水平变化,以及其与PCI后缺血时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自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行急诊PCI的124例急性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病变部位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近段35例,LAD中远段20例,右冠状动脉(RCA)近段16例,RCA中远段17例,冠状动脉左旋支(LCX)10例,左冠状动脉第一对角支(D1)或左室后支(PLA)10例,其他16例(左主干、多支病变及未明确病变部位);根据PCI后缺血时间将患者分入4组,分别为0~3 h组(n=20)、3~6 h组(n=58)、6~12 h组(n=40)及12~24 h组(n=6)。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即刻、术后即刻,以及术后6、12、24、48 h检测Caspase-3酶活力值。分析不同病变部位患者术前Caspase-3酶活力值与缺血时间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缺血时间组术前即刻、术后即刻、术后6 h的Caspase-3酶活力值。结果 病变部位在LAD近段、RCA近段、LCX、D1或P...  相似文献   

4.
俞泓  张蛟  贾小伟  李屹  安军  刘惠亮 《武警医学》2018,29(6):611-614
 

目的 探讨血栓抽吸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后组织突出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02至2017-08接受直接PCI并行OCT检查的106例STEMI患者,包含血栓抽吸-PCI组(n=69)和标准PCI组(n=37)。在直接PCI术后立即进行OCT评估,以评估支架段的病变形态。结果 血栓抽吸-PCI组与标准PCI组最小支架面积相似[7.3(IQR:5.8~8.5)vs 7.3(IQR:6.0~8.7)mm2,P=0.818]。最大组织突出面积[0.6(IQR:0.2~1.1) vs 1.2(IQR:0.8~1.6)mm2,P<0.001],平均组织突出面积[0.1(IQR:0.1~0.2) vs 0.4(IQR :0.2~0.7)mm2,P<0.001],与标准PCI组相比,血栓抽吸-PCI组上述值明显较小。与标准PCI组相比,血栓抽吸-PCI组的最小管腔面积明显更大[7.1(IQR:6.2~8.0)vs 5.9(IQR:4.9~6.8)mm2,P<0.01]。结论 与标准PCI组相比,STEMI患者行血管成形术前血栓抽吸组的组织突出面积明显减小,管腔面积较大。直接PCI术中的血栓抽吸有利于影响支架区段的病变形态,因此可作为直接PCI术中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不完全血运重建与完全血运重建临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经北部战区总医院急诊绿色通道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的1 897例STEMI合并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MV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PCI策略将所有患者分为不完全血运重建组(n=1 538)与完全血运重建组(n=359)。主要观察终点为术后2年内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次要终点为1年和2年净不良临床事件。结果不完全血运重建组术后1年MACCE发生率为6.8%(104/1 538),高于完全血运组的3.9%(14/3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完全血运重建组术后2年MACCE发生率为9.0%(139/1 538)、全因死亡发生率为5.7%(88/1 538),高于完全血运组的5.6%(20/359)、3.1%(11/35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MVD的急诊STEMI患者,住院期间内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可以显著改善其远期临床预后,降低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对接受急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9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8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常规治疗组(n=40,对照组)和序贯治疗组(n=43),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 mg,/d,序贯治疗组术前80 mg/d,术后40 mg/d,3个月后20 mg/d.观察术前及术后2、4、6、8、10、12、14 h IMA,术中及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 序贯治疗组PCI术后血清IMA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治疗组术后6个月MACE发生率明显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可显著改善急症PCI患者心肌缺血,对心肌起主要保护作用,并降低术后MACE发生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onocyte/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 MHR)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PCI术后新发心房颤动(new-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 NOAF)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12-01至2018-06就诊的老年STEMI患者181例,根据入院7 d内是否发生NOAF分成房颤组(31例)和非房颤组(150例),比较两组MHR。同时通过Logsitic回归分析及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HR预测老年STEMI患者术后NOAF的能力。结果 (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HR、入院心率、LAD是老年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 NOAF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37,1.160,1.736,95%CI:1.200~2.812,1.041~1.292,1.007~2.990,P<0.05);(2)ROC曲线分析提示,MHR预测老年急性STEMI术后NOAF的最佳截点为15.81,预测的敏感性为81.8%,特异性为90.3%,AUC曲线下面积为0.923(95%CI:0.859~0.987;P<0.01)。结论 MHR是老年急性STEMI术后NOAF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时间对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方法从2006年1月-2006年12月,50例急性STEMI患者入院后均即刻接受替罗非班治疗,直接PCI治疗后即刻随机分为两组:短时间组(STG 29例,PCI术后替罗非班继续使用24~36h)和长时间组(LTG 21例,PCI术后替罗非班继续使用48~72h)。记录两组基础临床资料、造影资料、出血事件、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以及出院前心超评估的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造影资料、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TG组的住院期间心绞痛次数较STG组明显减少[(1.26±0.72)次/d比(1.75±0.88)次/d,P=0.040],且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好于STG组[(57.2±8.61%比(52.0±8.5)%;P=0.037]。结论急性STEMI患者急症PCI术后较长时间应用国产替罗非班是安全的,并可减少住院期间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改善左室射血分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应用于高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5例行急诊PCI的急性STEMI患者按照年龄分为高龄组(≥70岁,n=31)和非高龄组(<70岁,n=34),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术中使用肝素和替罗非班,观察PCI术后48h和30d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重建和猝死)、出血事件以及血小板减少等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高龄组患者的多支血管病变比例(77%)高于非高龄组(35%,P<0.01);PCI术后48h及30d,两组均无死亡及靶血管再次重建病例。术后48h,两组均无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发生病例。术后30d,高龄组有1例发生心绞痛,1例再发心肌梗死;非高龄组有2例发生心绞痛,无再发心肌梗死发生。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8h,高龄组有2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1例大便化验潜血阳性;非高龄组1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1例镜下血尿,1例牙龈出血。术后30d,两组均无出血事件发生。两组均无颅内出血及消化道大出血,无血小板减少发生。两组总的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龄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中应用替罗非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严重出血患者临床预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接受急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严重出血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间412例急性STEMI接受急症PCI患者资料.比较严重出血患者(严重出血组)和其他患者(对照组)住院期间和术后1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的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严重出血组年龄较大[(70±9)岁比(65±13)岁,P=0.04] ,女性多见(51.9%比23.1%,P<0.01)、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88.9%比69.4%,P=0.03)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7.4%比1.3%,P=0.02)使用率增加;住院期间和1年临床MACE发生牢增高(分别为18.5%比5.7%,P=0.008;37.0%比14.3%,P=0.002).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70岁、女性、应用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是发生严重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严重出血是术后1年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OR:2.79,95%CI:2.21~5.90,P<0.01).结论 急性STEMI患者急症PCI并发严重出血患者术后1年MACE发生率显著增高,女性、高龄和应用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是发生严重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胸痛中心的建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的影响.方法 参照国际胸痛中心协会的要求建立胸痛中心及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救治流程.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2015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为观察组,未建立胸痛中心之前2014年1-12月收治的STEMI患者为对照组,共入选患者1088例,观察组576例,对照组512例.采用回顾性非同期队列研究方法,观察组入院后进入胸痛中心,对照组在胸痛中心成立前入院进行常规救治.观察两组STEMI患者的一般情况、入院后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以及10min内首份心电图完成份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支架置入情况、入门球囊扩张时间(D2B)、住院天数及院内死亡率等.结果 与胸痛中心成立前比较,胸痛中心成立后患者的疾病种类构成以及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第一份心电图平均完成时间缩短(P=0.001).观察组PCI支架置入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2),入门球囊扩张时间(P<0.001)及住院时间(P=0.005)短于对照组,两组院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痛中心的建立有效缩短了STEMI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了治疗效率,缩短了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诊PCI术后患者N-proBNP水平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84例,按ACS治疗分为6组:PCI且UA组;非PCI且UA组;PCI且NSTEMI组;非PCI且STEMI组;PCI且STEMI组;非PCI且STEMI组.依次测量入院时、入院后24 h、7 d的N-proBNP水平.结果:STEMI组和NSTEMI组血浆N-proBNP水平高于UA组.无论是否行PCI术,患者入院后24 h的N-proBNP显著增高;7 d时N-proBNP水平较入院时明显下降.行PCI者入院后24 h和7 d的N-proBNP水平与同时期未行PCI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90 d内发生猝死、有症状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第7 d N-proBNP水平,与未发生心脏相应事件的患者的N-proBNP水平相比有明显的升高(P<0.05).结论:N-proBNP水平在ACS患者中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与ACS类型相关,PCI介入治疗可以使血浆中N-proBNP水平下降,N-proBNP可作为判断ACS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优化药物治疗(OMT)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循环单核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队列1选取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行及时直接PCI的新发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发生心肌梗死(MI)第1、2、3、5、7天,行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流式细胞分析。发生MI第2天,检测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队列2选取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1—11月收治的133例行及时直接PCI的新发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189例患者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早期OMT组(n=64)与非早期OMT组(n=125)。比较早期OMT组与非早期OMT组患者基线特征。分析早期OMT对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出院时左心室(LV)功能不全与出院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早期OMT减少Mon2计数对MACEs的影响。结果 早期OMT组患者糖尿病史、前壁MI比例、eGFR、LDL-C均高于非早期OM...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微小核糖核酸-590(miR-590)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在重庆市人民医院接受PCI治疗的452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年内是否发生ISR,分为ISR组(n=51)和非ISR...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静脉和口服两种水化疗法预防心功能不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对比剂肾病(GIN)的效果.方法 连续收集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接受PCI术治疗的心功能不全患者180例,随机分为静脉水化组(n=90)和口服水化组(n=90),术前及术后6h内分别经静脉滴注和口服途径补充生理盐水.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48 h、72 h血清肌酐(SCr)及脑钠肽(BNP)水平,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两组间变化差异.结果 静脉水化组和口服水化组间术后24h、48 h、72 h SCr和BN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心功能不全Ⅲ级患者术后24 h、48 h 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和口服两种水化疗法均可有效地预防心功能不全患者PCI术后CIN,但心功能Ⅲ级患者接受口服水化疗法更加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IPOC)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心肌灌注和预后的影响。方法203例接受急症PCI治疗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IPOC组(n=103)和对照组(n=100),IPOC组在再灌注开始1 min内行IPOC处理,对照组在再灌注后最初6 min内不作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峰值、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评分指数(WMSI)、校正的TIMI计帧(CTFC)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危险因素、梗死相关血管、缺血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POC组CTFC明显快于对照组[(25.3±7.9)帧对(29.4±8.4)帧(P<0.05)];IPOC组CK-MB峰值、cTnI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157.3±83.6) U/L对(201.5±77.3) U/L,(2.5±1.3) ng/ml对(3.1±1.0) ng/ml)(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LVEF、WMSI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IPOC组LVEF、WMS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57.4±8.7)%对(53.6±9.3)%,1.19±0.4对1.27±0.3(P<0.05)]。 IPOC组术后3个月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IPOC能够改善STEMI急症PCI治疗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心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老年高危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后随机血糖增高与术后心功能、冠脉血流灌注及1年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2010年2月-2011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137例,SYNTAX评分≥23分,年龄≥75岁,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根据入院后随机血糖分为高血糖组69例(随机血糖≥11mmol/L)及对照组68例(随机血糖<11mmol/L),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功能,术后冠脉血流情况及血清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随访术后12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血糖组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42.64%±5.29% vs 54.13%±4.31%,P=0.031),BNP水平明显增高(619.53±145.77ng/L vs 489.46±159.63ng/L,P=0.035),hs-CRP水平亦明显增高(26.71±11.28mg/L vs 17.89±9.03mg/L,P=0.023),术后靶血管血流TIMI≤2级者所占比较较高(13.94% vs 2.94%,P=0.030).术后12个月高血糖组MACE发生率(19.35%)明显高于对照组(10.29%,P=0.03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3,95%CI 1.001~1.043,P=0.009)、症状出现到就诊时间(HR=1.74,95%CI 1.005~2.102,P=0.039)、KILLIP≥2级(HR=2.02,95%CI 1.004~2.871,P=0.010)、SYNTAX评分(HR=2.88,95%CI 1.105~2.906,P=0.008)、高血糖(HR=2.09,95%CI=1.011 ~ 2.439,P=0.014)均为术后12个月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入院随机血糖增高的高危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及冠脉血流灌注差,术后12个月MACE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比剂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对比剂肾病(CIN)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5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SIEMI患者80例进行观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低渗对比剂行PCI术,观察组则实施等渗对比剂行PCI术。之后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清肌酐的水平、CIN的发生情况、CIN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4h、术后48h及术后72h的血清肌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CIN发生率(7.50%)显著低于对照组(25%)(χ~2=4.501,P0.05)。发生CIN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比例及对比剂使用量上显著高于未发生CIN组,但是在入院血红蛋白水平上却显著低于未发生CIN组(P0.05)。入院血红蛋白、慢性肾功能不全及对比剂使用剂量是PCI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影响因素。在PCI术后30天,两组患者在终点事件的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低渗对比剂,等渗对比剂有利于降低行PCI对STEMI患者CIN的发生率且肾功能安全更高;入院血红蛋白、慢性肾功能不全及对比剂使用剂量是PCI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多支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收治的发病时间在12 h以内行完全血运重建的131例STEMI多支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完全血运重建时机(非梗死相关血管重建时机)将研究对象进一步分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干预梗死相关血管后同台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组(MV-PCI,n=21)、7 d内择期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组(7 d stagedPCI,n=82)以及8~60 d择期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组(60 d staged-PCI,n=28)。比较3组的主要研究终点,包括首次或二次PCI术后3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定义为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缺血驱动血运重建及心力衰竭的复合终点;次要研究终点,包括主要终点中各独立组份以及全因死亡、顽固性心绞痛及全部出血事件(BARC 1~5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3年的随访,MV-PCI组、7 d staged-PCI组与60 d staged-PCI组MACE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60 d staged-PCI组的MACE(7.1%比19.0%、20.7%)、缺血驱动血运重建(7.1%比19.0%、15.9%)及全部出血事件(BARC 1~5型)(0比4.8%、4.9%)的发生率在数值上显著低于MV-PCI组和7 d staged-PCI组,且60 d staged-PCI组MACE出现的时间明显晚于其他两组。结论对STEMI多支病变患者在急诊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后8~60 d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的完全血运重建策略有使MACE、缺血驱动血运重建及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血小板凝集功能、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柳州市人民医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行PCI治疗的106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入MACE组和非MACE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患者PCI后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二磷酸腺苷(ADP)-血小板聚集率(PAR)、FIB及二者联合对STEMI患者PCI后发生MACE的预测效能。结果 106例患者中,24例发生MACE(22.64%,24/106;MACE组),82例未发生MACE(77.36%,82/106;非MACE组)。MACE组糖尿病史和Killp分级≥Ⅱ级比例、FIB和ADP-PAR水平高于非MACE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糖尿病、低左室射血分数、高FIB、高ADP-PAR是STEMI患者PCI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