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内多发原发性肿瘤的CT与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道15例颅内多发原发性肿瘤的CT和MRI表现,并评价CT与MRI的诊断价值。方法:15例颅内多发原发性肿瘤均行CT检查,其中4例行MRI检查,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多发胶质瘤4例,其中恶性室宫膜瘤3例,表现为脑室内及额顶叶脑实质内实质性肿块或囊性病变,多发星形细胞瘤1例,病变分别位于额叶及小脑蚓部;双侧听神经瘤及多发脑膜瘤各3例、CT和MRI表现均较典型;脑膜瘤合并胶质瘤3例、脑膜瘤合并听神经瘤1例和垂体瘤合并胶质瘤1例。结论:结合肿瘤的CT和MRI表现特点,可对大多数颅内多发原发性肿瘤作出正确诊断,MRI对脑膜瘤的诊断优于CT。  相似文献   

2.
鞍隔胺膜瘤的CT,MRI诊断(附1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对鞍隔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鞍隔脑膜瘤18例,17例经CT检查,其中6例同时行MRI检查,1例单纯行MRI检查。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将影像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8例例肿瘤位于鞍上及鞍内,17例CT平扫表现为均匀等密度或稍高密度15例、不均匀高密度2例,明显均匀增强14例、环形增强3例;MRI(7例)T1WI为均匀等信号6例,略低信号1例;T2WI略高信号6例,  相似文献   

3.
颅内恶性黑色素瘤的CT、MRI诊断(附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恶性黑色素瘤少见 ,CT、MRI易将其误诊为脑膜瘤、脑转移瘤等。为提高颅内恶性黑色素瘤的CT、MRI诊断水平 ,对经CT、MRI检查 ,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1例患者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例患者中 ,男 7例 ,女 4例 ,年龄 185 7岁。主要表现 :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失语、肢体无力及走路不稳等。 1例 7年前行左手拇指黑色素瘤切除术 ,10例均行CT平扫和强化扫描 ,4例行CT和MRI检查 ,1例行MRIGd DTPA检查。 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 ,1例结合拇指恶性黑色素瘤手术史和颅脑CT、MRI诊断为转移性颅内恶性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MRI 诊断恶性脑膜瘤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对经CT、MRI 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 例恶性脑膜瘤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额顶14 例,小脑幕4 例,其它部位10 例。CT 平扫不均匀高密度区和混杂密度区22例,均匀高密度6 例;不均匀增强16 例,不规则环形增强8 例,均匀增强4 例。不均匀长T1 、长T2 信号和不均匀短T1 、T2 信号水肿区,颅骨破坏及增厚13 例。结论:提高识别恶性脑膜瘤的CT、MRI 表现及其良性演变的恶性过程,有利于临床综合治疗,降低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恶性脑膜瘤的CT及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MRI诊断恶性脑膜瘤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对经CT、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恶性脑膜瘤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额顶14例,小脑幕4例,其它部位10例。CT平扫不均匀高密度区和混杂密度区22例,均匀高密度6例;不均匀增强16例,不规则环形增强8例,均匀增强4例。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和不均匀短T1、T2信号水肿区,颅骨破坏及增厚1例。结论:提高识别恶性脑膜瘤的CT、MR清骸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颅内混合瘤影像学表现的认识,丰富诊断学知识。材料与方法7例颅内混合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脑膜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的混合瘤2例,脑膜瘤和垂体瘤的混合瘤2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和血管母细胞瘤的混合瘤1例,胆脂瘤和黑色素瘤的混合瘤1例,垂体瘤和脑膜瘤的混合瘤1例。回顾性分析此7例混合瘤的CT、MRI表现。结果颅内混合瘤的CT、MRI表现酷似脑膜瘤、胶质瘤和垂体瘤等,不熟悉此类肿瘤的临床和病理知识,可错诊为常见肿瘤。对照临床和手术病理改变,可发现有4例混合瘤的CT、MRI显示在同一部位的同一肿瘤有两种肿瘤表现特点。结论颅内混合瘤无特征性CT、MRI表现,对于酷似脑膜瘤、胶质瘤和垂体瘤等,高度可疑混合瘤者,应结合临床考虑诊断。  相似文献   

7.
脾脏病变的CT及MRI诊断(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15例脾脏病变,分析其CT与MRI表现及比较两者对脾脏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15例中包括脾囊肿4例,脾血管瘤5例,脾包膜下血肿1例,脾淋巴瘤3例及脾梗塞、脾转移瘤各1例;应用CT检查9树,MRI诊断6例。结果:分别对15例脾脏病变从形态、CT密度或MRI信号强度及增强情况等影像学表现进行了观察。结论:脾脏病变发生率虽不高,但种类很多,CT和MRI对发现和明确脾脏病变的性质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颅内成血管细胞瘤的影像诊断(附39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总结分析39例成血管细胞瘤的CT、MRI及DSA影像特征。方法39例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男20例,女19例;年龄13~54岁。10例血红蛋白高于15g/L,6例红细胞计数高于50×1012/L。10例均行CT、MRI、DSA检查,19例行MRI、DSA检查,10例行MRI检查。结果病灶位于小脑半球18例,小脑蚓部3例,延髓13例,小脑半球伴延髓4例(多发)和桥小脑角1例。单发28例,多发11例。囊腔型24例(包括多发),实质型15例(包括多发)。28例MRI表现有血管流空。29例DSA表现肿瘤染色早、染色浓和染色时间延长。CT平扫低密度6例,等密度4例,增强扫描全部肿瘤结节明显强化。结论成血管细胞瘤在CT、MRI、DSA上有特征性表现,多种影像学手段结合检查可避免病灶数目遗漏。  相似文献   

9.
脑膜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膜瘤的CT和MRI诊断王素梅综述陈巨坤审校脑膜瘤占颅内肿瘤的15%~20%,绝大多数为良性,恶性很少见,多发生于40~60岁,儿童偶发,男女比例为1∶2〔1〕。本文着重综述脑膜瘤的病理、CT和MRI诊断。1脑膜瘤的病因脑膜瘤发生的病因尚不明确,主要...  相似文献   

10.
结节性硬化神经影像表现的再认识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分析结节性硬化的CT和MRI影像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经临床诊断为结节性硬化患者中,20例经CT检查,4例MRI检查,其中2例既有CT又有MR检查。结果结节性硬化的影像表现主要征象有(1)皮层结节病灶,其表现有脑回核心样病灶,H型病灶。  相似文献   

11.
眼球后常见良性占位的磁共振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总结球后良性肿瘤的MRI检查,分析它们在球后的MRI表现,并结合病理讨论MRI表现与病理的对应关系。材料与方法:共38例,男性25例,女性13例,年龄5-63岁,平均41.5岁。MRI检查使用中场超导MRI成像系统,8例做了MRI增强检查。结果:血管瘤15例,炎性假瘤11例,脑膜瘤2例,泪腺混合瘤7例,神经纤维瘤3例,MRI论断符合率为89.5%。结论:(1)MRI有较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2.
病毒性脑炎的CT、MRI诊断(附48例报告)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加深对病毒性脑炎CT、MRI表现的认识,以提高临床对该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48例病毒性脑炎(男26例,女22例,平均年龄36岁)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单纯疱疹病毒(HSV)脑炎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者1例。检查方法:CT检查23例,MRI检查14例,同时经CT和MRI检查者11例。作CT和MRI增强检查者共12例。结果脑内有多发或单发病灶者47例,主要位于皮层,皮层下脑侧脑室周围  相似文献   

13.
肝脏炎性假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探讨对肝脏炎性假瘤的CT和MRI表现。材料与方法:2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脏炎性假瘤。男15例,女10例,年龄31 ̄56岁,平均39岁。25例均作CT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10例为常规方法,15例为螺旋CT多期扫描,后者中7例行MR对比。  相似文献   

14.
卵巢及输卵管肿块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评价卵巢、输卵管肿块的CT、MRI诊断价值。方法 对67例经病理证实的卵巢、输卵管肿瘤和炎性包块进行CT检查,其中19例做了MRI检查。结果 20例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CT、MRI表现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巧克力囊肿恶变的MRI表现为在囊内有出血信号的囊壁上结节状软组织突起。11例转移性肿瘤中有4例腹膜强化。囊腺瘤和腺纤维瘤共11例,1例囊腺瘤含脂肪。卵泡膜细胞瘤3例。14例畸胎瘤中1例与卵泡膜  相似文献   

15.
累及咽旁间隙的肿物的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分析累及咽旁间隙肿物的影像学特征。材料与方法:总结分析了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累及咽旁间隙肿物的MRI、CT、MRA和DSA表现。包括腮裂囊肿4例、颈静脉球瘤3例、颈动脉体瘤4例、神经鞘瘤3例、鼻咽癌侵入咽旁间隙5例。15例行MRI检查、9例行CT扫描、3例行MRA检查、5例行DSA检查。结果:MRI对肿块的大小、形态、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继发改变能清晰显示,并可见具有特征性的副神经节瘤瘤内纡曲、匍行的低信号血管影。颈静脉球瘤的CT特征性表现是颈静脉孔的扩大和骨质破坏。MRA和DSA对肿瘤血管的显示十分清楚。结论:MRI对累及咽旁间隙肿物的诊断优于CT,若能结合CT、DSA、MRA等其他影像学技术,能更准确地评估病变的部位和性质。  相似文献   

16.
侧脑室肿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评价CT和MRI对侧脑室肿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侧脑室肿瘤共56例,回顾性分析其CT和MRI表现,病变按部位分为侧脑室三角区、侧脑室体部、室间孔区3个部分,按年龄分为<10岁、10~39岁、>40岁3个年龄组。结果:(1)大多数侧脑室肿瘤如脑膜瘤、星形胶质细胞瘤、少枝胶质瘤、脉络丛乳头状瘤等具有特征性的CT和MRI表现;(2)部分肿瘤具有其好发部位,如脑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三角区,少枝胶质瘤好发于体部,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胶质瘤、室管膜下瘤好发于室间孔区;(3)某些肿瘤具有年龄学特征,如脉络丛乳头状瘤均<10岁,脑膜瘤30岁以上者占82.35%,室管膜下瘤均超过40岁。结论:侧脑室肿瘤的诊断主要依据其CT和MRI表现,结合发生部位和年龄特征,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7.
颅脑血管外皮细胞瘤的CT、MRI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颅脑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和CT、MRI特征。材料与方法:收集经CT和MRI诊断为脑膜瘤,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血管外皮细胞瘤12例,年龄34 ̄58岁。CT检查7例,均采用增强前、后常规扫描。MRI检查12例,采用SE序列增强前、后扫描。结果:12例肿瘤全部发生在颅内脑外,7例CT平扫呈低等混合密度2例,呈等高混合密度5例;增强后扫描呈不均匀强化6例,均匀强化1例。骨窗显示病灶局部侵蚀性骨质破坏4例。MRI平扫,T1WI呈等高不均匀信号10例,呈等信号2例;T2WI呈不均匀等高信号10例,呈等信号2例。12例中7例显示脑膜尾征;增强后扫描1 均呈不均匀强化。结论:血管外皮细胞瘤具有一定的CT、MRI特征性表现:分叶状、丰富的血管流空、肿瘤内密度或信号不均匀、无肿瘤内钙化和骨质增生、局部颅骨呈溶骨性破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颈静脉孔区肿瘤的影像学特点,探讨MRA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静脉孔区肿瘤(颈静脉球瘤2例、神经鞘瘤2例、脑膜瘤1例)病人行MRI和TOF法MRA检查,应用1.0T超导MR系统,在常规MRI基础上采用2D或3DFISP序列和MIP图像后处理技术获取MRA图像。4例有CT,3例有DSA资料。结果:MRI显示了全部病灶和颈静脉孔的扩大与破坏,准确定性诊断了4例,结合MRA后,5例均正确定性诊断。颈静脉球瘤的MRI瘤内流空征和MRA血管团块征颇具特征性。神经鞘瘤与脑膜瘤的MRI信号有别,且前者易囊变,两者MRA均未显示肿瘤血管。结论:MRI,尤其结合MRA对颈静脉孔区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颇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恶性脑膜瘤CT与MRI诊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通过对恶性脑膜瘤的CT,MRI诊断加以比较研究探讨其价值及限度,材料与方法,对术后病理证实的20例恶性脑膜瘤术前同时行CT,MRI检查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像上,病灶内密度不均匀者8例,增强后不均匀强化者4例,病灶不规则边缘分叶状和/或结节状者12例,肿瘤包膜显示者2例,MRI示肿瘤呈呈不均匀信号者,T1WI13例,T2WI14例;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者14例,肿瘤不规则边缘呈  相似文献   

20.
颅咽管瘤MRI、CT诊断(附17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 ,且影像学资料完整颅咽管瘤 1 7例 ,其中 ,囊性型 5例 ,囊 实性混合型 9例 ,实性型 3例 ,分析各型MRI、CT表现 ,探讨定位、定性诊断价值。1 材料与方法  本组中男 7例 ,女 1 0例 ,年龄 3~ 35岁 ,平均 1 9.5岁。主诉 :头痛伴视物模糊 1 5例 ,头痛伴肢体乏力 2例。 1 7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其中 ,囊性型 5例 ,实性型 3例 ,囊 实混合型 9例。所有病例均作了MRI平扫、增强及CT平扫检查。MRI检查采用GEVectra 0 .5T和DiasonicMP/S 0 .3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 ,常规矢状位定位后 ,作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