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主动杠杆试验评价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精准康复时机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案,实验组按照患者完成主动杠杆试验的情况决定术后康复时机并指导康复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 w、2w、4 w、12 w及24 w对两组患者进行膝关节胫骨前移度(KT-2000)、主动关节活动度(ROM)以及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脱拐时间。结果:术后6周内,实验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12周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ROM高于对照组(P<0.05),到12周两组基本一致。术前及术后各个时间点,两组膝关节胫骨前移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脱拐时间平均为28.0天,对照组平均为44.6天,实验组脱拐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检验进行以脱拐时间为终点事件的生存分析,结果同样是实验组脱拐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主动杠杆试验结果可作为评价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时机的可靠指标,为建立个体化的康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采用患侧与健侧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损伤伴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膝关节三联征患者2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取患侧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侧副韧带修复)和B组(取健侧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侧副韧带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前后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结果两组的术后关节活动度恢复、Lysholm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患侧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膝关节三联征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前交叉韧带重建及前外侧韧带重建术治疗合并膝关节高度轴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有效性。方法: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共156例患者诊断为前交叉韧带损伤,于我科接受同一医生手术治疗,其中22例高度轴移患者入选本研究。采用KT-1000检查膝关节前向稳定性,采用轴移试验评估膝关节旋转稳定性,使用Lysholm主观功能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22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29.3岁(15~43岁),平均随访时间8.6个月(3~15个月)。术前KT-1000测量,患侧-健侧差值平均为8.9±3.1 mm(4~16 mm),术后随访时侧-侧差值平均为2.1±0.6 mm(0~3mm),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术前轴移检查,20例患者轴移试验2+,2例患者3+。术后即刻检查轴移试验均为阴性。术后随访时,21例患者轴移试验阴性,1例患者1+,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平均为60.5±12.3(35~90),术后为79.2±7.8(66~90),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高度轴移的患者,联合应用前交叉韧带重建及前外侧韧带重建术可有效恢复膝关节旋转稳定性,术后早期随访结果显示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评分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改良经胫骨隧道(TT)入路和前内侧(AM)入路两种方法解剖位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术后,股骨隧道的定位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42例单侧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采用改良TT入路技术重建ACL,18例采用AM入路技术重建ACL。术后1周内行膝关节CT平扫+三维重建评估股骨骨道位置,术后3个月时扫描MRI并测量JGS、JGC角;术前及术后12个月评估患者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评分、膝关节前方松弛度及轴移试验结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IKDC评分、Lysholm评分、膝关节前方松弛度、轴移试验阴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IKDC评分、Lysholm评分,前方松弛度,轴移试验阴性率相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三维重建分析显示,两组股骨骨道内口位置无明显差异(P>0.05),MRI测量JGS、JGC角,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改良经胫骨隧道入路和前内侧入路重建ACL,均可获得良好的股骨解剖中心隧道定位,骨道位置无明显差异,术后早期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中使用住院医师嵴作为股骨端定位骨性标志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对2011年~2015年间在我院行膝关节CT三维重建的患者中,选取80例,年龄4~81岁,男性53人,女性27人,依照年龄分为4组,A组(4~12岁)、B组(13~30岁)、C组(31~45岁)、D组(45~81岁),其中B组和C组为我科前交叉韧带断裂拟手术患者,各组20例。分析每组膝关节髁间窝外侧嵴(1ateral intercondylar ridge)即住院医师嵴(resident ridge)三维CT重建之发生率及镜下观察结果。结果:4组患者住院医师嵴发生率:A组0%,B组15%,C组15%,D组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医师嵴的发生率与患者的性别无相关性(P>0.05),与年龄有相关性(P<0.05)。B组和C组全部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股骨外侧髁内侧壁后1/3定位ACL股骨止点足印区的原则,行有限髁间窝清理后,结果显示,术前三维CT重建证实存在住院医师嵴的患者,术中却未被发现,但在2组患者均能发现位于股骨外髁内侧壁股骨止点足印区内有一条白色致密纤维切迹。住院医师嵴和白色致密纤维切迹无相关性(P>0.05)。结论:住院医师嵴的发生率与患者的性别无相关性,与年龄有相关性,可能与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前界受到应力的持续刺激有关,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使用住院医师嵴作为股骨端个体化骨性定位标志尚需临床进一步研究。在B组和C组患者术中确认的白色致密纤维切迹,即ACL股骨足印区致密纤维切迹,可以作为ACL重建术中股骨隧道的个体化非骨性定位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军人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采用自体四股半腱肌腱 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手术方法及远期疗效.方法 关节镜下以自体四股半腱肌腱 股薄肌腱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替代物,保留少许前交叉韧带残端作为定位标志物,对35例前交叉韧带损伤军人行重建术.结果 术后35例膝关节活动度均恢复至正常范围,无韧带撞击现象,前抽屉试验全部阴性,Lachman试验全部小于Ⅰ度.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平均52.3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88.5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大多数患者获得满意治疗效果,可继续从事日常工作.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四股半腱肌腱 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是恢复膝关节稳定性较好的方法.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是前交叉韧带损伤军人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其创伤较小、卧床时间短、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研究经γ射线照射与单纯深低温冷冻保存的同种异体骨-髌腱-骨(B-PT-B)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ACL断裂患者术前电脑随机抽样分组法分为两组:A组为深低温冷冻保存+γ射线照射34例,B组为单纯深低温冷冻保存32例.两组手术均由同一术者采用标准关节镜技术完成.手术前后通过一般情况比较、膝关节活动度、轴移试验、Lachman试验及前抽屉试验(ADT)、Daniel单腿水平跳跃与Hamer垂直跳跃试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及KT-2000检测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63例得到完整随访(A组32例,B组31例),3例失访,A组平均随访38.3个月,B组平均随访37.7个月.B组迟发感染1例.两组住院时间和术后发热天数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术后平均发热时间(8.9 d)与B组(7.8 d)相比有延长的趋势.理学检查:两组伸屈膝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achman试验和ADT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轴移试验阳性者分别为12例和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T-2000检测显示A、B两组分别有8例和26例患者术后健患侧对比<3 mm,12例和2例患者>5 mm,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膝关节前后及旋转稳定性均显著降低.Daniel单腿水平跳跃与Hamer垂直跳跃两种功能试验及IKD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术后患肢功能水平及IKDC评分均有降低的趋势.结论 γ射线照射后的同种异体B-PT-B重建ACL的关节稳定性较差,应慎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创伤性急性膝关节脱位伴多发韧带损伤早期手术修复、重建的疗效。方法 2006年10月—2012年12月经早期手术治疗的28例急性膝关节脱位伴多发韧带损伤的患者。所有病例均于早期行关节镜下前、后交叉韧带重建以及侧副韧带修补。重建材料选择异体肌腱,侧副韧带修补采用切开缝合或带线锚钉修复。伴随的其他组织损伤,如半月板、骨软骨损伤等均同期处理。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表对患膝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本组28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8.4±2.4)个月。受伤至手术时间7~14(9.3±0.6)d。末次随访所有患者伸膝无明显受限,膝关节屈曲(110±20)°,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为(84.0±8.0)分,与术前(40.1±5.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可早期在关节镜下行前、后交叉韧带联合重建,同期行关节内外韧带结构修复增强,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水中运动疗法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择骨科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0例术后除了常规的康复训练还进行水中运动疗法,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均治疗3个月,术后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采用膝关节伸屈功能、Lysholm评分判断疗效.结果 实验组膝关节伸屈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Lysholm标准评分:实验组训练前为(59.3±2.8)分、训练后为(92.3±6.7)分,对照组训练前为(61.4±3.1)分、训练后为(80.3±5.2)分;膝关节活动范围实验组也好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系统康复训练中加入水中运动可明显减轻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疼痛、膝关节肿胀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比较关节镜下保留与切除残迹的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的技术方法 与远期临床效果. 方法 自1999年10月至2005年5月采用经典的经胫骨技术,常规切除ACL残迹,4股胭绳肌腱移植物重建ACL术87例.自2005年6月至2010年5月采用由外向内建立骨隧道,保留ACL残迹,4股胭绳肌腱移植物重建ACL术221例.仅选择两种手术处理中单纯ACL重建,并有完整3年以上随访记录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保留残迹组66例,切除残迹组39例.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均为36~ 60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资料比较,两组在年龄、性别、损伤至手术时间、关节不稳定程度、膝关节功能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资料比较,两组双侧股部周径差值、两组Lachman试验稳定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残迹组的关节活动度优于切除残迹组(P<0.05),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切除残迹组(P<0.05),前抽屉试验稳定性显著优于切除残迹组(P<0.05),轴移试验稳定性显著优于切除残迹组(P<0.05),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 IKDC)评级显著优于切除残迹组(P<0.05). 结论 关节镜下由外向内建立骨隧道、保留残迹ACL重建术的远期临床效果,包括关节稳定性和关节功能,优于经典的经胫骨技术、切除残迹ACL重建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应用3D打印股骨隧道定位器精确定位结合LARS人工韧带移植在前交叉韧带(ALC)重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8月接受关节镜下应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ACL的患者42例,其中,应用3D打印股骨定位器的21例患者为3D组,术中应用传统定位器进行股骨隧道定位21例患者为对照组。评估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膝关节X线影像、术后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3D组平均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两组间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术后1周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3月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3D打印个性化股骨隧道定位法定位人工韧带股骨隧道位置,可精准定位术前评估的最佳位点,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膝关节并发症的发生,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对65例关节镜下四股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患者,以微孔纽扣钢板悬吊固定作为手术方式并分析治疗效果。术后患者膝关节的弹响、交锁等临床表现以及浮髌试验等体格检查阳性率明显下降,IKDC2000评分与术前对比明显上升,与术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股腘绳肌肌腱可行重建术,在关节镜下手术对患者的伤害小,且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依据膝关节影像学定制前交叉韧带重建3D打印定位导向器(专利号:201620246858.0),研究3D打印定制前交叉韧带重建导向器辅助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股骨、胫骨隧道定位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陆军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骨科诊断急性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中,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D打印组与传统手术组,两组患者均50例。3D打印组男性3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28.8±7.3)岁,采用自行研制的3D打印前交叉韧带重建定位导向器,辅助关节镜下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定位关节内股骨、胫骨隧道口位置;传统手术组男性40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30.0±7.8)岁,采用传统经胫骨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方法关节镜下定位关节内股骨、胫骨隧道口位置,胫骨隧道端采用羟基磷灰石挤压螺钉固定,股骨隧道端微孔钢板(Endobutton)悬吊固定。术后常规照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采用Klos测量法评估胫骨隧道,Amis测量法评估股骨隧道,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平均随访1年,最少随访时间6个月,记录术前及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术前与术后Lachman试验,评估术前及术后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D打印组中Amis测量法评估股骨隧道位置测量平均值为(45.6±1.5)%,传统手术组测量平均值(41.4±1.4)%;Klos测量法对胫骨隧道位置测量评估,3D打印组测量平均值(62.7±3.3)%,传统手术组测量平均值(57%±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ysholm评分3D打印组由术前(57.36±5.76)分提高至术后(96.42±1.39)分,传统手术组由术前(57.06±5.61)分提高至术后(96.12±1.39)分,Tegner评分3D打印组由术前(3.44±0.5)分提高至术后(5.96±0.8)分,传统手术组由术前(3.5±0.5)分提高至术后(6.1±0.78)分;膝关节活动范围3D打印组由(88.6±14.2)°提高至术后(117.3±5.7)°,传统手术组由(87.4±9.2)°提高至术后(119.3±5.3)°。结论基于CT和磁共振等影像学分析设计的3D打印前交叉韧带重建导向器辅助关节镜下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定位关节内股骨、胫骨隧道口位置比传统经胫骨隧道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隧道内口更接近前交叉韧带止点解剖位置,但两组患者术后临床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断裂,探讨与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共纳入对象40例,均为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膝关节交叉韧带断裂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治疗,对患者进行6个月左右的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Lysholm评分、IKDC2000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与关节活动度进行观察。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在Lysholm评分、IKDC2000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与关节活动度上均得到了改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40例患者当中,有26例膝关节功能优,12例良,2例差,优良率为95%。结论对于膝关节交叉韧带断裂患者来说,运用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治疗可起到显著的效果,创伤小,并发症少,价格低廉,能加快患者的关节活动速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对减少术后髌股摩擦感、改善膝关节活动度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单纯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采用同一术者、手术方式和康复计划。治疗组术后4周开始注射玻璃酸钠25mg,1次/周,连续注射5周。分别在术后4周(注射前)、8周、12周、半年、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髌股摩擦感、关节活动度。结果:术后4周及8周时两组髌股摩擦感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周、6月及1年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时两组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8周及12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个月及1年时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可以明显减少髌股摩擦感,改善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6.
曾可培  杨利  袁艺  赵珂  王运平 《武警医学》2003,14(6):344-346
 目的观察"带与不带血管蒂的骨髌腱(PT)骨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对早中期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A组)行带血管蒂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对照组(B组)行不带血管蒂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前抽屉试验评分均高,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带血管蒂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对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以明显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自体胭绳肌腱、同种异体肌腱对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术后骨隧道的变化和疗效差异. 方法 选择2008年6月- 2009年11月收治的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61例ACL损伤患者.根据移植物不同分为两组:同种异体肌腱重建组(A组,27例)和自体胭绳肌腱重建组(B组,34例).术后1周、6~12个月进行MRI检查,测量矢状位骨隧道开口、开口1 cm、骨隧道最宽处三点骨隧道直径,以术后1周对应部位骨隧道直径为衡量标准,对其差值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Lysholm评分评估各组临床疗效. 结果 术后随访:A组平均8.4个月,B组平均8.5个月.两组患者资料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MRI随访发现股骨侧、胫骨侧骨隧道直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宽,其中胫骨侧较股骨侧增宽明显,两组在股骨、胫骨三个不同测量部位骨隧道增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关节稳定性良好.术后Lysholm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移植物不同是影响ACL重建术后骨隧道扩大的因素之一.自体肌腱、同种异体肌腱对ACL重建术后骨隧道扩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后临床疗效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3D打印技术设计个性化股骨侧定位导向器应用于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应用3D打印个性化股骨侧定位导向器辅助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患者40例为3D组,术前进行3D建模、ACL股骨侧止点定位。应用常规经膝关节前内侧入路手动进行股骨侧定位的ACL重建术患者40例为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Lysholm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均未出现并发症。3D组术前均建模顺利,术前定位股骨侧隧道口后,股骨侧隧道长约(42.1±3.3)mm,常规组测量股骨侧隧道长约(39.5±3.9)mm,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时间6~13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10个月,两组患者Lysholm及IKDC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Lysholm及IKD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设计个性化股骨侧定位导向器进行ACL重建手术有助于精准定位股骨侧解剖点、控制导针方向,利于腱骨愈合,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腘绳肌等速离心训练(IEE)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2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1)和治疗组(n=21)。两组患者均分阶段给予常规康复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1个月开始使用Biodex等速训练系统进行一周2次的腘绳肌等速离心训练。两组患者于术后1个月和4个月时采用该等速测试系统在60°/s角速度下对患肢进行向心屈、伸膝峰力矩值(PT)、腘绳肌与股四头肌肌力比率(H/Q比率)及屈膝相对峰力矩(PT/BW)的测定,并用量角器对患肢进行主动伸膝角度(AAKE)测定以及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LKSS)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AAKE与LKSS评分统计不区分性别)。结果:术后第1个月,治疗组进行腘绳肌等速离心训练前,两组患者患侧膝关节的屈膝PT、H/Q比率、屈膝PT/BW、AAKE以及LK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4个月,除对照组H/Q比值没有明显改变外,两组患者的其余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组内术后第1个月评定所得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治疗组H/Q比值及屈膝PT/BW增大最为明显(P<0.01)。结论:腘绳肌等速离心训练能进一步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主动伸膝角度,增加屈膝肌力并提高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分析膝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B-PT-B)、同种异体跟腱和LARS(1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system,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从2008年2月-2010年11月,对156例膝关节ACL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其中自体骨-髌腱-骨(B-PT-B)组39例,同种异体跟腱组53例,LARS人工韧带组64例。通过一般情况、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Lysholm、IKDC膝关节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38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3、6个月各组膝关节Lysholm、IKDC评分,LARS组明显高于其余2组(P〈O.05)。异体跟腱组与自体B-PT-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月及最后随访时,LARS组略高于其余2组,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关节镜下应用3种不同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的近期疗效均较为满意,LARS组可在术后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活动近期效果优于自体B-PT-B组和异体跟腱组。对于年轻患者.尤其是运动员ACL损伤。LARS人工韧带是一种理想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