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评价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HLA-DR+/CD14+)对老年创伤脓毒症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的方法,收集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年龄≥60岁的老年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HLA-DR+/CD14+、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为入科第一天指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HLA-DR+/CD14+与ICU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APACHEⅡ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HLA-DR+/CD14+、PCT、CRP、APACHEⅡ评分对老年创伤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死亡患者APACHEⅡ评分(27.38±8.68)显著高于存活患者(17.49±6.25,P=0.000),HLA-DR+/CD14+(37.70%±13.96%)明显低于存活患者(59.80%±18.02%,P=0.000).创伤脓毒症患者APACHEⅡ评分(26.16±8.44)明显高于非脓毒症患者(17.90±7.04,P=0.000);HLA-DR+/CD14+(38.61%±14.48%)则明显低于非脓毒症患者(59.79%±18.17%,P=0.000);PCT(34.45±68.29)明显高于非脓毒症患者(4.25±8.26,P=0.003);CRP(129.88±103.25)亦明显高于非脓毒症患者(76.04±73.48,P=0.01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LA-DR+/CD 14+与ICU停留时间呈负相关(r=-0.304,P=0.008),与总住院时间无相关性(r=0.188,P=0.106),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559,P=0.000).HLA-DR+/CD 14+对老年创伤脓毒症发生预测的AUC为0.807(SE=0.051,95%CI0.706~0.907,P=0.000),最适诊断界点为40.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0%和60.0%.PCT对老年创伤脓毒症发生预测的AUC=0.714(SE=0.063,95%CI 0.591~0.837,P=0.003),最适诊断界点为1.01ng/m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0%和65.0%.HLA-DR+/CD 14+预后预测的AUC =0.813 (SE=0.049,95%CI0.716~0.910,P=0.000),最适诊断界点为36.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1%和50.0%.APACHEⅡ评分对老年创伤脓毒症患者预后预测的AUC=0.825(SE=0.052,95%CI 0.724~0.926,P=0.000),最适诊断界点为2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1%和65.0%.结论 老年创伤患者外周血HLA-DR+/CD 14+低提示其潜在的免疫功能低下,可作为老年创伤脓毒症发生和预后不良的理想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规范创伤救治模式对严重创伤救治质量的促进作用. 方法 以2006年1月1日本院建立创伤中心为界,将新损伤严重度评分(NISS)≥16分的严重创伤患者分为研究组(创伤中心建立后2006 - 2008年)和对照组(创伤中心建立前2001-2005年),采用创伤数据库记录创伤患者伤情、救治与结局信息,比较严重创伤救治效率和质量的变化. 结果 研究组66例,对照组260例.研究组与对照组NISS值分别为(20.59±4.63)分和(20.57±5.38)分(P>0.05);研究组急诊处理时间为(0.33±0.03)h,对照组为(0.57±0.35)h (P <0.01);研究组住院时间为(27.64±29.01)d,对照组为(30.84±32.87) d(P >0.05);研究组ICU治疗时间为(2.98±5.77)d,较对照组为(2.65±7.00) d(P >0.05);研究组治愈率为87.9%,对照组为76.5%(P<0.05);研究组死亡率为9.1%,对照组为20.8% (P <0.05). 结论 规范的创伤救治显著地提高了严重创伤的救治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各生物标志物联合创伤评分对创伤后脓毒症诊断及预后的预测价值,生物标志物联合评分的新型组合诊断创伤后脓毒症的诊断效能.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9年12月—2020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创伤中心收治严重创伤患者196例,男性129例,女性67例;年龄20~94岁,平均49.7岁.于入院后24h内抽取外周血标本并检测T细胞亚群项目,主要包括CD4、CD8、CD4/CD8;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乳酸、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生物标志物,同时收集损伤重度评分(ISS)等.根据脓毒症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61例)和非脓毒症组(135例),再根据预后结果将脓毒症组患者分为死亡组(26例)和存活组(35例).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诊断创伤后脓毒症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比较各生物标志物及联合评分的新型组合及单独使用时对创伤后脓毒症的诊断效能.结果 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以及死亡组与存活组中,CD4、CD8、CD4/CD8、PCT、IL-6、乳酸、IS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CD4、CD8、CD4/CD8、PCT、IL-6、乳酸、ISS等均与创伤后脓毒症有关(P<0.05).其中CD4/CD8及ISS评分是诊断创伤后脓毒症独立影响因素(P<0.01).从创伤后脓毒症发病机制不同方面选取PCT、ISS及CD4/CD8形成新的组合,检测其联合诊断的效能,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7,95%CI为0.881~0.959;高于PCT,ISS和CD4/CD8单独使用的AUC(分别为0.840、0.866、0.847);95%CI为0.781~0.888、0.881~0.911、0.789~0.894.标志物及联合评分组合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也均较单独使用时得到提高(联合评分组合诊断分别为91.80%、81.48%、94.78%、67.90%;PCT分别为72.13%、81.48%、85.83%、62.32%;CD4/CD8分别为65.57%、87.41%、84.29%、69.64%;ISS分别为77.05%、80.74%、88.52%、63.51%).ISS为创伤后脓毒症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95%CI为1.015~1.466.结论 CD4/CD8、PCT与ISS联合诊断能早期有效地预测创伤后脓毒症,ISS及CD4/CD8为其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脾脏切除对脑创伤大鼠死亡率及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为提高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救治水平探讨新思路.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颅脑创伤假手术+脾切除假手术组(A组),颅脑创伤+脾切除假手术组(B组)和颅脑创伤+脾切除组(C组).采用改进的Feeney法对大鼠右侧大脑半球进行致伤,伤后采用Longa法进行行为学评分;观察A(23只)、B(48只)、c(47只)三组大鼠致伤后7 d内的死亡率;测定各组致伤后1 d(8只)、2 d(8只)、3 d(8只)及7 d(7只)时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致伤后B、C两组之间Long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致伤后7 d内大鼠死亡率A、B、C组分别为0%、35.4%及14.9%,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致伤侧脑含水量于伤后1,2,3及7 d时分别为(81.98±0.35)%和(81.78%±0.41)%、(82.58±0.63)%和(81.81±0.48%)(P<0.05)、(82.54±0.54)%和(81.52%±0.84)%(P<0.05),以及(81.50±0.41)%和(81.21±0.36)%.结论 颅脑创伤大鼠于伤后行脾脏切除能够降低致伤侧脑组织水肿程度,显著降低大鼠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邓淑萍  邱红  王斌  董芳 《创伤外科杂志》2021,23(10):771-774,780
目的 探索重症创伤患者1周内发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医师早期识别危重患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武汉市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重症创伤患者244例,分析患者伤后1周内发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将患者分为存活组(188例)和死亡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伤后至入ICU时间,入院24h内实验室指标、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ICU住院时间.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预测重症创伤患者早期发生死亡的能力.结果 56例死亡,全因病死率22.9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致伤部位、创伤后休克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更早入ICU[(1.71±1.15)h vs.(2.78±2.41)h],ISS、APACHEⅡ评分更高[(23.35±3.41)分vs.(17.71±4.07)分、(32.18±7.50)分vs.(17.86±12.61)分],ICU住院时间更短[(3.79±4.60)d vs.(6.78±5.65)d,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入院24h内血乳酸(Lac)水平更高[(9.63±5.81)mmol/L vs.(3.95±2.89)mmol/L].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水平更高,分别为[(28.65±32.28)s vs.(13.57±11.55)s]、[(72.99±62.44)s vs.(27.47±17.36)s],D-二聚体(D-D)水平更高[88.23(66.75,107.12)mg/L vs.21.63(16.89,31.67)mg/L],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更低[(1.69±0.70)g/L vs.(2.42±0.89)g/L].重症创伤患者中创伤性凝血病(TIC)发生率18.03%,死亡组发生TIC显著高于存活组[(64.29%vs.4.26%),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Lac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对重症创伤患者发生死亡有预测价值(P<0.05),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0、0.925,95%CI分别为(0.806、0.914)、(0.857、0.993),Lac最佳临界为3.7mmol/L,APACHEⅡ评分最佳临界值为25分.结论 对于重症创伤患者,Lac水平≥3.7mmol/L及APACHEⅡ评分≥25分对1周内发生死亡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急救绿色通道在严重创伤早期救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早期救治中的作用和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1月以绿色通道急救模式救治60例创伤患者的效果,并与2004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46例非绿色通道组患者的急救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机制、ISS及失血量等指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绿色通道组60例患者死亡2例,死亡率为3%,对照组46例患者死亡5例,死亡率为11%(P<0.05).绿色通道组在急诊室处理时间、特殊检查时问、入院至手术室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 结论 绿色通道急救模式缩短了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空间和时间,显著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救治成功率,保证了创伤急救的"时效性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疝形成伴失血性休克的重型颅脑创伤的早期救治策略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5月-2009年5月以"选择性早期颅脑手术"救治的54例脑疝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研究组),并与2003年4月-2006年4月收治的未按该方法救治的48例同类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患者1周内死亡率以及伤后半年的GO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机制、GCS、失血量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54例患者1周内死亡13例,死亡率为24%;对照组患者1周内死亡16例,死亡率为33%(P<0.05).研究组患者伤后半年GOS显示预后良好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按休克程度行选择性早期颅脑手术可以提高重型颅脑创伤后脑疝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早期救治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沈洁  胡熙  李达  罗浩 《创伤外科杂志》2021,23(7):535-538
目的 研究昆明市儿童急诊创伤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降低儿童创伤发生率以及合理制定医疗方针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0年8月昆明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538例创伤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从儿童年龄、性别、致伤原因、主要损伤部位及创伤严重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将致伤原因分为跌倒伤、道路交通伤、高处坠落伤、机械锐器伤、呼吸道异物致伤、烧烫伤、其他伤等,统计儿童年龄、性别、构成比及受伤部位;再根据致伤原因分析损伤严重度,制成直观统计表,按轻微创伤、严重创伤分组进行组间比较和数据分析.结果 1538例创伤儿童中,男性1047例,女性491例,男女比例为2.13:1;致伤原因主要为跌倒伤(54.42%)、道路交通伤(15.54%)、高处坠落伤(9.82%)、烧烫伤(8.45%)、呼吸道异物致伤(6.96%)、机械锐器伤(2.47%)、其他伤(2.34%);6岁以下儿童损伤部位以头部为主,6岁以上以四肢为主;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6分的致伤原因主要为道路交通伤和高处坠落伤;头部损伤是导致严重损伤的主要原因(P<0.001).结论 昆明地区儿童创伤主要原因为跌倒伤和道路交通伤,道路交通伤和高处坠落伤所致创伤严重.因此,应加强对儿童的防跌倒保护,提高交通安全意识,以降低创伤发生率;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为儿童严重创伤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应重点防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简明损伤定级标准(AIS)为基础的ISS与胸部创伤救治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AIS-98最新修订本对我院1995年1月-2005年6月救治的3057例胸部创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治愈率93.8%(2866/3057),病死率6.2%(191/3057)。死亡组ISS、GCS、修正创伤评分(RTS)、国人创伤严重度特征评分[ASCOT_CHINA]_生存概率(Ps)、创伤与损伤严重度评分(TRISS)_Ps、ASCOT_Ps与生存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穿透伤病死率11.4%(75/655),显著高于钝性伤4.8%(116/2402)(P〈0.01),穿透伤组ISS值显著高于钝性伤组,但穿透伤组TRISS_Ps、ASCOT_Ps和ASCOT_CHINA_Ps明显低于钝性伤组。ISS值越高,RTS值越低,ASCOT_CHINA_Ps越低,病死率越高。ISSt〉20,病死率高达7.2%-28.8%;RTS≤6,病死率高达52.7%以上。TRISS和ASCOT准确性、特异性高,生存误判低,而ASCOT-CHINA灵敏度高,死亡误判低。结论以AIS-98为基础的ISS、TRISS、ASCOT、ASCOT_CHINA_Ps等方法评价胸部创伤或胸伤合并多发伤的严重度及其结局预测是可行的,TRISS、ASCOT和ASCOT_CHINA_Ps的各项预测性指标以及误判性指标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制订相应的预防、抢救及治疗措施,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3年1月收治的1 246例严重创伤患者,分为4组:儿童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将各组性别比例、致伤原因、伤后死亡时间、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和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与预后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各年龄组均以男性患者多见.致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伤,其次为坠落伤、钝锐器伤、跌伤等.全组患者伤后24h内的死亡率为8.8%,24 h以后的死亡率为2.0%,老年组伤后24 h内的死亡率和青年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24 h以后的死亡率和青年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中年组相比有差异(P<0.05).ISS对预后的影响是计分越高,患者死亡的可能性越大,而GCS则正好相反,即计分越低,死亡率越高.老年组死亡患者的ISS和GCS与其他年龄组相比,有差异或显著性差异.结论各年龄组严重创伤患者在性别比例、致伤原因、预后等方面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ISS及GCS是判断创伤严重程度和预后较为客观的2个指标,抢救治疗以伤后24h内尤其重要,对老年患者更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王伯珉  张武鹏 《创伤外科杂志》2019,21(3):239-240,I0001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交通、工业以及高层建筑事业的飞速发展,多发伤发生率日益增多,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若处置不规范,常可增加伤残率和病死率。重视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和入院后的规范处理,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强化培训,建好各级医疗体系、各阶段的急诊救治工作,可以提高多发伤诊断的准确率,降低误诊率及漏诊率,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等。规范地处理多发伤患者的骨与关节损伤,可以明显提高多发伤患者救治满意度,最大程度恢复其机体功能。充分认识和正确处理多发伤患者的骨与关节损伤,为进一步提高多发伤的救治水平提供有效的支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胰腺损伤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我院自2004年8月~2011年12月共收治胰腺损伤患儿13例,其中Ⅰ度胰腺损伤3例,Ⅱ度7例,Ⅲ度2例,Ⅳ度1例;淀粉酶升高4例。13例患儿均经病史、腹部查体、淀粉酶检测、B超及CT明确诊断,4例经手术探查证实。结果 3例Ⅰ度及6例Ⅱ度经非手术治疗;1例Ⅱ度行腹腔广泛引流;1例Ⅲ度胰腺损伤因膜膜炎行剖探查术,术中见腹腔中等量积液,胰腺中部断裂,胰管未断裂,行断裂修补,局部引流;1例Ⅲ度因形成胰腺假性囊肿行胰腺囊肿-空肠Roux-Y吻合术;1例Ⅳ度行胰腺断裂近端缝合、远端胰腺空肠Roux-Y吻合术。所有患儿均临床治愈。结论小儿胰腺损伤因其症状往往较为隐匿,诊断较为困难,了解胰腺损伤的机制及高度警戒心理有利于胰腺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恰当治疗。胰淀粉酶及脂肪酶升高在胰腺损伤诊断中并不可靠;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应作为胰腺损伤首选检查方法;轻度胰腺损伤多可非手术治愈,重型胰腺损伤合并腹膜炎表现需行剖腹探查并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了多层螺旋CT评估骨关节创伤的优势及其在诊断骨关节创伤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评估复杂的解剖结构和/或复杂损伤中具有其他影像检查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Patterns of diagnostic error in trauma abdominal C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o define patterns of diagnostic error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rauma abdominal CT. Materials and methods: Two hundred fifty-four out of 1751 abdominal CT scans performed for evaluation of trauma had a definite or equivocal diagnosis of an abdominal injury. Cases were re-read initially without reference to the original reports, in which 44 potential diagnostic errors were identified. A panel of two or three expert readers reviewed each of the 44 cases along with the original report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error and to search for patterns among the errors. Results: Thirty-one of the 254 CT scans (12%) that were re-read contained non-trivial mistakes that could affect patient outcome. Seventeen were false negative and 14 were false positive. Diagnostic errors were found in the liver, spleen, kidney, retroperitoneum, and peritoneal cavity. Patterns of false-negative diagnosis included missed vascular contrast extravasation, missed hemoperitoneum, and missed right retroperitoneal hematoma. Patterns of false-positive diagnosis included: periportal edema or blood tracking, called a liver laceration; respiratory motion, called a splenic or renal injury; and linear or round lucencies in the spleen or liver, called a laceration. Conclusion: Diagnostic errors in interpreting trauma abdominal CT cluster in several recurring patterns. Awareness of these patterns may assist readers in avoiding future errors. Electronic Publication  相似文献   

15.
严重交通伤与坠落伤救治结局比较和创伤急救模式探讨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1  
目的 进一步提高严重交通伤(RTT)与坠落伤(FI)的救治水平。方法 为重庆急救中心1996年8月~1997年7月救治的严重RTT和FI(ISS≥16或AIS≥3)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RTT219例,FI117例。严重多发伤组的致死率及其死亡及其死亡组ISS值FI显著高于RTT(P〈0.05),其腹部和(或)盆腔脏器伤、上肢伤、下肢和(或)骨盆伤、脊柱的发生率FI显著高于RTT(P〈0.01或  相似文献   

16.
严重创伤患者的医院间转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创伤患者院间安全转运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2006年12月创伤中心收治的从他院转运的112例创伤患者,平均年龄42岁。其中多发伤46例(41.1%),腹部损伤28例(25.0%),胸部损伤16例(14.3%),颅脑损伤13例(11.6%),骨盆骨折4例(3.6%)、四肢骨折3例(2.7%)、脊柱骨折2例(1.8%)。结果 本组患者转运途中106例患者伤情稳定,2例途中出现严重的自主呼吸与呼吸机对抗,2例出现严重呼吸困难,1例室性心动过速,1例休克加重,经积极抢救后症状得到控制,转运途中无一例死亡。入院后,紧急手术治疗96例,保守治疗16例。108例患者顺利康复,4例死亡。结论 为将院外创伤患者安全转运至院内,必须做好转运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尽早转运、转运前须稳定伤情、转运途中加强监测与救护,预防转运途中的并发症,是创伤患者院间成功转运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7.
创伤评分法应用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创伤评分法的有效应用,减少评分性误差,方法:对随机选取的1855例创伤患者分为3组:门诊治疗组583例,住院治疗组907例及强化治疗组365例,应用创伤记分(TS),院前指数(PHI),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创伤与损伤严重度评分(TRISSRT),ASCOT法以及国际分类损伤严重度评分(ICISS)等常用的几种创伤评分法分别计量其损伤严重程度,并将各评分法实施结果加以比较分析,结果:各创伤评分的接受顺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AUC0均在0.81-0.91,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达78%以上,误分性和类选性指标显示,生理履指标多发生伤情判别过量,类选不足,解剖性指是多出现伤情判别不足,类选过量;伤员预后仅靠生理,解剖或年龄等参数评估笔存概率(Ps)有可能存在较大的预测性误差,结论:创伤评分法应结合实际情况,具体伤性以及评分参数加以选择运用或完善评定。  相似文献   

18.
20 0 0年以来 ,我科健康疗养飞行人员在日常生活娱乐中 ,发生 4人外伤 ,现将受伤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例 1,男 ,40岁 ,飞行教员。喝酒后回疗养楼 ,因大门紧闭 ,玻璃透明 ,误以为没有玻璃门阻隔 ,径直向楼内闯去 ,迎面撞碎铝合金玻璃门 ,双眼眶周围、额部多处软组织挫伤 ,皮下瘀血、红肿 ,经冷敷、止痛及理疗后治愈。例 2 ,男 ,37岁 ,飞行员。星期天在疗养室内打扑克一整天 ,自觉双手发僵、发麻 ,请同伴拽拉活动 ,因动作过猛 ,感觉左上臂内侧象刀割样疼痛 ,左肱二头肌中段随即肿胀 ,屈肘时症状加重 ,临床考虑为左肱二头肌急性拉伤 …  相似文献   

19.
随着影像学技术及重症医学的发展,腹腔镜技术在腹部创伤诊疗中已经占据重要位置,高度怀疑腹内脏器损伤时"宁错勿遗漏"的积极剖腹探查策略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本文在论述腹部创伤诊断技术和诊疗流程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腹部创伤中腹腔镜技术的应用策略、技术要点和常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