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细胞肺癌(PSCLC)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经皮肺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PSCLC患者的CT表现.结果:53例中,肺内病灶呈结节状39例,团块状11例,片絮状3例;结节状或团块状病灶表现为边缘清晰的小波浪状或浅分叶状.49例伴有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其中39例肺门或和纵隔肿大淋巴结的大小超过肺内肿瘤,35例肿大的淋巴结融合成块而呈现冰冻纵隔改变.结论:周围型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螺旋CT扫描是诊断PSCLC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作者发现,既使纵隔淋巴结大小正常,胸腔外转移灶也可使患者失去手术可能。作者研究了一组263例经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支气管癌的患者,筛选出了95例,术前的CT扫描显示仅有单一的肺部肿块,而没有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胸腔积液或明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肺结核的不典型CT征象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53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肺结核患者的CT检查资料。结果 53例不典型肺结核中,肺实变型31例,孤立性结节或肿块型14例,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8例。结论肺结核CT表现多样,部分不典型表现与肺炎、肺癌鉴别困难,仔细分析其细微征象,可提高鉴别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中央型小细胞肺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央型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CT表现特点,并找出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肺结核、结节病、纵隔淋巴瘤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7例中央型SCLC、60例NSCLC,5例肺结核,2例结节病,3例纵隔淋巴病的胸部平片及CT资料,全部病例均行胸部平片和CT平扫、增强检查。结果:57例中央型SCLC,CT主要表现为沿支气管长轴生长的肺内肿块,肺门与纵隔广泛淋巴结肿大,而肺不张相对少见。NSCLC60例主要表现为肺门肿块,支气管阻塞性改变相对多见。5例肺结核表现为肺内结节和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伴有同侧和/或对侧肺内结核病灶。2例结节病,表现为双侧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3例纵隔淋巴病表现为中前纵隔的弥漫性软组织肿块。结论:沿支气管长轴生长的肺内肿块、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支气管阻塞改变少见,随访1~2个月,肿块体积增大1倍以上,是中央型SCLC的CT诊断要点,据此特征诊断正确率达80%。结合临床与其他检查方法可与NSCLC、肺结核、结节病、纵隔淋巴瘤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18F-FDG(18F-脱氧葡萄糖)和18F-FLT(18F-胸腺嘧啶)两种显像剂的PET/CT检查在肺部肿瘤中的不同影像学表现,提高PET/CT在肺部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价值,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肺肿瘤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3例,女性22例,年龄17~82岁,28例为肺内孤立肿块,其余为2~3个肿块,肿块大小0.6~11.0cm,所有患者均行肺部18 F-FDG和18 F-FLT PET/CT检查,分析18 F-FDG和18 F-FLT标准摄取值(SUV)与肺肿瘤患者的年龄、肿块大小及病理类型等相互关系和统计学意义。结果:18 F-FDG和18 F-FLT PET/CT的SUV与肺肿瘤患者的年龄、肿块大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8 F-FDG PET/CT的SUV与患者的病理类型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18F-FLT PET/CT的SUV与患者的病理类型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肺肿瘤患者的肿块病理类型是影响18F-FLT PET/CT的SUV的重要因素,18F-FLT PET/CT的SUV在肺部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肺炎性肿块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肺内炎性肿块的CT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切除、CT导引下穿刺活检及临床追踪证实的肺内炎性肿块38例(47个病灶)的CT表现.结果病灶位于肺外围、贴近胸膜面伴胸膜肥厚占80.9%;呈不规则形,三角形或锥形,尖端指向肺门或病灶长轴与支气管肺树一致占74.596;块内见气泡/蜂窝状边缘占76.6%.结论肺炎性肿块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可以与肺癌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特征性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3例SCLC患者的CT图像,将SCLC分为肺门肿块(I型),肺门肿块伴同侧纵隔淋巴结肿大(II型),肿块与淋巴结分界清晰(IIa)或不清晰(IIb),肺门肿块伴双侧纵隔淋巴结肿大(III型),肿块与同侧淋巴结分界清晰(IIIa)、不清晰(IIIb)或与双侧淋巴结融合(IIIc),周围型肿块(IV型)。结果53例中IIb和IIIb与IIIc共22例,占41.5%。病变多累及支气管,伴有支气管狭窄或梗阻40例(75.5%),中央型SCLC常见病灶侵犯血管32例(60.4%)、胸膜22例(41.5%)、肺实质34例(64.2%)等表现。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血管受累、胸膜病变及肺内伴随表现均与肿瘤的位置及纵隔浸润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小细胞肺癌特征性CT表现就是肺门肿块伴纵隔融合性肿块。中央型SCLC大多累及支气管、大血管与胸膜。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47岁。因胸闷气短、呼吸困难2年,加更半年入院。查体:右下肺叩诊呈浊音,呼吸音弱。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胸部正侧位X片示:右中下肺野一长圆形、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巨大肿块影,内缘与纵隔紧密相连,心脏向左移位(图1).X线诊断:前下纵隔肿物,疑为略胎瘤或皮样囊肿。CT检查:右前纵隔内可见一大小约18cm×11cm×10cm的囊性巨大肿块,CT值13~19HU。肿块内可见2~3个高密度小钙化影,心脏向在推移(图2)。CT诊断:右前纵隔良性肿块,囊肿或略脂类肿瘤。开胸肿物摘除术:于前下纵隔见一大小约18crnX16crnX9_的实性肿物,…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36例中心性肺癌、54例纵隔及10例中心性胸膜肿块中,总结出可准确肯定肿块部位的CT特征:肿块-肺界面(mass-lung interface)是最有助于诊断的特征。除少数例外,肿块呈毛刺状、结节状或不规则边缘者多在肺内,而肿块边缘光滑者多在纵隔内。在上纵隔、奇静脉上及主动脉上区,肺肿块均在大血管的外侧,而纵隔肿块则在大血管内侧。前纵隔肿块的典型位置在胸骨与大血管之间,有些则位置更偏外侧,且只能根据肿块-肺界面与肺内肿块区别。在奇静脉下方、主动脉下方和脊柱旁区,肺与纵隔的肿块,最好由肿块-肺界面鉴别。肿块与肺之间形成的角度偶亦有助于肿块的  相似文献   

10.
肺动脉瘤(PAA)发病率很低,Deterling 等统计尸检发生率为0.073%(1 / 13 696)[1].由于罕见且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易误诊为肺门或纵隔肿瘤,如行穿刺活检,将导致严重后果.过去肺动脉瘤的诊断主要依靠血管造影、磁共振及超高速CT,随着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血管病变的大量应用,使PAA的检查更方便、简单、准确,检出率增加.笔者回顾性分析7例PAA患者的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以助于对肺动脉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认识和评价MSCTA在诊断肺动脉瘤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活检病理证实或临床治疗观察符合诊断标准的26例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结果:26例结节病中,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23例(88.5%),其中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肿大8例(30.7%),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肿大伴有肺内病变15例(57.7%),仅见肺部浸润性改变而无淋巴结肿大1例(3.8%),肺纤维性改变2例(7.7%)。肺内主要表现为结节影15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7例,小叶间隔增厚4例,实变影1例,磨玻璃影1例。结论:双侧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及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结节影是胸部结节病的特征性表现;不典型者需密切结合临床检查及治疗后随访。  相似文献   

12.
纵隔和肺门肿块的CT导向穿刺活检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评价CT导向纵隔和肺门肿块穿刺活检的价值。方法 总结 1998-0 4~ 2 0 0 1-12经CT导向穿刺活检的 34例纵隔和肺门肿块病例。纵隔和纵隔旁肿块 19例 ,纵隔内上腔静脉旁和隆突下淋巴结 7例 ,肺门肿块 8例 ,纵隔内淋巴结肿大和肺门肿块病例纤支镜检查均为阴性。CT定位后以 18~ 2 0G切割针及抽吸针从前 ( 19例 )或后 ( 15例 )胸壁避开重要脏器进针 ,穿刺次数 1~ 3次作组织学或加抽吸细胞学检查。结果  32例明确诊断 ,阳性率 94%。 4/34例 ( 12 % )有少量气胸 ,均自行吸收 ,2 /34例 ( 6% )肺内少量出血。本组纤支镜阴性的肺门和近纵隔肺癌以小细胞肺癌为主 ( 11/15 )。结论 CT导向穿刺活检对于纵隔和纤支镜检查阴性的肺门肿块有重要价值 ,安全可靠 ,胸腺部位抽吸活检有利于提高阳性率  相似文献   

13.
小剂量对比剂技术在胸部螺旋CT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胸部螺旋CT应用小剂量对比剂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 选择临床怀疑胸部肿块而申请CT检查 60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 1ml/kg体重对比剂 (平均总量 5 9.5ml± 8ml)、3ml/s注射速度、2 5s延迟时间作全胸螺旋扫描。测量增强后纵隔血管、心脏和增强前后肿块的CT值。结果 上腔静脉CT值平均 2 65HU± 92HU ,升主动脉 193HU± 41HU ,肺动脉 15 1HU± 3 2HU ,左房15 8HU± 3 3HU ,降主动脉 199HU± 46HU ,与纵隔肺门的非血管结构密度差异明显。 2 8例肺癌肿块强化满意 ,平均增强 3 0HU。结论胸部螺旋CT应用小剂量对比剂能获得较为满意的纵隔血管和肺内肿块强化效果 ,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胸腺瘤的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胸腺瘤的CT征象,提高胸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报告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胸腺瘤的CT表现.结果 27例(87.1%)位于前中上纵隔,其中,良性胸腺瘤11例,肿块与心脏血管接触面(MCI)呈凸出型8例,平坦型1例,凹陷型2例.恶性胸腺瘤20例,MCI呈灌铸型18例,凹陷型2例;肿块不规则侵犯邻近结构11例,心包积液6例,心包、胸膜多发结节状转移2例,胸腔积液4例,肺内炎症2例,肺内、骨、纵隔淋巴结转移各2例,肝、胰腺转移各1例.结论 CT对胸腺瘤的良恶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超声对纵隔肿块的检查及其声像图特征在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 3 2例纵隔肿块进行超声检查 ,并结合胸部X线片及CT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诊断。结果 在合适声窗的介导下 ,能清楚探查纵隔不同部位肿块的物理性质 ,其中 18例前纵隔肿块中 :囊性 3例 ,实性 10例 ,混合性 5例 ;9例纵隔肿块中 :囊性 6例 ,实性 3例 ;5例后纵隔肿块中 :实性 4例 ,混合性 1例。其回声特点呈均质或不均质 ,回声强度不等。并可显示有些肿块的并发征象及与邻近脏器的关系等。结论 应用超声对纵隔肿块的检查 ,可获取病灶内部及周围的丰富信息 ,对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在早期鼻咽癌与鼻咽炎性肿块临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8年5月经确诊的18例早期鼻咽癌和11例鼻咽炎性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鼻咽部18F-FDGPET/CT检查及鼻内镜下取材病检确诊。结果:18例早期鼻咽癌18F-FDGPET/CT检查均为鼻咽部局限性高代谢灶,病检前考虑为鼻咽癌;11例鼻咽炎性肿块患者中,7例18F-FDGPET/CT检查均为鼻咽部局限性低代谢灶,考虑炎症,有4例18F-FDGPET/CT检查为鼻咽部局限性高代谢灶,误诊为鼻咽癌。结论:18F-FDGPET/CT检查是鉴别诊断早期鼻咽癌与鼻咽部炎性肿块较好方法,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可以为早期鼻咽癌与鼻咽炎性肿块的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曹敏  曾庆思  黎剑宇 《放射学实践》2021,36(8):1016-1020
【摘要】目的:探讨肺原发血管肉瘤的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确诊的肺原发血管肉瘤(包括上皮样血管肉瘤)的CT表现,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发病部位及分布特点、大小、形态、边缘、密度与强化特点、病灶内部情况、瘤周改变及胸腔内肺外表现等。结果:7例中4例表现为单发肺门或外周结节/肿块,3例表现为两肺多发外周结节/肿块,最大径线为23.0~55.0mm,中位数为47.0mm;5例边界清晰,2例边界不清;5例形态不规则或分叶,3例有少许长短毛刺。平扫密度均匀1例,密度不均匀6例;CT值21.0~50.0HU,平均(34.9±9.3)HU;1例合并钙化。6例增强扫描后呈不均匀强化,其中5例呈轻中度强化、1例明显强化;动脉期CT值38.0~67.0HU,平均(53.7±12.8)HU;实质期CT值39.0~109.0HU,平均(59.2±25.7)HU;平扫与实质期CT差值3.0~79.0HU,平均(24.7±27.8)HU。2例支气管闭塞伴肺不张,3例支气管或血管受推压改变, 5例伴有纵隔或肺门淋巴结稍增大,平均直径(13.2±1.9)mm,5例胸膜增厚或邻近胸膜受牵拉/粘连,3例合并胸腔积液,1例出现胸椎转移。结论:肺原发血管肉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最终诊断仍需依赖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肺内炎性肿块的影像学特征,探讨确定肺内炎性肿块的方法。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搜集经手术切除、CT导引下穿刺活检及临床随访追踪证买的肺内炎性肿块27例(36个病灶)的GT影像资料.采用PHILIPSBILLIANGE 16螺旋CT检查。结果:病灶位于肺外围、贴近胸膜面伴胸膜肥厚占82.8%呈不规则形.三角形或锥形,央端指向肺门或痛灶长轴与支气管树一致占73.9%;肿块内见气泡、蜂窝状边缘占77.2%。结论:肺内炎性肿块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坚持影像密切结合临束资料的综合诊断方法,注意形态与功能的联系,对未能作出确诊或鉴别的病例,应明确建议选用进一步的检查方案。  相似文献   

19.
前纵隔淋巴瘤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前纵隔淋巴瘤的X线、CT特征.方法收集11例病理证实影像学表现为前纵隔肿块的淋巴瘤,回顾性分析它们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11例影像学均表现为前纵隔肿块,6例肿块向双侧生长,5例肿块偏一侧生长;11例前纵隔巨大肿块的周围见多个软组织结节影;6例上腔静脉受侵,5例包埋邻近血管;3例合并胸腔积液,1例合并心包积液.结论 影像学表现为前纵隔肿块的淋巴瘤有一定的特征,仔细分析大多能与前纵隔其它恶性肿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相关肺部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艾滋病合并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的CT表现。结果:4例卡波西肉瘤中3例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小叶间隔增厚,多个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结节、纵隔、腋窝或肺门淋巴结肿大,双侧胸腔积液,1例主要表现为结节;1例淋巴瘤为单发肿块,病灶内可见坏死及空气支气管征,增强扫描呈轻度不均匀强化;3例肺癌均为明显强化的孤立肿块,腺癌为形态不规则的外周型肿块伴肺内转移,鳞癌和小细胞癌为中央型肿块,前者可见阻塞性肺炎、肺不张及病灶侧肺门淋巴结肿大,后者纵隔及病灶侧肺门淋巴结显著肿大,3例病灶侧均可见胸腔积液。结论:艾滋病合并肺内恶性肿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检查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